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都义 魏慧 +1 位作者 劳丽燕 施秋华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74-79,共6页
本文收集和调查了深圳市88处废弃矿山,其中25处经过治理已完成恢复利用,但剩余63处仍然存在地质环境问题。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有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3种。其中,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在深圳市废弃矿山中... 本文收集和调查了深圳市88处废弃矿山,其中25处经过治理已完成恢复利用,但剩余63处仍然存在地质环境问题。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有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3种。其中,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在深圳市废弃矿山中普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相对较少。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首先进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价以及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程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的废弃矿山中对地质环境影响轻微的占26.99%,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的占4.76%,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的占68.25%。表明深圳市废弃矿山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废弃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正阳 张洪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深圳市位于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强烈的区域,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崩塌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灾害是深圳市... 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深圳市位于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强烈的区域,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崩塌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灾害是深圳市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中由人类工程活动开挖且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而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占绝大多数,研究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防治对策对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梳理深圳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库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整体发育规律,结合目前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总结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管理体系 发灾规律 防治对策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罗湖建成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洪岩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2期182-186,共5页
地质灾害频发是制约罗湖建成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特征,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降水和人类工程活... 地质灾害频发是制约罗湖建成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特征,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的控制;构造带、软弱夹层发育和较厚的风化残积层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地质灾害的防治包括监测、修筑拦石墙、群测群防等预防措施和减滑、抗滑及绿化护坡等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不稳定边坡 防治 罗湖建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鹏茜大理岩矿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岩 《绿色科技》 2021年第6期6-10,共5页
由于采空区对原有岩体应力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地表建筑、工程的安全。为研究深圳鹏茜大理岩矿采空区的稳定性,采用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采空区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鹏茜大理岩矿... 由于采空区对原有岩体应力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地表建筑、工程的安全。为研究深圳鹏茜大理岩矿采空区的稳定性,采用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采空区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鹏茜大理岩矿不同倾角岩层段上、下水平矿柱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鹏茜大理岩矿采空区整体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水平矿柱 鹏茜大理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地面塌陷灾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施秋华 魏会龙 +2 位作者 谭飞 周金文 朱江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为了查明深圳市地面塌陷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收集整理了深圳市2016-2020年地面塌陷灾害事故数据,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研究了深圳市地面塌陷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危害程度以及塌陷成因等。结果表明:深圳市地面塌... 为了查明深圳市地面塌陷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收集整理了深圳市2016-2020年地面塌陷灾害事故数据,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研究了深圳市地面塌陷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危害程度以及塌陷成因等。结果表明:深圳市地面塌陷灾害正处于持续增长阶段,绝大多数属于小规模塌陷,且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其中5-8月尤为严重;地面塌陷发灾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福田区、罗湖区以及光明区,主要塌陷地点是市政道路和人行道;塌陷成因主要包括管网破损、暗渠河道破损、施工不当、雨水冲刷、软土沉降、车辆荷载过大以及其他原因,其中,管网破损和施工不当是造成地面塌陷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成果可为深圳市及其他类似城市地面塌陷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塌陷 时空分布 危害程度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理岩矿山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彭超 张洪岩 王智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77-282,共6页
某大理岩矿山采用房柱法进行开采,遗留了大量尚未充填的采空区,成为矿区及周边地区重大的安全隐患。基于采场的三维模型,选取代表性区域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LAC3D软件进行稳定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塑性区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仅存在... 某大理岩矿山采用房柱法进行开采,遗留了大量尚未充填的采空区,成为矿区及周边地区重大的安全隐患。基于采场的三维模型,选取代表性区域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LAC3D软件进行稳定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塑性区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仅存在于-90m水平采空区拐角处,未贯通且分布范围有限,其影响深度约向围岩内部深入0.4~1.0m,说明岩体的破坏发生在浅层,采空区不会发生大规模失稳,整体稳定性良好;结合模糊综合评判,将采空区按照稳定性划分为稳定性良好、较稳定和较不稳定三类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采空区综合治理方案,并从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治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确定方案一为首选方案。从而为采空区治理和综合利用、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数值模拟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张拉-剪切复合破坏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彭超 王明龙 李文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1-125,共5页
在离散单元法的理论基础上,将强度折减法用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从而克服了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分析方法的不足。结合边坡的破坏模式,提出了考虑张拉-剪切复合破坏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基于Fish语言,在颗粒流软件PFC3D中编写并实现了离散... 在离散单元法的理论基础上,将强度折减法用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从而克服了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分析方法的不足。结合边坡的破坏模式,提出了考虑张拉-剪切复合破坏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基于Fish语言,在颗粒流软件PFC3D中编写并实现了离散元强度折减法。通过对相应细观参数的折减,采用临界位移及特定平均不平衡力比率作为边坡失稳与否的判据,对边坡的稳定情况及破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结合水厂铁矿高陡边坡实例,得到边坡的安全系数为1.575,其破坏是微裂纹由坡脚向坡顶逐渐发展贯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法 离散元法 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竖直荷载作用下采空区临界扰动深度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文博 彭超 +1 位作者 张洪岩 马壮 《中国矿业》 2021年第3期149-154,共6页
矿产资源开采后遗留的采空区,通过应力再分布达到新的平衡,并形成应力拱承载上覆岩层的重量。当采空区地表进行建设时,地面竖直荷载的增加可能会破坏采空区的应力平衡状态,诱发采空区“活化”,导致安全隐患。为分析矿区地表开发利用适宜... 矿产资源开采后遗留的采空区,通过应力再分布达到新的平衡,并形成应力拱承载上覆岩层的重量。当采空区地表进行建设时,地面竖直荷载的增加可能会破坏采空区的应力平衡状态,诱发采空区“活化”,导致安全隐患。为分析矿区地表开发利用适宜性,本文采用附加应力法和数值分析法,展开采空区地面竖直荷载作用下采空区临界扰动深度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竖直荷载影响深度与采空区垮落、裂隙带顶部界面接触时,刚好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结合矿区实际,计算得到矿区当荷载临界扰动深度为31.38 m,并利用FLAC 3D软件的模拟临界状态荷载(240 kPa)下采空区的稳定性,为矿区地灾防治、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稳定性研究 附加应力法 数值分析法 荷载影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CE模型的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文博 张洪岩 彭超 《中国矿业》 2021年第6期195-199,共5页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不均一性以及多因素性等特点,为了能够真实准确地进行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AHP-FCE)模型。在全面分析岩溶地面塌陷的致...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不均一性以及多因素性等特点,为了能够真实准确地进行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AHP-FCE)模型。在全面分析岩溶地面塌陷的致灾因素后,选取了6个条件层,共15个影响因子,并按照重要程度确定权重,通过正态函数和梯形函数对因子的属性程度进行判断,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易发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基于AHP-FCE模型,采用Python语言,编写开发了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系统,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对深圳市东部某学校及周边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易发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为Ⅱ类(中等易发级),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方法正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安全评价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