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娜 刘莉莉 王伟杰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978-984,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4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者49例纳入术中压力性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4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者49例纳入术中压力性损伤组,将未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者351例纳入无术中压力性损伤组,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9月收取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06例应用该模型,检验其应用效果。结果:在4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术中压力性损伤组患者占12.25%(49/400),无术中压力性损伤组患者占87.75%(351/40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压力性损伤组年龄、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低体温、外力作用、手术体位与无术中压力性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体温均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χ^(2)检验结果为χ^(2)=2.984,P=0.713;采用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曲线下面积为0.821,灵敏度为0.983,特异度为0.876。结论: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体温均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以便做好有效措施减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术中压力性损伤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虎银 蒋坤 +6 位作者 方大钊 沈明阳 惠小波 王彦平 刘骥 王晓东 刘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6例,均接受基础治疗,实...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6例,均接受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术后1周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 2个组别治疗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治疗前,2个组别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DRS)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随访2个月,2个组别的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均P<0.05),搏动指数(PI)、DRS评分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Vs、Vm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均P<0.05),PI、DRS评分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著降低(均P<0.05);随访2个月,2个组别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GCS和DRS评分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患者苏醒及脑血流动力学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正中神经电刺激 苏醒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馈式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焱 胡娟 马娜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究回馈式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 目的探究回馈式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回馈式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时间段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知信行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86.44%,高于对照组的55.74%(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39%,低于对照组的19.67%(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的ADL评分、FMA评分及康复训练认知、康复训练态度、康复训练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回馈式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并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式健康教育 早期康复训练 颅脑外伤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重建技术和神经内镜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金陆昊 孙晓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2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 探究基于3D slicer重建技术和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住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神经内镜... 目的 探究基于3D slicer重建技术和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住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和观察组34例(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的基础上配合3D slicer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7d的神经功能,并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内皮素(endothelin,E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住ICU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并发症(术后再出血、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及CRP、ET、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ICU住院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CRP、ET、IL-6、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CRP、ET、NSE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7d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基于3 D slicer重建技术和神经内镜下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能有效的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住院时间、血肿消失时间,降低其CRP、ET、NSE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脑出血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在102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瑞星 丁涟沭 李正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100-100,103,共2页
目的探讨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2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照组未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2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照组未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 d对两组患者的听力障碍与面瘫症状分析显示,观察组听力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84.31%,面瘫症状总有效率为72.55%,对照组听力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49.02%,面瘫症状总有效率为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个月,观察组听力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面瘫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听力障碍治疗有效率为776.47%;面瘫症状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促进患者听力障碍与面瘫症状康复,更好的保护面听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不同时期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运动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正会 杨梦兰 +1 位作者 王爱凤 方大钊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不同时期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组在高压氧干预后行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高压氧干预的同时展开躯干控制训练...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不同时期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组在高压氧干预后行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高压氧干预的同时展开躯干控制训练,均治疗4周;于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情况,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能力,Sheikh躯干控制量表(Sheikh)评估躯干控制能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患者功能独立性;采集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两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BS、Sheikh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MA、FIM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高于干预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神经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治疗同时进行躯干控制训练,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平衡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高压氧 躯干控制训练 神经损伤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RNS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童蕊 苗佳 高静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LEARNS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试验组(45例)。... 目的观察LEARNS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按2型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EARNS健康教育。干预后对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血糖控制测评指标、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得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引入LEARNS健康教育机制,有利于其疾病不确定感的减低、自我效能的提升、血糖控制成效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RNS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精确调节的引流袋挂置架配合链接护理警示标示在脑出血患者脑室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汤苏红 杨梦兰 刘月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4期93-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可精确调节的引流袋挂置架配合链接护理警示标示在脑出血患者脑室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2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 目的:探讨可精确调节的引流袋挂置架配合链接护理警示标示在脑出血患者脑室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2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引流管配合链接护理警示标示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可精确调节的引流袋挂置架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护理及恢复情况、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脑血管灌注指标[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和血流灌注指数(PI)]、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和脑室引流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护士交班、体位摆放、引流管使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CVR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脑室引流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精确调节的引流袋挂置架配合链接护理警示标示可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改善脑血管灌注状态,降低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风险和脑室引流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脑室引流管护理 可精确调节的引流袋挂置架 链接护理警示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李正明 刘骥 +6 位作者 王晓东 惠小波 蒋健 卞爱苗 卜向飞 金孝东 丁涟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5002-5005,共4页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动脉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动脉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两组Hunt-Hess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Hunt-Hes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创伤小、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术后远期疗效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作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葛东明 丁涟沭 +1 位作者 王正梅 王爱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602-3603,共2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话跟踪随访。