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60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永忠 张新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11期52-52,共1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l月至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胰漏及狭窄等情况,亦无一例伤口开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并对出院... 目的研究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l月至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胰漏及狭窄等情况,亦无一例伤口开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并对出院后60例病例进行2年时间回访,5例出现上腹部疼痛,经过对症治疗后疼痛均缓解或彻底消除。结论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应早发现早治疗。只要病人自身条件许可,目前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手术是首选方法,以防止囊壁残留引起囊肿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管囊肿 临床症状 CT检查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解毅 许传凯 饶璐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8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2013年3月~2019年12月),依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如呼吸、心率、体温、血压,...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2013年3月~2019年12月),依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如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定期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检查等。行脑室外引流监测颅内压,当ICP>15 mmHg时,静脉给予呋塞米、甘露醇。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亚低温脑保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颅内压、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51.00%,对照组为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降低,实验组各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实验组整体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Vs、Vm呈升高趋势,PI指数呈下降趋势;两组Vs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m、PI指数治疗7 d、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可降低颅内压、血清抗脑抗体含量,增加脑血流量,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 预后良好率 颅内压 血清抗脑抗体浓度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脑膜瘤发生癫痫急诊手术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解毅 许传凯 饶璐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9期156-158,162,F0003,共5页
妊娠脑膜瘤是指患者原有的脑膜瘤病灶在妊娠期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的特异性改变。发病率约为1.0~4.5/100000。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且绝大多数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妊娠期脑膜瘤体积可迅速增大,... 妊娠脑膜瘤是指患者原有的脑膜瘤病灶在妊娠期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的特异性改变。发病率约为1.0~4.5/100000。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且绝大多数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妊娠期脑膜瘤体积可迅速增大,颅内压快速升高导致视觉障碍和颅神经麻痹,甚至发生脑疝等危急情况,严重危害母胎安全,致残、致死率高。此病发病率低,妊娠期早期即出现间断性头痛、剧吐,并被正常妊娠反应掩盖,且患者对于妊娠期行CT检查顾虑较多,极易漏诊或误诊。本文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熟悉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脑膜瘤 癫痫 手术 脑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中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天丽 林金生 +3 位作者 庄泽香 李艳 朱素勤 李秀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中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中年女性OAB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组间年龄、病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评估表(OABSS)评分匹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中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中年女性OAB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组间年龄、病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评估表(OABSS)评分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 SF)问卷应对、睡眠及情感社交3个子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中年女性OAB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其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治疗 康复训练 中年女性OAB 膀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2812-28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出血相应临床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36例对照的血浆S-100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及比较;应用CT测定出血体积并用ICH...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出血相应临床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36例对照的血浆S-100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及比较;应用CT测定出血体积并用ICH评分对脑出血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早期明显升高,1~3 d达到峰值,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对于ICH评分较高者S-100蛋白升高更明显,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S-100可作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血液 S100蛋白质类/血液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S-100蛋白 临床意义 动态变化 脑血管病患者 ICH评分 患者血浆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勇 王立杰 唐焕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6期28-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SAP组及NaB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作SAP动物模型,NaB治疗组为SAP制模5 min后通过股静脉注射NaB(5 mg/kg...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SAP组及NaB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作SAP动物模型,NaB治疗组为SAP制模5 min后通过股静脉注射NaB(5 mg/kg)。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腺湿干重比值,利用Kusske方法对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水肿、出血、坏死、炎细胞浸润进行计分,TUNEL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结果 SAP组血清淀粉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aB治疗组血清淀粉酶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组织湿/干重比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aB治疗组胰腺组织湿/干重比值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损伤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aB治疗组胰腺损伤积分明显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aB治疗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B可以促进S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减轻中性粒细胞活化,降低SAP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杰 熊瑞 肖达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36-37,5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Ⅱ组和双通道重建两组,每组37例患者,B-Ⅱ组患者进行Billroth-Ⅱ式重建...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Ⅱ组和双通道重建两组,每组37例患者,B-Ⅱ组患者进行Billroth-Ⅱ式重建,双通道重建组患者进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胆囊收缩功能进行观察。结果:B-Ⅱ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高于双通道重建组的5.41%(P<0.05);B-Ⅱ组患者术后胆囊排空率下降,胆囊容积、血清CCK水平较术前上升(P<0.05),双通道重建组患者术后胆囊容积、血清CCK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排空率增高(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能促进术后胆囊收缩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重建 胃癌根治术 胆囊收缩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勇 李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作SAP动物模型,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SAP组及丁酸钠(NaB)治疗组,检测胰腺湿/干重比值、胰腺及肺脏病理改变、肺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作SAP动物模型,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SAP组及丁酸钠(NaB)治疗组,检测胰腺湿/干重比值、胰腺及肺脏病理改变、肺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aB治疗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值下降;NaB治疗组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NaB治疗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SAP组。结论 NaB可以有效诱导SAP大鼠肺组织细胞发生凋亡,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细胞凋亡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胃癌22例诊治分析
