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系膜损伤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1
作者 白雄军 黄英荷 +4 位作者 杨凌乔 覃雪玲 林家骏 杜绪仓 梁久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系膜损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自2005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急诊腹部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54例外伤性肠系膜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与临床表现。结果 肠系... 目的 探讨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系膜损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自2005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急诊腹部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54例外伤性肠系膜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与临床表现。结果 肠系膜损伤的CT征象包括腹腔积液(血)征91%(49/54)、系膜多角状积液征85%(46/54)、哨兵血肿征76%(41/54)、肠管失常征69%(37/54)、肠系膜浸润条纹征39%(21/54),肠壁增厚征19%(10/54)。结论 认识肠系膜损伤的CT征象,结合临床,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损伤 X线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科 杜绪仓 汪敬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CT、MRI、SPECT和PET-CT的不同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对长骨...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CT、MRI、SPECT和PET-CT的不同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对长骨显示较佳;CT、MRI在不规则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肿瘤侵犯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均有独特优势;SPECT和PET-CT能发现较小病灶,且对病理分级为恶性或恶变的骨巨细胞瘤早期发现骨转移有较高价值。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MRI及SPECT和PET-CT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X线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位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鲍俊初 王永华 +3 位作者 吴瑞锦 黄嘉成 杜绪仓 祁朝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位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92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同时进行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DR摄片检查和横断位CT平扫检查,以CT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用临床诊断试验与评价方法分析立位DR检查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及膝... 目的探讨立位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92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同时进行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DR摄片检查和横断位CT平扫检查,以CT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用临床诊断试验与评价方法分析立位DR检查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及膝关节腔内积脂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CT检查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58例,DR立位检查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54例,立位DR检查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CT检查诊断膝关节腔内积脂血症49例,立位DR检查诊断膝关节腔内积脂血症32例,立位DR检查诊断膝关节腔内积脂血症的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65%,准确率为65%。结论立位膝关节DR摄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立位膝关节DR检查出现关节腔内积脂血症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膝关节外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鲍俊初 周文兰 +2 位作者 王全师 李从海 黄英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以上。结果:112例患者中,16例存在肿瘤复发和转移,PET/CT诊断残胃复发的灵敏度为81.2%,特异性100%,准确性97.3%。复发病灶SUVave为4.4±1.2,吻合口炎性病灶SUVave为2.6±0.5,两者差异显著(t=3.9370,P=0.0005)。PET/CT诊断胃癌术后肿瘤转移的灵敏度94.1%、特异性96.7%和准确性95.5%。26例行两次以上PET/CT检查,第一次PET/CT检查发现复发或转移15例,经放化疗后6例PET显像示病情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均存活;9例治疗后PET显像示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新病灶,患者存活时间为3个月至1年。结论:18F-FDG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并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嘉成 张燕辉 +2 位作者 杜绪仓 鲍俊初 车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别采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观察MSCT和超声两者诊断的结果,并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 目的探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别采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观察MSCT和超声两者诊断的结果,并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估两种鉴别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属于恶性结节19例,包括乳头状癌9例,滤泡细胞癌6例,髓样癌5例;良性结节49例,34例合并囊性变,10例合并间质纤维化,5例合并出血及感染。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19例,良性结节49例;超声诊断为恶性12例,良性56例;MSCT诊断恶性结节20例,良性48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84.65%)、特异性(77.57%)、准确率(82.35%)优于MSCT的灵敏度(75.55%)、特异性(65.29%)、准确率(70.58%),两种诊断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优于MS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超声 结节性 甲状腺肿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表现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鲍俊初 李章柱 +4 位作者 杜绪仓 张翔明 黄嘉成 张弦 潘卫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病理结果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用FUJI FILM工作站对图像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和密度并进行冠状位重建,分析其CT平扫及强化特征。结果 17例患...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病理结果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用FUJI FILM工作站对图像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和密度并进行冠状位重建,分析其CT平扫及强化特征。结果 17例患者全部做了三期增强扫描及冠状位重建。所有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其密度表现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可见分叶征及钙化。所有病例增强均呈明显强化,以门脉期出现强化最大值为常见,5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影。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重建及临床可作出诊断或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薄层扫描对肥胖患者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嘉成 张燕辉 +1 位作者 朱培桢 王永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4期132-134,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MSCT薄层扫描对肥胖患者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60例拟诊为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肥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薄层扫描,分析其MSCT特征,以术后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为标准,观察MSCT薄... 目的 探讨MSCT薄层扫描对肥胖患者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60例拟诊为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肥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薄层扫描,分析其MSCT特征,以术后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为标准,观察MSCT薄层扫描对肥胖患者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效力。