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左洪生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第4期2358-2358,共1页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2例为对象进行探究,根据有无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因素。结果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2例为对象进行探究,根据有无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因素。结果患者年龄≥60岁、合并有慢性疾病、术前备皮不当、手术时间≥60min、术中低体温均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影响因素众多,要做好围手术期预防、治疗与护理工作,降低感染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ingYang1通过DUSP6/ERK信号轴激活EMT促进乳腺癌转移的作用
2
作者 贺士卿 黄楚婷 +4 位作者 徐嘉浩 张泽宇 张家新 刘钊 周雪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目的探究YingYang1(YY1)在乳腺癌进展尤其是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研究YY1调控下游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YY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在慢病毒构建的过表达细胞株和shRNA... 目的探究YingYang1(YY1)在乳腺癌进展尤其是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研究YY1调控下游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YY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在慢病毒构建的过表达细胞株和shRNA细胞株上,通过划痕试验和侵袭试验评估YY1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选定的细胞株皮下注射裸鼠的生物发光成像观察其肺转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的蛋白水平。此外还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来评估YY1与DUSP6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YY1的表达水平较高,且与N期和M期有关的YY1表达水平越高,癌症预后越差。YY1在体内和体外都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EMT。结论作为癌基因,YY1通过靶向DUSP6激活ERK通路促进乳腺癌转移。YY1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YingYang1 双特异性磷酸酶6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对糖尿病患者全麻下行腹部大中型手术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翟效甫 李翔 陈惠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大中型手术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和对照的原则,将20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地佐辛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0例。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手术开始后2 h(T2)...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大中型手术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和对照的原则,将20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地佐辛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0例。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手术开始后2 h(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各时间点测定患者的静脉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的血糖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的血糖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加强患者对应激状态的适应性,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应激 血糖 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低张充气仿真内窥镜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魏玲 赵海剑 薛雷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74-1976,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CT低张充气仿真内窥镜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8例,术前均经结肠镜活检证实,行64排CT低张充气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检查,采用TNM分期法,将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 目的探讨64排CT低张充气仿真内窥镜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8例,术前均经结肠镜活检证实,行64排CT低张充气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检查,采用TNM分期法,将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8例病例全部检出T分期,敏感度为100%,阳性诊断准确度为92.1%(35/38),手术病理证实本组伴淋巴结转移有26例,N分期阳性敏感度为80.8%(21/26),N分期阳性诊断准确度73.1%(19/26)。手术病理和CT的T分期和N分期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592,2.073,P>0.05),一致性较好。本组38例病例中CT检出发现5例肝脏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对评估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术前检查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分期 结肠直肠肿瘤 低张充气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爱军 黄选东 宋勇罡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0期1617-1618,共2页
目的:探讨在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00病例,112例为腔镜下活检288例为开放活检,采用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对... 目的:探讨在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00病例,112例为腔镜下活检288例为开放活检,采用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探测。结果:腔镜下活检组亚甲蓝法检出率为87.86%,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联合法检出率为95.76%;开放活检组亚甲蓝法检出率为85.03%,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联合法检出率为95.53%;开放活检组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亚甲蓝法平均1.95枚/例,联合法平均1.89枚/例,;腔镜组则分别为1.93枚/例和1.81枚/例。上述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患皮下积液概率高于开放组。结论: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传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安全性与临床效果相似,但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疑似肠系膜动脉缺血病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丁向民 张喜成 +1 位作者 诸林海 石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72-73,共2页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MAD是外科急腹症之一,约占急腹症总数的1%。该病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9%-93%121。早期诊断是提高其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目前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螺旋CT造影对...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MAD是外科急腹症之一,约占急腹症总数的1%。该病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9%-93%121。早期诊断是提高其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目前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螺旋CT造影对AMAI确诊率高,但对疑似AMAI的急腹症病人常规采用上述检查。既不方便又不经济,因此需寻求一种更简便、低廉、敏感的检查方法。我们对2003年3月-2005年10月收治的疑诊AMAI的急腹症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AMAI病人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肠系膜动脉 急腹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骨联合上切口在腹腔镜脾切除中的应用10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和源 王明考 +2 位作者 陈一尘 王健 庄海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384-385,388,共3页
探讨耻骨联合上切口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脾破裂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1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 探讨耻骨联合上切口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脾破裂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1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时间60~130 min,平均80 min。术中切除标本从耻骨联合上3~5 cm横切口取出。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4 h后恢复流质饮食,住院时间5~9 d,平均(7.0±0.5)d,无术后出血、肠瘘、膀胱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切口瘢痕隐藏于耻骨联合上方阴毛区域皮肤上,不易察觉,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腹腔镜辅助耻骨联合上切口行脾切除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脾切除术 耻骨联合上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附49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营 张建淮 +2 位作者 周寒松 王新南 王桂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经内镜 治疗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模型建立及移植肝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贵云 江艺 +1 位作者 陈海燕 潘凡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模型,并观察术后移植肝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供鼠腹腔动脉与受鼠右肾动脉套入式吻合)模型,观察7 d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及观察移...