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政祥 苏红 胡晓波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常规改变。方法从我院1362例患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中选择经ELISA classicMP-IgG/IgM检测及咽拭子标本MP选择培养确诊的MP呼吸道感染住院婴儿75例、幼儿116例为研究对象,47...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常规改变。方法从我院1362例患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中选择经ELISA classicMP-IgG/IgM检测及咽拭子标本MP选择培养确诊的MP呼吸道感染住院婴儿75例、幼儿116例为研究对象,47例确诊为MP呼吸道感染的3岁以上住院儿童为对照,分析各年龄组儿童MP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病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血WBC和PLT变化。结果婴儿、幼儿、3岁以上儿童MP感染分别占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27.1%、27.2%,上、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分别为1∶18、1∶12及1∶2.6;婴儿MP感染后咳嗽1周以上伴痰鸣及哮鸣音较幼儿和3岁以上儿童明显增多;MP感染后95%以上婴幼儿血WBC正常或增高,血PLT增高者也达50%以上。结论MP已是我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年龄越小下呼吸道感染越多,较长咳嗽、痰鸣音是婴儿MP感染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点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龙岗区社区新生儿肺炎革兰阴性病原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刚 王强 +1 位作者 张金娥 李慧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社区新生儿肺炎革兰阴性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282例晚期新生儿肺炎患儿喉腔深部分泌物经德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CO2培养箱细菌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社区新生儿肺炎革兰阴性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282例晚期新生儿肺炎患儿喉腔深部分泌物经德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CO2培养箱细菌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82例患儿细菌培养阳性137例,阳性率为48.6%;革兰阴性病原菌86例(检出率30.5%),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率最高45例,阳性率32.8%,大肠埃希菌27例(19.7%)、产气肠杆菌5例(3.6%)、鲍氏不动杆菌3例(2.2%)、阴沟肠杆菌3例(2.2%)。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最高,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耐药率分别高达100.0%和88.9%,对一、二、三代头孢(头孢西丁除外)耐药率>40.0%,但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0%和2.2%。所有患儿经抗生素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龙岗区社区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且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及碳青霉烯类仍较敏感,可慎重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炎 耐药 细菌
原文传递
深圳市龙岗区晚期新生儿肺炎喉部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强 李慧丽 丁刚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龙岗区 深圳市 病原菌分布 晚期 喉部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病原菌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用药指导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熊彪 饶福光 +2 位作者 汪培勤 张旭光 肖政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PCT)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每组40例,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PCT水平,PCT检测阳性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细菌感染组PCT...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PCT)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每组40例,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PCT水平,PCT检测阳性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χ2=45.112,P<0.05);细菌感染组PCT检测值高于病毒感染组(t=22.641,P<0.05);38例PCT检测阳性患儿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86.8%。结论血清PCT是儿科早期判断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并为儿科医生早期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秀云 万智 +2 位作者 黄从付 朱春婵 李梅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产妇1000例及其出生的婴幼儿,首先对所有婴幼儿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评估语言和社交发育情况。随后采...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产妇1000例及其出生的婴幼儿,首先对所有婴幼儿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评估语言和社交发育情况。随后采用自编问卷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孤独症筛查量表对出生18个月、24个月的小儿进行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由专科医生问诊和行为观察,并行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进行孤独症行为评定及明确诊断。根据病情诊断结果将1000例婴幼儿分为2组:孤独症组56例,男48例、女8例;非孤独症组944例,男495例、女449例;收集2组一般情况,通过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0~6岁儿童孤独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婴儿性别、父母性格、喂养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文化、母孕期情绪、父母关系、产后抑郁、父母性格和喂养方式等均为0~6岁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父母文化、母孕期情绪、父母关系、产后抑郁、父母性格和喂养方式等均为深圳市0~6岁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因此需早期开展及时预警干预,有效地减少发病率,维护婴幼儿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深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28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毕金娥 张旭光 熊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516,共2页
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呈散发或小流行,多发生在6~24月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引起呕吐、腹泻,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无热惊厥 婴幼儿腹泻 后遗症状 电解质紊乱 轻度脱水 轮状病毒检测 脑脊液检查 轮状病毒抗原 蛋花汤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类风湿关节炎免疫致病机制及信号转导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唐艳丽 邵予 孙万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24-2727,共4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组在结构上具有极大同源性、能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内肽酶的总称,因为含有金属离子锌、钙而得名[1].包括膜型的MMP在内,该家族迄今已发现20余个成员,根据其发现顺序可分为MMP-1~M...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组在结构上具有极大同源性、能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内肽酶的总称,因为含有金属离子锌、钙而得名[1].包括膜型的MMP在内,该家族迄今已发现20余个成员,根据其发现顺序可分为MMP-1~MMP-19,按其作用底物和结构不同又可分为5类:胶原酶类(MMP-1、MMP-8、MMP-13),明胶酶类 (MMP-2、MMP-9),基质分解素类 (MMP-3、MMP-7、MMP-10, MMP-11),膜型金属蛋白酶类 (MT-MMP-14、MT-MMP-15、MT-MMP-16、MT-MMP-17)及其他(MMP-12、MMP-18、MMP-19等).