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疼痛性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波 江振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 治疗 疼痛性疾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黎嘉雅 凌地洋 王哲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10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考酮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评分(QO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7 d、14 d后,2组患者VAS评分、QOL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可有效控制患者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普瑞巴林 羟考酮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妍 张振武 +10 位作者 陈言钊 杜天伊 凌地洋 张娟 韦谭利 刘瀚文 钟樟桂 刘菲 周克英 王哲银 宋学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4-830,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及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连续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及招募的相匹配的健康受... 目的:分析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及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连续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及招募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共筛选278例慢性疼痛受试者,其中参与试验全部过程并完成脑电图检查者124例,健康受试者8例。采集Mo CA评分和静息态脑电图,按照年龄、性别、疼痛部位、受教育年限、抑郁症筛查量表(item 9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进行匹配。按照认知功能评分等级分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A组,n=8)、慢性疼痛认知正常组(B组,n=8)和健康对照组(C组,n=8),并对各组病人或健康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各脑区功率谱差异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较认知正常组降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记忆力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额叶、中央区、颞叶、顶叶、枕叶脑电图功率频谱比值均高于认知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语言能力与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r=-0.760、-0.756、-0.756,P<0.05)。结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以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下降为特征,且语言能力和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提示脑电图功率谱作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早期识别的定量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认知异常 脑电图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AG8通过AKT/mTOR参与胰腺癌疼痛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琼 张振武 +2 位作者 王哲银 张娟 赵妍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0期1420-1425,1431,共7页
目的探讨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DAG8)通过AKT/mTOR参与胰腺癌疼痛作用的机制。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SW 1990细胞移植到雌性BALB/c裸鼠胰腺中,建立胰腺癌致痛裸鼠模型。5周龄雌性BALB/C裸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 目的探讨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DAG8)通过AKT/mTOR参与胰腺癌疼痛作用的机制。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SW 1990细胞移植到雌性BALB/c裸鼠胰腺中,建立胰腺癌致痛裸鼠模型。5周龄雌性BALB/C裸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NC-siRNA组、TDAG8-siRNA组,每组12只。Sham组注射培养基作为对照,NC-siRNA组及TDAG8-siRNA组分别将NC-siRNC、TDAG8-siRNA注射至胰腺癌痛模型裸鼠腹腔中。测量体重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脊髓背角组织中TDAG8的表达;检测各组裸鼠驼背评分及腹部皮肤机械痛阈值;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背角组织中TDAG8、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蛋白水平。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作用胰腺癌痛模型裸鼠,检测各组裸鼠驼背评分以及腹部皮肤机械痛阈值;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背角组织中CGRP、SP、AKT、p-AKT、mTOR、p-mTOR蛋白水平。结果BALB/c裸鼠移植SW 1990细胞后,体重显著减轻,观察到胰腺癌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密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脊髓背角组织TDAG8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裸鼠驼背评分升高及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脊髓背角组织CGRP、SP、p-AKT、p-mTOR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TDAG8-siRNA和LY294002作用后裸鼠驼背评分降低及机械痛阈值均显著升高,脊髓背角组织CGRP、SP、p-AKT、p-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抑制TDAG8可减轻胰腺癌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子8 胰腺癌 疼痛 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丽萍 谢丽玫 熊东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48-1349,共2页
关键词 疼痛/药物疗法 芬太尼/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治疗腰骶部神经根性疼痛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辜树蓉 肖礼祖 +2 位作者 李金艳 邬海欧 周厚湘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第1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治疗腰骶部神经根性疼痛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性腰腿痛病人行脉冲射频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个月后活动时视觉模拟评...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治疗腰骶部神经根性疼痛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性腰腿痛病人行脉冲射频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个月后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75%者20例,VAS改善≥50%且<75%29例,VAS改善<50%19例。与术后功能锻炼前比较, 功能锻炼后病人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到的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对减少疼痛及疼痛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性腰腿痛 脉冲射频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型银质针疗法联合关节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7
作者 凌地洋 王哲银 +2 位作者 卢振和 陈金生 黄乔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疗法联合关节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关节内分次注射35μg/mL的臭氧共60-80 ml,每周1次,共5次,同时给予膝周...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疗法联合关节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关节内分次注射35μg/mL的臭氧共60-80 ml,每周1次,共5次,同时给予膝周软组织密集型银质针治疗2-3次;对照组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每周1次,共5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关节活动度(rane of motion,ROM),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末次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ROM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OM、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9,P〈0.01;χ^2=8.91,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疗法联合关节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中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疗法 臭氧 注射 关节内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3
8
