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 被引量:8
1
作者 晏洁影 雷平光 +2 位作者 李秋兰 卢伶俐 李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61-663,共3页
目的积累内镜下处理复杂上消化道异物的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对67例复杂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情况。结果67例患者中共有87件异物,其中有58例74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尚有9例13件异物未取出。取出异物例数成功率为86.5... 目的积累内镜下处理复杂上消化道异物的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对67例复杂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情况。结果67例患者中共有87件异物,其中有58例74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尚有9例13件异物未取出。取出异物例数成功率为86.57%,取出异物件数成功率为85.06%,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取复杂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妙 刘军 +3 位作者 卢小利 何均辉 卢伶俐 欧金清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急诊胃镜止血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止血,对照组73例内镜下注射1∶10000...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急诊胃镜止血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止血,对照组73例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止血,比较2组患者内镜下止血率及再次出血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止血率分别为94.74%(18/19)和94.52%(6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再次出血率分别为5.56%(1/18)、33.33%(23/69),观察组的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可减少患者再次出血率,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组织胶 消化性溃疡 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循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90例(对照组)作对照,对上述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25、CA199水平进行检测。结...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90例(对照组)作对照,对上述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25、CA199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标记物含量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P<0.05);空腔脏器联合检测敏感性、准确性高(P<0.05),但特异性低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空腔脏器的肿瘤诊断敏感性、准确性,但特异性降低,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实质性消化器官的恶性肿瘤联合检测并无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检测 血清肿瘤标记物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内镜套扎联合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秋兰 罗灵敏 +3 位作者 胡敏 赵妙 刘军 雷平光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套扎联合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套扎术+普萘洛尔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套扎联合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套扎术+普萘洛尔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加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及时做出处理,出院时做好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止血成功率(100%vs 7.32%)及早期再出血率(97.56%vs12.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迟发性再出血率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治疗依从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普萘洛尔是治疗食管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迟发性再出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套扎术 普萘洛尔 护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NOEGF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在慢性乙肝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5
作者 左彦 陈远博 张允健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NO、EGF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诊断为肝病患者共89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47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NO、EGF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诊断为肝病患者共89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47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甲状腺激素、一氧化氮、表皮生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EGF、NO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乙型肝硬化组EGF、NO表达高于乙肝肝炎组(P<0.05)。乙肝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Ig G、Ig A、Ig M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乙肝肝硬化组Ig G、Ig A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P<0.05)。乙肝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TT3、TT4、FT3、FT4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乙肝肝硬化组TT3、TT4、FT3、FT4低于乙型肝炎组(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NO、EGF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可作为检测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状腺激素 NO 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护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钱学贞 雷平光 +1 位作者 甘艳军 金瑛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334-336,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病原体分布,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检测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 67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析感染性腹泻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以及病原体种类等,...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病原体分布,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检测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 67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析感染性腹泻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以及病原体种类等,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1 678例腹泻患者中1 214例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男、女比例为1.44:1;<40岁者占34.7%,40~60岁者占33.0%,>60岁者占32.3%,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占37.0%,学生占25.6%,工人占13.6%,自由职业者占10.6%,无业人员占10.3%,离退休人员占2.9%,农民比例高于学生,农民、学生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职业,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均高于离退休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发病率高于春、秋、冬三季,春、秋两季发病率高于冬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春秋两季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体以细菌为主(65.2%),其中副溶血弧菌所占比例最高(25.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8.5%);病毒占34.1%,其中杯状病毒最为常见(17.5%),其次为轮状病毒(14.8%)。结论成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以细菌为主,应加强该病病原体监测,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并通过多元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现状 病原体分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一期与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军 刘云宏 +3 位作者 何均辉 马文贵 鲍俊初 晏洁影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联合内镜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n=55)和二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 目的探讨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联合内镜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n=55)和二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Oddi括约肌切开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组,n=49)。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病例特点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LCBDE+LC组和ERCP/S+LC组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近(分别为90.0%和95.9%,P=0.309),但ERCP/S+LC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更高(分别为93.6%和80.0%,P=0.04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体住院费用方面亦相近。