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真、三同、三专”生命化德育模式的探索——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
1
作者 夏晋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生命化德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和基础,以激励生命为手段和方法,以成就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从生命化德育的理论角度,结合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措施,探讨了生命化德育的内涵与本质,构建了生命化德育的实践路径,即倡导“真心、真... 生命化德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和基础,以激励生命为手段和方法,以成就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从生命化德育的理论角度,结合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措施,探讨了生命化德育的内涵与本质,构建了生命化德育的实践路径,即倡导“真心、真行、真信”的“三真”教学精神,把握“同城、同龄、同群”的“三同”案例教学教材编著,产出“专题汇报、专辑作品、专栏文章”的“三专”教学成果。通过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让高校学生德育发挥“育人无形、润物无声”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化 德育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观的重新审视——基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技术哲学
2
作者 张海平 张翅 李春霞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3,共8页
高质量的本科职业教育课程需以科学的课程观为指导。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技术哲学视域出发,审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提炼出四项“子观”:一是以“技术选择”为焦点的课程目标观,旨在培养学生选择技术手段解决... 高质量的本科职业教育课程需以科学的课程观为指导。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技术哲学视域出发,审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提炼出四项“子观”:一是以“技术选择”为焦点的课程目标观,旨在培养学生选择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技术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二是聚焦“技术解蔽”的课程内容观,把技术知识区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类型,在增量上突出技术理论知识和分析判断知识;三是注重“技术理解”的课程实施观,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做中悟”,把技术知识内化和意义生成放在突出位置;四是突出“技术过程”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课程学习效果评价需遵循情境性、整体性和持续性三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技术哲学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课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坤晶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71-74,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理论意义在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研究;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青年学生中入心入脑;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实践意义在于实施精准教育答疑解惑用正确的理...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理论意义在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研究;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青年学生中入心入脑;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实践意义在于实施精准教育答疑解惑用正确的理论引导青年学生;应对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全国开展全网络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需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融合创新的教学目的,在全网络教学环境下让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以简单好用的信息技术,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教学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雨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课堂研究与建构的理论基础探析——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视角
4
作者 陈忠宁 夏晋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6期107-114,共8页
生命课堂的研究与建构奠基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之上,目前的研究中存有唯心史观思想和形而上学方法论的影响。生命课堂的研究与建构要行稳致远,必须不断回溯并深入思考生命课堂的内涵、本质和特征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要克服当前研究中存在的... 生命课堂的研究与建构奠基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之上,目前的研究中存有唯心史观思想和形而上学方法论的影响。生命课堂的研究与建构要行稳致远,必须不断回溯并深入思考生命课堂的内涵、本质和特征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要克服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准确认识和把握生命课堂的内涵、本质和特征,应积极面对新时代的课题,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人学思想融入未来生命课堂的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课堂 课堂教学 理论基础 马克思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博物馆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5
作者 谢玉宝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结合深圳市博物馆的当前发展状况,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从政策依据、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等多个维度,探讨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同时,从制度... 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结合深圳市博物馆的当前发展状况,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从政策依据、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等多个维度,探讨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同时,从制度层面的设计优化、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以及研究深化的推动等方面,探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机衔接和整体提升,以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 博物馆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词分析的深圳高职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利红 邓之宏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2-27,共6页
以深圳高职在校大学生价值观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籍大学生开展在线问卷访谈;以共词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ROST文本分析软件提取价值观高频关键词,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生成价值观关键词网络结构图;使用 SPSS统计工具对价值观高频关键... 以深圳高职在校大学生价值观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籍大学生开展在线问卷访谈;以共词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ROST文本分析软件提取价值观高频关键词,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生成价值观关键词网络结构图;使用 SPSS统计工具对价值观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对深圳高职在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进行归纳总结,初步揭示了深圳高职广东籍在校大学生的公民素养、友情观、爱情观、家庭观、自由观、平等观、和谐观、责任观、金钱观以及人生态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深圳高职 大学生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精神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一鸣 《特区经济》 2021年第1期9-11,共3页
"深圳精神"是深圳特区发展40年精神成果的集中表达,它既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历史演进、文化传承、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深圳精神"的重新凝练既能够展示城市风貌,凝聚人心力量,又能提供价值方向,对标国际... "深圳精神"是深圳特区发展40年精神成果的集中表达,它既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历史演进、文化传承、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深圳精神"的重新凝练既能够展示城市风貌,凝聚人心力量,又能提供价值方向,对标国际先进文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向前行,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精神 发展历程 生成逻辑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坤晶 《特区经济》 2023年第3期126-130,共5页