结果 患者主要CT征象包括阑尾增粗、阑尾结石、阑尾腔内积液、阑尾周围间隙模糊、阑尾周围脓肿、盲肠末端水肿、小肠淤张。外径0.6-3.1 cm,平均(1.3±0.2)cm。MSCT共诊断47例急性阑尾炎,排除13例阑尾炎,以术后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为标准,共诊断准确54例,误诊6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91.8%、81.8%和90.0%。结论 MSCT薄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肥胖患者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形态学特征,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肥胖 螺旋CT 薄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一期与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军 刘云宏 +3 位作者 何均辉 马文贵 鲍俊初 晏洁影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联合内镜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n=55)和二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 目的探讨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联合内镜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n=55)和二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Oddi括约肌切开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组,n=49)。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病例特点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LCBDE+LC组和ERCP/S+LC组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近(分别为90.0%和95.9%,P=0.309),但ERCP/S+LC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更高(分别为93.6%和80.0%,P=0.04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体住院费用方面亦相近。在术后随访期间,LCBDE+LC组和ERCP/S+LC组分别有5.9%(3/51)和6.3%(3/48)的患者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期和二期双镜联合治疗方法具有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若,远期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二期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ERCP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测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嘉成 杜绪仓 +1 位作者 谭理连 江金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MSCT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60例COPD患者为COPD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胸部MSCT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测量并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MSCT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MSCT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60例COPD患者为COPD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胸部MSCT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测量并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MSCT定量测量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观察COPD患者MSCT定量测量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肺容积比(Vex/V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肺容积差(Vin-Vex)、肺密度差(MLDex-MLD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百分比(RV/T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MLDex-MLDin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呈正相关(P<0.05),RV/TLC呈负相关(P<0.05)。Vex/Vin与肺功能指标RV/TLC存在正相关(P<0.05),Vin-Vex与FVC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MSCT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改变,并与临床肺功能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肺密度 肺容积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弦 卢小利 卢伶俐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8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探讨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根据术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CT组和X线组各30例,将两... 目的探讨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根据术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CT组和X线组各30例,将两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各项征象中的检出符合率。结果 CT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组(P<0.05)。CT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组(P<0.05)。CT组的直接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组(P<0.05)。CT组患者的间接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组(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患者,采用CT检查可有效地确定梗阻的程度和肠管病变情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结肠癌 肠梗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俊初 李章柱 +3 位作者 黄嘉成 杜绪仓 张弦 张翔鸣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其影像表现及强化特征。结果 7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全部单发,最大径平均约5....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其影像表现及强化特征。结果 7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全部单发,最大径平均约5.7 cm,病灶呈类圆形,其中有分叶2例,出现钙化2例。增强扫描均为门脉期强化值最高,延迟期则缓慢下降。结论螺旋CT平扫加多期增强可对腹膜后神经鞘瘤进行初步诊断,多平面重建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腹膜后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造影剂推注方法在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弦 鲍俊初 方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两种造影剂推注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77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造影剂推注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247)。对照组由医师推注子宫输卵管造影剂... 目的分析两种造影剂推注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77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造影剂推注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247)。对照组由医师推注子宫输卵管造影剂,观察组利用远程技术操作微量注射泵向患者体内推注子宫输卵管造影剂,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后的影像质量、诊断结果、疼痛情况(用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甲乙级比例(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85%)(P<0.01);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子宫造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输注造影总疼痛者59例(2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7例(82.31%)(P<0.01);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1.71±0.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45±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远程技术操作微量注射泵向患者体内推注子宫输卵管造影剂可有效保障造影图像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还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推注方法 子宫造影 输卵管造影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位置触发扫描对支气管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俊初 邹晓凤 +3 位作者 林晓彬 徐鸿标 杨凌乔 杜绪仓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在不同位置触发扫描对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行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54例患者,对比剂用量30~35 mL,根据不同触发扫...