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8-羟基喹啉)硼锂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锐 李杨 +2 位作者 段炼 张德强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电子注入层,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亮度、电流效率和起亮电压等性能均有改善,超过了采用LiF作为电子注入层的器件.器件性能的提升可以用电子注入增强和电荷平衡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8-羟基喹啉)硼锂 电子注入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琛 黄根茂 +1 位作者 段炼 邱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7,127,共7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是全固态的薄膜发光器件。由于OLED的可柔性制备、低驱动电压、低功耗等优点,其在未来的可穿戴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小尺寸的OLED显示器已经实现商业化,大尺寸的OLE...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是全固态的薄膜发光器件。由于OLED的可柔性制备、低驱动电压、低功耗等优点,其在未来的可穿戴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小尺寸的OLED显示器已经实现商业化,大尺寸的OLED电视和照明也已有产品问世,但OLED器件的可穿戴应用尚处于探索期。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可穿戴应用的柔性OLED材料及器件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柔性基板材料、柔性薄膜晶体管材料、柔性OLED发光层技术、柔性薄膜封装材料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介绍了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些新型的柔性器件制备技术,如柔性纤维布基底技术、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技术、对称平面层器件结构和狭缝涂布式印刷技术等。最后,对柔性OLED材料与器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穿戴设备 柔性器件材料 柔性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溴代丁二酰亚胺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隋晓锋 袁金颖 +1 位作者 周密 何永洪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18-1524,共7页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是有机反应中常用的试剂,近几年来在多种有机反应中的应用都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其作为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氧化剂、选择性溴代试剂以及聚合反应引发剂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NBS 催化剂 氧化剂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定窑茶叶末釉的微观结构与矿物形态学研究
4
作者 徐建业 王富芳 +1 位作者 梁汉东 李展平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茶叶末釉古瓷作为最早出现的结晶釉之一,开展深入研究可明确其矿物晶体特征、呈色机理以及古代烧制工艺,丰富古陶瓷数据库。目前相关研究多来源于二十世纪末,样本稀少且囊括的年代和窑口严重不足,所用科学仪器多已淘汰,亟需更多实验分... 茶叶末釉古瓷作为最早出现的结晶釉之一,开展深入研究可明确其矿物晶体特征、呈色机理以及古代烧制工艺,丰富古陶瓷数据库。目前相关研究多来源于二十世纪末,样本稀少且囊括的年代和窑口严重不足,所用科学仪器多已淘汰,亟需更多实验分析与数据支撑。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LR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现代科学仪器对北宋定窑茶叶末釉样本中矿物晶体开展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釉中主晶相与辽金龙泉务窑一致,为钙长石和辉石;釉面整体表现为酱-黑色釉基质富铁(Fe2O3含量均值9.73%)和矿物结晶富铁(Fe2O3含量均值11.33%),除α-Fe2O3和Fe3O4晶体等熔后重结晶矿物,还有铁镁尖晶石、残余高岭石等未融熔矿物,反演出制釉原料中有镁的加入以及烧成温度可能低于1200℃,异于前人高温烧制的观点。SIMS离子成像揭示了胎釉交界处为厚约20~80μm的钙长石晶体层,而非化妆土或玻璃态的致密反应层。研究揭示了茶叶末古瓷中Fe元素不均匀富集,部分区域过饱和而析出含铁矿物晶体,釉面颜色则主要由黄褐色的矿物晶体斑点和酱-黑色玻璃基质共同组成,同时ToF-SIMS在古瓷微区原位的形貌结构和元素分析上效果显著,能够辨别钙长石、碱性长石等微米级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末瓷 矿物 元素成像 ToF-SIMS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u/C催化剂上甲醇电氧化的电化学阻抗谱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刚 李莉 徐柏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5-718,共4页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甲醇在不同电化学极化处理后的PtRu/C催化剂上的电氧化动力学参数.通过交流阻抗理论的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电势区间(低、中、高)内反应中间产物的表面覆盖率随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反应法拉第电流...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甲醇在不同电化学极化处理后的PtRu/C催化剂上的电氧化动力学参数.通过交流阻抗理论的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电势区间(低、中、高)内反应中间产物的表面覆盖率随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反应法拉第电流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甲醇电氧化实验中的动力学规律在低电势区,甲醇分子脱除第一个氢原子的基元反应,即第一个电子的传递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而在高电势区,反应中间产物COads的氧化脱除则为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电氧化 PtRu/C催化剂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IPT和TICT荧光发射的电子结构特征及发射能计算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溢磊 吴国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2-560,共9页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与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相结合的计算方案对八种结构相似的水杨酰苯胺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第一激发单重态(S1)进行考察,证实它们的荧光发射分属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和分子扭转-电荷转移(TICT)两种不同机...