作者 凌地洋 王哲银 +2 位作者 卢振和 黄乔东 陈金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观察组(n=50):在口服普瑞巴林300 mg/... 目的: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观察组(n=50):在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月、术后2月和术后3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化McGill评分(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睡眠质量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12 h内未出现颈部血肿和气胸。两组患者在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好,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奇神经节阻滞术治疗慢性会阴部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凌地洋 王哲银 +2 位作者 卢振和 陈金生 黄乔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会阴部神经痛属于顽固的内脏神经痛,可产生于由奇神经节所支配的任何结构,包括会阴、直肠远端、肛门、尿道口远端、外阴/阴囊及阴道远端三分之一,疼痛多弥漫,无法准确定位,伴局部烧灼感、排尿或排便紧迫感等[1],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治... 会阴部神经痛属于顽固的内脏神经痛,可产生于由奇神经节所支配的任何结构,包括会阴、直肠远端、肛门、尿道口远端、外阴/阴囊及阴道远端三分之一,疼痛多弥漫,无法准确定位,伴局部烧灼感、排尿或排便紧迫感等[1],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致使临床医师面临较大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临床上采用电/化学毁损术治疗该症疗效确切,但其治疗后潜在的局部不良反应或功能障碍仍不可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神经节 肉毒杆菌毒素 会阴部 诊断治疗标准 临床医师 内脏神经 尿道口 毁损术 社会功能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注射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凌地洋 王哲银 +2 位作者 卢振和 陈金生 黄乔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882-884,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血注射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顽固性网球肘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自体血注射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和对照组(45例,局部封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 目的观察自体血注射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顽固性网球肘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自体血注射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和对照组(45例,局部封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和肘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和Nirschl分级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Nirschl分级评分和MEPS评分T1、T2和T3与治疗前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T1、T2与治疗前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rschl分级评分T1和T2与治疗前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评分T1与治疗前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Nirschl分级评分和MEPS评分T2、T3与对照组T2、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均稳定,自体血注射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 类固醇 吲哚美辛 巴布剂 网球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临床常用浓度舒芬太尼的效能: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慧敏 赵艳 +1 位作者 吴琼 刘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临床常用浓度(0.2~1.0 ng/ml)舒芬太尼的效能。方法择期全麻腔镜手术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43.8±12.5)岁。采用随机数序列法随机分为3组(n=10):0.2 ng/ml组(Ⅰ组)、0.3 ng/ml组...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临床常用浓度(0.2~1.0 ng/ml)舒芬太尼的效能。方法择期全麻腔镜手术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43.8±12.5)岁。采用随机数序列法随机分为3组(n=10):0.2 ng/ml组(Ⅰ组)、0.3 ng/ml组(Ⅱ组)和0.4 ng/ml组(Ⅲ组)。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TCI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经桡动脉取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舒芬太尼浓度。计算偏离度(median performance error,MDPE)、精确度(median absolute performance error,MDAPE)、摆动度和离散度。结果Ⅰ、Ⅱ、Ⅲ组MDPE分别是3.5%、8.1%和6.1%,MDAPE分别为25.4%、20.0%和25.7%,摆动度分别为23.1%、23.0%和24.5%,离散度分别为-0.309%/h、-0.007%/h和-0.586%/h。总体MDPE、MDAPE、摆动度和离散度分别为5.4%、22.5%、23.3%和-0.271%/h。结论临床常用浓度舒芬太尼TCI效能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随时间延长TCI系统稳定性良好。舒芬太尼实测血药浓度较靶浓度高约5%,舒芬太尼浓度0.3 ng/ml更适合T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甲素调节NMDAR/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利血平诱导纤维肌痛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振武 黄绍农 +2 位作者 凌地洋 韩健 吴呈祥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延胡索甲素对利血平诱导纤维肌痛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延胡索甲素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延胡索甲素低、中、高剂量组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纤维肌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 目的研究延胡索甲素对利血平诱导纤维肌痛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延胡索甲素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延胡索甲素低、中、高剂量组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纤维肌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延胡索甲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大鼠5、10、20 mg/ml的延胡索甲素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0 d。计算各组大鼠的体重减轻值和脑组织含水量,并对机械性痛阈值进行测定,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IL-1β水平,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NR1、NR2B及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痛阈值显著下降,血浆TNF-α、IL-6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和体重减轻值均显著升高,脑组织NR1、NR2B、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延胡索甲素低、中、高剂量组痛阈值显著升高,血浆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下降,脑组织含水量和体重减轻值显著降低,脑组织NR1、NR2B、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的变化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模型组脑组织细胞间隙增大,细胞肿胀,细胞核缩小、破裂,核仁不明显;延胡索甲素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细胞破裂凋亡减少,细胞核完整,核仁清晰可见,细胞形态圆润,细胞间隙缩小。结论延胡索甲素能够改善利血平诱导纤维肌痛大鼠的疾病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甲素 纤维肌痛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核因子-κB 利血平 痛阈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肖礼祖 蒋劲 +3 位作者 熊东林 郑虎山 沙彤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对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本文选择了 31例不宜行神经阻滞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方法 :31例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均使用 2 5 μg/h的多瑞吉作为首次量 ,如疼痛控制不满意 ,临时追加曲马多...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对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本文选择了 31例不宜行神经阻滞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方法 :31例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均使用 2 5 μg/h的多瑞吉作为首次量 ,如疼痛控制不满意 ,临时追加曲马多缓释片 ,下次换贴时再增加至 5 0 μg/h ,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31例病人经多瑞吉治疗后 ,2例因副反应而终止治疗 ,其余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VAS评分从 8.5 1± 1.12降至 2 .4 7± 1.2 3,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部分并发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 :多瑞吉能有效地控制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病人对多瑞吉的适应 ,部分并发症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治疗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联合连续性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文军 王哲银 +1 位作者 梁庆华 叶关权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对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与连续性硬膜外阻滞联合使用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疾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接收的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与... 目的:对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与连续性硬膜外阻滞联合使用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疾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接收的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连续性硬膜阻滞与加巴喷丁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联合组患者予以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治疗,且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1周、1个月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6.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予以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与连续性硬膜阻滞联合治疗,疗效确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 连续性硬膜阻滞
