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式激发极化法油气储层压裂监测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静和 何展翔 穆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9-727,I0009,共10页
可通过天然或人工露头接入电流的勘探目标体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在矿产、油气、水文工程及环境地球物理领域较常见。如何高效、高精度地模拟接入电流目标体响应的空间分布,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为此,基于油气储层压... 可通过天然或人工露头接入电流的勘探目标体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在矿产、油气、水文工程及环境地球物理领域较常见。如何高效、高精度地模拟接入电流目标体响应的空间分布,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为此,基于油气储层压裂监测问题,提出接触式激发极化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接触式激发极化法采用接触式供电、地面测量的观测系统,直接供电可有效提高观测信号的强度和精度。采用交错网格四面体剖分,计算离散网格单位场源电流分布,实现了接触式场源的三维有限单元法电磁场数值模拟。定义了比值法计算接触式激发极化法视电阻率计算公式。设计不同方法场源、物理模拟土槽试验及沁水盆地煤层气压裂监测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与传统激发极化法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接触式激发极化法应用于油气层压裂监测领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激发极化法 油气层压裂监测 单位场源 有限元模拟 沁水盆地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在巢湖滩涂浅层勘探上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文杰 潘磊 +2 位作者 王建楠 杨振涛 陈晓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前常用的基于背景噪声的面波方法反演地下速度结构,存在频率范围较低,对浅部不够敏感,无法有效提取高阶面波频散曲线的缺点。研究表明,高阶面波包含丰富的地下介质结构信息,在反演时加入高阶提供更多的约束,可降低反演非唯一性,提高... 目前常用的基于背景噪声的面波方法反演地下速度结构,存在频率范围较低,对浅部不够敏感,无法有效提取高阶面波频散曲线的缺点。研究表明,高阶面波包含丰富的地下介质结构信息,在反演时加入高阶提供更多的约束,可降低反演非唯一性,提高反演结果准确性。这里用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对从安徽巢湖滩涂采集到的背景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拟牛顿法进行反演。对比了只用基阶频散信息和基阶、1阶频散曲线联合反演两种情况,结果表明,在结合了1阶频散信息后,得到了更为准确的浅部速度结构,说明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高阶面波 频率-贝塞尔变换 频散曲线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TFEM)技术:数据处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展翔 董卫斌 +3 位作者 赵国 侯宇健 沈义斌 刘雪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1-1399,I0008,I0009,共11页
时频电磁(TFEM)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已二十余年,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研究数据处理对于该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厘清了TFEM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数据处理的特点和优势;给出了电磁属性的概念,改进了主要电磁属性参数提取方法,明确了T... 时频电磁(TFEM)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已二十余年,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研究数据处理对于该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厘清了TFEM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数据处理的特点和优势;给出了电磁属性的概念,改进了主要电磁属性参数提取方法,明确了TFEM法油水识别因子;进一步论述了储层目标多解性的约束处理解释方法。展示了实际探区的含油含水实例,实际剖面显示出油气因子与地震异常的叠加能够更好地指示有利含油目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为TFEM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TFEM) 数据处理 电磁属性 油气检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采集对于海上复杂叠置砂体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凤英 张伟 +1 位作者 李灿苹 刘一林 《海洋技术学报》 2021年第5期117-123,共7页
