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铝陶瓷基板过孔的新型激光打孔工艺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栋 李龙土 +1 位作者 蔡锴 桂治轮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陶瓷基板激光打孔一固有缺点即孔周围会形成大量不规则堆溅物。提出一种直接在凝胶注模成型陶瓷素坯上激光打孔的新工艺。Nd:YAG激光在氧化铝上打孔的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大大减少堆溅物的形成,从而得到分布致密、形状规则的微孔。
关键词 氧化铝 激光打孔 陶瓷基板 过孔 凝胶注模成型 重铸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流延工艺制备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崔学民 欧阳世翕 +3 位作者 黄勇 余志勇 吴立峰 汪长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0-43,共4页
流延法作为制备片层材料的重要工艺已经被陶瓷研究者广泛应用。但是,有机流延体系带来的环境污染、毒性及易燃性等问题已被社会所关注。因此,研究无毒、无污染的水基流延工艺已得到材料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水基流延工艺... 流延法作为制备片层材料的重要工艺已经被陶瓷研究者广泛应用。但是,有机流延体系带来的环境污染、毒性及易燃性等问题已被社会所关注。因此,研究无毒、无污染的水基流延工艺已得到材料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水基流延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PVA体系、丙烯酰胺凝胶流延体系、纤维素类粘结剂体系及乳胶体系的不同特点;从粘结剂、分散剂、增塑剂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水基流延工艺的技术因素,并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乳胶体系水基流延工艺在制备片状或层状陶瓷材料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流延工艺 陶瓷材料 片层材料 粘结剂 分散剂 L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_2流体脱脂工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音 司文捷 +2 位作者 金元生 苗赫濯 于恩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6-459,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陶瓷注射成型坯体中萃取有机粘合剂。对陶瓷注射成型中所使用的有机载体组分进行研究,对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2流体脱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及时间对萃取率和陶瓷坯体脱脂质量的... 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陶瓷注射成型坯体中萃取有机粘合剂。对陶瓷注射成型中所使用的有机载体组分进行研究,对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2流体脱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及时间对萃取率和陶瓷坯体脱脂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40%~50%(质量分数,下同)非极性分子有机物石蜡(PW)与30%~40%极性分子有机物聚丙烯(PP)及20%硬脂酸(SA)组成陶瓷注射成型熔体中的有机载体,在压力P=30MPa,温度T=58℃的超临界CO2流体中脱脂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无缺陷的陶瓷注射成型生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注射成型 超临界CO2流体 脱脂 石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M制造工艺在陶瓷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学民 欧阳世翕 +2 位作者 余志勇 汪长安 黄勇 《陶瓷》 CAS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概述了国内外LOM (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制造的研究进展 ,详细介绍了LOM制造工艺在陶瓷领域的应用。还介绍了水基流延法制备LOM用卷材的工艺 ,并预测LOM工艺在片状。
关键词 陶瓷 应用 研究 固体无模成形 SFF LOM工艺 水基流延法 流延卷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陶瓷刀具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苗赫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237-242,共6页
回顾了陶瓷刀具的发展简况及其意义,重点介绍了Si3N4基和TiCN基复合陶瓷刀具的研制、性能和应用。复合Si3N4陶瓷刀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特别适合于各类铸铁件的粗精加工,也能进行铣削、刨削等冲击力很大的加工,其切削效率可提高3... 回顾了陶瓷刀具的发展简况及其意义,重点介绍了Si3N4基和TiCN基复合陶瓷刀具的研制、性能和应用。复合Si3N4陶瓷刀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特别适合于各类铸铁件的粗精加工,也能进行铣削、刨削等冲击力很大的加工,其切削效率可提高3~10倍;复合TiCN金属陶瓷刀具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特别适合于各类高硬高强钢(如淬硬钢等)的加工,可对高硬材料实现"以车代磨"干切削,免除退火工艺和冷却液,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新型复合陶瓷刀具已经在我国冶金、水泵、矿山机械、轴承、滚珠丝杠、汽车、军工等十几个行业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刀具 氮化硅 碳氮化钛 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陶瓷直线驱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翔宇 褚祥诚 李龙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241-244,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直线运动的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器选用圆环形的压电陶瓷(PZT4),其外径10mm,内径4.5mm,厚0.8mm,陶瓷表面均匀分成4个扇形电极区,以"正、正、负、负"沿厚度方向极化。该驱动器定子采用棒板结合式结构,一个中...