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模型,并观察术后移植肝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供鼠腹腔动脉与受鼠右肾动脉套入式吻合)模型,观察7 d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及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7 d生存率为60.0%,无肝期平均(12.0±2.5)min,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于术后第1天即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第1天可见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汇管区有较多单核细胞浸润;术后第4天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结论通过技术改进,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缺血及门静脉高压力再灌注损伤是移植肝病理改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积肝移植 模型 肝动脉 移植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Bcl-xL基因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利群 范钰 +3 位作者 蒋鹏程 俞力 陈坚 林庚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Bcl-xL基因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Bcl-xL基因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转染处理人大肠癌HT29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l-xL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软... 目的探讨Bcl-xL基因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Bcl-xL基因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转染处理人大肠癌HT29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l-xL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侵袭能力。另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细胞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蛋白变化。结果转染组癌细胞Bcl-xL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被抑制,且与时间和浓度相关。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所形成的软琼脂集落数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呈浓度依赖性。转染组癌细胞uPA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浓度相关。结论Bcl-xL基因在大肠癌细胞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si RNA下调Bcl-xL基因表达,可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恶性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uP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Bcl—xL 侵袭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在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向民 诸林海 +1 位作者 张喜成 石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建立肠系膜动脉缺血模型,对照组仅行开腹手术,1h、6h、12h后分别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其...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建立肠系膜动脉缺血模型,对照组仅行开腹手术,1h、6h、12h后分别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其他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中随肠系膜缺血时间的延长,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测定血浆D-二聚体可能对早期筛选急性肠系膜缺血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97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立俊 蒋厚文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总结97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主动中转开腹(因解剖不清,尚未发生并发症时即中转开腹)病例62例,主要原因为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萎缩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总结97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主动中转开腹(因解剖不清,尚未发生并发症时即中转开腹)病例62例,主要原因为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72d;被动中转开腹(发生胆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后中转开腹)病例35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7.71d。结论:当LC术中遇到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等手术难度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贵云 江艺 +1 位作者 陈海燕 潘凡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重建动脉组和未重建动脉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 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重建动脉组和未重建动脉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65.0%(13/20),未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50.0%(10/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T和TB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升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重建动脉组TB于第2、7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ALT于第2、4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动脉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较未重建动脉组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2组大鼠移植肝的肝细胞中PCNA表达均于术后第2天达高峰,重建动脉组术后第1天的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未重建动脉组(P<0.01),而术后第7天则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重建动脉组术后早期肝细胞增殖较未重建动脉组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积肝移植 肝移植模型 肝动脉重建 移植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引流袋标量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钮洪艳 肖爱梅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引流袋 标量 误差 临床护理工作 2004年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的深静脉顺行造影X线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建洪 张喜成 陈建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078-1079,共2页
关键词 腿/血液供给 静脉曲张/放射摄影术 静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芳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1775-1776,共2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切除范围大,涉及的大血管多,重建的吻合口也多,容易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47.0%,病死率最高可达12.5%。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术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切除范围大,涉及的大血管多,重建的吻合口也多,容易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47.0%,病死率最高可达12.5%。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均好转。现对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治疗及护理经验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原因 手术切除范围 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 流管 观察引流液 消化道出血 胰瘘 十二指肠乳头 持续腹腔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芳 肖爱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3期1944-1945,共2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经过,7例行手术治疗,术前予以精心准备,术后对各系统严密监测,预防并及时发现、治疗、护理术后并发症。结果: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康复...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经过,7例行手术治疗,术前予以精心准备,术后对各系统严密监测,预防并及时发现、治疗、护理术后并发症。结果: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康复出院,6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前因瘤体破裂而死亡。结论: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周密细致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手术前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腹主动脉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T型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的防治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厚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2期3407-3407,共1页
目的:分析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T型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拔T管后胆漏病人拔管时间为1 ̄3月。13例导管能顺利放入窦道,通畅引流;14例导管不能顺利放入窦道,经保守治疗。其中8例症状缓解,6例再... 目的:分析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T型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拔T管后胆漏病人拔管时间为1 ̄3月。13例导管能顺利放入窦道,通畅引流;14例导管不能顺利放入窦道,经保守治疗。其中8例症状缓解,6例再次剖腹手术引流。结论:T型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的主要原因与病人的营养状态、腹腔再手术及拔管方法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 胆漏 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缺血后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张喜成 何延政 +1 位作者 李跃武 刘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432-433,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模型 血管新生 微血管密度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18例分析
20
作者 陈一尘 赵登秋 张喜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586-586,共1页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