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东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2023年七月到2024年七月之间的60位难治性心衰病人。以对照的方法,将病人分成两组。两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心脏药物疗法,并在常规疗... 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2023年七月到2024年七月之间的60位难治性心衰病人。以对照的方法,将病人分成两组。两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心脏药物疗法,并在常规疗法中增加新疗法,即氨溴索注射液,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等。可以选择使用药物,也可以选择介入疗法等。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两个疗程后,两个病人的 LVEDd和 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与治疗之前比较, P<0.05。两组患者术后 LVEDd及 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难治性心衰的临床应用中,应用氨溴索注射液、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等多种方法,并结合介入疗法,对难治性心衰具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病人的心肌负担,改善病人的心衰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内科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贾媛媛 许怀豫 嵇珊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组模式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1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1月—12月实施传统护理制度,2018年1月—12月采用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干预。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纳入10...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组模式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1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1月—12月实施传统护理制度,2018年1月—12月采用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干预。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纳入100例患者、20名医生,分析不同管理模式下患者、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近1年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责任制分组模式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近1年内护理意外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心内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防范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责任制分组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心内科病区护理工作闭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房倩 王爱凤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9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心内科病区护理工作闭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未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心内科病区护理工作闭环的100例患者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采用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100例患... 目的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心内科病区护理工作闭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未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心内科病区护理工作闭环的100例患者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采用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使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口服、静脉给药、操作、护理记录差错率),护理效率(病情观察及时率,医嘱执行及时率,检验标本及时送检率,护理级别巡视及时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使用后责任护士口服给药、静脉给药、操作差错率、护理记录差错率低于使用前(均P<0.05);责任护士生命体征收集及时率、医嘱执行及时率、护理文书书写及时率、护理级别巡视及时率高于使用前(均P<0.05);使用前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后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加重发生率低于使用前(均P<0.05);使用后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使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心内科病区护理工作闭环中,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及护士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心内科 闭环管理 智能化护理 信息化护理 个人数字助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体健康行为习惯重塑的整体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宏莉 贾媛媛 +1 位作者 许淮豫 尹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42-144,148,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基于个体健康行为习惯重塑的整体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基于个体健康行为习惯重塑的整体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于个体健康行为习惯重塑的整体干预。两组均给予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遵医行为,干预前后冠心病知识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冠心病知识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个体健康行为习惯重塑的整体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提高冠心病知识掌握度、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个体健康行为习惯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健康信念、自护行为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丽媛 谷阳 许淮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健康信念、自护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PCI的50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0)和观察组(n=250)。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健康信念、自护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PCI的50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0)和观察组(n=25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2组均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冠心病健康信念量表(CADHB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及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情况;比较2组干预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CADHB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和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LVEF及6MWT高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9.6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行PCI患者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提高其健康信念及自护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理论 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 健康信念 自护能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C与PBL联合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6