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直线运动的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器选用圆环形的压电陶瓷(PZT4),其外径10mm,内径4.5mm,厚0.8mm,陶瓷表面均匀分成4个扇形电极区,以"正、正、负、负"沿厚度方向极化。该驱动器定子采用棒板结合式结构,一个中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了两个对称的圆形平板,圆板与中轴相互垂直。两片陶瓷分别粘接在定子的两圆形平板外侧,对定子激振形成两圆平板的交替式跨步直线运动。驱动器整体外径12mm,长度10.6mm。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驱动器的运动模态进行了仿真,通过谐响应分析计算了驱动器在X向和Y向的振幅,分析了驱动器的运行原理。实验结果表明:驱动器最佳工作频率在13.15kHz左右,驱动电压100Vo-p时驱动器的最高运行速度为34mm/s。该驱动器在小载荷、高精度精密定位等场合具有很好的实用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器 压电陶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氧化锆陶瓷的抗时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强 王岩 +4 位作者 田杰谟 温宁 董利民 王晨 柴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针对新型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的抗时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纳米氧化锆陶瓷原料中混入5wt%氧化铝(Al2O3)后经过冷等静压及高温烧结后制备出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样条,同时将单纯纳米氧化锆材料通过同样方式制备出陶瓷样条。然后将两组陶... 目的针对新型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的抗时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纳米氧化锆陶瓷原料中混入5wt%氧化铝(Al2O3)后经过冷等静压及高温烧结后制备出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样条,同时将单纯纳米氧化锆材料通过同样方式制备出陶瓷样条。然后将两组陶瓷样条在132℃、2bar的压力的煮锅中蒸煮累积30小时。然后对两组陶瓷样条进行弯曲强度测试、相结构分析(XRD)以及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样条表面微观结构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样条的抗弯强度经过时效处理后均有下降,TZ-3YS组平均下降345MPa,下降率为34.5%;TZ-3YS+5 wt%Al2O3组平均下降154MPa,下降率为16.4%。两组样条晶粒中单斜相所占比例在时效处理后均增加,但TZ-3YS组增加更明显。结论经过时效处理后,混有5wt%Al2O3的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在力学稳定性以及内部晶粒相变稳定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氧化锆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时效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工艺制备EBG定向天线
8
作者 李勃 陈兵洋 +7 位作者 孟令宝 张晓青 庞新锋 张华 伍隽 郭海 周济 李龙土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4-36,共3页
通过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制备出禁带位于超宽带(UWB)范围的电磁波禁带(EBG)天线陶瓷基板,其电磁波禁带位于4.0~5.5 GHz。在基板上制备了片式天线,在微波暗室中对天线方向性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与没有EBG结构的片式天线相比... 通过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制备出禁带位于超宽带(UWB)范围的电磁波禁带(EBG)天线陶瓷基板,其电磁波禁带位于4.0~5.5 GHz。在基板上制备了片式天线,在微波暗室中对天线方向性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与没有EBG结构的片式天线相比,其在H面主瓣方向上的增益提高了约4 dB,背瓣方向辐射强度平均降低了10 dB左右,证明EBG结构能够有效改善天线在空间辐射的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天线 低温共烧陶瓷 电磁波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Al_2O_3陶瓷的组织和冲蚀性能影响
9
作者 齐龙浩 刘娟 +2 位作者 许洪元 刘应华 苗赫濯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3年第5期19-22,共4页
论文采用二种工艺制备了Al_2O_3陶瓷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对所制备的陶瓷材料进行了冲蚀磨损实验;通过对冲蚀磨损前后材料的形貌和断口的扫描电镜观察,详细讨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搅拌磨混料和冷等静压处理工艺制备的试样具... 论文采用二种工艺制备了Al_2O_3陶瓷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对所制备的陶瓷材料进行了冲蚀磨损实验;通过对冲蚀磨损前后材料的形貌和断口的扫描电镜观察,详细讨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搅拌磨混料和冷等静压处理工艺制备的试样具有优良的冲蚀磨损性能;与干混料干压成型制备的试样相比,冲蚀磨损率可以降低约50%;而且发现磨粒的形貌对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铝陶瓷 冲蚀磨损 组织结构 制备工艺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孔壁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颗粒物过滤研究
10
