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某车站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坤阳 陈湘生 +3 位作者 王雷 阳文胜 吴环宇 段华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9-197,共9页
为合理量化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温室气体(GHG)排放强度及水平,基于LCA方法,开展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GHG排放评价工作,建立明挖车站建设期GHG排放核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GHG排放强度与水平的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明挖地... 为合理量化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温室气体(GHG)排放强度及水平,基于LCA方法,开展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GHG排放评价工作,建立明挖车站建设期GHG排放核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GHG排放强度与水平的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的GHG排放总量为47718.61 tCO_(2)e。其中,建材生产、运输和施工阶段分别占比88.91%、3.92%和7.12%;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的GHG排放强度为335.52 tCO_(2)e/100 m^(2)。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城市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地铁车站 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与碳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坤阳 周鼎 +2 位作者 粟月欢 段华波 陈湘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在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大幅提升出行便利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碳排放。如何合理量化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地铁全生命... 城市轨道交通在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大幅提升出行便利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碳排放。如何合理量化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地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对地铁的碳排放强度与碳减排水平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地铁的低碳、近零碳排放路径与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全国地铁建设和运营阶段碳排放总量为2500万~3500万t CO_(2)e,地铁隧道单位里程碳排放约为1.3万t CO_(2)e/km,单位面积地下车站碳排放约为371 t CO_(2)e/100 m^(2),地铁出行碳排放0.7 kg CO_(2)e/人次。以2020年为例,全国地铁运营碳减排当量约为730万t CO_(2)e,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40万t CO_(2)e,过去20年居民选择地铁出行方式累计减碳量约占全国能源领域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的1%。2020年因地铁建设释放地上土地资源形成的城市绿地碳汇量约为30万t CO_(2)e,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4.8万t CO_(2)e。研究结果可为交通领域科学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及制定地铁系统节能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及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碳减排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二手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化影响研究——以成都地铁3号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怡 陈坤阳 +2 位作者 王刚 周雯雯 刘琅嘉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17-422,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引导着城市开发建设和居民的住宅区域选择,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可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本研究构建特征价格模型,从空间效应角度探究成都地铁3号线对沿线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城市轨道交通引导着城市开发建设和居民的住宅区域选择,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可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本研究构建特征价格模型,从空间效应角度探究成都地铁3号线对沿线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增值效应集中在0-1000m范围内,提升幅度均在10%以上;(2)3号线对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存在分市场效应。研究结果期望为城市合理化开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住宅价格 特征价格模型 分市场效应 成都地铁3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工程渣土产生特性及其优化管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柏静 张宇 +3 位作者 刘恒 周学彬 段华波 孙晓辉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2期16-21,共6页
阐明了深圳市工程渣土的产生来源、数量、类别及流向特征等;并通过对比不同综合利用与消纳处置模式,提出了系统解决工程渣土问题的管理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中建筑废弃物优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他城市工... 阐明了深圳市工程渣土的产生来源、数量、类别及流向特征等;并通过对比不同综合利用与消纳处置模式,提出了系统解决工程渣土问题的管理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中建筑废弃物优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他城市工程渣土环境无害化管理、综合利用和消纳处置提供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渣土 产生特性 管理 资源化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用地背景下深圳某水质净化厂工艺研究
5