半年后...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话跟踪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满足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家属康复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人状态 电话随访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在老年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正明 卜向飞 +2 位作者 刘骥 金孝东 丁涟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于老年脑动脉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60岁以上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股动脉插管后行造影,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患者采集的原始影像学资料进行...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于老年脑动脉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60岁以上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股动脉插管后行造影,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患者采集的原始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结合,并使用advantage workstation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得到3D图像。在工作站重建处理同时,将超过DSA系统C臂机架患者使用头颅固定架保证透视图像中患者头颅为正位。结果 30例患者中15例经动脉造影可清晰显示动脉瘤,12例患者瘤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不甚清楚,进行三维重建,清晰显示患者动脉瘤体及其周围血管间的关系。另外3例患者DSA系统无法显示正位头颅图像,通过使用头颅固定架旋转适宜角度,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结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脑动脉瘤血管充盈不充分或角度投射不当,血管走行重叠等,造成手术中动脉瘤的显示不清楚,可以通过DSA检查结合血管三维重建并进行手术中体位的适当改变可以弥补因机械无法达到的体位,使具体操作更加清晰地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间的关系,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脑动脉瘤 老年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位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Arnold-Chiari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东 金孝东 +2 位作者 丁涟沭 卞爱苗 蒋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Ⅰ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Ⅰ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情况。根据患者年龄,小于18岁、大于18岁不伴有脊髓空洞症及大于18岁伴有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分别采取枕骨下减压C1寰椎后弓切除术、枕... 目的探讨Ⅰ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Ⅰ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情况。根据患者年龄,小于18岁、大于18岁不伴有脊髓空洞症及大于18岁伴有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分别采取枕骨下减压C1寰椎后弓切除术、枕骨下减压C1寰椎后弓切除联合硬膜扩大修补术以及枕骨下减压C1寰椎后弓切除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及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结果 3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影像学检查小脑扁桃体下疝消失、大部分患者脊髓空洞减小。结论根据年龄、症状及是否伴有脊髓空洞症采取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小脑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对体外培养人U251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谦明 程国雄 +3 位作者 汤冬漩 徐振球 何启 丁涟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177-4179,共3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U251胶质瘤细胞株是否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培养液中按10μg/mL终浓度加入青蒿素培养3d后进行实验;(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U251细胞形态;(3)用台盼蓝拒染色法进行U251细胞的活细...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U251胶质瘤细胞株是否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培养液中按10μg/mL终浓度加入青蒿素培养3d后进行实验;(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U251细胞形态;(3)用台盼蓝拒染色法进行U251细胞的活细胞计数;(4)用MTT比色法检测青蒿素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5)透射电镜下观察U251细胞的形态。结果:(1)光镜下U251细胞部分出现碎裂崩解;(2)台盼蓝法U251细胞的活细胞计数青蒿素组少于对照组(7.6±1.273vs16.7±1.593,P<0.05);(3)MTT比色法检测青蒿素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为(50.0±3.2)%;(4)透射电镜下U251细胞的亚细胞结构发生凋亡变化。结论: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U251胶质瘤细胞株具有诱导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青蒿素 U25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骥 李正明 +1 位作者 惠小波 王彦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62-63,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非常高的致死性疾病,病情突发,发病时非常凶险,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绝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伴随自身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并在血压突然急速上升时破裂所致[1].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及时采...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非常高的致死性疾病,病情突发,发病时非常凶险,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绝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伴随自身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并在血压突然急速上升时破裂所致[1].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老年脑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明 卜向飞 +2 位作者 刘骥 金孝东 丁涟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265-4266,共2页
老年人是脑动脉瘤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具有较多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均是导致颅内动脉管壁上肌层缺乏的原因,管壁局部薄弱情况下,血流会造成局部损伤,形成囊性组织,突出血管外,即脑动脉瘤。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易造成局部动... 老年人是脑动脉瘤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具有较多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均是导致颅内动脉管壁上肌层缺乏的原因,管壁局部薄弱情况下,血流会造成局部损伤,形成囊性组织,突出血管外,即脑动脉瘤。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易造成局部动脉薄弱区压力增强,导致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即便老年患者动脉瘤并未破裂,但血管内压增高也会导致囊体逐渐增大,在颅内形成占位效应,压迫相应组织,神经造成患者神经麻痹甚至昏迷。经组织学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类型同颅内相应血管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同血管可能会影响动脉瘤形成。本文拟分析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老年脑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类型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干预在胶质瘤术后失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娟 王爱凤 王伟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究超早期干预在胶质瘤术后失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 目的探究超早期干预在胶质瘤术后失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干预,比较两组语言功能变化情况、负性情绪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干预应用于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其语言功能变化情况,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干预 胶质瘤术后 失语 负性情绪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切除术联合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岱 吉华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究肿瘤切除术联合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经MRI和冷冻病理初步诊断为高级别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按照2:1分配病例数及分层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 目的探究肿瘤切除术联合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经MRI和冷冻病理初步诊断为高级别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按照2:1分配病例数及分层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试验组瘤腔内置入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对照组瘤腔内置入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12个月生存率,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及安全性分析。结果试验组OS生存曲线和PFS生存曲线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w、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KPS评分、QOL评分均升高,随时间进展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术后1个月最高,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KPS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相应时间点(P<0.05);在12个月生存率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χ~2=0.33,P>0.05)。结论肿瘤切除术联合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切除术 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 脑胶质瘤 安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东 金孝东 +1 位作者 卞爱苗 朱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2期218-218,222,共2页
关键词 颅内 巨大蛇形动脉瘤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惠小波 卜向飞 +6 位作者 李正明 金孝东 丁涟沭 卞爱苗 蒋健 刘骥 孙晓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2-42,44,共2页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后颅窝开颅的患者行骨瓣成形术,其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6例,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3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结果所有行后颅窝骨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无长期发热、脑脊...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后颅窝开颅的患者行骨瓣成形术,其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6例,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3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结果所有行后颅窝骨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无长期发热、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后颅窝骨瓣成形术保持了颅骨的完整性,有效地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骨瓣成形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支架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脂、Lp-PLA2和CXCL1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方大钊 卢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716-1719,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支架取栓术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血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AC...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支架取栓术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血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术及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和CXCL16水平,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两组NIHHS评分及血清TC、TG、LDL、IL-6、hs-CRP、Lp-PLA2和CXCL16水平显著下降,BI评分、HDL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提高支架取栓术ACI患者的临床疗效,调节血脂水平,降低Lp-PLA2和CXCL1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片 支架取栓术 脑梗死 血清炎症因子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CXC趋化因子配体16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