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单中心10年经验
1
作者 张凤敏 阳吉虎 +7 位作者 陈思豪 邓康 刘玉飞 张协军 郑文键 陈垒 陈凡帆 黄国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流行病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23年2月手术治疗的13例CNC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手术方式、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并分析随访...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流行病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23年2月手术治疗的13例CNC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手术方式、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并分析随访结果。结果手术全切11例,次全切2例,其中采用显微镜下经皮质入路10例,全神经内镜手术3例。术后2例出现脑积水,1例保守治疗后自行好转,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明显好转;1例出现右侧肢体偏瘫,经康复治疗后改善;1例术后1 h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4例,术后随访9~93个月,复发1例。结论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是CNC主要治疗方式,完全切除后不建议辅助放射治疗,对于肿瘤不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治疗方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见 黄国栋 李维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427-429,共3页
内镜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神经外科,现已成为神经外科不可缺少的工具。神经内镜技术在很多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显现出明显优势,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主要技术,其代表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未来机器人神经外科手... 内镜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神经外科,现已成为神经外科不可缺少的工具。神经内镜技术在很多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显现出明显优势,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主要技术,其代表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未来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的桥梁和基础技术。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中线区域颅底病变、鞍区病变、脑室及周围病变、第三脑室后部病变、桥小脑角病变、脊髓脊柱病变、脑积水及颅内囊性病变。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和内镜设备器械的发展,神经内镜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步拓展,手术疗效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鞘瘤治疗及相关脑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程程 王传方 +2 位作者 蒋太鹏 李维平 高永中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6-79,共4页
听神经鞘瘤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听神经前庭段,少数发生于听神经耳蜗部,往往以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侵袭,逐渐压迫面神经、三叉神经、后组脑神经、小脑及脑干,造成面肌痉挛、面部麻木、吞咽困难及步态不稳等... 听神经鞘瘤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听神经前庭段,少数发生于听神经耳蜗部,往往以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侵袭,逐渐压迫面神经、三叉神经、后组脑神经、小脑及脑干,造成面肌痉挛、面部麻木、吞咽困难及步态不稳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肿瘤全切除 面部麻木 吞咽困难 面肌痉挛 蜗神经 面听神经 内听道 桥小脑角区 面神经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HIF-1α、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麦浩坚 张力 +2 位作者 李华晓 刘裕浩 张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5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5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90d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9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56)。收集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血清HIF-1α、E-cadherin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IF-1α、E-cadherin对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评估效能,应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E-cadherin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HIF-1α、E-cadherin评估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32(0.787-0.877)、0.769(0.719-0.81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22(0.877-0.967)。预后不良组脑血管痉挛、改良Fisher分级为Ⅲ级、Hunt-Hess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占比及高血压史人数和GC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痉挛(OR=2.050,95%CI:1.254-3.353),Hunt-Hess分级为Ⅲ级(OR=2.354,95%CI:1.346-4.115),血清HIF-1α≥127.33 pg/mL(OR=3.374,95%CI:1.659-6.859),血清E-cadherin≤168.26 ng/mL(OR=2.954,95%CI:1.624-5.370)是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SAH患者的血清HIF-1α和E-cadherin表达水平与介入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 E-钙黏蛋白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椎管内占位起病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晓佳 王建中 +2 位作者 林恒州 左大辉 蒋太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221-223,227,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椎管内占位的特点、手术治疗的原则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多发椎管内占位起病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行多发椎管内占位切... 目的 探讨分析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椎管内占位的特点、手术治疗的原则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多发椎管内占位起病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行多发椎管内占位切除后恢复良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前症状得到缓解,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治疗需个体化,对产生明显占位效应的肿瘤可采取手术切除,但往往难以将多发的肿瘤完全切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未来有望得到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膜瘤 神经鞘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神经生长因子纳米柔性脂质体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管晨峰 路伟 +3 位作者 张开礼 郭见 潘一峰 黄国栋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2898-2899,共2页