作者 杨颂 张禄禄 +1 位作者 董紫君 司马勤 《市政技术》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深圳市作为我国超大型城市的代表,其土地资源高度紧张,城市水质净化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趋向于采用立体化、紧凑化的用地模式。深圳埔地吓水质净化厂(三期)采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上盖公园的建设模式。通过对该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工艺、... 深圳市作为我国超大型城市的代表,其土地资源高度紧张,城市水质净化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趋向于采用立体化、紧凑化的用地模式。深圳埔地吓水质净化厂(三期)采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上盖公园的建设模式。通过对该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以及除臭工艺方案进行比选研究,最后确定污水处理采用“三段式AAO”生物处理工艺、深度处理采用“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精密过滤器”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浓缩+板框深度脱水+低温热干化”工艺,全流程采用生物除臭,出水水质指标能够稳定达到并优于设计标准。该地下式水质净化厂的建设与达标运行为超大型城市高密度用地情况下水质净化厂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厂 高密度用地 工艺比选 三段式AAO工艺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的水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强 姜宇 +1 位作者 董紫君 姜成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47,共10页
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BAP)体系因其在宽阔pH适用范围中的突出降解性能、更高的稳定性以及处理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污染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BAP体系中活性组分的产生及主要识别方法,分析了BAP体系对污染物的反应特性、降... 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BAP)体系因其在宽阔pH适用范围中的突出降解性能、更高的稳定性以及处理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污染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BAP体系中活性组分的产生及主要识别方法,分析了BAP体系对污染物的反应特性、降解机理和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BAP体系与其他主要高级氧化技术相比的应用环境条件、优劣势及适用场景,并展望了BAP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潜力。期望为BAP体系在自然水体修复及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盐 高级氧化 过氧化氢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地铁盾构渣土利用与处置技术路径及管理策略优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恒 周学彬 +4 位作者 张宇 柏静 周鼎 孙晓辉 段华波 《工程管理学报》 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地下空间持续高强度开发,产生了大量的工程渣土。以深圳市地铁建设盾构渣土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明了其产生特性、主要的利用与处置方式及其面临的突出难题。并基于经济效益定量与环境效益定性评价方法,提...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地下空间持续高强度开发,产生了大量的工程渣土。以深圳市地铁建设盾构渣土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明了其产生特性、主要的利用与处置方式及其面临的突出难题。并基于经济效益定量与环境效益定性评价方法,提出了深圳市盾构渣土利用与处置的优化技术路径,同时结合深圳现行渣土管理相关规定,提出了优化管理策略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渣土 产生特性 利用 技术路径 优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在深圳某水质净化厂设计及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颂 张禄禄 +1 位作者 董紫君 司马勤 《中国市政工程》 2024年第5期59-64,161,共7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物联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圳市埔地吓三期水质净化厂项目是国内首个BIM全生命周期落地应用的水质净化厂,综合运用了BIM、GIS、云计算、...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物联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圳市埔地吓三期水质净化厂项目是国内首个BIM全生命周期落地应用的水质净化厂,综合运用了BIM、GIS、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先进技术,建立了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实现了从设计、施工、运营到维护的全过程管理。项目各工艺段流程数字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生产巡检智能化,实现了资源统筹、高仿真模拟、各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可视化,具备了预测预警预案等功能,提高了水质净化厂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安全,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水质净化厂 运营管理 应用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
9
作者 陈湘生 陈坤阳 +5 位作者 邱桐 王雷 何秋凤 赖亚妮 陈武雄 付艳斌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建设的关注焦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与分析,从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建设的关注焦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与分析,从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样本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共涉及4种类型基础设施的碳排放,具体包括地铁系统(包括隧道和车站)、轻轨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系统。首先对关于碳排放计算的文献的研究方法、目标与范围界定、功能单位和清单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数据来源进行分类;其次,确定并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最后,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标准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基础设施 生命周期评价 隐含碳排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盾构隧道建设期碳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坤阳 段华波 +2 位作者 张怡 周雯雯 陈湘生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64-2072,共9页