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在不同位置触发扫描对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行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54例患者,对比剂用量30~35 mL,根据不同触发扫描位置分为A组和B组,A组35例触发扫描位置定于肺动脉干,触发延迟扫描时间5~8 s;B组19例触发位置定于升主动脉,触发延迟扫描时间5 s,其他对比剂碘含量、注射、扫描及重建方案一致,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显示支气管动脉,依据主观图像质量分级标准评价支气管动脉显示情况。比较两组受检者在性别、年龄、阳性诊断结果、肺动脉、左心房、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的CT值和主观图像质量分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阳性诊断结果和肺动脉干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左心房、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测量点的CT值分别为(295.58±74.08)HU、(313.67±67.75)HU、(324.64±74.14)HU、(318.08±73.06)HU,而B组患者在各相应位置测量的CT值分别为(190.16±100.28)HU、(251.79±105.72)HU、(260.74±100.46)HU、(264.89±96.77)HU,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主观图像质量分级为1.47±0.55,B组分级为2.53±1.23,A组主观图像质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对比剂行支气管动脉CTA触发扫描位置选择肺动脉干可获得更好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扫描 支气管动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造影术 低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CT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弦 卢小利 卢伶俐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7期725-726,共2页
目的探究C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重症胰腺炎的70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行CT平扫,研究组35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组间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94%(33/... 目的探究C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重症胰腺炎的70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行CT平扫,研究组35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组间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94%(33/35),对照组为66%(23/3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多可见积液或渗液以及病灶脓肿,而CT增强扫描则可获得病灶的密度、边界形态等信息。结论 CT平扫即可有效实现重症胰腺炎的早期准确诊断,若加以CT增强扫描,将会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图像增强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破裂并宫旁死胎1例
15
作者 鲍俊初 杜绪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4-1474,共1页
患者女,28岁,平素体健,23岁结婚。孕5产1流4。于2005年9月平安产一男活婴,夫儿体健。末次月经2009年4月5日,停经后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8月1日在外院门诊行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具... 患者女,28岁,平素体健,23岁结婚。孕5产1流4。于2005年9月平安产一男活婴,夫儿体健。末次月经2009年4月5日,停经后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8月1日在外院门诊行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具体药物不祥)3片,8月3日阴道上药(药物不祥)2片后,胎儿未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破裂 口服药物流产 死胎 2009年 末次月经 宫内妊娠 B超检查 阴道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使用正常剂量与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嘉成 杨凌乔 +1 位作者 车铭 邹晓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使用正常剂量与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58例疑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使用正常剂量与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58例疑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24),均使用Siemens 64层螺旋CT自动扫描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造影剂法(60~80 mL碘佛醇),研究组则运用低剂量造影剂法(20~30 mL碘佛醇),对比两组CT扫描结果。结果:研究组主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静脉干、右肺静脉干强化CT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图像噪声比、对比噪声比、信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图像的增强质量优秀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64层螺旋CT使用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效果与正常剂量造影剂成像效果相差无几,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造影剂法 肺动脉 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创伤性肠破裂的早期动态CT表现
17
作者 陈科 杜绪仓 +2 位作者 周云晖 鲍俊初 高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1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锐器伤致肠管破裂的早期CT表现。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在安静、未麻醉状态下行腹部CT扫描作为比对资料;麻醉后手术造成结肠肠管破裂实验模型,于术后2,4,8,12h行CT扫描,动态观察腹部CT表现。结果术后2h,破裂肠管轻度充... 目的探讨锐器伤致肠管破裂的早期CT表现。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在安静、未麻醉状态下行腹部CT扫描作为比对资料;麻醉后手术造成结肠肠管破裂实验模型,于术后2,4,8,12h行CT扫描,动态观察腹部CT表现。结果术后2h,破裂肠管轻度充血水肿;术后4h,破裂肠管管壁充血水肿较前明显,管壁增厚,腹腔少量积气;术后8h,肠管增厚、充血及扩张显著,腹腔积气、积液;12h,肠管管壁充血及肠管扩张范围扩大,腹腔积气、积液明显增多。结论兔试验结果提供了肠破裂的早期动态CT表现,为CT诊断早期肠破裂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提高临床早期诊断肠破裂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破裂 锐器伤 CT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破裂2例报告
18
作者 鲍俊初 朱培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17-1117,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破裂 食管疾病 液气胸 食管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12例MSCT诊断分析
19
作者 黄嘉成 杜绪仓 +1 位作者 鲍俊初 车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5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窄窗宽低窗位及多平面重组等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甲状软骨板骨折6例(左侧4例,右侧2例),甲状软骨左右板...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窄窗宽低窗位及多平面重组等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甲状软骨板骨折6例(左侧4例,右侧2例),甲状软骨左右板融合处骨折4例,环状软骨骨折2例,合并声带挫伤6例,伴有喉旁软组织积气2例,引起上气道变形变窄1例。结论:MSCT能够很好地显示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并能了解上气道有无狭窄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部软骨 闭合性骨折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卢小利 卢伶俐 张弦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排痰中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效果分析及对VAP的发生率影响。方法将我院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气道护理。结果观察组血气指标水平、每...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排痰中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效果分析及对VAP的发生率影响。方法将我院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气道护理。结果观察组血气指标水平、每日排痰量、吸痰次数以及吸痰操作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是0%,病死率是2.9%,对照组VAP发生率是14.7%,病死率是20.6%,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气道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排痰效果,减少VAP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气道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