原文传递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健 王哲银 黎嘉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25例)和脉冲射频组(25例),电刺激组患者给予脊髓电刺激治疗... 目的研究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25例)和脉冲射频组(25例),电刺激组患者给予脊髓电刺激治疗,脉冲射频组患者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吉尔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d、10d、1个月和2个月两组患者PRI-S和PRI-A评分、VA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电刺激组显著低于脉冲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刺激组与脉冲射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髓电刺激在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上疗效优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且见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穿刺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劲 张德仁 熊东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27-427,共1页
目的 :探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穿刺方法。方法 :采用盘外法 ,分别使用椎板外切迹穿刺法、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法、直入硬膜外腔穿刺法及双椎间盘穿刺法 ,共治疗 184例。结果 :四组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关键词 髓核溶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 胶原酶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介导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裕辉 蒋劲 +6 位作者 熊东林 肖礼祖 郑虎山 张强 沙彤 梁豪文 张德仁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7-267,共1页
目的总结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42例,在DSA介导下,经前外侧穿刺入路,对病变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以治疗前和治疗后3d、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 目的总结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42例,在DSA介导下,经前外侧穿刺入路,对病变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以治疗前和治疗后3d、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3d、3个月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d和3个月的治疗优良率分别是85.71%和88.10%。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快速有效地达到椎间盘减压的目的、疗效优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髓核成形术 椎间盘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产素在成年大鼠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处的镇痛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昌宇 熊东林 +6 位作者 肖礼祖 张强 廖翔 闫栋 罗裕辉 郑虎山 熊本荣一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催产素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的镇痛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运用椎板切除术取出脊髓腰骶膨大节段(L1~S3),并置于1~3℃的Krebs液中。用切片机制作脊髓横切片,该切片被置于记录槽中并给予Krebs液灌流。运用... 目的:探讨催产素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的镇痛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运用椎板切除术取出脊髓腰骶膨大节段(L1~S3),并置于1~3℃的Krebs液中。用切片机制作脊髓横切片,该切片被置于记录槽中并给予Krebs液灌流。运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催产素对脊髓横切片中胶状质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为-70 m V时,灌流催产素(0.5μM/L)3分钟可诱发内向电流;并且该内向电流不能被TTX阻断。但催产素对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无影响。另外催产素增加了γ-氨基丁酸与甘氨酸介导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和振幅,而该增加可被TTX抑制。催产素受体激动剂TGOT能够模拟催产素的效果,诱发胶状质细胞出现内向电流;催产素受体抑制剂d VOT能抑制催产素所引起的内向电流。结论: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催产素通过激活催产素受体引起胶状质细胞的膜去极化,从而引起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达到抑制疼痛信息传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脊髓后角 膜片钳 突触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 彭莉萍 +7 位作者 熊东林 肖礼祖 郑虎山 廖翔 罗裕辉 蒋劲 易伟宏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评估术中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在脊髓造影辅助下... 目的:评估术中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在脊髓造影辅助下行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B组不实施脊髓造影操作,其它方法同A组。记录两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所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和神经根、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造影相关的并发症。两组病例均随访6~12个月。采用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I)、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A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时间为9.67±1.45m in,B组14.40±2.35m in(P〈0.01);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19/20例),B组60%(12/20例)(P〈0.05);A组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15%(3/20例),B组55%(11/20例)(P〈0.05);A组无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发生,B组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各1例。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85%,B组优良率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 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中未见和脊髓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是减少目标椎间盘的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减压术 脊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靶位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春辉 王哲银 凌地洋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脉冲射频和脊神经前、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脉冲射频和脊神经前、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DRG组(n=30)及脊神经组(n=30)。DRG组给予DRG脉冲射频进行治疗,脊神经组给予脊神经前、后支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并对比治疗前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RG组治疗后的好转率显著高于脊神经组(P<0.05);DRG组第1次治疗后、第3次治疗后、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脊神经组(P<0.05);DRG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内曲马多的使用率均明显低于脊神经组(P<0.05);DRG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脊神经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脊神经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DRG脉冲射频能够有效缓解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位治疗 脉冲射频 老年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