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建设的关注焦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与分析,从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建设的关注焦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与分析,从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样本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共涉及4种类型基础设施的碳排放,具体包括地铁系统(包括隧道和车站)、轻轨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系统。首先对关于碳排放计算的文献的研究方法、目标与范围界定、功能单位和清单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数据来源进行分类;其次,确定并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最后,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标准化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为合理量化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的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采用LCA方法开展地铁盾构隧道建设阶段碳排放评价工作,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和水平量化分析;同时,基于情景分析法从推广绿色建材及清洁能源等角度探究其减碳潜力...为合理量化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的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采用LCA方法开展地铁盾构隧道建设阶段碳排放评价工作,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和水平量化分析;同时,基于情景分析法从推广绿色建材及清洁能源等角度探究其减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单环预制管片碳排放强度约为7.1 t CO_(2)e/环,而单位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约为1.1万t CO_(2)e/km;其中,建材及预制管片生产、运输及盾构施工和安装等过程占比分别为72.7%、1.9%和25.4%。若通过提高再生建材和优化能源结构,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6%,但碳排放量累积可达约13 MtCO_(2)e(2022—2035年),与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排放基本持平。展开更多
为量化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阶段碳排放强度和减排潜力,本研究构建了建筑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碳排放评价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数据,评估了废弃物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直接填埋处置拆除废弃物产生碳排放453.37 kg CO_(2)e...为量化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阶段碳排放强度和减排潜力,本研究构建了建筑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碳排放评价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数据,评估了废弃物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直接填埋处置拆除废弃物产生碳排放453.37 kg CO_(2)e/t;而以再生集料、生产免烧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方式可实现约0.92 kg CO_(2)e的减排效益.以2020年深圳市建筑废弃物为例,若9476万m^(3)建筑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可实现约13.25(±0.7)万t CO_(2)e的减排效益.展开更多
文摘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建设的关注焦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定量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与分析,从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样本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共涉及4种类型基础设施的碳排放,具体包括地铁系统(包括隧道和车站)、轻轨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系统。首先对关于碳排放计算的文献的研究方法、目标与范围界定、功能单位和清单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数据来源进行分类;其次,确定并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最后,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标准化提供参考。
文摘为合理量化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的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采用LCA方法开展地铁盾构隧道建设阶段碳排放评价工作,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和水平量化分析;同时,基于情景分析法从推广绿色建材及清洁能源等角度探究其减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单环预制管片碳排放强度约为7.1 t CO_(2)e/环,而单位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约为1.1万t CO_(2)e/km;其中,建材及预制管片生产、运输及盾构施工和安装等过程占比分别为72.7%、1.9%和25.4%。若通过提高再生建材和优化能源结构,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6%,但碳排放量累积可达约13 MtCO_(2)e(2022—2035年),与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排放基本持平。
文摘为量化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阶段碳排放强度和减排潜力,本研究构建了建筑拆除废弃物利用与处置碳排放评价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数据,评估了废弃物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直接填埋处置拆除废弃物产生碳排放453.37 kg CO_(2)e/t;而以再生集料、生产免烧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方式可实现约0.92 kg CO_(2)e的减排效益.以2020年深圳市建筑废弃物为例,若9476万m^(3)建筑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可实现约13.25(±0.7)万t CO_(2)e的减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