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及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连续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及招募的相匹配的健康受...目的:分析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及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连续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及招募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共筛选278例慢性疼痛受试者,其中参与试验全部过程并完成脑电图检查者124例,健康受试者8例。采集Mo CA评分和静息态脑电图,按照年龄、性别、疼痛部位、受教育年限、抑郁症筛查量表(item 9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进行匹配。按照认知功能评分等级分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A组,n=8)、慢性疼痛认知正常组(B组,n=8)和健康对照组(C组,n=8),并对各组病人或健康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各脑区功率谱差异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较认知正常组降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记忆力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额叶、中央区、颞叶、顶叶、枕叶脑电图功率频谱比值均高于认知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语言能力与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r=-0.760、-0.756、-0.756,P<0.05)。结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以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下降为特征,且语言能力和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提示脑电图功率谱作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早期识别的定量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催产素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的镇痛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运用椎板切除术取出脊髓腰骶膨大节段(L1~S3),并置于1~3℃的Krebs液中。用切片机制作脊髓横切片,该切片被置于记录槽中并给予Krebs液灌流。运用...目的:探讨催产素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的镇痛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运用椎板切除术取出脊髓腰骶膨大节段(L1~S3),并置于1~3℃的Krebs液中。用切片机制作脊髓横切片,该切片被置于记录槽中并给予Krebs液灌流。运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催产素对脊髓横切片中胶状质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为-70 m V时,灌流催产素(0.5μM/L)3分钟可诱发内向电流;并且该内向电流不能被TTX阻断。但催产素对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无影响。另外催产素增加了γ-氨基丁酸与甘氨酸介导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和振幅,而该增加可被TTX抑制。催产素受体激动剂TGOT能够模拟催产素的效果,诱发胶状质细胞出现内向电流;催产素受体抑制剂d VOT能抑制催产素所引起的内向电流。结论: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催产素通过激活催产素受体引起胶状质细胞的膜去极化,从而引起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达到抑制疼痛信息传导的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及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连续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及招募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共筛选278例慢性疼痛受试者,其中参与试验全部过程并完成脑电图检查者124例,健康受试者8例。采集Mo CA评分和静息态脑电图,按照年龄、性别、疼痛部位、受教育年限、抑郁症筛查量表(item 9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进行匹配。按照认知功能评分等级分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A组,n=8)、慢性疼痛认知正常组(B组,n=8)和健康对照组(C组,n=8),并对各组病人或健康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各脑区功率谱差异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较认知正常组降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记忆力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额叶、中央区、颞叶、顶叶、枕叶脑电图功率频谱比值均高于认知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语言能力与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r=-0.760、-0.756、-0.756,P<0.05)。结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以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下降为特征,且语言能力和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提示脑电图功率谱作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早期识别的定量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文摘目的:探讨催产素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的镇痛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运用椎板切除术取出脊髓腰骶膨大节段(L1~S3),并置于1~3℃的Krebs液中。用切片机制作脊髓横切片,该切片被置于记录槽中并给予Krebs液灌流。运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催产素对脊髓横切片中胶状质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为-70 m V时,灌流催产素(0.5μM/L)3分钟可诱发内向电流;并且该内向电流不能被TTX阻断。但催产素对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无影响。另外催产素增加了γ-氨基丁酸与甘氨酸介导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和振幅,而该增加可被TTX抑制。催产素受体激动剂TGOT能够模拟催产素的效果,诱发胶状质细胞出现内向电流;催产素受体抑制剂d VOT能抑制催产素所引起的内向电流。结论: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层,催产素通过激活催产素受体引起胶状质细胞的膜去极化,从而引起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达到抑制疼痛信息传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