目的研究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纳米柔性脂质体的适宜制备的条件及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ELISA法测定NGF含量,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结果制备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的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7.0时,制备的... 目的研究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纳米柔性脂质体的适宜制备的条件及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ELISA法测定NGF含量,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结果制备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的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7.0时,制备的纳米脂质体包封率最高;磷脂的适宜浓度为40 mg/ml;胆固醇与磷脂适宜比例为1∶4。室温保存30 d、4℃冰箱12个月,脂质体粒径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的适宜制备条件,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纳米柔性脂质体制备条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程程 李维平 +2 位作者 张猛 高永中 张秋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 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 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性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V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腺瘤 侵袭性垂体瘤 鞍底骨质 垂体癌 蝶鞍扩大 垂体瘤转化基因 瘤卒中 FGFR 泌乳素腺瘤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郭见 黄国栋 李维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4-86,共3页
鞍上区属于中颅底的一部分,其主要鞍结节、蝶骨平台、鞍膈、前床突等,周围由视交叉、双侧颈内动脉、垂体柄、海绵窦等包绕,是颅底较为复杂的区域。鞍结节脑膜瘤,是该区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脑膜瘤的5%~10%,临床主要表... 鞍上区属于中颅底的一部分,其主要鞍结节、蝶骨平台、鞍膈、前床突等,周围由视交叉、双侧颈内动脉、垂体柄、海绵窦等包绕,是颅底较为复杂的区域。鞍结节脑膜瘤,是该区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脑膜瘤的5%~10%,临床主要表现为肿瘤侵犯视神经或视交叉引起的视力视野障碍,一般先表现为单侧视力受损,其后双侧视力视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鞍结节脑膜瘤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dinger技术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俊 黄贤键 +7 位作者 高杰 张杰华 朱栋梁 沙小松 吴楚伟 苏高健 吴佳诺 邓宇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3-525,共3页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皮下积液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并发症,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演变型等4型[1]。处理方法有减压窗加压包扎、穿刺抽液、持续性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腹腔分流术等4类。减压窗加压包扎仅对消退型、稳定型有显著效果。穿...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皮下积液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并发症,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演变型等4型[1]。处理方法有减压窗加压包扎、穿刺抽液、持续性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腹腔分流术等4类。减压窗加压包扎仅对消退型、稳定型有显著效果。穿刺抽液后积液容易复发,反复穿刺损伤大,并且拔针后针孔可能漏出脑脊液诱发颅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抽液 加压包扎 穿刺损伤 腹腔分流术 术后皮下积液 腰大池引流 常见并发症 减压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肾上腺素稀释溶液用于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弋 曹富裕 +4 位作者 刘玉飞 田立庄 高宝明 夏明 李宗正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66-166,169,共2页
将86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盐酸肾上腺素(epinephrine hydrochloride)分为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积血、积液、发生感染的概率等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颅骨修补术 盐酸肾上腺素 止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枕骨附着点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的作用
11
作者 左大辉 蒋太鹏 +4 位作者 何嘉滨 林恒州 王建中 纪涛 公维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枕骨附着点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作为骨窗下界标志的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前瞻性收集桥小脑角区病变81例,术前头颅MRI定位横窦、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椎动脉或周围静脉丛,测... 目的探讨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枕骨附着点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作为骨窗下界标志的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前瞻性收集桥小脑角区病变81例,术前头颅MRI定位横窦、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椎动脉或周围静脉丛,测量相应距离,以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作为骨窗下界参考。术中解剖暴露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作为乙状窦后入路骨窗下界的参考点。