海洋油气资源目的层常常出现砂体叠置类型多样的问题,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很难直接地推测和描述砂体的展布特征。高密度地震采集方法可以从原始数据采集的角度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但在提高复杂的含水、含气叠置砂体分辨率方面应用效果,... 海洋油气资源目的层常常出现砂体叠置类型多样的问题,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很难直接地推测和描述砂体的展布特征。高密度地震采集方法可以从原始数据采集的角度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但在提高复杂的含水、含气叠置砂体分辨率方面应用效果,需作进一步分析。本文通过建立砂体之间叠置关系的二维、三维地质模型,对不同采集密度进行正演成像,分析高密度地震采集对地震分辨率及其对砂体展布特征描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DP间距越大、砂体面元密度越大,复杂叠置砂体的相邻地层在地震剖面同相轴上模糊,分辨率越低;CDP间距、采集面元减小时,地震反射同向轴横向能量连续性较好,复杂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得到了清晰刻画,层间信息更丰富、地层接触关系更清楚。本方法已在南海某盆地气田地震数据采集中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高密度 分辨率 正演模型 采集面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衰减岩石物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涛 包雪阳 +1 位作者 朱翔宇 李安昱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69-380,共12页
衰减是储层的重要基础物性,正确认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吸收衰减机制对于准确预测水合物饱和度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以不同形态赋存在粗粒砂岩或细粒黏土质沉积物中,而这两种水合物储层对应的衰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为了阐明其内部... 衰减是储层的重要基础物性,正确认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吸收衰减机制对于准确预测水合物饱和度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以不同形态赋存在粗粒砂岩或细粒黏土质沉积物中,而这两种水合物储层对应的衰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为了阐明其内部的衰减机理,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岩石物理模型.其中,砂岩水合物层的衰减模型大致有两类,其中一类以三相Biot理论为基础,模型中包含多种描述水合物颗粒与砂岩颗粒间接触作用的衰减机制,如颗粒胶结、摩擦、微裂隙导致的喷射流等.这类模型可以较合理地再现实际声波测井资料中衰减随水合物饱和度增加而增加的情况,但在地震频段无法产生有效的衰减强度.另一类模型的衰减主要以等效颗粒模型所描述的水合物内部孔隙水与自由孔隙水之间的交换作用为主导,其能够解释砂岩水合物在地震频段的衰减现象.黏土质沉积物中的水合物衰减研究则是首先基于等效颗粒模型模拟黏土矿物附着水的衰减机制建立背景沉积物的衰减模型;接着在其基础上通过量化纯水合物的物性和水合物赋存对背景沉积物性质的改变来完成建模.该模型也已成功应用于地震频段的反射地震资料中.以上衰减模型的提出使水合物的衰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使研究人员能够定量化分析观测资料中的衰减现象,并通过衰减约束水合物饱和度.然而这些模型的应用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研究发现砂岩水合物储层的衰减模型无法匹配实际资料中观测到的横波衰减强度;以及黏土质水合物储层衰减模型缺少对裂隙参数的表征,在声波频段的模型结果有待验证.为了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应用范围,未来需对水合物赋存形态与衰减的关系加深理解,结合更多实际资料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岩石物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衰减属性 岩石物理 水合物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噪声频率-贝塞尔变换法研究厦门岛浅层S波速度结构
6
作者 李海艳 陈晓非 +4 位作者 陈举庆 蔡辉腾 刘琦 冯旭平 张功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54-2667,共14页
为获取厦门岛浅层三维速度结构,本文使用福建省地震局于2019年布设的50个流动地震台站组成的密集台阵所记录到的垂向分量波形数据,计算背景噪声互相关,利用频率-贝塞尔变换(F-J)法提取子台阵的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进行反演,获取子台阵... 为获取厦门岛浅层三维速度结构,本文使用福建省地震局于2019年布设的50个流动地震台站组成的密集台阵所记录到的垂向分量波形数据,计算背景噪声互相关,利用频率-贝塞尔变换(F-J)法提取子台阵的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进行反演,获取子台阵下方一维S波速度结构,并通过插值得到厦门岛4 km以内的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厦门岛S波速度随深度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近地表处的横向不均匀性显著.0~1 km深度的S波速度大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与岩性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深度的递增,高低速特征分布逐渐呈现为连续性较好,近北东向展布的条带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推测这一现象与厦门岛岩层在不同时期受到挤压和拉张作用形成的褶皱和断裂相关,反映了厦门岛所经历的多次构造变动和岩浆侵入事件.垂向剖面的速度差明显区与研究区断裂带位置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岛的构造演化研究和地质灾害评估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频率-贝塞尔变换法 厦门岛 浅层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优化粒子群算法的背景噪声反演 被引量:1
7
