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变动的两重性 |
张振松
王敏
|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1999 |
1
|
|
2
|
从大学生的学习取向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
袁贵礼
赵春英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7
|
|
3
|
试论民营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尊重 |
潘晶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现阶段部分大学生的消极政治心态浅析 |
袁贵礼
|
《滁州学院学报》
|
2006 |
3
|
|
5
|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
刘晓春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7 |
1
|
|
6
|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原因分析 |
魏范青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7
|
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义务与谋求切身利益的统一 |
潘晶芳
|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8
|
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的一种新模式 |
杨雪英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9
|
略论现代文明与生态合理发展的社会价值观 |
薛为昶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0
|
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创新——2007年“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理论研讨会综述 |
魏范青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1
|
现阶段部分党员忧患意识式微初探 |
袁贵礼
|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2008 |
0 |
|
12
|
党群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
袁贵礼
|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2007 |
0 |
|
13
|
“三个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
沈春梅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价值 |
刘晓春
|
《发展》
|
2007 |
0 |
|
15
|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培育社会主义因素的思考 |
沈春梅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6
|
论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杰出贡献 |
钱建华
杨雪英
|
《党史博采(下)》
|
2007 |
1
|
|
17
|
江泽民德法并治思想的科学性思考 |
朱凌云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8
|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影响 |
袁贵礼
马超
|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9
|
论行政程序说明理由制度 |
王东京
徐沛亮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8
|
|
20
|
试论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 |
吕振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