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恕的心理学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钧 杨晨 《社会心理科学》 2006年第6期75-79,共5页
宽恕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当前对宽恕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人际宽恕的理论构建和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宽恕的神经心理基础、发展模式以及人格与宽恕的关系的研究;多数应用研究注重于其临床价值,已经有很成熟的临床干预模式出现。但... 宽恕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当前对宽恕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人际宽恕的理论构建和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宽恕的神经心理基础、发展模式以及人格与宽恕的关系的研究;多数应用研究注重于其临床价值,已经有很成熟的临床干预模式出现。但是宽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宽恕的定义存在争议,导致对宽恕的研究片面;对于测量宽恕的研究远远不够成熟和完善。宽恕的研究有待于细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心理学 道德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蒲少华 李晓华 +1 位作者 卢彦杰 刘志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3-106,112,共5页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和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亲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和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亲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和父亲的身体互动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坚韧特质;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力量特质;父母关系和父亲参与的感知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乐观特质。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心理弹性的良好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父亲在位 父子关系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心理弹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蒲少华 李晓华 卢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8-80,共3页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对532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维度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力量和乐观两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心理弹性总...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对532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维度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力量和乐观两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心理弹性不存在居住地、学科性质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的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坚韧 力量 乐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蒲少华 李晓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63-66,共4页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对40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高于理论中间值,男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人际归...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对40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高于理论中间值,男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各因子得分适度,不走极端,男大学生在能力归因和内归因上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训练,培养其积极的人际归因风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人际交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归因方式 人际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的研制及在深圳市初中男、女生样本间测量等值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唐辉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13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索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AMS-SF),考察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在深圳初中男生和女生样本之间的测量等值性,并在测量等值成立的条件下进行结构平均数的比较。方法:在来自深圳市823名7~8年级学生样本中,将总样本随机... 目的:探索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AMS-SF),考察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在深圳初中男生和女生样本之间的测量等值性,并在测量等值成立的条件下进行结构平均数的比较。方法:在来自深圳市823名7~8年级学生样本中,将总样本随机分成样本a和样本b,结合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挑选项目,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结构效度,运用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考察量表的测量等值性和结构平均数差异。结果:保留原量表12个项目的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的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0.85,各项目的区分度0.36至0.62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CFI = 0.947,GFI = 0.942,NNFI = 0.934,RMSEA = 0.067,各项目所对应的因素负荷为0.53~0.83;结构方程多组分析结果显示AMS-SF跨男女生样本组的形态等值、因素负荷等值、结构协方差等值和残差等值均成立;结构平均数比较结果显示男生的追求成功动机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避免失败动机显著低于女生。结论: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AMS-SF)在深圳初中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具有跨性别的一致性,可用于评估初中生的一般成就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 信度 效度 测验等值性 结构平均数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及学生生活应激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韦君如 卢宁 黎媛妍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考察了留守少年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应激等方面的情况。方法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SAS-SSS)对广西天等县358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SAS-SSS:... 目的考察了留守少年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应激等方面的情况。方法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SAS-SSS)对广西天等县358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SAS-SSS:男生在自信心、自主性、挑战性、自控性等五个因子和心理优势感、心理弹性两个分量表上得分较女生高,女生在社会接纳性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初二在自控性因子得分较其他两年级得分高,初二在心理弹性分量表得分高于高一,初二在乐群性因子得分高于高二,高二在动力因子上得分高于高一;②MHT:留守女生的学习焦虑、交往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和焦虑总分均高于男生,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少年较其它两组的在学习焦虑、交往焦虑、冲动倾向3个因子得分以及焦虑总分上更高;③SLSI: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少年较其它两组压力、变化2个因子得分和应激总分更高。结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结合不同性别、年级和家庭背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少年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少年 社会适应性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基于ERP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春林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3期876-884,共9页