作者 王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分析心内科见习教学中使用SPOC+PBL联合教学的效果。方法:纳入44名心内科见习生,各样本见习时间统一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此期间内见习生自主分组,有一般组和联合组,样本量均为22名,前者行一般性见习教学,后者行SPOC+PBL联合教学,需... 分析心内科见习教学中使用SPOC+PBL联合教学的效果。方法:纳入44名心内科见习生,各样本见习时间统一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此期间内见习生自主分组,有一般组和联合组,样本量均为22名,前者行一般性见习教学,后者行SPOC+PBL联合教学,需观察各样本的考核成绩,同时评估其专业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前需通过理论以及实践等层面评估各见习生的成绩,在联合组和一般组无差异,P>0.05。教学后需通过理论以及实践等层面评估各见习生的成绩,联合组和一般组均得到提升,且在联合组均比一般组高,P<0.05。经四个维度评估心内科各见习生的专业能力,评估结果在联合组均高于一般组,P<0.05。统计各见习生的教学满意度数据,联合组的满意度(95.45%)高于一般组(72.73%),P<0.05。结论:SPOC+PBL联合教学方案可增强教学效果,让见习生深入掌握心内科相关知识,提高心内科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临床研究 教学价值 运用价值 SPOC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i-CEX在心内科实习医师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王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7-19,共3页
探讨应用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xercise evaluation)对心内科实习医师进行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 筛选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实习的实习医师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电脑对其编码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 探讨应用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xercise evaluation)对心内科实习医师进行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 筛选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实习的实习医师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电脑对其编码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参考组、研究组,各50名实习医师。参考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在教学中应用Mini-CEX,从两组Mini-CEX量表得分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比较两组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教学后Mini-CEX量表各方面得分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于教学的整体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对比,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心内科实习医师教学中引用Mini-CEX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实习医师各项能力和教学认可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CEX 心内科实习医师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树人 蒙涛 +2 位作者 鲍智 李江津 徐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旨在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激动顺序、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病窦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实施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每起搏部位各20例。于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多普勒速... 目的:旨在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激动顺序、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病窦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实施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每起搏部位各20例。于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分别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测量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结果:右室间隔部起搏时CI、SV、LVEF均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显著增加,收缩达峰时间显著缩短且一致性好(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同步性GSCA显著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结论:右室间隔起搏接近正常的房室和心室激动顺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 起搏部位 心室同步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蒙涛 马树人 +2 位作者 鲍智 李江津 于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6例首次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63例和常规治疗组63例。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服辛伐他汀20 mg,1次/晚,治疗12周后监测患者...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6例首次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63例和常规治疗组63例。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服辛伐他汀20 mg,1次/晚,治疗12周后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心功能情况。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4.8%),常规治疗组17例(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栓前状态(PTS)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静脉血栓形成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不同步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雨 谷阳 +4 位作者 林振宇 徐海燕 严山 马树人 张喜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不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入选35例肺动脉高压(PH)患者和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ERNA的相位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步参数右心室相角程(RVmPA),右心室峰相位标准差(RVPSD)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 目的:探讨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不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入选35例肺动脉高压(PH)患者和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ERNA的相位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步参数右心室相角程(RVmPA),右心室峰相位标准差(RVPSD)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同时测量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来评价PH患者的右心室功能。结果:PH组患者的RVEF,RVmPA和RVPSD分别为(36.57±7.43%,(403.91±81.78)ms和(54.46±15.05)ms)。与对照组(48.55±7.22,(251.61±68.44)ms和(36.09±11.55)ms)相比,RVEF明显减低(P<0.001),右心室不同步参数RVmPA和RVPSD也明显增大(P <0.001)。不同步参数RVmPA和RVPSD与RVEF,6-MWD和NT-proBNP有显著相关性(RVmPA:R=0.725,0.645,0.633,P<0.001;RVPSD:R=0.804,0.733,0.725,P<0.001)。结论:ERNA的相位分析技术可以评价PH患者的右心室不同步性。ERNA的右心室不同步参数与右心功能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室功能 门控血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对其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雨 林振宇 +2 位作者 谷阳 严山 张喜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3期2500-2504,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对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在球囊通过梗死相关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对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在球囊通过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后,A组直接进行PPCI,B组在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300μg,C组在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用0. 9%氯化钠溶液稀释) 10 ml,B组和C组均于注射30 s后再行PPCI。观察项目:三组TIMI血流分级、IRA血栓评分、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动脉血管部位、血栓抽吸率、支架置入平均数量;术后TIMI帧值(TIMIFC)、无复流或者慢血流、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情况;术后评定心功能: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肌钙蛋白(cTnI)以及术前与术后收缩压差值。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三组术前血流TIMI分级、IRA血栓评分、病变血管平均支数、梗死相关动脉部位、血栓抽吸例数、置入支架平均数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C组即刻cTFC低于A组和B组(P <0. 