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形貌对抗擦伤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子光 郭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10,共3页
本文通过SRV 试验、Timken 试验和发动机挺杆的台架试验,发现了试件( 零件) 尽管很光滑,甚至是淬硬后精磨的表面的抗擦伤能力并不高,而粗糙度比前者高,但具有相当大的负轮廓偏斜度Rsk ,且具有相当大的轮廓微观不平... 本文通过SRV 试验、Timken 试验和发动机挺杆的台架试验,发现了试件( 零件) 尽管很光滑,甚至是淬硬后精磨的表面的抗擦伤能力并不高,而粗糙度比前者高,但具有相当大的负轮廓偏斜度Rsk ,且具有相当大的轮廓微观不平度平均间距Sm 的表面具有较高的抗擦伤能力,这是由于它们具有较好支承面及众多“微油池”有利于润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 微油池 抗擦伤能力 激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ZrO_2陶瓷涂层的高温摩擦反应膜研究
2
作者 朱志泽 金元生 周春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共4页
选用三种ZrO_2含量不同的Al_2O_3-ZrO_2热喷涂涂层与铸铁匹配,在不同润滑油润滑条件下进行高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陶瓷涂层表面亦有较强的化学活性,Al_2O_3-ZrO_2陶瓷涂层与矿物油有较好配伍性,高温摩擦条件下生成减摩反应膜。
关键词 AL2O3-ZRO2 陶瓷涂层 高温润滑 边界反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接触中的表面微滑问题及数值求解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战江 王文中 +1 位作者 胡元中 王慧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79-85,共7页
研究法向载荷和切向载荷耦合作用下的三维弹性点接触问题。当切向载荷不足使接触体发生整体滑动时,接触面产生微滑区域。对于异质物体的接触,即使仅有法向载荷作用,由于变形的不协调,接触面同样会产生微滑区域。运用半解析的方法求解微... 研究法向载荷和切向载荷耦合作用下的三维弹性点接触问题。当切向载荷不足使接触体发生整体滑动时,接触面产生微滑区域。对于异质物体的接触,即使仅有法向载荷作用,由于变形的不协调,接触面同样会产生微滑区域。运用半解析的方法求解微滑接触问题,影响系数通过Green函数得到解析解,压力和切应力的求解基于共轭梯度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法。算法仅在关心的接触区域划分网格,缩短计算时间。通过对比光滑同质物体接触的数值解和解析解来验证算法。分析正弦异质表面接触的压力分布、切应力分布、粘着区域。结果显示,由于粗糙峰的存在,粘着区域为多个不连通的区域。随着切向力的增加,压力分布沿着切向力相反的方向倾斜,切应力τx逐步变为正值,粘着区域沿着切向力相反的方向移动并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滑 半解析法 共轭梯度法 快速傅里叶变换 粗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用齿轮润滑油抗胶合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汤丽萍 刘莹 +1 位作者 黄骏 成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57,共4页
针对可供动车组使用的4种润滑油——进口润滑油A、B、C和国产润滑油D,通过试验研究了行驶里程数对进口润滑油A和B的抗胶合性能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油品换油周期提供了参考;并研究了4种润滑油的抗胶合性能,比较了它们的优劣。该研究对于... 针对可供动车组使用的4种润滑油——进口润滑油A、B、C和国产润滑油D,通过试验研究了行驶里程数对进口润滑油A和B的抗胶合性能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油品换油周期提供了参考;并研究了4种润滑油的抗胶合性能,比较了它们的优劣。该研究对于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润滑油 抗胶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表面膜在线电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施洪生 滕健 胡元中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了在线研究摩擦副中表面膜的变化,提出采用摩擦副间的动态接触电阻定性地表征表面膜状态的测试技术.测量电路包括四臂电桥测电阻,信号放大、光耦隔离等模块.针对往复运动的特点,提出了可揭示表面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在自制的缸... 为了在线研究摩擦副中表面膜的变化,提出采用摩擦副间的动态接触电阻定性地表征表面膜状态的测试技术.测量电路包括四臂电桥测电阻,信号放大、光耦隔离等模块.针对往复运动的特点,提出了可揭示表面膜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在自制的缸套/活塞环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润滑条件下表面膜形成和损伤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接触电阻法可在线观测表面膜的形成、损伤及恢复等表面膜变化比较显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 表面膜 在线测量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石墨烯与TiAl合金复合材料固相烧结过程中Ti_(2)AlC与Ti_(3)AlC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明宇 弭光宝 +1 位作者 李培杰 黄旭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72-281,共10页
向TiAl合金中添加C元素反应形成的Ti_(2)AlC相与Ti_(3)AlC相分别具有改善TiAl合金塑性和强度的作用.一般地,液相烧结过程中会发生L+TiC→Ti_(2)AlC(Ti_(3)AlC)的包晶反应,但在固相烧结过程中Ti_(2)AlC与Ti_(3)AlC的形成可能具有不同机制... 向TiAl合金中添加C元素反应形成的Ti_(2)AlC相与Ti_(3)AlC相分别具有改善TiAl合金塑性和强度的作用.一般地,液相烧结过程中会发生L+TiC→Ti_(2)AlC(Ti_(3)AlC)的包晶反应,但在固相烧结过程中Ti_(2)AlC与Ti_(3)AlC的形成可能具有不同机制.本文以多层石墨烯为碳源,通过1100-1350℃的固相烧结获得C与TiAl合金的界面反应组织,借助微观组织表征与分析,发现Ti_(2)AlC与Ti_(3)AlC生成过程中没有TiC参与.进一步计算发现TiC/TiAl,Ti_(2)AlC/TiAl与Ti_(3)AlC/TiAl的界面能分别约为1.2,0.87和0.39 J·m^(2),据此得出Ti_(2)AlC与Ti_(3)AlC可以不经TiC中间相直接形成.此外,研究还发现在1150-1250℃几乎只生成Ti_(2)AlC相,但1250-1350℃界面产物组成为Ti_(3)AlC+少量Ti_(2)AlC相,原因在于烧结温度对基体α相含量存在影响,进而影响Ti_(2)AlC与Ti_(3)AlC的形成倾向.在1150-1250℃,TiAl合金基体由γ+少量α相组成,Ti_(2)AlC具有较高形成倾向;1250-1350℃基体几乎完全转化为α相,α相含量增大对Ti_(3)AlC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TiAl合金与多层石墨烯的固相烧结温度,可以调控Ti_(2)AlC与Ti_(3)AlC的相对含量,进而有望改善TiAl合金的塑性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固相烧结 界面反应 界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超声悬浮平台模态振型优化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7