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与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相结合的计算方案对八种结构相似的水杨酰苯胺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第一激发单重态(S1)进行考察,证实它们的荧光发射分属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和分子扭转-电荷转移(TICT)两种不同机制且结论与已知实验事实相符.ESIPT发光的化合物在电子跃迁前后无明显的电荷转移发生,发射能计算的适用泛函是OLYP和BLYP等无Hartree-Fock(HF)交换成分的纯泛函;TICT发光的化合物在电子跃迁前后发生明显的电荷转移,其适用泛函为含约37%HF交换成分的混合型泛函(例如mPW1B95和MPW1K).按上述原则来选择适用泛函,即可在TDDFT/6-31G(d)//CIS/3-21G(d)理论水平上正确预测水杨酰苯胺衍生物和类似物的发射能,平均精度可达0.2eV.兼具质子转移与电荷转移双反应通道的化合物,两者的竞争遵从能量最小原理,结果使荧光发射仅选择其中一个通道进行.泛函的选择只与实际发生的反应有关,与并未实际发生的反应通道无关.附加的八个算例进一步表明,此成功的计算方案可望推广应用于其它类型的ESIPT和TICT荧光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发射能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Hartree-Fock交换成分 水杨酰苯胺 质子转移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催化剂的硅钼酸电化学修饰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 武刚 +2 位作者 叶青 邓炜 徐柏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3,共5页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将硅钼酸修饰到Pt/C催化剂表面,比较了硅钼酸修饰对Pt/C催化剂上CO、甲醇及乙醇电氧化反应的影响.CO消除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用硅钼酸修饰后的Pt/C催化剂上吸附的CO的起始氧化电势和峰电势,与修饰前相比分别降低了80...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将硅钼酸修饰到Pt/C催化剂表面,比较了硅钼酸修饰对Pt/C催化剂上CO、甲醇及乙醇电氧化反应的影响.CO消除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用硅钼酸修饰后的Pt/C催化剂上吸附的CO的起始氧化电势和峰电势,与修饰前相比分别降低了80和60mV,表明修饰后Pt/C催化剂的抗CO性能有明显提高.对于甲醇的电氧化反应,硅钼酸的修饰不仅提高了甲醇电氧化的电流密度,而且降低了甲醇的起始氧化电势,促进了中间氧化产物的脱除;而在乙醇的电氧化反应中,硅钼酸修饰虽对Pt/C催化剂上乙醇的起始氧化电势没有影响,但能增加乙醇电氧化的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抗CO中毒催化剂 硅钼酸 醇类电氧化 CO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在纳米金承载铂(Pt^Au)电催化剂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汪远昊 赵丹 徐柏庆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测试对不同浓度的甲酸在纳米Au颗粒((10.0±1.2)nm)承载Pt电催化剂(记为Ptm^Au,其中m为Pt/Au原子比)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在纳米Au颗粒表面的形态对甲酸的电化学氧化行为影响显著.当Pt... 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测试对不同浓度的甲酸在纳米Au颗粒((10.0±1.2)nm)承载Pt电催化剂(记为Ptm^Au,其中m为Pt/Au原子比)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在纳米Au颗粒表面的形态对甲酸的电化学氧化行为影响显著.当Pt对Au颗粒形成壳层覆盖(m〉0.2)时,甲酸电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高电势(相对SCE电极为0.6~1.0 V)范围,与常规Pt/C电催化剂上甲酸的电氧化行为类似;当Au表面Pt的形态由单原子壳层(m=0.2)递变为不大于1.0 nm的Pt原子簇或原子筏(m〈0.2)时,在低电势(-0.2~0.6 V)范围也能明显检测到甲酸的电氧化反应,而且随着m的减小,Pt的质量比活性显著提高.Pt呈现100%暴露(电化学活性面积EAS=236 m2/g-Pt)的Pt0.05^Au/C电催化剂在甲酸电氧化峰(0.38 V)处的质量比活性是通常Pt/C电催化剂(Pt分散度为30%或EAS为74 m2/g-Pt)的40倍,表明随着Au颗粒上Pt尺寸的减小或分散度的提高,Ptm^Au/C电催化剂对甲酸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也显著提高.在甲酸浓度由0.2 mol/L渐提高至3.2 mol/L时,Ptm^Au/C和Pt/C催化剂上甲酸电氧化反应的比电流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火山形变化,表明适宜的甲酸工作浓度也是在Pt基催化剂上实现高功率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燃料电池 甲酸 纳米结构铂催化剂 金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纳米粒子对Co-Ni合金异常共沉积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刚 李宁 +1 位作者 周德瑞 徐柏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26-1232,共7页
