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嘉虹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综合大学2003级615名新生进行测试,以...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综合大学2003级615名新生进行测试,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总体样本中人格障碍的筛出率为55·4%,其中30·9%合并多型人格障碍,单一人格障碍类型的发生率为24·6%;②单型、双型、多型(3型及以上)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各因子得分的组间比较,除了单型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之间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型人格障碍组SCL-90评分显著高于单型人格障碍组(P<0·001);④心理健康状况需关注者的人格障碍各分型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P<0·001);⑤PDQC各分型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人格障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广泛的影响;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同时,需关注其人格特征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 大学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宁 刘玎 +1 位作者 朱曼华 黄秀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对广东省某大学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65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男生组和女生组参与课程前后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得分... 目的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对广东省某大学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65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男生组和女生组参与课程前后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得分分别为58.11±2.02、65.47±2.27和59.02±2.09、65.85±2.13,37.83±6.10、46.21±7.44和35.11±4.03、42.74±6.12,课程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增高;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得分分别为86.19±6.21、78.54±6.13和85.16±5.32、77.54±4.86,课程后测得分低于前测得分。②低年级组参与课程前后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得分分别为58.61±2.03和66.24±2.31、38.18±6.03和45.32±7.54,课程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增高;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得分87.01±6.12和79.15±6.01,课程后测得分低于前测得分。参与课程前后高年级组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分别为59.32±2.21和65.13±2.01、41.09±4.07和44.43±6.02,课程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增高;参与课程前后高年级组自我和谐量表得分为89.16±5.43和85.14±4.98,课程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降低。③农村生源组和城市生源组参与课程前后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得分分别为57.56±2.11、66.02±2.43和58.43±2.10、66.32±2.05;37.37±5.76、46.02±7.40和41.10±4.06、44.89±6.21,课程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增高;农村生源组和城市生源组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得分分别为89.70±6.11、82.31±6.12和87.71±5.41、76.91±4.72,课程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降低。各组前后测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参与课程后测得分与前测得分均有差异,以低年级组、农村生源组更为明显。因此,①"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对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越早,完善和发展自我意识的空间越大。③有必要加强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早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课程 自我接纳 自我和谐 比较研究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宁 刘玎 蒲少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广东省某大学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的65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并对其参与课程前后施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 目的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广东省某大学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的65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并对其参与课程前后施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量表得分、支持利用度分量表得分分别为34.45±6.39和44.51±6.29、16.89±4.23和23.53±4.92、9.02±4.21和13.93±±3.25,参与课程后较前测得分显著增高。②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分别为33.05±5.92、44.86±6.51和37.86±5.08、42.32±4.86,低年级组较高年级组的后测得分增高更为显著。③农村生源组和城市生源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分别为32.93±6.22、45.78±6.20和38.8±5.77、45.89±4.86,以农村生源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更为显著。④理科组和文科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分别为33.71±6.16和43.88±6.29、36.92±5.82和45.36±4.81,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增高。各组前后测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参与课程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且以农村生源组差异更为明显。因此,①"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越早,其发展空间越大。③有必要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及理科生进行及早而全面的心理健康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课程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舍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际态度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07-512,共6页
目的探索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新途径。方法采用系统式心理治疗技术进行大学生宿舍单元(21个宿舍,82人)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进行人际态度及生活满意度心理测验,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的前后测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探索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新途径。方法采用系统式心理治疗技术进行大学生宿舍单元(21个宿舍,82人)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进行人际态度及生活满意度心理测验,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的前后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总分均较干预前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和谐量表后测总分较前测总分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组自我接纳量表各因子和自我和谐量表各因子前后测得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年级组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评价因子、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因子前后测得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城市生源组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评价因子前后测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农村生源组和城市生源组以上各量表的前后测得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生源组自我和谐量表前后测总分及其各分量表前后测得分差异较农村生源组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大学生宿舍单元进行系统式心理咨询,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对大学生人际态度关注越早,完善和发展自我意识的空间越大;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需要更长的适应期实现较大程度的自我和谐,因而,有必要强调对农村生源的早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舍单元 系统式 心理咨询 人际态度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成长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学新生交往主动性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毛成美 曹亦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介绍个体成长模型方法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中交往主动性的3次测查数据采用普通回归模型和个体成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个体成长模型的拟合度比普通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要好,个体成长模型可在个体水平上分析个体随时间产生的变化。