作者 宫丰 陈晓非 +2 位作者 凡友华 刘雪峰 唐海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50-2563,共14页
从背景噪声中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并通过反演获得地下横波速度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的地下结构探测和小尺度的工程勘探中.基于频散函数的反演目标函数可以有效解决多阶模频散曲线联合反演的模式误判问题,然而其广泛分布的局部极值导... 从背景噪声中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并通过反演获得地下横波速度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的地下结构探测和小尺度的工程勘探中.基于频散函数的反演目标函数可以有效解决多阶模频散曲线联合反演的模式误判问题,然而其广泛分布的局部极值导致更为严重的多解性,在大范围的参数搜索空间下很难获得最优解,需要搭配全局搜索性能强的优化算法.本文提出局部优化粒子群算法(PSOG),通过粒子迭代过程中引入局部优化方法提高种群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并加快收敛速度.为验证新算法的有效性,结合基于久期函数的目标函数对理论合成数据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局部优化粒子群算法比传统算法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都有显著提高.处理了上海苏州河地区的背景噪声数据,成功地对古河道切割造成的软弱层进行成像.PSOG算法与新型反演目标函数的结合在背景噪声勘探的工程应用上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曲线 反演目标函数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二次方程的二维VTI介质qSV波和qSH波走时快速扫描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芦永明 张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4-255,共12页
地震波走时计算在观测系统设计、偏移成像、速度模型走时反演和地震定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球介质中,影响地震波传播的振幅和走时,忽略各向异性的影响将对成像、反演以及地震定位等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对于高分辨... 地震波走时计算在观测系统设计、偏移成像、速度模型走时反演和地震定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球介质中,影响地震波传播的振幅和走时,忽略各向异性的影响将对成像、反演以及地震定位等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对于高分辨率成像和反演,走时计算中考虑各向异性十分重要.快速扫描法不需要存储和追踪波前面信息,在各向异性初至波走时计算方面应用广泛.传统的方法通过将慢度四次方程转换为走时四次方程并结合快速扫描法求解走时.该方法没有对程函方程做近似,适用于强各向异性介质,但存在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对于求解qSV波走时,本文发展了一种在局部解中将慢度四次方程简化为二次方程解析地快速求解走时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对于qSH波,慢度方程是二次的,可以直接解析求解.最后,本文用各向异性均匀模型和BP复杂模型进行测试,计算结果表明走时计算准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快速扫描法 射线追踪 VTI 慢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多尺度成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黎昌成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557,共12页
当前研究表明噪声互相关函数中成分较为复杂,其包含各阶频散曲线信息,传统从互相关函数中提取基阶频散曲线信息成像方法存在有效信号遗漏风险.因此,本研究不再提取频散曲线,而是直接利用互相关函数进行成像,系统研究了基于两个台站的噪... 当前研究表明噪声互相关函数中成分较为复杂,其包含各阶频散曲线信息,传统从互相关函数中提取基阶频散曲线信息成像方法存在有效信号遗漏风险.因此,本研究不再提取频散曲线,而是直接利用互相关函数进行成像,系统研究了基于两个台站的噪声互相关函数数据处理、正演和反演方法.此外,在地震勘探中,如何划分地层网格,并选择合适的反演频段对于高精度成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层厚和反演深度随频率变化的多尺度反演方法.在成像中首先划分较粗的地层网格,选择较低的频段反演得到地下大尺度介质结构,由于较粗网格虽然反演稳定且计算量较小,但分辨率有限,因此对反演大尺度结果重新划分较细网格,并选择高频段进行反演,这一策略可以减少反演参数个数,从而提高反演稳定性,并且降低计算量,同时可以从模型尺度提高反演的分辨率.实际数据处理验证了方法可行性.本文噪声互相关函数成像方法为仅能布设少量地震台站的特殊地区的探测(如月球、火星等地外天体)提供了更多选择,并且为复杂介质多尺度成像方法的研发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层状 互相关函数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散测试分析的时频电磁资料校正处理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义斌 杨俊 +3 位作者 曹阳 刘雪军 王财富 何展翔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3期404-411,共8页