深圳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史学价值、时代价值和教学创新价值。将深圳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深入挖掘“融入”的价值,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同志们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奋斗方向。深圳的党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深圳红色文化资... 深圳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史学价值、时代价值和教学创新价值。将深圳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深入挖掘“融入”的价值,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同志们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奋斗方向。深圳的党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深圳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让党史学习者在参与体验和现场感悟中受到全方位的震撼和冲击,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深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的目标主旨是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同志们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励他们争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练就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意识和能力,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深圳的“双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党史教育“ 双区”建设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深圳欧美同学会优势建设“先行示范区”
9
作者 张坤晶 《特区经济》 202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除了需要政府层面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之外,更迫切需要一批杰出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对此深圳欧美同学会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传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优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除了需要政府层面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之外,更迫切需要一批杰出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对此深圳欧美同学会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传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优质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统战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深圳欧美同学会自身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地做好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和后勤服务,团结和凝聚留学人员,搭建留学报国平台,引导会员围绕以留学报国为中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建设者、建言者和领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社会团体 粤港澳大湾区 先行示范区 欧美同学会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机制研究
10
作者 肖赞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9-22,共4页
大学生内化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包含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实践认同等方面。体制机制更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实效性,应加强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 大学生内化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包含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实践认同等方面。体制机制更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实效性,应加强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的目标导向机制、舆论引导机制、自我发展机制、多元教育机制、心理疏导机制、保障激励机制及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特色 思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的城市实践
11
作者 张世华 《智库时代》 2020年第17期25-27,133,共4页
深圳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其先行示范发展理念,侧重于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城市发展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从总量扩大向质量提高跃升。同时,社会公共服务从硬件设施建设... 深圳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其先行示范发展理念,侧重于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城市发展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从总量扩大向质量提高跃升。同时,社会公共服务从硬件设施建设逐步转向法治规范、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统合等优化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软环境优化完善。其不断深化的小步快走的社会政策累积性,有效减少制度内耗,为民间社会财富积累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可持续制度化保障和社会服务支撑,这种可预期的坚如磐石的制度稳定,有效抑制短期经济行为,是人们长期经济投资的信心所在,也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制度化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先行城市示范 创新驱动发展 政策法治保障 社会公共服务软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区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12
作者 张一鸣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特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有助于持续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四个自信”,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大... 特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有助于持续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四个自信”,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大中小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衔接和贯通、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融入过程中,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厘清特区精神融入不同学段的侧重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构建特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多重载体;强化数字赋能,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区精神 融入 大中小学 思政课一体化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域下先秦哲学典故教学的意义建构
13
作者 唐文 任陆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5-72,共8页
典故承载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基本知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把哲学思想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哲学思潮等联系起来,通过“典故原文”“典故哲理”“典故启迪”来设计教学,通过构造真实与虚构结合的场景形成互动框架,以后... 典故承载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基本知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把哲学思想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哲学思潮等联系起来,通过“典故原文”“典故哲理”“典故启迪”来设计教学,通过构造真实与虚构结合的场景形成互动框架,以后台布置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并参与教学,达到获利型效应的教学效果,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文化共情、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教学 意义建构 框架理论 框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境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岭南文化资源寻绎