作者 刘静静 岳卫东 +1 位作者 熊飞 单言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了提高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过滤性能,以碳化硅粉体、氧化铝粉体、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稳泡剂硅油(阿拉丁)为原料,通过聚氨酯发泡技术,研制了三维(3D)网状孔壁结构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试... 为了提高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过滤性能,以碳化硅粉体、氧化铝粉体、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稳泡剂硅油(阿拉丁)为原料,通过聚氨酯发泡技术,研制了三维(3D)网状孔壁结构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试样,并探索了料浆固含量(固相质量分数分别为45%、50%、55%和60%)对试样显微结构、物理性能和颗粒物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固含量的升高,试样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提高,显气孔率降低;2)聚氨酯发泡过程中产生的微孔会分布在陶瓷孔壁上形成网状孔壁结构,增大颗粒物与孔壁碰撞概率,提高试样的过滤效率;同时,网状孔壁结构还可以提高试样气孔贯通性,降低其压降;3)当固含量为55%(w)时,试样体积密度约为0.57 g·cm^(-3),显气孔率为79.2%,常温耐压强度为3.7 MPa;且对颗粒物的去除率高达91.2%,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聚氨酯发泡 网状孔壁 过滤效率 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石墨烯阵列的SiC基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川 何鹏飞 +6 位作者 胡振峰 王荣 邢悦 张志彬 李竞龙 万春磊 梁秀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工程材料,但具有一定的脆性,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二维石墨烯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可以作为第二相对碳化硅陶瓷材料进行性能改善。然而石墨烯在陶瓷基体中存在分散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发挥其对陶瓷基体的改性作用。为...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工程材料,但具有一定的脆性,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二维石墨烯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可以作为第二相对碳化硅陶瓷材料进行性能改善。然而石墨烯在陶瓷基体中存在分散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发挥其对陶瓷基体的改性作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工作以陶瓷有机前驱体聚碳硅烷和工业可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纳米插层技术制备了少层石墨烯纳米片(GNPs)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3%和5%的SiC/GNPs陶瓷基复合材料。GNPs在SiC陶瓷基体中呈阵列态平行排布,显示出极高的取向性;随着GNPs含量增加,阵列中GNPs的间距依次递减,表现出一定的微观组织拓扑可调节性;加入GNPs显著提高了SiC陶瓷的断裂韧性,当GNPs含量为3%时,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8.5%,抗弯强度为445 MPa,断裂韧性达到最高值5.67 MPa·m^(1/2),相比纯SiC陶瓷提高了40%,由GNPs引发的裂纹偏转与桥连是主要的增韧机制。而进一步提高GNPs含量,断裂韧性下降至4.37 MPa·m^(1/2)。这种含有石墨烯阵列的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SiC基陶瓷器件的设计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石墨烯 微观组织 断裂韧性 陶瓷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8
12
作者 崔学民 周济 +1 位作者 沈建红 缪春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主要概述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 LTCC)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认为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多种元器件复合或将其集成在多层陶瓷基板中是今后信息功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自主... 主要概述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 LTCC)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认为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多种元器件复合或将其集成在多层陶瓷基板中是今后信息功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TCC 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研究现状 应用 材料 多层陶瓷基板 LTCC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 功能陶瓷 陶瓷技术 元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孙晶晶 李建保 +2 位作者 张波 翟华嶂 孙格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简述了电磁波吸收的基本原理,吸收材料的种类;详细介绍了陶瓷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以碳化硅和铁氧体为重点;最后简述了本实验室的一些相关工作。
关键词 陶瓷吸波材料 电磁波 碳化硅 铁氧体 吸收原理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在材料学上的进展 被引量:46
14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1 位作者 崔学民 沈建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成为无源元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元件产业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叙述了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的特点、制备工艺、材料制备相关技术和国内外...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成为无源元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元件产业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叙述了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的特点、制备工艺、材料制备相关技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LTCC) 无源集成 玻璃陶瓷 微波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加工陶瓷及工程陶瓷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46
15
作者 王瑞刚 潘伟 +3 位作者 蒋蒙宁 陈健 罗永明 孙瑞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35,共9页