为了研究在电化学复合共沉积过程中,惰性纳米粒子和金属离子、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合金电化学共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从两个吸附过程出发: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H+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纳米粒子迁移到阴极表面,在电极表... 为了研究在电化学复合共沉积过程中,惰性纳米粒子和金属离子、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合金电化学共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从两个吸附过程出发: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H+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纳米粒子迁移到阴极表面,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采用Zeta电势和稳态极化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研究了纳米Al2O3粒子和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了纳米粒子对Co2+和Ni2+还原沉积的影响规律.通过对阻抗数据的拟合,讨论了Al2O3纳米粒子对等效电路中各物理参数的影响.在H+和不同金属离子在纳米粒子上发生竞争吸附的基础上,提出了纳米粒子和合金共沉积的可能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三氧化二铝纳米粒子 钴-镍合金 异常共沉积 电化学 Zeta电势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
10
作者 廖威 陈植冰 +1 位作者 马佳哲 杨忠强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液晶弹性体柔性驱动器凭借其独特的液晶各向异性与橡胶软弹性,展现出对多元刺激的灵敏响应能力及执行复杂大形变驱动的能力,成为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由于具有驱动方式简易,驱动条件温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液晶弹性体柔性驱动器凭借其独特的液晶各向异性与橡胶软弹性,展现出对多元刺激的灵敏响应能力及执行复杂大形变驱动的能力,成为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由于具有驱动方式简易,驱动条件温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围绕丰富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的驱动模式、提高其响应速度与回复速度展开研究,并拓宽了其力学应用与光学应用。本文综述了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的最新研究动态,介绍了其反常力学行为,并前瞻性地讨论了该技术在力学领域与光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驱动器 气动驱动 柔性 刺激响应性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催化剂对于碱性电解质中氧气电化学还原反应的纳米尺寸效应(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贵荣 徐柏庆 《催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2-948,共7页
使用旋转电极技术考察了一系列碳载金纳米颗粒(颗粒平均尺寸处在3~14nm)在碱性电解质(0.5mol/LKOH)中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行为.随着金纳米颗粒尺寸由14nm下降至3nm,其对氧还原反应的本征活性和质量比活性均呈现持续走高趋势;但金颗粒的... 使用旋转电极技术考察了一系列碳载金纳米颗粒(颗粒平均尺寸处在3~14nm)在碱性电解质(0.5mol/LKOH)中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行为.随着金纳米颗粒尺寸由14nm下降至3nm,其对氧还原反应的本征活性和质量比活性均呈现持续走高趋势;但金颗粒的纳米尺寸对氧还原反应的机理及分子氧还原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并无显著影响.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技术表征了金纳米颗粒的形貌,通过对金颗粒表面不同位置原子的比例进行估算,发现金颗粒表面高能原子所占比例与金对氧还原反应的本征活性密切相关,表明高能表面原子决定着金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本征活性.此外,还将金纳米颗粒对氧还原反应的本征催化活性与其表面电子结构进行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尺寸效应 氧还原反应 表面电子结构 碱性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配合物染料调节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思成 高景宣 +5 位作者 马舒杨 赵思萌 吕京繁 田苗 张东东 赵欣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8-555,共8页
为了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发光特性与材料能带结构的关系,把不同的Ir配合物染料掺杂到结构相同的OLED器件中。OLED结构为ITO/NPB/CBP∶染料/TPBi/Mg∶Ag/Ag,染料分别为Ir(MDQ)2(acac)、Ir(ppy)3和Firpic。实验表明,这3种染料对应... 为了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发光特性与材料能带结构的关系,把不同的Ir配合物染料掺杂到结构相同的OLED器件中。OLED结构为ITO/NPB/CBP∶染料/TPBi/Mg∶Ag/Ag,染料分别为Ir(MDQ)2(acac)、Ir(ppy)3和Firpic。实验表明,这3种染料对应的掺杂器件分别发红光、绿光和蓝光。3个器件的阈值电压基本一致((6$0.1)V),但是,在100 cd/m2亮度下,绿光器件外量子效率最高(7.64%),蓝光器件外量子效率(5.65%)与绿光相近,红光器件外量子效率最低(2.75%)。分析认为,由于染料的掺杂浓度低,器件结构和载流子传输特性变化小,因而掺杂对阈值电压影响小;CBP与掺杂染料间存在能量转移,红色染料能级差小,非辐射跃迁几率大,发光效率最低;相比于绿光,蓝色染料能级差大,跃迁几率小,因此发光效率比绿光低。实验还发现,染料的发光波长与其能级差相比有红移现象,分析认为,这是由激发态能量振动弛豫和系间窜越过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染料 有机发光二极管 掺杂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酞菁光控自组装的超分子三阶非线性光开关材料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子辉 张复实 《影像技术》 CAS 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