作者 魏彬 BUCHER I +1 位作者 ATHERTON M STOLASKI T A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13-319,共7页
为了避免在传送过程中传送带与精密元件之间的摩擦损伤,设计了一种紧凑型非接触超声传送平台,对其可行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通过ANSYS动力学分析建立对称模型,模拟传送平台的模态和传送平台中心点的谐响应振型,结果显示,不同波数... 为了避免在传送过程中传送带与精密元件之间的摩擦损伤,设计了一种紧凑型非接触超声传送平台,对其可行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通过ANSYS动力学分析建立对称模型,模拟传送平台的模态和传送平台中心点的谐响应振型,结果显示,不同波数条件传送平台呈现出纯弯曲或混合波驱动状态。对所设计的紧凑型传送平台原型进行扫频实验,验证了超声传送过程的可行性以及悬浮频带和振型。理论及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使用条件,需要对驱动平台进行模态及承载能力的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可为超声悬浮平台模态振型和带宽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 近场超声悬浮 谐振 模态振型 正交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与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郝智秀 冷慧杰 +1 位作者 曲传咏 万超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3-612,共10页
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和累积疲劳损伤引起的骨性关节炎非常普遍,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研究在探求膝关节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关节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膝关节康复与矫形支具的设计.对于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采... 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和累积疲劳损伤引起的骨性关节炎非常普遍,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研究在探求膝关节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关节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膝关节康复与矫形支具的设计.对于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采用试验法和有限元法,近年来有限元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其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关节骨及其组织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组织 生物力学 损伤
原文传递
航空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激光加工技术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明 杨青峰 张洪玉 《中国基础科学》 2016年第5期35-42,F0003,共9页
激光打孔技术是最早实现工业应用的激光加工技术,先进的激光打孔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燃气轮机等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打孔技术的背景需求、加工方式、面临的重大学科问题和国外发展现状等方面对激光打孔技术进行... 激光打孔技术是最早实现工业应用的激光加工技术,先进的激光打孔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燃气轮机等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打孔技术的背景需求、加工方式、面临的重大学科问题和国外发展现状等方面对激光打孔技术进行梳理总结。与国际上先进的激光打孔技术和打孔设备相比,作为先进加工技术之一的激光打孔技术在国内还处于跟踪和基础研究局面,不过随着国内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其发展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前景是明亮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孔 激光打孔 航空航天
原文传递
磁性液体密封新结构及耐压性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芳 王四棋 +3 位作者 李德才 陈铎 邸楠楠 李文怡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20,共8页
对于某特定大尺寸主轴重型装备,主轴在高线速度运转中会出现一定的径向摆动,导致密封泄漏问题。传统单一轴向磁性液体密封结构未能满足该设备出现径向摆动时的耐压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考虑到机械设备的主轴密封结构的轴向空间受到... 对于某特定大尺寸主轴重型装备,主轴在高线速度运转中会出现一定的径向摆动,导致密封泄漏问题。传统单一轴向磁性液体密封结构未能满足该设备出现径向摆动时的耐压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考虑到机械设备的主轴密封结构的轴向空间受到一定限制,提出一种新型轴向径向串联磁性液体密封结构。理论研究磁路中轴向和径向磁性液体串联密封结构的耐压性能,并利用有限元对该密封结构的密封间隙内的磁场强度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磁性液体密封耐压理论计算出密封间隙内的理论耐压值,分析主轴径向摆动位移量对轴向、径向和系统整体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文中设定的密封结构,随着径向摆动位移量的增大,轴向密封处并联磁阻增大,其理论耐压值减小,径向密封处并联磁阻减小,其理论耐压值增大。在轴向和径向密封两者串联作用下,系统整体的耐压能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可有效提升高速旋转轴动密封的耐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液体 密封 径向摆动 磁场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