9
作者 张军 翁公羽 吴毅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8期570-571,共2页
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的性质、切除范围、重建方式,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包含可能是残胃再发癌,称为残胃癌,发生率为0.8%~8.9%。我院自1990年至2008年共行胃癌手术416例,其中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癌2... 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的性质、切除范围、重建方式,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包含可能是残胃再发癌,称为残胃癌,发生率为0.8%~8.9%。我院自1990年至2008年共行胃癌手术416例,其中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癌22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诊断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 熊瑞 肖达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纳米碳示踪技术,对两组...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纳米碳示踪技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直径<5 mm淋巴结数和直径<5 mm阳性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能提高淋巴结清扫数,也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示踪技术 结肠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程序的应用
11
作者 王丽 谭小孟 叶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349-1349,共1页
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相继出现心理或生理问题、高压氧不良反应,影响高压氧治疗疗程及效果。本文作者在如何运用护理程序,主动解决患者治疗前后的问题,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的问题上摸索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护理 不良反应 护理程序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多角骨骨折合并掌腕、腕中关节脱位1例
12
作者 李健伟 何其泉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88-189,共2页
1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19岁,工人。外伤特点:左手背被重物(铁块)砸伤,患肢出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无其他合并损伤。专科检查示左手背中部见长约0.5cm小挫裂伤口,局部渗血、肿胀,腕掌关节处畸形、压痛,第1掌骨基底部异常... 1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19岁,工人。外伤特点:左手背被重物(铁块)砸伤,患肢出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无其他合并损伤。专科检查示左手背中部见长约0.5cm小挫裂伤口,局部渗血、肿胀,腕掌关节处畸形、压痛,第1掌骨基底部异常突出及浮动感,左手掌指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余关节活动可,末梢感觉血运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多角骨 关节脱位 掌腕 第1掌骨基底部 骨折 关节活动 典型病例 外伤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因子、骨桥蛋白在大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13
作者 崔勇 王立杰 徐洪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骨桥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1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1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因子-C(VEGF-C)、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VEGF-C、OPN在正常大肠...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骨桥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1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1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因子-C(VEGF-C)、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VEGF-C、OPN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大肠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P<0.05)。VEGF-C及OP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VEGF-C和OPN在促进大肠癌浸润和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淋巴管生成因子 骨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培训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利 叶碧玲 +2 位作者 袁君 陈传英 肖水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6期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应用思维导图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各3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管理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应用思维导图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各3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管理组应用思维导图培训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不同培训方法的效果。结果管理组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基础医疗技术护理操作、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临床紧急事件处理考核成绩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组护理实习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应用思维导图培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理实习生 思维导图 培训效果
原文传递
血清IGF-1与结肠癌组织P53、VEGF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军 吴毅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638-639,共2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组织P53、VEGF的表达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6例不同分期结肠癌及1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IG...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组织P53、VEGF的表达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6例不同分期结肠癌及1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IGF-1水平及组织P53、VEGF的表达。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IGF-1含量中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P53、VEGF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不同IGF-1水平VEGF、P5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IGF-I水平与癌组织P53、VEGF表达密切相关,提示IGF-I和P53、VEGF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望作为结肠癌诊治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P53 VEGF 结肠癌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在肝癌细胞株、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杰 肖达 李智奇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MMP-9)在不同肝癌细胞株系和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不同病理时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He PG2、SMMC7721、MHCC97L、MHCC97H肝癌细胞株及正常肝细胞L02进行检测。同时对4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MMP-9)在不同肝癌细胞株系和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不同病理时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He PG2、SMMC7721、MHCC97L、MHCC97H肝癌细胞株及正常肝细胞L02进行检测。同时对42例肝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检测,比较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MMP-9在不同肝癌细胞株系和不同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水平及肝癌侵袭分子机制。结果正常细胞株(L02)的阳性指数为15,高转移潜能细胞株MHCC97H、MHCC97L的阳性指数分别为560、537,低转移潜能细胞株He PG2、SMMC7721的阳性指数分别为213、320。高转移潜能细胞株的阳性指数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及正常细胞株,低转移潜能细胞株的阳性指数高于正常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织比较,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MP-9的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MMP-9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法 肝癌细胞株系 肝细胞肝癌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