酞菁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分子结构,而且与酞菁分子在空间的排列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酞菁化合物在空间的排列状态,就有望在超分子的层次控制酞菁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我们设计了三类含有光致变色单元修饰的酞菁化合物。... 酞菁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分子结构,而且与酞菁分子在空间的排列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酞菁化合物在空间的排列状态,就有望在超分子的层次控制酞菁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我们设计了三类含有光致变色单元修饰的酞菁化合物。利用紫外光和可见交替照射下光致变色单元光异构过程中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的改变,实现了对酞菁自组装行为的有效光控。我们用Z-扫描的方法考察了光照前后这些酞菁光控自组装体系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改变。发现:这些材料不仅开关效应显著,且在"开"和"关"的状态下,都具有大的二阶分子超极化率(>10-30esu),在未来光电子和光子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光控自组装 非线性光学 光开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和去润湿竞争条件下分子结构对超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英文)
14
作者 袁伟忠 张凤波 +2 位作者 袁金颖 谢续明 洪啸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7-1163,共7页
将星形支化结构的聚己内酯,包括六臂星形聚己内酯(HPCL)和树枝状星形聚己内酯(DPCL),以及线形聚己内酯(LPCL)室温旋涂于云母片上,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分子结构对星形支化聚己内酯超薄膜的润湿-去润湿性质的影响.在旋涂过程中,薄... 将星形支化结构的聚己内酯,包括六臂星形聚己内酯(HPCL)和树枝状星形聚己内酯(DPCL),以及线形聚己内酯(LPCL)室温旋涂于云母片上,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分子结构对星形支化聚己内酯超薄膜的润湿-去润湿性质的影响.在旋涂过程中,薄膜的形成受去润湿和结晶竞争的控制.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结果表明,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结晶性的顺序是:DPCL最弱,HPCL次弱,LPCL最强.依据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即去润湿和结晶竞争的结果,LPCL、HPCL和DPCL的超薄膜表现出不同的表面形态,包括尺寸不同的完整的球晶、开口的球晶、树枝状片、分散的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 分子结构 去润湿 结晶 超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的研发策略——从银盐感光材料说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子辉 李庆喜 张复实 《信息记录材料》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本文从银盐感光材料的成像机理出发,探讨了高灵敏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的2种研发策略:显影放大和链反应。对于一些光化学反应,无论反应产物是能够使反应原料的光活性区域发生移动,还是对某些反应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都有望作为基础设计... 本文从银盐感光材料的成像机理出发,探讨了高灵敏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的2种研发策略:显影放大和链反应。对于一些光化学反应,无论反应产物是能够使反应原料的光活性区域发生移动,还是对某些反应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都有望作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显影放大功能的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另外,本文从Lambert-Beer定律出发,推导出了发色型感光材料感光灵敏度的估算方法,可用于指导非银盐感光材料的设计及配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银盐信息记录材料 银盐感光材料 光谱增感 显影放大 感光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照明(有机照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东东 赵炎 +1 位作者 段炼 邱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703-711,724,共10页
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有机半导体照明(有机照明)是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新型面光源,有望在固态照明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机照明的发展是随着有机发光材料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的。有机发光材料从最初的荧光材料发展到磷光材料以及... 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有机半导体照明(有机照明)是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新型面光源,有望在固态照明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机照明的发展是随着有机发光材料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的。有机发光材料从最初的荧光材料发展到磷光材料以及最近提出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其性能在不断地提升。基于这些材料的白光OLEDs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最早的白光器件基于荧光小分子材料,但是由于只能利用单线态激子发光,效率很低。随后磷光材料的引入使得白光器件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蓝色磷光材料本身的稳定性问题,全磷光白光器件的寿命较短。为了结合荧光和磷光的优点,人们提出了荧光/磷光杂化的白光器件,这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一类白光器件结构。目前针对有机照明的研究,已从早期只关注效率突破阶段,进入到综合提高效率和寿命阶段。从荧光白光、磷光白光以及荧光/磷光混合白光3个方面对有机照明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照明 有机发光二极管 荧光 磷光 延迟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BaO催化剂的NO_x储存-还原化学及结构-性能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准 孙科强 徐柏庆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6,共10页