目的:探讨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对4种负性情绪面孔(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识别的异同,通过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特点。方法:采用基于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 目的:探讨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对4种负性情绪面孔(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识别的异同,通过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特点。方法:采用基于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和人格障碍临床半定式访谈工具(SCICP)对1592名大学生进行人格障碍评估;邀请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参与事件相关电位实验,探讨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特点。结果:① AVD组和OK组对T2识别正确率的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任务实验条件下,AVD组对负性面孔的识别正确率均高于同等条件下OK组的正确率。② AVD组内负性面孔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对4种负性面孔情绪识别的正确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愤怒(0.910) 】厌恶(0.888) 】惊讶(0.865) 】恐惧(0.864)。③ N170、N1、P1、N3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AVD组均比OK组诱发出更大的波幅,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愤怒面孔情绪所诱发的N170波幅大于其他三种负性面孔情绪所诱发的N170波幅,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对惊讶、恐惧、愤怒、厌恶4种负性面孔情绪的识别存在注意偏向;②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在惊讶、恐惧、愤怒及厌恶4种负性情绪面孔的识别中,对愤怒面孔情绪的识别正确率最高,存在注意偏向;③ ERP实验结果显示,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面孔情绪的加工比正常大学生更快、诱发的波幅更大;④ 从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可知,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在4种负性情绪面孔的加工中,对于愤怒情绪面孔的加工尤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负性情绪面孔识别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权变性自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玉凤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6期1141-1150,共10页
目的:探索权变性自尊在C类人格障碍及其自尊系统中的作用和角色。方法:采用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权变性自尊量表(CSS)、自我价值权变性量表(CSWS)、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及IAT内隐自尊测量程序进行测量。结果:C类人格障碍倾向组... 目的:探索权变性自尊在C类人格障碍及其自尊系统中的作用和角色。方法:采用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权变性自尊量表(CSS)、自我价值权变性量表(CSWS)、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及IAT内隐自尊测量程序进行测量。结果:C类人格障碍倾向组与无人格障碍倾向组在整体权变自尊分数(p <0.01)、他人认同(p <0.001)、竞争(p <0.05)、外表(p <0.05)及学术能力(p <0.01)等领域权变自尊均存在显著差异。外显自尊与C类人格障碍得分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p <0.01),而整体权变自尊(p <0.01)及竞争(p <0.01)等领域权变自尊均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整体权变自尊、他人认同领域权变自尊分别在外显自尊及C类人格障碍倾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外表领域权变自尊在外显自尊及C类人格障碍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之比分别为47.82%、52.17%、21.74%。结论:整体权变自尊及竞争、外表、学术、他人认同等领域权变自尊越高,C类人格障碍倾向越高。外显自尊通过整体权变自尊、他人认同领域权变自尊影响C类人格障碍倾向;外显自尊直接影响C类人格障碍倾向,同时通过外表领域权变性自尊影响C类人格障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人格障碍 权变性自尊 整体权变自尊 领域权变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研究
9
作者 孙盼盼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7期1351-1360,共10页
目的: 探索B类各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间及其与正常大学生自尊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自尊结构对人格障碍症状的发展及维持的影响,以期探讨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病理心理机制特点,进而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角度。方法:采用人格障碍筛查... 目的: 探索B类各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间及其与正常大学生自尊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自尊结构对人格障碍症状的发展及维持的影响,以期探讨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病理心理机制特点,进而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角度。方法:采用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对3300名大学生进行人格障碍评估筛查,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CSD)、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测量其各型自尊。结果:1) B类人格障碍倾向组的防御性自尊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性自尊得分,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类人格障碍倾向组的不稳定自尊得分和条件自尊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的不稳定自尊得分和条件自尊得分,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 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组的不稳定自尊量表和条件自尊量表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组的防御性自尊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性自尊量表得分,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3) 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组外显自尊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组不稳定自尊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组防御性自尊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 各自尊变量对B类人格障碍倾向的回归分析,不稳定自尊、防御性自尊和条件自尊逐步进入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为:logit(p) = ?2.842 + 0.216*不稳定自尊 + 0.046*条件自尊?0.056*防御性自尊;各自尊变量对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回归分析,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进入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logit(p) = ?4.831 + 0.246*不稳定自尊 + 0.067*条件自尊;各自尊变量对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回归分析,外显自尊和防御性自尊进入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logit(p) = 29.220 ? 0.855*外显自尊-0.304*防御性。结论:1) 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结构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呈现高不稳定性、高条件性和低防御性自尊特点,而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结构呈现高不稳定性、低防御性和低外显自尊特点。2) B类人格障碍倾向组组内相比较,不稳定性和低防御性自尊是其共同特点,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较冲动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条件自尊更高。3) B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外显自尊受损,内隐自尊无明显改变。其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分离程度与正常大学生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4) 高不稳定性自尊和高条件性自尊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自尊结构特点,低外显和低防御性自尊是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自尊结构特点;自尊的高条件性、高不稳定性和低防御性是B类所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类人格障碍 自尊异质性 防御自尊 条件自尊 不稳定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樊斌 卢宁 +1 位作者 凌瑛 王亚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7期1298-1306,共9页
