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胡中华 《医学综述》 2014年第9期1697-1699,共3页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有针对性诊疗措施,为临床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5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有针对性诊疗措施,为临床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5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有9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91%;心内科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38例(40.86%)、泌尿道25例(26.88%),消化道13例(13.98%)和皮肤11例(11.83%)等;通过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医院感染与年龄、病程、血清白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心功能分级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612,P=0.014)、心功能分级(OR=2.128,P=0.013)、侵入性操作(OR=2.051,P=0.022)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OR=2.607,P=0.015)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当密切监测高龄患者,减少侵入性操作,治疗原发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采取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功能损害的研究
2
作者 尤东华 李博 +1 位作者 贾保霞 王俊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心肌损害价值。方法 将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入选者三尖瓣瓣环位移(T...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心肌损害价值。方法 将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入选者三尖瓣瓣环位移(TAPSE)、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组织速度(S’)、右心室做功指数(RV-Tei)、三尖瓣E/A值等。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6个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右心室纵向整体心肌应变(RVMyo-GLS)和右心室径向整体心肌应变(RVMyoGRS)参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RV-Tei高于对照组、TAPSE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2、8.552,P <0.05);观察组RVFAC、S’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右心室室间隔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VMyo-GLS、RVMyo-GR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1、3.921、6.669、4.223、9.980、9.092,P <0.05)。结论 应用2D-STI技术可在RVFAC下降出现之前发现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右心室室间隔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VMyo-GLS、RVMyo-GRS的改变,评估右心室功能损害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房颤动 右心室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青年人暴发性心肌炎1例
3
作者 李甜甜 钟庆华 +1 位作者 洪雷 蓝怡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呼吸困难1 h,心肺复苏后40 min”于2022年12月收住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患者1 h前在家突发呼吸困难,无诉胸痛,无咳嗽、咳痰,家人呼叫120送我院急诊,挂号过程中突发面色发绀、叹气样呼吸,立刻予以心肺复...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呼吸困难1 h,心肺复苏后40 min”于2022年12月收住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患者1 h前在家突发呼吸困难,无诉胸痛,无咳嗽、咳痰,家人呼叫120送我院急诊,挂号过程中突发面色发绀、叹气样呼吸,立刻予以心肺复苏送入抢救室,在急诊予紧急气管插管,期间出现心室颤动5次并先后电除颤,持续心肺复苏40 min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但血压仍较低(70~80/40~50 mmHg),为进一步诊治,以“室性心律失常、重症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重症医学科。既往体健,无吸烟史、酗酒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暴发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强化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海鱼 陈爱华 +5 位作者 贺献芝 方胜先 宋旭东 钟庆华 郭盛 彭文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经择期PCI和单纯优化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及治疗后近期心血管事件比较,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选择。方法随机选择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8例,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介入组134例(发病后... 目的通过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经择期PCI和单纯优化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及治疗后近期心血管事件比较,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选择。方法随机选择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8例,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介入组134例(发病后3~7d接受择期PCI)和药物组134例(未行PCI术,单纯优化药物治疗),分别比较住院10d、出院30、90d后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左心室功能。结果出院30、90d随访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再发心绞痛及左心室功能较药物组明显改善(P<0.05),介入组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择期PCI有利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和抑制左心室重构,择期PCI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冠心病 心室功能 心室重构 支架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彭文君 方胜先 +2 位作者 贺献芝 欧阳锡华 刘淑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18,共2页
目的观察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NT-pro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从而推断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心衰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心衰基础上,贝那普利起始剂量为2.5~5mg/d,依据每2 w增加2.5mg/d的原则,随机分为:贝... 目的观察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NT-pro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从而推断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心衰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心衰基础上,贝那普利起始剂量为2.5~5mg/d,依据每2 w增加2.5mg/d的原则,随机分为:贝那普利5mg/d(A组、25例)、贝那普利10mg/d(B组、25例)、贝那普利15mg/d(C组、25例)以及贝那普利20mg/d(D组、25例)共四组,随访观察3个月和1年。结果治疗3个月5 mg/d治疗组NT-proBNP及LVEF水平,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年NT-proBNP以及LVEF 5mg/d组、10mg/d组,与其他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15mg/d、20mg/d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治疗10、15、20mg/d组较5mg/d效果明显,但三组疗效差别不大;治疗1年后,15、20mg/d组疗效更明显,但疗效差别不大,提示长远治疗15mg/d组可达到大剂量疗效,同时避免大剂量药物治疗导致副作用增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NT-PROBNP LVEF 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22
6
作者 彭文君 方胜先 +2 位作者 郭盛 刘淑意 欧阳锡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893-89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心衰基础上,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药物+心脏康复组)和B组(单纯... 目的通过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心衰基础上,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药物+心脏康复组)和B组(单纯药物治疗组),通过规则治疗12个月后复查NT-proBN水平和对比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后,A组所测得NT-proBNP数值对比B组所测得NT-proBNP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因心衰再住院率亦比B组低。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进行安全的心脏康复治疗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更加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NT-PROBNP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郭盛 方胜先 +3 位作者 彭文君 赵洪磊 黄文晖 周颖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8期610-612,共3页