时频电磁法(TFEM)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油气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时频电磁解释过程中,主要采用电阻率和极化率联合定性检测,不能给出含油气的定量评价,并把地层电阻率视作与温度、压力无关的量.但随着地层深度增加,地... 时频电磁法(TFEM)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油气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时频电磁解释过程中,主要采用电阻率和极化率联合定性检测,不能给出含油气的定量评价,并把地层电阻率视作与温度、压力无关的量.但随着地层深度增加,地层的温度、压力变化会对电阻率产生影响.由温度、压力的变化引起的电性变化会给储层解释带来误差.通过对岩石的频散测试,分析岩石电性参数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并结合岩石的频散性质研究了地层电阻率受温度、压力影响后的变化特征,而后通过拟合获得岩石电阻率与温度、压力的近似关系式.利用恰当的温压-电阻率函数,对时频电磁储层数据进行电阻率校正;利用校正后的电阻率数据,基于Archie公式计算研究区储层目标段的饱和度,并对储层进行了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 频散测试 电阻率校正 储层饱和度 油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缘中部的地壳结构:远震P波尾波自相关的新约束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进举 张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62-3673,共12页
在青藏高原南缘有很多主动源和被动源地震学观测,为研究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过程和机制提供大量的地震学证据.由于印度板块的俯冲,青藏高原下方存在广泛分布的倾斜构造,对地壳结构成像带来挑战.本文基于改进的远震P波尾波自相关方... 在青藏高原南缘有很多主动源和被动源地震学观测,为研究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过程和机制提供大量的地震学证据.由于印度板块的俯冲,青藏高原下方存在广泛分布的倾斜构造,对地壳结构成像带来挑战.本文基于改进的远震P波尾波自相关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Hi-CLIMB台阵下方清晰的P波反射率剖面.结果表明在拉萨地块下方,观察到类似于接收函数成像展示的“双Moho(doublets)”特征,反映了印度板块下地壳俯冲到青藏高原下方时可能发生了榴辉岩化;该特征向北可以追踪到31°N北侧附近,指示了印度板块下地壳的俯冲前缘.本文结果支持了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俯冲过程中,其上地壳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已被剥离,而其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继续向北俯冲并近水平地底侵到青藏高原下方.该P波反射率剖面还揭示了地壳内部的很多构造信息,例如:印度下地壳的减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反射特征;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地壳内部分层特征;拉萨地块北侧和喜马拉雅北侧的中上地壳存在两个低速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Hi-CLIMB 远震 尾波 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面波成像法研究土耳其中部岩石圈速度结构
12
作者 王鹏 冯旭平 +2 位作者 张功恒 潘磊 陈晓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9-627,共19页
土耳其东部是由碰撞引起的挤压变形区域,而西部为俯冲引起的爱琴海伸展变形区域,土耳其中部作为两者之间的过渡拥有很复杂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具有火山活动和长远的俯冲、大陆碰撞等构造历史,因此获得此区域岩石圈可靠的速度结构对认识俯... 土耳其东部是由碰撞引起的挤压变形区域,而西部为俯冲引起的爱琴海伸展变形区域,土耳其中部作为两者之间的过渡拥有很复杂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具有火山活动和长远的俯冲、大陆碰撞等构造历史,因此获得此区域岩石圈可靠的速度结构对认识俯冲末期的板块状态、岩浆活动等现象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了解此区域的岩石圈速度结构,本研究使用了(31°E—38.8°E,34.5°N—42.0°N)范围内172个台站的背景噪声数据,通过互相关方法获得经验格林函数;之后利用频率-贝塞尔变换法得到了5—80 s周期范围内的基阶瑞雷波频散曲线,并在个别区域获得了高阶模式频散曲线;最后利用基于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算法校正的拟牛顿迭代反演方法得到地表至124 km深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土耳其中部的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最大变化可达400 m/s),且与地质边界和缝合带区域密切相关,中安纳托利亚火山区及部分金牛座山脉东部的速度在0—100 km深度均小于4.3 km/s,因此推测此区域不存在岩石圈地幔;从塞浦路斯海沟开始俯冲的非洲大洋岩石圈,以近垂直俯冲在金牛座山脉中部下方,表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土耳其中部在70—100 km深度广泛存在与上升软流圈物质相关的低速带,因此大部分研究区域的岩石圈波速小于全球平均剪切波速度,并且此区域岩石圈整体较薄、厚度多变。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金牛座山脉中部和东部约13—23 km深度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速带,推测可能与地块破裂导致的地层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土耳其中部 频率-贝塞尔变换法 剪切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学习的多薄层面波频散曲线反演
13
作者 杨晓辉 韩鹏 +1 位作者 冯旭平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2025年第5期1934-1956,共23页