目的:比较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之间自尊结构的差异,考察自尊在反事实思维对C类人格障碍检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期为C类人格障碍的病理心理机制提供解释角度。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对广东省某大学1757名二... 目的:比较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之间自尊结构的差异,考察自尊在反事实思维对C类人格障碍检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期为C类人格障碍的病理心理机制提供解释角度。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对广东省某大学1757名二年级学生进行施测,筛查人格障碍倾向个体;根据问卷施测后人格障碍阳性检出结果,通过邮件或电话邀请单一无共型的强迫型(36人)、焦虑/回避型(31人)、依赖型(14人)和对照组(52人)进行睡前反事实思维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条件自尊量表、不稳定自尊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① C类人格障碍倾向组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得分高于对照组,C类各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在各自尊的得分具有差异性;② 不稳定自尊和反事实思维可以预测C类人格障碍的检出;防御性自尊和反事实思维可以正向预测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检出;外显自尊对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有负性预测作用,反事实思维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③ 不稳定自尊在反事实思维与C类人格障碍检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自尊结构特点为自尊不稳定,条件化程度较高,且C类各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结构具有异质性;不稳定自尊和反事实思维是C类人格障碍倾向的危险因子;反事实思维可以直接影响C类人格障碍检出,也可通过不稳定自尊影响C类人格障碍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人格障碍大学生 反事实思维 自尊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和转折点事件意义评价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樊斌 卢宁 凌瑛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7期1332-1341,共10页
目的:1) 对某地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从睡前反事实思维和自发反事实思维角度考察其反事实思维特点;2) 以意义知觉、受益发现和命运知觉自评分为因变量,探讨C类人格障碍与反事实思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 目的:1) 对某地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从睡前反事实思维和自发反事实思维角度考察其反事实思维特点;2) 以意义知觉、受益发现和命运知觉自评分为因变量,探讨C类人格障碍与反事实思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对广东省某大学1757名二年级学生进行施测,筛查人格障碍倾向个体;根据问卷施测后人格障碍阳性检出结果,通过邮件或电话邀请单——无共型的强迫型(OBC-36人)、焦虑/回避型(AVD-31人)、依赖型(DEP-14人)和对照组(H-5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纸笔实验。问卷调查部分包括睡前反事实思维问卷,实验部分采用3 (分组:OBC、AVD和H组) &#215;2 (反事实思维条件:有和无)的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因变量为转折点事件意义知觉、命运知觉和受益发现自评分。结果:1) 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睡前反事实思维得分高于正常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各组比较中,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得分最高,其次是强迫型,最低是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有无自发反事实思维和被试组别有关联,相比之下,依赖型人格障碍有自发反事实思维的人数比例高达100%,高于其他组别;2) 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反事实思维条件中,OBC组和AVD组比对照组对事件意义知觉得分更高;差异检验结果显示OBC组和AVD组比对照组对事件受益发现得分更低。结论:1) C类各型人格障碍的反事实思维特点存在差异,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组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组睡前反事实思维突出,依赖型人格障碍更可能有自发反事实思维;2) 反事实思维对C类人格障碍组对转折点事件意义评价的影响不同,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组和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倾向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在反事实思维中有更高水平的事件意义知觉,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组和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倾向组比正常对照组更难产生受益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人格障碍大学生 反事实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王丹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17年第12期1453-1461,共9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自尊异质性之间的关系。考察完美主义维度与自尊异质性能否成为诊断C类人格障碍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Frost完美主义问卷(CFMPS)、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 目的:探究大学生C类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自尊异质性之间的关系。考察完美主义维度与自尊异质性能否成为诊断C类人格障碍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Frost完美主义问卷(CFMPS)、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对465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1) 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C类人格障碍、DEP以及AVD倾向组与对照组均在完美主义、外显自尊、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1),OBC倾向组与对照组在完美主义及条件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1),但OBC倾向组和对照组在外显自尊和不稳定自尊上未呈现著差异。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行动疑虑”、“条理性”及“担心错误”维度对OBC有显著预测作用(p <0.01);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动疑虑”维度及外显自尊对DEP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 <0.01);完美主义的“行动疑虑”、“担心错误”维度以及外显自尊和条件自尊对AVD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1) C类人格障碍与完美主义、外显自尊、条件自尊及不稳定自尊关系密切,且完美主义及自尊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C类人格障碍及其OBC/DEP/AVD分型。2) 自尊条件化以及完美主义是C类人格障碍大学生共同的危险因素,较高的“个人标准”是OBC的特征,极度“条理性”也是OBC诊断的特异性特征,过度的“担心错误”是DEP的主要特征,过度的“行动疑虑”是AVD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人格障碍 完美主义 自尊异质性 不稳定自尊 条件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使用及学习管理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玎 卢宁 +2 位作者 何建飞 唐辉 周丽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6-501,共6页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使用及学习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网络成瘾大学生31名(皆为男性),随机分入团体辅导组(n=16)和监管学习对照组(n=15),对团体辅导组学生进行每周1次共12次团体辅导,对照组学生每周参加1次共12...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使用及学习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网络成瘾大学生31名(皆为男性),随机分入团体辅导组(n=16)和监管学习对照组(n=15),对团体辅导组学生进行每周1次共12次团体辅导,对照组学生每周参加1次共12次的监管自习,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施测网络成瘾量表(IAT),并用日均网络使用时间、日均自主学习时间以及期末学分通过率进行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学生的IAT得分和日均上网-学习时间比(每日网络时间/每日自主学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48.5±6.2)vs.(81.2±2.1),(0.8±0.2)vs.(3.6±1.7)],也低于本组基线评分[(82.4±1.7),(3.9±1.6)],而期末学分通过率(0.8±0.1)高于对照组(0.4±0.2)和本组基线水平(0.3±0.1)(均P<0.01);对照组仅期末学分通过率高于其基线(0.3±0.1,P<0.05),其他指标两次测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辅导可改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症状和促进其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辅导 网络成瘾 网络使用 学习管理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蒲少华 卢宁 贺婧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3-197,共5页