结论个... 目的介绍个体成长模型方法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中交往主动性的3次测查数据采用普通回归模型和个体成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个体成长模型的拟合度比普通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要好,个体成长模型可在个体水平上分析个体随时间产生的变化。结论个体成长模型具有许多优点,熟悉这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对纵向数据研究者是非常有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成长模型 纵向研究 交往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功能差异在大学生情绪适应性的性别差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琼 曹亦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项目功能差异(DIF)在研究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性性别差异中的作用。方法先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新生适应性量表》中“情绪适应性”分量表的一维性,再用MULTILOG程序进行DIF探测。结果在5个项目中,共探测出2个DIF项目,其中项... 目的探讨项目功能差异(DIF)在研究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性性别差异中的作用。方法先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新生适应性量表》中“情绪适应性”分量表的一维性,再用MULTILOG程序进行DIF探测。结果在5个项目中,共探测出2个DIF项目,其中项目2为一致性DIF项目,项目4为非一致性DIF项目;男女生在“恐惧感”和“浮躁”上有差异。结论DIF的出现意味着效度的降低,但不能盲目地删除DIF项目;男女大学新生在“情绪适应性”上有各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功能差异(DIF) 情绪适应性 效度 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暂住人口儿童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彭颂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暂住人口组和常住人口组共385名小学生进行测验分析。结果①暂住人口组和常住人口组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暂住人口组和常住人口组共385名小学生进行测验分析。结果①暂住人口组和常住人口组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年级分层后显示,4年级暂住人口组行为因子得分低于常住人口组(P<0·01),6年级暂住人口组合群因子得分高于常住人口组(P<0·05);②2组父母养育方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暂住组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得分和母亲的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于常住组(P<0·05);③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父亲情感温暖因子和母亲的温暖理解因子与自我意识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01),其余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因子与大部分自我意识量表因子呈显著负相关;④父母不同文化程度对常住组自我意识影响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⑤暂住组和常住组的父母养育方式对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结论暂住人口组儿童与常住人口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存在差异;在关注子女程度上暂住组父母较常住组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住人口 常住人口 父母养育方式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和抑郁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颂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索农民工子女孤独,抑郁以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深圳市21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孤独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团体施测。结... 目的探索农民工子女孤独,抑郁以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深圳市21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孤独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农民工子女抑郁量表得分高于非农民工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农民工子女中,男性孤独感量表得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男性被试中,农民工子女孤独感量表和抑郁量表得分均高于非农民工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中父亲情感温暖因子与抑郁呈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和父亲拒绝因子分别与抑郁和孤独呈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因子与抑郁呈负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别与抑郁和孤独呈正相关。⑤父亲情感温暖因子和母亲拒绝因子对子女抑郁有重要影响。结论民工子女较非农民工子女更易于抑郁;农民工子女中,男性的孤独和抑郁体验较女性更甚;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民工子女的抑郁、孤独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孤独感 抑郁 父母养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IT知识员工工作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晶 卢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406-1408,共3页
目的1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深圳市IT知识员工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2评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深圳IT知识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MBI-GS(中文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深圳市222名IT知识员工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1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深圳市IT知识员工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2评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深圳IT知识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MBI-GS(中文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深圳市222名IT知识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相关(P<0.01)(P<0.05);未婚员工成就感较已婚员工低(P<0.01);2主观支持对情绪衰竭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和整体倦怠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P<0.01);3客观支持对玩世不恭维度和整体倦怠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P<0.01);4积极应对方式对低成就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深圳IT知识员工的工作倦怠密切相关,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都可预测深圳IT知识员工的工作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知识员工 工作倦怠 验证性因素分析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状况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宁 居丽晶 +3 位作者 李功迎 张翅 邱昌建 谢聪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以人格障碍定式检测工具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 ,以探索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状况以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CCMD 2 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 (PDQC)、CCMD 2 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 (SCICP)对 9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 ... 