本文就MMPs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以及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致病机制 信号转导 MMP-10 细胞外基质蛋白 金属蛋白酶类 MMP-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多器管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熊彪 汪培勤 +2 位作者 饶福光 张旭光 肖政祥 《西部医学》 2014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及肝脏、肾脏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60例腹泻患儿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对照组为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70例,入院后分别进行血清cTnI、ALT、AST、Cr、...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及肝脏、肾脏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60例腹泻患儿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对照组为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70例,入院后分别进行血清cTnI、ALT、AST、Cr、BUN、CK-MB及β2-MG测定,比较两组患儿心肌、肝脏、肾脏损害发生率,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月龄和不同脱水程度患儿心肌、肝脏、肾脏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cTnI、ALT、CK-MB、AST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BUN、Cr和β2-MG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肌损害、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肾脏损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2个月患儿心肌损害、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12个月患儿(P<0.05);观察组中,重度脱水患儿心肌、肝脏、肾脏损害发生率均高于轻度脱水患儿(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能导致心肌、肝脏及肾脏的损害,发生率与患儿月龄及脱水情况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肝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熊彪 饶福光 +3 位作者 汪培勤 黄从付 张旭光 肖政祥 《当代医学》 2014年第7期129-130,共2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不同方案在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I2年9月~013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i0mg/kg...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不同方案在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I2年9月~013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i0mg/kg,静脉滴注,i次/d,首次加倍,持续治疗8d,停药4d,再持续治疗5d。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10mg/kg,静脉滴注,1次/d,首次加倍,持续治疗7d,停药4d,再持续治疗3d。待两组患儿病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后,均给予口服阿奇霉素10mg/kg,1次/d,治疗3d,停4d,总治疗3~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343);观察组的发热、咳嗽时问、干湿性哕音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的(JD〈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7.41±2.49)d,低于对照组的(8.85±2.37)d(t=2.810,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为(2832.58±526.43)元,低于对照组的(3183.42±514.48)元(t=3.197,P〈0.05)。结论对于小儿支原体感染,持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5d,停药4d,再持续治疗5d,有助于尽快帮助患儿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支原体感染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秀云 黄从付 +3 位作者 罗建军 唐艳丽 吴英娆 朱春婵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方式及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及总吸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 h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cS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改善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通气、换气功能,减轻免疫损伤,快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检测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旭光 熊彪 +4 位作者 汪培勤 朱春婵 卢仕仰 张莉 包旭武 《安徽医学》 2013年第4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单纯肠炎和合并脱水酸中毒两组,检测心肌酶谱,分别与同期正常体检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纯性肠炎组中,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单纯肠炎和合并脱水酸中毒两组,检测心肌酶谱,分别与同期正常体检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纯性肠炎组中,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脱水酸中毒组中血清天门冬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及单纯性肠炎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损伤,且与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酶谱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艳丽 李万乐 +2 位作者 熊升华 黄从付 伍根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8、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初次发作喘息患儿为轻症组(A组),合...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8、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初次发作喘息患儿为轻症组(A组),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患儿为重症组(B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IL-4和IL-10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A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4、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h1/Th2平衡的紊乱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淑华 王强 +1 位作者 黄从付 肖政祥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97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19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结果 3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97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19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结果 3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实验组在NBNA、PDI、MDI和疾病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值得广大家长考虑和选择的哺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配方奶 早产儿 智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368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旭光 卢仕仰 +3 位作者 黄从付 汪培勤 饶福光 万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L)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 36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体。结果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病例为695例(29.35%),其中细菌阳性标本为151例(2...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L)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 36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体。