05),C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2 h内ST段回落明显高于A组和B组(P <0. 05),C组CK-MB峰值、LVEDD、WMSI、cTnI均低于A组和B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术前与术后收缩压差值3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术后7 d,C组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最低,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 <0. 05)。而三组心绞痛、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原心力衰竭加重以及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5)。术后3个月各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尼可地尔预防性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PCI术前,可改善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保护心肌功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 尼可地尔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雨 林振宇 +2 位作者 谷阳 严山 张喜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374-2378,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018年3月选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大鼠,B组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C组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前1 min内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20 mg/kg),D组在缺血后,再灌...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018年3月选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大鼠,B组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C组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前1 min内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20 mg/kg),D组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前1 min内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20 mg/kg)和锌原卟啉Ⅸ(Zn PPⅨ)(7. 5 mg/kg)。观察各组SD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组织HO-1酶活性及蛋白表达;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B组LVDP、+dp/dtmax、-dp/dtmax较A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LVDP、+dp/dtmax、-dp/dtmax较B组显著升高(P <0. 05),D组以上指标低于C组(P <0. 05)。心肌组织病理改变:C组较B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较A组重。D组心肌损伤程度较C组加重。心肌组织HO-1酶活性及蛋白表达:C组HO-1酶活性明显高于B组,D组较C组低(P <0. 05)。C组较B组HO-1蛋白表达上调,D组抑制了HO-1蛋白表达(P <0. 05)。B组大鼠心肌组织CK、AST、LDH、MDA、FFA水平明显高于A组(P <0. 05),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A组(P <0. 05); 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AST、LDH、MDA、FF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 <0. 05),SOD、GSH-Px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P <0. 05); 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AST、LDH水平较C组升高,SOD、GSH-Px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HO-1蛋白活性和表达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姜黄素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血池显像对比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右心室的中期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雨 王连新 +3 位作者 谷阳 林振宇 严山 张喜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4-828,830,共6页
目的对比核素心血池显像(ERNA)与组织多普勒超声(TD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右心室同步性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右心室的中期反应。资料与方法筛选33例CHF患者行CRT治疗,在CRT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TDI和ERNA图像。右心室游... 目的对比核素心血池显像(ERNA)与组织多普勒超声(TD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右心室同步性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右心室的中期反应。资料与方法筛选33例CHF患者行CRT治疗,在CRT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TDI和ERNA图像。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达峰值应变的最大时间差(RV-T)为TDI的不同步参数。标准化的右心室平均相角(RVmPA%)和右心室峰相位标准差(RVPSD%)为ERNA的不同步参数。分析RVmPA%、RVPSD%与RV-T的相关性,比较有反应组(CRT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15%)与无反应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33例患者的右心室不同步参数RVmPA%、RVPSD%与RV-T呈中度正相关(r=0.689、0.716,P<0.05)。CRT术后有反应组20例患者的术前RVmPA%、RVPSD%和RVEF分别为(53.60±4.15)%、(14.00±2.41)%和(32.60±3.80)%,明显比无反应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的术后RVmPA%、RVPSD%和RVEF分别为(43.95±6.88)%、(10.40±1.67)%和(36.35±2.60)%,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反应组患者术前RV-T为(50.10±10.28)ms,与无反应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亦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ERNA可以检测CHF患者的右心室不同步性。CRT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和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门控血池显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脏起搏 人工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起搏部位对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海浪 魏忠诚 徐海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376-2377,共2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部位对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50例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部位分为心尖部起搏(RVA)组(n=62)和右心室流...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部位对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50例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部位分为心尖部起搏(RVA)组(n=62)和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RVOTs)组(n=88)。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左心房收缩功能指标[左心房总射分数(LATEF)和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至2017年3月或死亡,记录随访期间心力衰竭、新发房颤、全因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LATEF、LAAEF、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显著高于术前,RVOTs组术后6、12个月LATEF、LAAEF、LVEF明显高于R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新发房颤及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Ts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69%(5/88)低于RVA组的17.74%(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A、RVOTs均可改善心脏永久植入起搏器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但长久RVA植入可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功能 心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涛 张学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30例成功进行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30例AMI患者入院时及24 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为(63...