NOx储存-还原(NSR)技术是目前稀燃汽车尾气中NOx消除的最有前景的催化技术之一.NSR催化过程中稀燃/富燃条件的交替运行、NSR催化剂上化学计量反应与催化反应的耦合赋予了NSR催化过程迥异于常规连续流动气固相催化反应的特点本文首先介... NOx储存-还原(NSR)技术是目前稀燃汽车尾气中NOx消除的最有前景的催化技术之一.NSR催化过程中稀燃/富燃条件的交替运行、NSR催化剂上化学计量反应与催化反应的耦合赋予了NSR催化过程迥异于常规连续流动气固相催化反应的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人们对Pt-BaO催化剂上NSR基本化学过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组在低Pt载量抗烧结Pt-BaO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别评述了Pt,BaO及载体(助剂)的性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现存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加以归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储存-还原 稀燃氮氧化物消除 铂-氧化钡催化剂 低铂含量 抗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碱基互变异构体的结构、稳定性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国进 郑卫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35-2147,共13页
核酸碱基是DNA及RNA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核酸碱基存在多种互变异构体,它们在DNA及RNA分子中主要以最稳定的异构体形式存在,但是在气相或凝聚相中也有少量的其他异构体形式存在.核酸碱基的稀有互... 核酸碱基是DNA及RNA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核酸碱基存在多种互变异构体,它们在DNA及RNA分子中主要以最稳定的异构体形式存在,但是在气相或凝聚相中也有少量的其他异构体形式存在.核酸碱基的稀有互变异构体往往能够引起碱基对的错配对,这可能会导致DNA及RNA分子形成不规则的结构,并进一步导致DNA或RNA双螺旋的自发突变.因此,对核酸碱基的互变异构体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DNA和RNA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国际上有很多研究小组已经通过实验和理论对核酸碱基互变异构体的结构、相对能量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本文对文献中有关核酸碱基互变异构体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密度泛函计算对核酸碱基的互变异构体进行了排序,得到的最优异构体结构参数和相对能量与实验值相比较为一致.此外,因为核酸碱基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为生物、化学、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信息,因此我们还对它们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质子亲和能等研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碱基 互变异构体 密度泛函计算 电子亲和能 电离能 质子亲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图案化成膜中的马兰戈尼与咖啡环效应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子昂 郭航 +1 位作者 荣欣 董桂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9-1266,共8页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柔性传感和显示驱动应用中展示出极大的潜力,但在大面积制备高性能有机薄膜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方面仍面临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等离子处理和马兰戈尼-咖啡环效应协同作用来图案化生长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柔性传感和显示驱动应用中展示出极大的潜力,但在大面积制备高性能有机薄膜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方面仍面临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等离子处理和马兰戈尼-咖啡环效应协同作用来图案化生长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方法。经过对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混合溶剂的比例及溶液浓度等生长条件优化,在5 cm×5 cm的基片上得到了覆盖性较为完整的2,7-二辛基[1]苯并噻吩并[3,2-b]苯并噻吩(C8-BTBT)薄膜阵列。基于此薄膜构筑了底栅顶接触晶体管阵列,器件的平均迁移率达到7.9 cm2·V-1·s-1,阈值电压均小于-2 V,开关电流比大于104。本工作对未来大面积制备高性能有机半导体薄膜及晶体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戈尼效应 C8-BTBT 有机半导体 场效应晶体管 图案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鹏程 宋晓增 段炼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85-993,共9页
照明一直是我国能源领域的消费大户,寻找高效健康的白光光源一直是照明行业的重要任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自1987年被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提出以来,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小尺寸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市场的认可。在照... 照明一直是我国能源领域的消费大户,寻找高效健康的白光光源一直是照明行业的重要任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自1987年被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提出以来,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小尺寸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市场的认可。在照明领域,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也以其高性能、可弯曲、面光源、无蓝害等一系列优势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是未来新型固态照明光源的有力竞争者。随着OLED技术的深入发展,WOLED近年来已经得到了理论、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发展,而且取得了重要成果。综述了近期WOLED的设计方法、主要进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从全荧光WOLED、全磷光WOLED和杂化WOLED三种器件构筑方法对WOLED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白光 传统荧光 磷光 热活化延迟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