采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和成就动机量表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避免失败的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父亲在位的大部分分量表与追求成功的... 采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和成就动机量表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避免失败的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父亲在位的大部分分量表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对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对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父亲在位对其成就动机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在位 成就动机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人格障碍发展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宁 刘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2-888,共7页
关键词 青春期 人格障碍 发展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人格障碍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玎 卢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9-864,共6页
以往对成人人格障碍病因学的研究,通常集中于考察早期虐待以及忽视对人格障碍的预测作用,然而从儿童期遭遇不良环境到成年期形成固化的人格障碍,其间历时漫长,个体在青春期社会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目前仍不甚明了... 以往对成人人格障碍病因学的研究,通常集中于考察早期虐待以及忽视对人格障碍的预测作用,然而从儿童期遭遇不良环境到成年期形成固化的人格障碍,其间历时漫长,个体在青春期社会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目前仍不甚明了。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发现,符合人格障碍诊断的青少年所占比率与成人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人格障碍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互动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嘉虹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亲子互动治疗(PCIT)是一种针对儿童干扰性行为障碍的短期的、以实据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它以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分为以孩子为主导的干预(CDI)及以父母为主导的干预(PDI)两个治疗部分。在CDI阶段,治疗师教授父母在与孩子... 目的亲子互动治疗(PCIT)是一种针对儿童干扰性行为障碍的短期的、以实据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它以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分为以孩子为主导的干预(CDI)及以父母为主导的干预(PDI)两个治疗部分。在CDI阶段,治疗师教授父母在与孩子玩耍时使用传统的游戏治疗技术,目标是加强亲子关系,树立儿童的自尊,并增加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PDI阶段,治疗师要求父母对儿童提出有效的要求并检查儿童是否服从,同时教与父母对服从与不服从采取相应的适当反应。训练中的关键因素有现场指导、父母与儿童共同参与、训练内容与个体情况相匹配等。同时,PCIT有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效果的评估体系。本文还回顾了PCIT在不同种族、具有分离焦虑障碍、发育障碍、遭受躯体虐待等问题儿童或在团体中的运用状况。本文对PCIT的优缺点和在中国的适用情况进行简要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互动治疗 问题行为 以儿童为主导的干预 以父母为主导的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教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蒲少华 卢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父亲教养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文献查阅与综述。结果阐述父亲教养的概念和划分维度,影响父亲参与度的因素,父子关系理论-"激活理论"... 目的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父亲教养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文献查阅与综述。结果阐述父亲教养的概念和划分维度,影响父亲参与度的因素,父子关系理论-"激活理论";总结父亲教养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作用;介绍3种关于父亲教养的测量工具。结论父亲教养对儿童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亟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教养 研究综述 父子关系 父亲作用 测量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生不同群体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晶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现状,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寻求切实可行的角度。方法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广东省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295人进行团体施测,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施测结果... 目的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现状,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寻求切实可行的角度。方法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广东省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295人进行团体施测,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施测结果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①生活事件:三年制外语专业大二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得分最高,而五年制艺术专业大一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得分最低;大二学生在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事件因子上的得分普遍比大一学生高;②应付方式:大二学生在应付方式中的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这些因子上的得分较大一学生高;大专生较五专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的得分高;③自我和谐:五年制外语专业大二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得分最高,而三年制艺术专业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得分最低;外语专业学生较艺术专业学生在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的得分高。结论预防和缓解高职生的压力,切实维护高职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从不同年级、专业和学制高职生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自我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在位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蒲少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13期11-12,共2页
父亲在位研究是父子关系研究中的新领域。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子女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性。父亲在位会影响子女的人格、认知、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发展,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发展。
关键词 父亲在位 父子关系 子女 人格 认知 性别角色 社会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