14
作者 王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沿袭中华传统文化中“构境叙事”的故事范式,将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叙述的中国故事。突出岭南文化历史地位,应对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经济利益博弈的国际语境,深入思考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原则、逻辑视点和鲜明主题。以岭南文化历... 沿袭中华传统文化中“构境叙事”的故事范式,将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叙述的中国故事。突出岭南文化历史地位,应对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经济利益博弈的国际语境,深入思考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原则、逻辑视点和鲜明主题。以岭南文化历史叙事中的“构境”优势为切入点,梳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实践,了解受众背后的群体规范、文化背景,针对性地提出话题建议,寻找突围策略和机遇,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境叙事 讲好中国故事 岭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岭南文化图景与策略--以珠三角9市为例
15
作者 王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14,共7页
以岭南文化的融入为视角,从珠三角9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分析,对岭南文化资源具体运用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建设进行展望,提出了立足于新时代的现实需要,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需... 以岭南文化的融入为视角,从珠三角9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分析,对岭南文化资源具体运用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建设进行展望,提出了立足于新时代的现实需要,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需求,增强实践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9市 岭南文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阳阳 刘琦爽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数字革命给教育带来的新变革新机遇,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数字素养正是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从数字素养视角,厘清当前思政教师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认识误区,分析思政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及问题,阐释思政教... 数字革命给教育带来的新变革新机遇,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数字素养正是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从数字素养视角,厘清当前思政教师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认识误区,分析思政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及问题,阐释思政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并从“意识培养、教育培训、实践应用、评价激励”四个方面提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策,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师 数字素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村到城市:家政从业者的城市适应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
17
作者 刘韵嫣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城市化浪潮促使一大批劳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空间意义上看,这种转变会给相关群体制造出区别于以往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外来劳动人口需要面对由此带来的城市适应问题。家政从业者作为早期进城务工的主要人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 城市化浪潮促使一大批劳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空间意义上看,这种转变会给相关群体制造出区别于以往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外来劳动人口需要面对由此带来的城市适应问题。家政从业者作为早期进城务工的主要人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主动适应城市不仅是出于生活需要的考量,更是其胜任工作的必备条件。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分析,家政从业者的城市适应本质上是一个资本、惯习与相关场域不断适配的过程。城乡流动和职业变化所形成的农村、城市和工作三个场域是影响家政从业者城市适应的主要因素:一是原生农村背景牵制适应意愿,二是城市社会空间提出适应要求,三是具体工作环境加深适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城市适应 家政从业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教育融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18
作者 谢卉琪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3-29,共7页
将生命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实现中国梦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应有之义。在融入过程中,首先需明确生命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以在不同学段层次达成共... 将生命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实现中国梦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应有之义。在融入过程中,首先需明确生命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以在不同学段层次达成共识;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针对小学、中学、大学不同时期的身心发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感性教育结合理性引导,层层递进阐释生命的本质,培养人文精神、激发终极信仰追求和滋养关爱情怀,引导他们在知行合一中增强对生命的认知,真正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个体,从而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利红 邓之宏 夏镇鸿 《青年探索》 CSSCI 2022年第5期100-112,共13页
青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建设者,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关乎湾区建设成效。文章研发了以岭南文化为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价值观测量量表,涵盖了新时代粤港澳青年价值观的七个维度,分别为国家认同、享受快乐、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青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建设者,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关乎湾区建设成效。文章研发了以岭南文化为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价值观测量量表,涵盖了新时代粤港澳青年价值观的七个维度,分别为国家认同、享受快乐、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和财富地位,并对粤港澳青年群体进行细分,提出了四类青年类型(创新求富型、家国情怀型、传统保守型、自我享乐型),结合人口统计变量,详细分析了四类青年群体的特征。结果发现,粤港澳三地青年价值观存在相似处,都较为重视社会和谐、锐意进取、家庭幸福、享受快乐等价值观。但三地青年在价值观维度排序上存在差异,广东青年将国家认同排在第一位,大多属于“家国情怀型”和“创新求富型”;香港青年将社会和谐排在第一位,较为注重享受快乐、财富地位,大多属于“自我享乐型”和“创新求富型”;澳门青年将享受快乐排在第一位,大多属于“传统保守型”和“家国情怀型”。建议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青年 价值观 测量量表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实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立霞 张坤晶 徐家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服务教学也日益普及。利用移动手机端辅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及未来在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的必然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思政课程为例,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服务教学也日益普及。利用移动手机端辅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及未来在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的必然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思政课程为例,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根据课堂效果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育教学方法,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该教学方式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