为合理量化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的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采用LCA方法开展地铁盾构隧道建设阶段碳排放评价工作,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和水平量化分析;同时,基于情景分析法从推广绿色建材及清洁能源等角度探究其减碳潜力... 为合理量化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的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采用LCA方法开展地铁盾构隧道建设阶段碳排放评价工作,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和水平量化分析;同时,基于情景分析法从推广绿色建材及清洁能源等角度探究其减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单环预制管片碳排放强度约为7.1 t CO_(2)e/环,而单位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约为1.1万t CO_(2)e/km;其中,建材及预制管片生产、运输及盾构施工和安装等过程占比分别为72.7%、1.9%和25.4%。若通过提高再生建材和优化能源结构,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6%,但碳排放量累积可达约13 MtCO_(2)e(2022—2035年),与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排放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碳排放强度 碳减排潜力 情景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抗病毒药物污染现状及高级氧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紫君 张禄禄 +2 位作者 吉莉 顾玉蓉 侯云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7,共11页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抗病毒药物(ATVs)使用量急剧增加。这些ATVs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其代谢产物会随着污水处理进入水体,对水环境中藻类、鱼类、水蚤等微生物产生一定毒性,甚至危害人类健康。鉴于ATVs进入水体带来的潜在环境和人体健康...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抗病毒药物(ATVs)使用量急剧增加。这些ATVs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其代谢产物会随着污水处理进入水体,对水环境中藻类、鱼类、水蚤等微生物产生一定毒性,甚至危害人类健康。鉴于ATVs进入水体带来的潜在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该文综述了ATVs的物化特性、在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态毒性;阐述和分析了不同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ATVs的降解效果和路径,并对ATVs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期望为水环境中ATVs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生态毒性 高级氧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韧性防灾抗疫建设框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邱桐 陈湘生 苏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土木工程在2019年底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将背负起城市综合韧性防灾抗疫建设的重大使命。该文提出了融合中国城市疫情防控的需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抗疫韧性性能优势的综合发展方案,指出在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疫情... 土木工程在2019年底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将背负起城市综合韧性防灾抗疫建设的重大使命。该文提出了融合中国城市疫情防控的需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抗疫韧性性能优势的综合发展方案,指出在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疫情应急防控具有的安全稳定、与应急医疗条件相适应、可作为低能耗地下应急物资储藏仓库、可作为政府统一应急调度资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等特点。构建了适合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抗疫韧性评估框架,对城市地下空间及既有抗疫设施进行韧性评估,通过对比分析获得地下空间在城市抗疫韧性的全面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防灾抗疫关于"存量""增量""变量"及"统一调度"的韧性建设框架,并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韧性防灾抗疫建设框架,为韧性城市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综合韧性防灾抗疫建设 韧性建设框架
原文传递
地铁建设环境影响评估及减排效益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粟月欢 张宇 +1 位作者 段华波 李强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4-192,236,共10页
地铁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已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地铁建设过程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强度,选取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 地铁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已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地铁建设过程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强度,选取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为度量指标,构建了地铁建设碳排放分析框架及测算方法,并基于情景分析法预估了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底,深圳已开通运营的地铁线站建设造成的碳排放量约累积达到2730万t CO_(2)e,其中地铁车站建设碳排放量占比约为72%,地铁隧道建设碳排放量占比约为28%。建设阶段单位里程盾构隧道碳排放强度约为1.3万t CO_(2)e/km,单位面积车站碳排放强度约为371 t CO_(2)e/100 m^(2)。通过推广绿色建造技术,如采用再生混凝土和再生钢材,地铁建设阶段最高碳减排率可达到8.5%/a,2021—2035年累积节碳可达到508万tCO_(2)e,可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地铁建设的碳排放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地铁建设 深圳市 碳排放 减排
原文传递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十地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鼎 刘津赫 +2 位作者 高昊元 柏静 段华波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大量建筑废弃物持续不断产生,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建设速度和考验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何妥善处置建筑废弃物,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和努力的方向。全国各地都陆续发布或者更新了当地...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大量建筑废弃物持续不断产生,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建设速度和考验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何妥善处置建筑废弃物,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和努力的方向。全国各地都陆续发布或者更新了当地的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或条例、规定),但目前却鲜有研究着眼于分析比较这些管理办法的异同。