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 |
吴良镛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1 |
50
|
|
2
|
从“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起步 |
吴良镛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3
|
黄土高原北部窑洞民居建筑的变迁与保护研究 |
党安荣
郎红阳
冯晋
|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4
|
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 |
吴良镛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16
|
|
5
|
现代城市空间演化的三种典型模式:以重庆近代城市住宅群为例——兼论民间建筑的现代演化 |
杨宇振
|
《华中建筑》
|
2004 |
5
|
|
6
|
疯狂消费城市中的脉脉温情——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大型商业项目解读 |
杨宇振
|
《城市建筑》
|
2005 |
15
|
|
7
|
从小城镇到小城市:苏南地区小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与对策 |
吴唯佳
郭湛
|
《华中建筑》
|
2004 |
1
|
|
8
|
特大型城市发展和功能演进规律研究——伦敦、东京、纽约的国际案例比较 |
吴唯佳
唐燕
向俊波
于涛方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4 |
15
|
|
9
|
区域: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
武廷海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9
|
|
10
|
西部地域建筑文化中的“范式”与“技术模式” |
杨宇振
覃琳
|
《小城镇建设》
|
2004 |
3
|
|
11
|
桂林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
李敏
|
《中国园林》
|
1997 |
5
|
|
12
|
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系列之三: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发展(1895-1911) |
于海漪
|
《华中建筑》
|
2005 |
5
|
|
13
|
清代四川城的形态与祠庙建筑空间格局 |
杨宇振
|
《华中建筑》
|
2005 |
1
|
|
14
|
2007年看鲁尔: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
克劳兹.R.昆斯曼
唐燕
|
《国际城市规划》
|
2007 |
1
|
|
15
|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
孙德芳
沈山
武廷海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2 |
132
|
|
16
|
从战略规划到行动计划——中国城市规划体制初论 |
吴良镛
武廷海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1
|
|
17
|
全球化时代苏州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
武廷海
鹿勤
卜华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18
|
城市地区的空间秩序与协调发展——以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
吴良镛
武廷海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4
|
|
19
|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20
|
中观层次城市设计的实践——以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
朱子瑜
邓东
张播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