目的研究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对高危中青年人的冠心病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5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50岁以下行冠脉造影者分为冠心病组(89例)和非冠心病组(67例),收集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对高危中青年人的冠心病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5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50岁以下行冠脉造影者分为冠心病组(89例)和非冠心病组(67例),收集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56例冠状动脉造影者中89例诊断为冠心病(57.1%),67例无冠心病(42.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著冠心病家族史、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吸烟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0、0.97,优势比(OR)分别为1.06、1.65、2.64(P<0.05)。结论冠心病家族史、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高及吸烟是中青年人冠心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对这类人群应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中青年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平先 王合金 +2 位作者 黎明 方卫华 孙大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5期2860-2861,共2页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estingheartrate,RHR)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10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高血压组...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estingheartrate,RHR)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10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高血压组静息心率犤(78.25±9.12)次/min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犤(71.11±11.02)次/min,P<0.05犦,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RHR高于无左室肥厚者犤(81.92±7.11),(72.90±9.01)次/min,P<0.05犦;高血压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组RHR高于血糖、血脂正常者犤(80.31±8.80),(75.11±9.20)次/min,P<0.05犦;犤(79.81±9.30),(74.32±8.20)次/min,P<0.05犦。结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并代谢异常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原发性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相关性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方胜先 夏斌赞 +1 位作者 于淑敏 鄂占森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44-945,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对112例EH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112例EH患者左房增大(LAE)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72例(64.3%)和45例(40.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对112例EH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112例EH患者左房增大(LAE)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72例(64.3%)和45例(40.2%)。LAE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32/72),高于正常心房组22.5%(9/40)(P<0.05);LVH组室性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5.6%(25/45)和28.9%(13/45),高于无LVH组的28.4%(19/67)和11.9%(8/67)(P分别<0.01和0.05)。结论 EH患者左房扩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心房扩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结构 高血压 心律失常 EH 相关性 超声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盛 方胜先 +3 位作者 彭文君 赵洪磊 黄文晖 周颖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 5 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 ,对高危青年人的冠心病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 15 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5 0岁以下行冠脉造影者分为冠心病组 (89例 )和非冠心病组 (6 7例 ) ,收集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进行Logistic... 目的 探讨 5 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 ,对高危青年人的冠心病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 15 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5 0岁以下行冠脉造影者分为冠心病组 (89例 )和非冠心病组 (6 7例 ) ,收集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5 6例冠状动脉造影者中 89例诊断为冠心病 (5 7.1% ) ,6 7例无冠心病(42 .9%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吸烟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3、0 .5 0、0 .97,优势比 (OR)分别为 1.0 6、1.6 5、2 .6 4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家族史、高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吸烟是青年人冠心病的发生的高危因素 ,对这类人群应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 青年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控制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胜先 郭盛 +5 位作者 贺献芝 王海鱼 彭文君 钟庆华 罗伟生 夏斌赞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收缩压控制水平将192例CHF患者分为低血压水平组(80~100mmHg)、中血压水平组(101~120mmHg)和高血压水平组(121~140mmH...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收缩压控制水平将192例CHF患者分为低血压水平组(80~100mmHg)、中血压水平组(101~120mmHg)和高血压水平组(121~140mmHg),观察不同血压水平CHF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恶化率在低血压水平组分别为46.8%(29/62)、45.2%(28/62)和8.1%(5/62),中血压水平组为27.3%(18/66)、54.5%(36/66)和18.2%(12/66),高血压水平组为12.5%(8/64)、50.0%(32/64)和37.5%(24/64)。结论:CHF患者急性加重时血压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越低,临床症状改善越快,近期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加重 血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匡荣仁 李云鹏 +2 位作者 洪雷 曾小林 徐燕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接受《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标准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稳心颗粒组130例和对照组134例。患者随访2年,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死...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接受《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标准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稳心颗粒组130例和对照组134例。患者随访2年,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死亡率和累计生存率。结果两组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因心力衰竭恶化死亡率和因心力衰竭恶化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稳心颗粒组因心力衰竭恶化和因心力衰竭恶化再入院的累计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因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于指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恶化相关的死亡率,但稳心颗粒未能显著减少全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稳心颗粒 临床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踝血管指数联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博 朱平先 +3 位作者 吴清华 方胜先 黄雪兰 李家梅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53-56,6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联合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及协作医院疑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Gensini评分情况分为A组(0分)、...