结果术前MRI测量显示,横窦下界与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的距离26.1~40.7 mm,平均(33.4±3.5)mm;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与椎动脉或周围静脉丛的距离11.3~27.2 mm,平均为(18.6±3.6)mm。81例术中骨窗上下界距离(36.8±5.2)mm(上界为横窦下缘),病变均暴露满意,术中无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暴露及损伤。46例听神经瘤、13例脑膜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均全切除;15例听神经瘤因肿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行近全切除。所有病人骨瓣均完整复位,术后1周~1年CT/MRI复查显示无颅骨缺损,无皮下积液。结论以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作为乙状窦后入路骨窗下界的标记点,有利于安全地显露术野,对手术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病变 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手术 头上斜肌 头后大直肌 椎动脉 下项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12
作者 左大辉 蒋太鹏 +2 位作者 何嘉滨 林恒州 王建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14~44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8例青年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男32例,女6例;合并蛛网膜囊肿15例、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1例、Ⅺ因子活性下降1... 目的探讨青年(14~44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8例青年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男32例,女6例;合并蛛网膜囊肿15例、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1例、Ⅺ因子活性下降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长期高血压病史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转化成CSDH有2例;15例无其它疾病。1例合并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未行手术治疗且自动出院后失访;其余37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28例一次手术即治愈,9例首次术后复发(再次手术4例,保守治疗5例);1例术中即见脑组织完全回复,4例术后3 d内脑组织完全回复,17例术后7 d~1个月内脑组织完全回复,5例术后1个月后脑组织完全回复;术后随访1~12年,未再复发,正常生活。结论青年CSDH以男性多见,常合并有其它疾病(蛛网膜囊肿、凝血功能障碍等);治疗首选钻孔引流术,预后良好,但需重视合并疾病的治疗;合并有蛛网膜囊肿者,术后再出血率高,如无颅内压增高,可采用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青年人 临床特征 蛛网膜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与垂体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玉飞 张猛 李维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3期189-195,共7页
垂体瘤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第3位,因其细胞增殖及内分泌特性而表现出各种的生物学行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垂体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垂体瘤的发生、生长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对信号转导通路特殊靶点... 垂体瘤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第3位,因其细胞增殖及内分泌特性而表现出各种的生物学行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垂体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垂体瘤的发生、生长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对信号转导通路特殊靶点的干预可能为垂体瘤提供新的治疗机会。本文重点综述了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与垂体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fMRl联合DTI在运动区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海 刘晓蕾 +1 位作者 黄国栋 夏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BOLD-fMRI联合DTI在运动区脑肿瘤术前定位运动功能区及皮质下纤维束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8例运动区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联合应用BOLD-fMRI、DTI)20例和对照组(术前应用DTI)18例.2组均行运动区脑肿瘤神经导航术.使... 目的:探讨BOLD-fMRI联合DTI在运动区脑肿瘤术前定位运动功能区及皮质下纤维束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8例运动区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联合应用BOLD-fMRI、DTI)20例和对照组(术前应用DTI)18例.2组均行运动区脑肿瘤神经导航术.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2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肿瘤全切率(80.00%,16/20)高于对照组(50.00%,9/18)(P>0.05);试验组术后致残率(30.00%,6/20)低于对照组(66.67%,12/18)(P<0.05).结论:BOLD-fMRI联合DTI可帮助运动区脑肿瘤的术前功能区定位,以及设计手术入路,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皮质下纤维束和运动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功能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腭窝区临床解剖与手术入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正贤(综述) 黄国栋(审校) 李维平(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77-379,384,共4页
翼腭窝区属于侧颅底的一部分,位置较深,解剖结构复杂,也是经鼻至深部侧颅底的重要路径,所以该区域一直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颌面外科、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就翼腭窝区临床解剖与手术入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翼腭窝 临床解剖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对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春林 李佰涛 +1 位作者 黄国栋 张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挫裂伤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颅脑创伤后继发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e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按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挫裂伤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颅脑创伤后继发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e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按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为3h、72h、7d组,每组15只大鼠。