结果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病例为695例(29.35%),其中细菌阳性标本为151例(21.73%),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为193例(27.77%);病毒阳性标本为217例(31.22%),混合感染为134例(19.28%)。细菌阳性前6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中,血清支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133例(68.91%),血清衣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58例(30.05%),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同时阳性为22例,嗜肺军团杆菌阳性为2例(1.04%)。病毒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为102例(47.00%),腺病毒阳性为73例(33.64%),柯萨奇病毒阳性为8例(3.69%),混合病毒感染阳性为34例(15.67%)。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其次为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诊断 病原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毕金娥 王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6—2010年,我院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检测47例KD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及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6—2010年,我院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检测47例KD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及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KD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12例,阳性率25.5%,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212例,阳性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是导致KD发病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感染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秀云 黄从付 罗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观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该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院健康检查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组织两组儿童采集血液标本,观察血清维生素A与维生素E等指标检查结果...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观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该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院健康检查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组织两组儿童采集血液标本,观察血清维生素A与维生素E等指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维生素A(1.20±0.01)μmol/L、维生素E(29.71±1.58)μmol/L、Ig G(7.00±0.21)g/L、Ig A(0.71±0.35)g/L、补体C3(1.01±0.10)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常伴随维生素A及维生素E缺乏症状,患儿免疫功能异常,对其成长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A 维生素E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伴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艳丽 孙万邦 +1 位作者 汪培勤 肖政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8期120-120,122,共2页
心肌致密化不全,又称为"海绵状心肌病"、"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室肌发育不全性的心肌病,发病率低,约为0.0045%。其是在胚胎形成过程中,心内膜心肌致密化过程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先天性心肌畸变。... 心肌致密化不全,又称为"海绵状心肌病"、"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室肌发育不全性的心肌病,发病率低,约为0.0045%。其是在胚胎形成过程中,心内膜心肌致密化过程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先天性心肌畸变。解剖学显示受累的心腔内,可见很多特征性突起的小梁及小梁间隐窝。此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栓塞,致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提高预后、预防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本院2012年12月诊断的1例NVM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不全 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秀云 黄从付 罗建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1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对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至我院进行治疗80例患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儿童,每组40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追加2g/kg的丙种球... 目的观察药物对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至我院进行治疗80例患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儿童,每组40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追加2g/kg的丙种球蛋白,其余治疗方案同前。观察组在使用2g/kg的丙种球蛋白的基础上,在追加泼尼松片2mg/(kg·d)分次口服,2~4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个月之内观察组人员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为12.5%,共发生5例。对照组发病率为17.5%,共发生7例。冠状动脉发生的概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适量的激素治疗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设为川崎病患儿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性川崎病 泼尼松 临床症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尔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淑华 黄从付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顺尔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肺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顺尔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肺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比较患儿在治疗前后潮气量和达峰时间比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人数22例,有效人数17例,无效人数9例,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25例,有效人数10例,无效人数13例,总有效率72.92%,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改善患者的小气道功能,药物不良作用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顺尔宁 肺功能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淑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4期619-62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B...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B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2d;C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g/(kg·d)×5d,各组其他治疗相同。观测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粘膜充血消退、多形性皮疹及手足症状消退的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CA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退热、淋巴结肿大、粘膜充血消退、多形性皮疹及手足症状消退时间较B、C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A、B、C各组CA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单次给药治疗川崎病,能更好的退热,并有效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不同剂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