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深入研究了我国十座主要城市现行的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理清了各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工作的原则和思路,归纳了管理方法措施,以及阐明了措施的有效性。从如何改进地方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的角度,提供了保障建筑废弃物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建筑废弃物 地方管理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拆除废弃物处置碳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锋 陈坤阳 +3 位作者 段华波 石军乐 李水源 冉鹏 《建筑科技》 2022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量化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阶段碳排放强度和减排潜力,本研究构建了建筑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碳排放评价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数据,评估了废弃物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直接填埋处置拆除废弃物产生碳排放453.37 kg CO_(2)e... 为量化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阶段碳排放强度和减排潜力,本研究构建了建筑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碳排放评价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数据,评估了废弃物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直接填埋处置拆除废弃物产生碳排放453.37 kg CO_(2)e/t;而以再生集料、生产免烧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方式可实现约0.92 kg CO_(2)e的减排效益.以2020年深圳市建筑废弃物为例,若9476万m^(3)建筑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可实现约13.25(±0.7)万t CO_(2)e的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利用与处置 再生产品 碳排放强度 碳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对HA/PMS体系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机制
16
作者 董紫君 韩苗苗 +1 位作者 李微 姜成春 《中国给水排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的Cl-会在自由基作用下生成氯活性物质,进而影响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为探究Cl^(-)对羟胺(HA)活化过硫酸盐(过一硫酸盐,PMS)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及产物生成规律,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从... 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的Cl-会在自由基作用下生成氯活性物质,进而影响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为探究Cl^(-)对羟胺(HA)活化过硫酸盐(过一硫酸盐,PMS)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及产物生成规律,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从初始pH、Cl^(-)浓度、活性组分的鉴定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等角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pH为4时苯酚的降解速率最快,硝基酚和亚硝基酚分别在pH为6和4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96和13.84μmol/L,产率分别为24.84%和69.19%。低浓度Cl^(-)会对苯酚的降解产生轻微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l^(-)则会产生促进作用,硝基酚与亚硝基酚的生成量随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l^(-)存在时,HA/PMS体系中存在羟基自由基(·OH)、硫酸根自由基(SO_(4)^(·-))、氯活性物质(RCS)及氮活性物质(RNS),这些活性组分的存在对污染物的降解及其硝基与亚硝基产物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费氏弧菌发光试验结果显示,体系中生成的物质整体具有较高的毒性,随着氧化过程的进行,HA/PMS体系会进一步降解废水中高毒性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羟胺 过硫酸盐 苯酚 高级氧化
原文传递
隧道病害监测检测技术研究现状概述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湘生 徐志豪 +1 位作者 包小华 崔宏志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由于隧道沿线众长,人工检测效率低下且主观性强,需要自动化、信息化的监测检测方式来进行日常的运营维护管理,及时进行病害诊断和防治。介绍隧道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和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监测检测技术,分析各自的特点和检测能力。简述无... 由于隧道沿线众长,人工检测效率低下且主观性强,需要自动化、信息化的监测检测方式来进行日常的运营维护管理,及时进行病害诊断和防治。介绍隧道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和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监测检测技术,分析各自的特点和检测能力。简述无人机、巡检车、巡检机器人3种常见巡检系统装备,对其使用条件和环境进行了分析。对隧道智能监测检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运用多种综合测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是未来隧道监测检测智能化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监测 检测 病害 技术装备
原文传递
制冷工况相变能源桩热交换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宏志 邹金平 +2 位作者 包小华 亓学栋 齐贺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5-725,共11页
相变材料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物态来吸收或放出潜热的物质。将其用于能源地下结构中可以增加结构体的能量密度、提高换热量,从而减小热交换所需的地下空间资源。该文搭建了缩尺模型实验系统,其中模型圆桩为相变储能混凝土能源桩,桩直径0.... 相变材料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物态来吸收或放出潜热的物质。将其用于能源地下结构中可以增加结构体的能量密度、提高换热量,从而减小热交换所需的地下空间资源。该文搭建了缩尺模型实验系统,其中模型圆桩为相变储能混凝土能源桩,桩直径0.2 m,桩长1.5 m,将桩埋入装有饱和砂土的尺寸为2.45 m×2.45 m×2 m的模型箱中。实验中控制换热流体温度恒定为5.5℃,分别进行了0.15、 0.30和0.45 m^3/h 3组不同流量的制冷工况,每种工况包括"制冷-回温"3次循环。研究了饱和砂土中相变能源桩的温度热响应和换热量,分析了桩与周围土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比较了换热流体流量对能源桩换热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冷工况下,相变能源桩在饱和砂土中的热传递主要沿径向,在热交换过程中对于桩周土体的温度影响范围约为2倍桩径。换热流体流量增大,进出口温差减小,而热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能源桩 制冷实验 温度热响应 换热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