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联合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及协作医院疑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Gensini评分情况分为A组(0分)、B组(1~80分)、C组(81~160分),测量并比较各组患者CAVI及IMT值,采用ROC曲线分析CAVI、IMT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患者CAVI、IM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I、IMT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性(r=0.542,P=0.000;r=0.254,P=0.001);单因素ROC曲线分析,CAVI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敏感度较IMT升高(76.6%比58.6%);CAVI联合IMT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敏感度可达91.7%,优于CAVI、IMT单独检测,但特异度有所下降。结论CAVI、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踝血管指数 颈动脉内膜厚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绞痛等同症状的表现形式与识别(附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纯 刘昌慧 +4 位作者 王跃岭 李庚山 黄从新 王晋明 许家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心绞痛等同症状 表现形式 识别 临床分析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匡荣仁 徐燕 +2 位作者 洪雷 梁华生 方胜先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住院患者,其中试药组35例(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36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常规给予胺碘酮和华法林,试药组加用稳心颗粒。观察两者入院时及术后3...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住院患者,其中试药组35例(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36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常规给予胺碘酮和华法林,试药组加用稳心颗粒。观察两者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左房内径大小及早期复发情况。结果试药组早期复发率为9%,对照组早期复发率为31%,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T-proBNP水平及左房内径呈下降趋势,且试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减少房颤射频术后早期复发,降低NT-proBNP水平及缩小左房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稳心颗粒 射频消融术 早期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平先 孙大勇 郭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28-230,共3页
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称为血压变异性(BPV),BPV已被作为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通过计算监测期间整个测量时间范围内血压的标准差(SD)是一个能反映BPV的可靠指标.有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SD比正常人高,而且随着血压程... 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称为血压变异性(BPV),BPV已被作为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通过计算监测期间整个测量时间范围内血压的标准差(SD)是一个能反映BPV的可靠指标.有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SD比正常人高,而且随着血压程度的不同和靶器官损害的加重,SD也逐步升高.本文对5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变异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对1998年5月~1999年12月的CHF病人5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12岁.原发疾病:冠心病4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18例,Ⅳ级7例.分组:心功能Ⅱ级26例为A组,心功能Ⅲ~Ⅳ级25例为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OPG、sRANKL、hs-CRP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盛 钟庆华 +2 位作者 彭文君 贺献芝 方胜先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OPG、sRANKL、hs-CRP等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roups,ACS)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目的:探讨OPG、sRANKL、hs-CRP等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roups,ACS)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CO)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OPG、sRANKL、hs-CRP及LDL-C表达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sRANKL、hs-CRP及LDL-C表达的差异。结果:ACS组患者中血清OPG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CO组,ACS组患者血清sRANKL水平低于SAP组及CO组。SAP组患者血清OPG及hs-CRP水平高于CO组,血清sRANKL水平低于CO组。结论:OPG、sRANKL、hs-CRP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异常,能够预测冠心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敏C-反应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筛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卵圆孔未闭封堵术1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雷 钟庆华 孙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29-830,共2页
病例男,4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月"入院。入院后行心脏彩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右心造影见房间隔菲薄,呈瘤样膨向右房,继发隔上见多处连续性中断呈筛孔样,较宽两处均靠近下腔静脉瓣,较宽处约5.3 mm,继发隔与原发隔分离,宽约8.... 病例男,4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月"入院。入院后行心脏彩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右心造影见房间隔菲薄,呈瘤样膨向右房,继发隔上见多处连续性中断呈筛孔样,较宽两处均靠近下腔静脉瓣,较宽处约5.3 mm,继发隔与原发隔分离,宽约8.9 mm,长约14 mm(图1,2),右心盐水发泡显影示Valsalva动作结束瞬间可见微泡经房缺及卵圆孔处进入左房内,大于30个微泡回声/帧。结论:房间隔膨出瘤合并筛孔样缺损,卵圆孔未闭,RLS阳性,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大勇 朱平先 +1 位作者 黎明 曹金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探讨心衰病人FMD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心衰患者50例,健康人20例。采用美国菲利普7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探讨心衰病人FMD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心衰患者50例,健康人20例。采用美国菲利普7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心衰组FMD均显著降低(P<0.05),心功能越差,FMD降低越明显。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改善内皮功能对于心力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内皮 血管 老年人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外周血中血浆肾素活性及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琼 郭盛 夏斌赞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98-899,928,共3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外周血中血浆肾素活性(PRA)、心钠肽(ANP)及脑钠肽(N-BNP)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利尿剂+地高辛)和卡维地洛组(常规治疗药物+...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外周血中血浆肾素活性(PRA)、心钠肽(ANP)及脑钠肽(N-BNP)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利尿剂+地高辛)和卡维地洛组(常规治疗药物+卡维地洛),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PRA、ANP及N-BNP水平。同时使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患者外周血中PRA、ANP及N-B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ANP及N-BNP水平在卡维地洛治疗前与LVEF负相关,在卡维地洛治疗后与LVEF密切相关,但PRA水平与LVEF无关。治疗后卡维地洛组外周血中PRA、ANP及N-BN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外周血中ANP及N-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可用于指导心衰患者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心衰患者神经分泌的过度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血浆肾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