目的以人格障碍定式检测工具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 ,以探索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状况以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CCMD 2 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 (PDQC)、CCMD 2 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 (SCICP)对 9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 ,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 ,即共病组 (OCD +PD) ;非共病组 (OCD)。分析比较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AFS)、焦虑状态 特质问卷 (STAI)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得分和强迫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5 6例强迫症被试 ( 5 6.6% )至少符合一个类别人格障碍诊断 ;共病组的在婚率、全日制工作比率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AFS)总均分较非共病组低 ;共病组发病年龄较非共病组小 ;共病组病程较非共病组长 ;共病组受教育年限较非共病组短 ;共病组病前突发生活事件发生率、焦虑特质分量表得分、SCL 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各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共病组。结论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结果显示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高达 5 0 %以上 ;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病理心理的严重程度、社会适应能力、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人格障碍 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 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宁 刘玎 刘楚芬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索中学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于2005-10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抽取358名广东省中学教师进行抽样测试。结果①GSES:女教师GSES得分较男教师低;教... 目的探索中学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于2005-10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抽取358名广东省中学教师进行抽样测试。结果①GSES:女教师GSES得分较男教师低;教龄13年以上教师GSES得分较13年以下教师低;35岁以上教师GSES得分较35岁以下教师低。②SSS:男教师SSS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两因子得分均较女教师高;教龄13年以上教师SSS总分及主观支持因子得分均较13年以下教师高;35岁以上教师SSS总分及主观支持因子得分均较35岁以下教师高。③女教师DSQ不成熟防御因子的退缩防御方式得分较男教师高;文科教师不成熟防御因子的幻想防御方式得分较理科教师高,而理科教师成熟防御因子的压抑防御方式得分较文科教师高;教龄13年以上教师的不成熟防御因子及其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躯体化防御方式得分,中间型防御因子的同一化、消耗倾向防御方式得分均较教龄13年以下教师高,成熟防御因子中的幽默防御方式得分较教龄13年以下教师低;35岁以上教师不成熟防御因子及其投射防御方式得分均较35岁以下教师高。④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被动攻击、退缩防御方式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利用度和幽默防御方式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这4个因素共能解释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总方差的65·6%。结论中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程度及防御方式的选择对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影响,建立及善于合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发展成熟防御方式,有利于维护自身心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防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师A型行为与疲劳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玎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A型行为与疲劳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A型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对教师疲劳的影响。方法从深圳市40所中学中选取205名教师,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要求其完成A型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以及疲劳问卷;采用spss11·0...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A型行为与疲劳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A型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对教师疲劳的影响。方法从深圳市40所中学中选取205名教师,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要求其完成A型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以及疲劳问卷;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A型行为教师的疲劳值明显高于B型行为教师(P<0·05),A型行为与躯体疲劳、脑力疲劳以及疲劳总分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20、0·20、0·23(P<0·01);A型行为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表明总体情感指数以及CH(争强好胜和敌意)能有效预测疲劳。结论A型行为的教师更容易疲劳,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受其A型行为模式的影响,CH和总体情感指数能有效预测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A型行为 疲劳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多家庭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颂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41-445,共5页
多家庭治疗(multiple family therapy简称MFT)是目前日趋成熟的一种家庭治疗的方式,文章从MFT发展历史、理论基础、动力学、研究展望几个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多家庭治疗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网婚”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玎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网婚是网络关系发展的一种形式,其以模拟现实婚姻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众多网民,其中也不乏青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大量中学生参与网婚。中学生身陷网婚以致无法处理现实处境的事件屡有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心... 网婚是网络关系发展的一种形式,其以模拟现实婚姻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众多网民,其中也不乏青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大量中学生参与网婚。中学生身陷网婚以致无法处理现实处境的事件屡有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对中学生网婚现象进行剖析,为中学生网婚行为的量化研究提供理论推测,为及时预防中学生沉迷网络关系提供心理学视角与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婚 中学生 心理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淑芬 戴晓阳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中生应对方式形成的因素。方法从深圳市2所中学中随机选取200名高中学生,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要求其完成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 目的探讨影响高中生应对方式形成的因素。