我们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撞击法[1]建立局灶性脑挫裂伤动物模型,实验组大鼠损伤后按预定的时间点断头处死,开颅切除损伤及邻近损伤区标本,而对照组则不致伤,监测内容同损伤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及显微镜观察阳性细胞数,检测创伤后不同时间点脑损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采集的标本采用干湿重法测定损伤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VEGF蛋白表达;脑创伤后3h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72h达到高峰,7d后表达减少,与相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可能在颅脑创伤后继发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脑挫裂伤 脑水肿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与肿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燎源 张猛 李维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4期286-290,共5页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属先天性免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识别受体,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中起关键作用。TLRs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大量研究认为,TLRs可通过构建肿瘤...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属先天性免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识别受体,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中起关键作用。TLRs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大量研究认为,TLRs可通过构建肿瘤微环境、帮助逃逸肿瘤免疫、增强侵袭转移、促进耐药等方面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发病机制 信号转导通路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慢性硬化性脑膜炎1例
18
作者 阳吉虎 纪涛 +3 位作者 郭见 黎震 李维平 黄国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62-63,共2页
1病例资料男,53岁,因双下肢活动障碍4年、加重10 d入院。4年前,头颅MRI示双额颞硬膜下血肿(图1A、1B),MRV示矢状窦闭塞(图1C),保守治疗好转出院,之后反复出现癫痫发作,双下肢活动障碍。10 d前,双下肢活动障碍加剧,不能站... 1病例资料男,53岁,因双下肢活动障碍4年、加重10 d入院。4年前,头颅MRI示双额颞硬膜下血肿(图1A、1B),MRV示矢状窦闭塞(图1C),保守治疗好转出院,之后反复出现癫痫发作,双下肢活动障碍。10 d前,双下肢活动障碍加剧,不能站立。体格检查: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呈齿轮样强直,双侧Babinshi征(+),Kerning征(-)。复查CT:右侧额部、左侧额颞顶内板下见新月形高密度血肿,纵裂池及天幕见出血铸型(图1D)。行双侧冠状切口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骨窗大小6 cm×8 cm,见硬膜增厚,表面见肉芽样赘生物,质硬(图1E),最厚处达1.5 cm,未见血肿及血肿机化,锐性分离病变硬膜,硬膜内侧与脑组织粘连,见术区脑组织肿胀,皮层表面无静脉血管,鉴于脑膜病变广泛无法全部切除,且性质不明,终止手术,因脑组织肿胀去骨瓣减压。术后病理示IgG4相关性硬化性脑膜炎(图2)。术后出现失语,脑组织肿胀(图1F),顽固性低蛋白血症,尿蛋白阴性,给予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0 g+50 ml生理盐水,微量泵入,维持24 h;5 d后缓慢减量至口服泼尼松片(10 mg/d)。随后出现肺部感染,全身水肿,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术后1个月死于重症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硬化性脑膜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7
19
作者 纪涛 黄国栋 +4 位作者 张协军 李维平 何毅 郭见 高永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1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1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复查鞍区增强MRI了解肿瘤是否复发,检查患者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复查垂体MRI平扫+增强扫描,其中14例完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12例患者视力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1例视力变差.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鼻漏、颅内出血、视力恶化、嗅觉障碍及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 ~41个月,平均(13.3±11.2)个月.14例全切除患者中,随访期间仅1例(术后41个月)出现鞍结节区硬膜的轻度强化,其余13例均未见术区硬脑膜强化及肿瘤复发;1例次全切患者术后放疗肿瘤缩小,现继续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视力、视野同术后.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提高全切除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经鼻蝶扩大入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协军 黄国栋 +3 位作者 阳吉虎 刘玉飞 陈凡帆 陈垒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简称内镜组,n=38)和显微镜组(...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简称内镜组,n=38)和显微镜组(n=54)。根据术后面肌痉挛症状缓解情况评估手术疗效。定期随访面肌痉挛症状缓解情况、有无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92例患者中,术中发现单支动脉压迫者88例,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73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3例,椎动脉压迫2例;小脑前下动脉合并小脑后下动脉压迫2例,小脑前下动脉合并小脑绒球压迫2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87例(94.6%),明显缓解5例(5.4%)。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3例、听力丧失1例、听力减退4例、轻度面瘫2例。9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30.0(18.8)个月。至末次随访,9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例显微镜组患者症状复发。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的年龄、性别、病程、责任血管和组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比较,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观察发现,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且未观察到两种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减压术 外科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