在术后随访期间,LCBDE+LC组和ERCP/S+LC组分别有5.9%(3/51)和6.3%(3/48)的患者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期和二期双镜联合治疗方法具有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若,远期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二期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ERCP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腺瘤行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军 赵妙 +2 位作者 何均辉 文政伟 晏洁影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对降低结直肠腺瘤在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将104例符合入组标准、已经在内镜下行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切除的患者纳入研究,按随...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对降低结直肠腺瘤在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将104例符合入组标准、已经在内镜下行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切除的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每日口服100mg阿司匹林(共52例),对照组每日口服维生素C(共52例),两组均进行连续2年的药物治疗。首要研究终点为术后2年内结直肠腺瘤的复发率,次要研究目标为分析复发的结直肠腺瘤的数目、大小和病理学指标,评估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组的结直肠腺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4/52) vs.23.1%(12/52),χ2=4.727,P=0.030]。多因素Logistic 模型分析显示不使用阿司匹林(95% CI:1.072~1.647,P=0.009)、吸烟(95% CI:1.242~1.618,P<0.001)以及高度不典型增生(95% CI:1.113~1.514,P=0.001)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高危因素。研究组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不良反应(9.6% vs 11.5%,P=0.750)。两组患者在复发结直肠腺瘤的数目、大小和病理学指标方面未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能够降低结直肠腺瘤2年复发率,并且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结直肠腺瘤 化学预防 非甾体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均辉 蔡金伟 晏洁影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8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EEN组和TPN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Ranson... 目的 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EEN组和TPN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记录两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死亡率、治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APACHEⅡ、Ranson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治疗后的体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PACHEⅡ、Ranson评分以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EEN组治疗后的尿、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TPN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TPN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治疗后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愈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的ARDS、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PN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空肠管EEN能够明显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安全性高,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鼻空肠营养管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政伟 余洁梅 +1 位作者 晏洁影 陈创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株,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不含FBS的DMEM培养基处理,处理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株,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不含FBS的DMEM培养基处理,处理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含量。结果 1增殖能力:处理组MHCC97-H、MHCC97-L细胞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19.5±23.4 vs.100±15.2,224.4±32.2 vs.100±16.8);2侵袭能力:处理组MHCC97-H、MHCC97-L细胞(A0-A24)/A0明显低于对照组(33.48±4.95 vs.100±16.82,27.62±3.45 vs.100±16.20);3VEGF、MMP的mRNA含量:处理组VEGF的mR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32.5±24.5 vs.100±14.5,234.8±31.9 vs.100±15.5)pg/ml,MMP2、MMP9的mR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29.1±3.3 vs.100±15.8,32.7±3.8 vs.100±16.8;34.4±4.1 vs.100±16.4,28.4±4.1 vs.100±16.0)ng/ml。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增强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的增殖能力、上调VEGF的表达,但是却能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HCC97-H MHCC97-L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降钙素原监测指导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彦 张允健 +1 位作者 陈远博 雷平光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抗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PCT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相同常规治疗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抗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PCT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T组根据PCT水平决定抗菌药物的启用、用量及停用,对照组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的PCT水平、疗效、抗菌药物疗程和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入院第1天至出院时,两组患者存活病例PCT水平逐步降低,死亡病例的PCT水平逐步升高,两组存活病例入院第7天和入院第10天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存活患者出院时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抗生素费用及住院费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指导下进行肝硬化并SBP的抗菌治疗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抗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滞留胃内的胶囊内镜进入十二指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妙 刘军 +2 位作者 卢伶俐 何均辉 李秋兰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 通过采用右侧卧位、肌注胃复安、胃镜下推送胶囊内镜等方式辅助滞留胃内胶囊内镜进入十二指肠,期待以此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方法 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0月我院行胶囊内镜的129例患者中胶囊滞留胃内时间超过1h的37例患者随机分... 目的 通过采用右侧卧位、肌注胃复安、胃镜下推送胶囊内镜等方式辅助滞留胃内胶囊内镜进入十二指肠,期待以此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方法 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0月我院行胶囊内镜的129例患者中胶囊滞留胃内时间超过1h的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通过右侧卧位、肌注胃复安或胃镜下推送等方式辅助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对照组16例未采取任何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到达十二指肠的时间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结果 观察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胶囊内镜到达十二指肠的时间比较中,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右侧卧位、肌注胃复安、胃镜下推送胶囊等方式,可以辅助滞留胃内胶囊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同时有助于提升全小肠的检查完成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滞留胃内 十二指肠 检查完成率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E1b、CD276的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军 欧金清 +1 位作者 唐丽艳 雷平光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散发性结直肠癌(SCC)患者NF-E1b与CD27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SCC病理确诊患者,采集石蜡切片病理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标本中NF-E1b与CD276的表达进行测定,... 目的观察散发性结直肠癌(SCC)患者NF-E1b与CD27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SCC病理确诊患者,采集石蜡切片病理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标本中NF-E1b与CD276的表达进行测定,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随访,分析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及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互存在的关系。结果 SCC患者中NF-E1b与CD276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且NF-E1b与CD27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体积及淋巴结转移、近期存活情况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SC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发展与NF-E1b与CD276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两者阳性表达提示患者的预后结局较差,临床中可将其作为预判患者预后结局的主要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E1b CD276 散发性结直肠癌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彦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748-1749,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3例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改善患者肝...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3例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彩超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 复方丹参滴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降钙素原动态变化分析