方法从深圳市2所中学中随机选取200名高中学生,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要求其完成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女高中生在采用发泄这种应对方式上显著高于男生(P<0·05);②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养育方式对高中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有一定预测效应。而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养育方式对高中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有一定预测效应。此外,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母亲文化程度这些变量,一定程度上也能预测高中生的应对方式。结论高中女生更倾向于采用发泄的应对方式,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养育方式能预测高中生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方式 父母养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归因方式与缺陷感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楚芬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归因方式与缺陷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归因方式量表(MMCS)、缺陷感量表(FI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深圳市某重点高中和某普通高中进行分班集体测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归因方式与缺陷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归因方式量表(MMCS)、缺陷感量表(FI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深圳市某重点高中和某普通高中进行分班集体测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①高中生的归因方式、缺陷感和自我效能感在重高与普高学生、男生与女生两组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高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其缺陷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且在强弱缺陷感、高低自我效能感独立组别上检测出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中生的归因方式,特别是其消极的归因方式应该引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方式 缺陷感 自我效能感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合并人格障碍患者临床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宁 张翅 +4 位作者 张波 吴赛 谢聪 李伯姗 赵丽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Q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P...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Q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PD);非共病组(OCD)。对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GAF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STAI(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LSRS(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9例(58.5%)至少符合一个类别人格障碍诊断;共病组的在婚率、全日制工作比率、GAFS总均分、LSRS总均分较非共病组低。共病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更长,受教育年限更短。病前突发生活事件发生率、STAI焦虑特质分量表得分、SDS、SCL-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各分量表得分、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均高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结果显示,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高达50%以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临床表现、心理健康状况、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强迫症 患者 自我和谐量表 大体评定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人际关系敏感 SCL-90 心理健康状况 状态-特质 满意度量表 受教育年限 人际态度 社会功能 发病年龄 生活事件 STAI 检测结果 临床治疗 分量表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沟通的理论模式探索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嘉虹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91-695,共5页
介绍家庭沟通模式、家庭和婚姻系统曲线理论模型、McMaster家庭功能模型、社会关系模型、婚姻互动的非线性模型和动态情境模型等6个理论模型中对沟通的观点。从模型可知,家庭沟通的理论模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且内容涵盖面广,有必要将家... 介绍家庭沟通模式、家庭和婚姻系统曲线理论模型、McMaster家庭功能模型、社会关系模型、婚姻互动的非线性模型和动态情境模型等6个理论模型中对沟通的观点。从模型可知,家庭沟通的理论模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且内容涵盖面广,有必要将家庭沟通进一步细化,对不同性质的沟通进行独立的理论分析;目前国内对家庭沟通的理解多流于表面,对其分析多凭借经验,尚未建构适合本土文化的、科学的家庭沟通理论,因此有待国内研究者编制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亲子沟通、夫妻沟通量表,从而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研究工具;同时,有待把高级的统计和测量技术运用于家庭沟通模型中、以提高国内临床实证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沟通 亲子沟通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碍及应对方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林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罪犯人格障碍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为监狱罪犯管教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广东东莞市某监狱的121名罪犯进行... 目的探讨罪犯人格障碍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为监狱罪犯管教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广东东莞市某监狱的121名罪犯进行测评,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①人格障碍的筛出率达92.56%;②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犯罪类型组依赖型、冲动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型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赖型人格障碍以暴力组最为明显;冲动型人格障碍以贩毒组最为明显;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贩毒组最为明显。③相关分析显示,除强迫型人格障碍外,PDQC中各型人格障碍均与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维度、掩饰性维度、精神质维度多数因子间的显著相关。结论①男性成年罪犯人格障碍发生率明显居高,②不同犯罪类型罪犯人格障碍类型有所不同。③一定类型的人格障碍、消极应对方式和神经质人格特质可能是各型罪犯刑事犯罪的基本素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人格障碍 应对方式 罪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与述情障碍相关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银芳 卢宁 张海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及述情障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对95名未成年罪犯(46名暴力犯罪和49名性犯罪)及59名正常人进行测查,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及述情障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对95名未成年罪犯(46名暴力犯罪和49名性犯罪)及59名正常人进行测查,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未成年罪犯与一般青少年PDQC和TA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QC中除“强迫”与“依赖”2种人格障碍型别与TAS各因子相关未达到显著外,其他人格障碍型别及总分都与TAS各因子和总分呈显著相关。结论①男性未成年罪犯有广泛而显著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的情况;暴力罪犯中人格偏离主要体现于冲动、偏执和反社会型3种型别人格障碍;性犯罪组人格偏离主要体现于焦虑/回避型、偏执型和反社会型3种型别人格障碍;②男性未成年罪犯一定程度具有述情方面的缺陷;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同样是导致犯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管教过程中,有必要对人格障碍和述情障碍进行全面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罪犯 人格障碍 述情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