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是估计地下横波速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工程勘察及浅层勘探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观测的频散曲线,利用反演算法,可在给定的搜索范围内找到未知地层参数的最优解,实现横波速度的最佳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反演算法的性能直... 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是估计地下横波速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工程勘察及浅层勘探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观测的频散曲线,利用反演算法,可在给定的搜索范围内找到未知地层参数的最优解,实现横波速度的最佳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反演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横波速度估计的精度.因此,高性能反演算法一直是面波反演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与日俱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方法,宽度学习网络的单层结构特点使其在保持强大映射能力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样本训练过程的耗时.本文将宽度学习网络引入到面波反演中,采用多薄层、仅反演横波速度的反演模式,引入两阶段反演策略,通过建立观测数据与地层介质的函数映射关系,实现了浅地表横波速度的快速、准确估计.理论合成数据和实际野外数据测试均表明,所提出的反演新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任务,获取地层横波速度的较高精度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表横波速度估计 面波反演 两阶段反演策略 宽度学习网络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元法的层状介质探地雷达频散曲线理论计算及其模式分析
14
作者 任恒鑫 王涛 +4 位作者 史才旺 郑旭桢 袁士川 任秦含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2025年第5期1957-1969,共13页
探地雷达激发的电磁波在层状波导结构中传播时会产生频散现象,其频散曲线包含了地层的电性结构信息,通过反演其频散曲线可以获得介电常数.目前针对探地雷达频散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些局限,已有的频散曲线理论计算方法忽略了电导率,即把... 探地雷达激发的电磁波在层状波导结构中传播时会产生频散现象,其频散曲线包含了地层的电性结构信息,通过反演其频散曲线可以获得介电常数.目前针对探地雷达频散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些局限,已有的频散曲线理论计算方法忽略了电导率,即把地层看成无损介质来简化计算.并且,前人研究中并没有对频散模式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区分.探地雷达频散和地震波频散具有相似性,本文将近期提出的一种基于谱元法的地震波频散曲线理论计算方法推广到探地雷达频散研究中,得到了一套考虑电导率的探地雷达频散曲线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透射边界条件和半无限元法处理电磁波场的边界条件,得到了易于求解的线性特征值问题,因而可以直接利用特征值分解高效地计算频散曲线.本文针对水平层状模型进行了数值实验,通过与前人算法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通过模式分析,本文将探地雷达频散分为导波模式和泄漏模式两种.对合成的探地雷达道集记录进行的频散分析表明,道集记录同时包含了导波模式和泄漏模式,并且其频散特征与本文方法计算的频散曲线高度一致,这证明本文方法可以成为研究探地雷达频散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频散曲线 谱元法 导波模式 泄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周期地震仪内置GPS位置数据的东南极冰流速测定
15
作者 傅磊 郭井学 陈晓非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32-1340,共9页
冰川表面流速是冰川和冰盖的基本特征,冰流速的测定对于南北极冰盖物质平衡估算至关重要.常见的冰流速测定方法包括采用花杆、雪坑及现场GPS地面测量以及遥感测量法.地面GPS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优点,然而目前南极大陆冰盖地面GPS监测点... 冰川表面流速是冰川和冰盖的基本特征,冰流速的测定对于南北极冰盖物质平衡估算至关重要.常见的冰流速测定方法包括采用花杆、雪坑及现场GPS地面测量以及遥感测量法.地面GPS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优点,然而目前南极大陆冰盖地面GPS监测点覆盖较少;基于遥感测量技术的冰盖表面流速测量其分辨率和精度较低.短周期地震仪内置的导航级GPS接收器记录的位置数据,尽管其精度不如大地测量GPS的位置精度,但是可以通过在足够长的时间内采集的导航级GPS数据来准确测量冰流速.本文利用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被动源地震观测时获得的导航级GPS位置信息,准确的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冰盖和泰山站区冰盖运动特征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两地的冰盖基本都向西偏北运动,且月均位移大小约1m;本文在泰山站区的结果与通过大地测量GPS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利用短周期地震仪内置GPS位置信息进行冰盖运动特征的追踪是可行的.靠近中山站的拉斯曼丘陵局部冰流复杂,本文获得的间距200m的测量结果有助于认识该冰流.总之,本文结果对于冰盖动力学研究、冰川质量平衡研究和在地震成像中评估由冰盖流动带来的系统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地震仪 南极冰盖 冰流速 G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