15
作者 左彦 陈远博 张允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6期1300-1301,共2页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4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择选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入院后3d内PCT上升至最高值,之后逐...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4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择选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入院后3d内PCT上升至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研究组最终35例患者治愈好转,其PCT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至正常值,而10例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居高不下,二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血清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低剂量聚乙二醇方案肠道准备质量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新 朱藜果 +4 位作者 吴建维 雷平光 王丽萍 崔毅 张盛洪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152-315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次口服低剂量聚乙二醇溶液在中国南方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现状,为改进肠道准备方案、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2018年在中国南方地区5家医院以低剂量... 目的探讨单次口服低剂量聚乙二醇溶液在中国南方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现状,为改进肠道准备方案、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2018年在中国南方地区5家医院以低剂量聚乙二醇方案作肠道准备的结直肠癌平均风险患者,以波士顿评分系统(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进行肠道准备质量评分,结合受检者结肠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该肠道准备方案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284例男性和174例女性,男、女受检者中位BBPS均为6(5,7),仅有59.2%男性和69.5%女性获得合格或以上的肠道准备效果。全年龄男性ADR(20.4%)高于女性(11.5%),且男性左半结肠ADR更高(P<0.05)。年龄<45岁组ADR(8.4%)低于45岁≤年龄<50岁组(18.6%)及年龄≥50岁组(29.8%)(P<0.05),45岁≤年龄<50岁组及年龄≥50岁组之间A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组右半/左半结肠ADR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大部分受检者可以接受低剂量聚乙二醇溶液的口感(96.5%男性、96.0%女性)、气味(99.3%男性、97.7%女性)和剂量(86.6%男性、90.2%女性),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不适,全部受检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国南方地区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使用单次口服低剂量聚乙二醇溶液进行肠道准备质量有待提高,临床上需通过调整新的方案以提高肠道准备质量,从而保证结直肠癌筛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低剂量 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 肠道准备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西甲硅油服用方法结合气泡评分示意图在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罗灵敏 钟静 陈亮嫦 《医师在线》 2023年第9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西甲硅油服用方法结合气泡评分示意图在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效果,以期寻找胶囊内镜检查前西甲硅油更佳的服用方法及剂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 目的研究改良西甲硅油服用方法结合气泡评分示意图在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效果,以期寻找胶囊内镜检查前西甲硅油更佳的服用方法及剂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在检查前2 h最后服用聚乙二醇溶液时,加入西甲硅油30 ml;B组在检查前1 d服用西甲硅油3次,每次2 ml,检查前半小时再次服用30 ml;C组在检查前2 h最后服用聚乙二醇溶液时,加入西甲硅油30 ml,检查前半小时再次服用10 ml,三组均采用气泡评分示意图评价肠道准备的差异。结果B组气泡评分为(4.01±0.45)分,低于A组的(8.32±0.41)分以及C组的(8.50±0.42)分;B组有效图片占比为98.33%(295/300),高于A组的93.33%(280/300)以及C组的94.67%(284/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胶囊内镜通过胃及小肠时间分别为(44.70±8.42)min、(250.97±65.23)min,相较于A组的(48.10±10.36)min、(276.81±84.58)min以及C组的(48.22±10.46)min、(277.23±84.67)min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及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50%、5.00%、5.00%、2.50%,B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0%、0.00%、2.50%,C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0%、2.50%、5.00%,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西甲硅油服用方法结合气泡评分示意图在胶囊内镜下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检查质量,进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甲硅油 气泡评分示意图 胶囊内镜 检查质量 聚乙二醇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循 雷平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比较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观察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和症... 目的比较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观察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等。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Hp清除率93.5%(43/46)、溃疡愈合率91.3%(42/46),对照组分别为73.9%(34/46)、78.3%(36/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14、3.02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0.94±0.21)分,与对照组的(0.92±0.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3,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疗效显著,能更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溃疡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序贯疗法
原文传递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雅娴 杨光朝 祁金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指标的变化,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支持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指标的变化,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支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菌群多样性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t=5.200,P<0.001)、大肠埃希菌(t=11.974,P<0.001)、克雷伯菌属(t=15.033,P<0.001)、糖单胞菌(t=12.166,P<0.001)、恶臭假单胞菌(t=31.063,P<0.001)、肠球菌属(t=28.867,P<0.001)数量均显著升高;同时患者肠道菌群OUTs(t=40.435,P<0.001)、Observed species(t=5.475,P<0.001)、Chao1指数(t=12.348,P<0.001)、Simpson指数(t=2.961,P=0.005)、Shannon指数(t=3.330,P=0.002)均显著升高。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以及粪便中的氨基酸、多肽、脂肪酸、胆固醇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均显著改善。结论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提高,同时患者脂质代谢的改善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通路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 氧化应激反应 非靶向代谢组学 菌群丰度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远博 赵妙 +3 位作者 晏洁影 雷平光 杜震生 崔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普通内镜发现的165例食管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Olympus GIF-260型电子胃镜及其配套的NBI系统,进镜后...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普通内镜发现的165例食管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Olympus GIF-260型电子胃镜及其配套的NBI系统,进镜后分别在白光模式及NBI模式下检查,并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测,比较白光模式、NBI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评估病灶的浸润深度,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外科手术。术后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标准,计算EUS判断病灶浸润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65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82个,白光模式和NBI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0.1%(61/87)和89.7%(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6,P<0.01)。EUS判断癌前病变33个,黏膜内癌3个,黏膜下癌9个,侵及肌层癌2个。47个病灶,EMR治疗26个,ESD治疗19个,外科手术2个。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EUS判断癌前病变和黏膜内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34/36)、81.8%(9/11)和91.5%(43/47),判断黏膜下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0.0%(7/10)、91.9%(34/37)和87.2%(41/47)。结论 NBI联合EUS可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做出正确诊断,对病变的浸润深度做出准确判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窄带成像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