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30例成功进行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30例AMI患者入院时及24 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为(63.25±7.25)ms和(42.75±6.15)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照组QTcd为(63.45±7.15)ms和(61.15±6.15)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PCI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QTcd,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度,从而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QTC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彦梅 吴志娟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6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病例200例,1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取得实证,进行分析与归纳,制定护理方案并实...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病例200例,1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取得实证,进行分析与归纳,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结果观察组24 h血管迷走反射、低血压、血栓形成与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穿刺点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预防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心病 介入诊疗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测左心室同步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雨 马树人 +3 位作者 谢雄伟 李冬野 李承宗 任少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测定心室收缩不同步参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筛选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者18例,LVEF>35%者21例,同时纳入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集普通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测定心室收缩不同步参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筛选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者18例,LVEF>35%者21例,同时纳入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集普通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图像及核素心血池显像图像。采用QLab 4.2.1软件计算12个左心室节段达到峰值收缩速度时间的标准差(Ts-12SD)和最大差值(Ts-12Dif)及其与R-R间期的标化值(Ts-12SD%,Ts-12Dif%)。使用GE XT-ERNA软件自动和手动相结合进行常规和相位分析数据,获得左心室位相角平均数,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左心室心尖-心底平均相峰之差(LVMP A-B)、左心室间隔-侧壁平均相峰之差(LVMP S-L),并计算与R-R间期标准化的左心室相角程(LVPS%)、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LVPSD%)。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Ts-12SD%、Ts-12Dif%、LVPS%、LVPSD%、LVMPA-B、LVMP S-L均显著增加(P<0.05),且LVEF≤35%组增加更明显(P<0.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不同步参数LVPS%、LVMP A-B、LVMP S-L与Ts-12Dif%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6、0.763、0.791,P<0.001),LVPSD%与Ts-12SD%呈显著正相关(r=0.797,P<0.001)。结论 LVEF≤3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不同步性比LVEF>35%的患者严重。核素心血池显像参数与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相关性较好,均可以较好地评价左心室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门控血池显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右心室的急性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雨 张喜文 +2 位作者 徐海燕 谷阳 马树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目的应用核素心血池显像(ERNA)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急性反应。资料与方法选取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治疗(CRT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内分别采集ERNA图像,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目的应用核素心血池显像(ERNA)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急性反应。资料与方法选取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治疗(CRT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内分别采集ERNA图像,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右心室不同步性参数。右心室的不同步性参数定义为与R-R间期标准化的右心室相角程(RVPS)、右心室峰相位标准差(RVPSD)。选择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术后CRT组的RVEF为(35.29±3.19)%,不同步参数RVPS为(23.54±4.24)%、RVPSD为(10.33±1.74)%,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CRT组治疗后15例(62.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15%,将其定义为急性反应组。急性反应组术前RVEF高于无反应组(P<0.05),而RVPS和RVPSD低于无反应组(P<0.05)。CRT急性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患者术后RVPS、RVPSD均减小(P<0.05),RVEF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右心室功能和不同步性均得到改善。结论 CRT术后即可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ERNA可以评价CRT手术前后的RVEF及右心室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起搏 人工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发生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海 姜宜成 张喜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查阅这些患者的住院信息,将患者分为心内科组、外科组、其他科...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查阅这些患者的住院信息,将患者分为心内科组、外科组、其他科组3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组之间的年龄、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组的有创操作患者比例低于其他两组,而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比例、Grace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组的再灌注治疗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短期及长期并发症发生率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对于入院时即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尽早行急诊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对预测直接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山 刘雅 +3 位作者 刘洁琳 文杰 李志忠 温绍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价值。方法顺序入选2008年12月~2010年6月胸痛发作<12 h并接受直接PCI的STEMI住院患者125例,根据随访期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价值。方法顺序入选2008年12月~2010年6月胸痛发作<12 h并接受直接PCI的STEMI住院患者125例,根据随访期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22例和非事件组103例,入院后12 h内测定NT-proBNP水平,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在预测1年心血管事件中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NT-proBNP阈值为729pmol/L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T-proBNP≤729 pmol/L患者1年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NT-proBNP>729 pmol/L者(P<0.01)。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LVEF、肌钙蛋白Ⅰ峰值是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NT-proBNP可以预测接受直接PCI急性STEMI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利钠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阿司匹林 肌钙蛋白I ROC曲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