陶瓷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超硬、耐高温、耐磨、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但陶瓷烧结体难以机加工 ,同时加工成本高、精度低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可加工陶瓷的分类、加工技术、陶瓷材料加工性能的表征 。
关键词 陶瓷 可加工性 加工技术 工程陶瓷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高分子PVP对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坯体表面起皮的抑制作用与机理 被引量:18
16
作者 马景陶 谢志鹏 +2 位作者 苗赫濯 黄勇 程一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0-488,共9页
在凝胶注模成型的丙烯酰胺单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有效地克服在空气气氛下单体聚合形成凝胶网络的氧阻聚问题,从而消除了坯体表面起皮现象,达到精确控制坯体尺寸的目的.本文研究了加入PVP对Al2O3粉料... 在凝胶注模成型的丙烯酰胺单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有效地克服在空气气氛下单体聚合形成凝胶网络的氧阻聚问题,从而消除了坯体表面起皮现象,达到精确控制坯体尺寸的目的.本文研究了加入PVP对Al2O3粉料的分散性、陶瓷浆料的静/动态流变特性、生坯的强度以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初步分析了PVP消除陶瓷坯体表面起皮现象的作用机制,即利用PVP增稠作用和PVP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在表面处起到粘结粉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高分子 PVP 陶瓷 凝胶注模成型 坯体 表面起皮 报制作用 氧化铝 聚乙烯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材料流延成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49
17
作者 黄勇 向军辉 +1 位作者 谢志鹏 杨金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2-27,共6页
简要概括了陶瓷坯体流延成型的工艺过程 ,比较了水基流延成型与传统流延成型技术相比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着重介绍了陶瓷材料新型流延成型工艺的研究现状 。
关键词 陶瓷材料 水基 流延成型 坯料 紫外引发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的裂纹成因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海青 刘秀波 +4 位作者 孟祥军 郑晨 孙承峰 王明娣 齐龙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0-63,共4页
参考了较多国内外有关文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裂纹的形成机理,总结出降低裂纹倾向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激光熔覆参数;激光熔覆时对金属基体进行预热或后热处理;采用添加中间过渡层或梯度涂层的方法;在金属基... 参考了较多国内外有关文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裂纹的形成机理,总结出降低裂纹倾向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激光熔覆参数;激光熔覆时对金属基体进行预热或后热处理;采用添加中间过渡层或梯度涂层的方法;在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材料中添加增韧、增塑元素。这些方法为控制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的裂纹形成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金属基体 陶瓷基复合涂层 裂纹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稀土助烧剂氮化硅陶瓷的热导率、强度及电学性能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洁 宁晓山 +2 位作者 吕鑫 周和平 陈克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693-696,共4页
高热导率氮化硅陶瓷作为基板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何在尽可能保持氮化硅陶瓷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热导率是其实际应用的关键,而选择适当的烧结助剂是提高热导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稀土氧化物种类及CaO、MgO烧结助剂对... 高热导率氮化硅陶瓷作为基板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何在尽可能保持氮化硅陶瓷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热导率是其实际应用的关键,而选择适当的烧结助剂是提高热导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稀土氧化物种类及CaO、MgO烧结助剂对氮化硅陶瓷的热导率及电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Y_2O_3-MgO,Y_2O_3-CaO,CeO_2-MgO,CeO_2-CaO,La_2O_3-MgO和La_2O_3-CaO 6种烧结助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后热处理的工艺制备氮化硅陶瓷。研究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的热导率随着烧结助剂稀土元素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与添加MgO助烧结相比,添加CaO助烧结不利于氮化硅柱状晶的生长,热导率及强度普遍较低,但硬度较高。采用Y_2O_3-MgO助烧剂和适当的烧结工艺,可以得到热导率高于80W/m·K、抗弯强度大于1000 MPa、体电阻率大于1×10^(13)Ω·m、介电常数小于10、介电损耗小于3×10^(-3)的氮化硅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稀土氧化物 热导率 抗弯强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注射成型的一种新的脱脂方法——超临界流体脱脂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音 司文捷 +2 位作者 金元生 苗赫濯 于恩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7,共4页
介绍了陶瓷注射成型的1种新脱脂方法———超临界流体脱蜡。利用非极性分子有机物石蜡(PW)与极性分子有机物聚丙烯(PP)及少量硬脂酸(SA)组成有机粘合剂,在压力P=40MPa,温度T=58℃的超临界CO2流体中脱脂2h,石蜡萃取率大于80%,该方法可使... 介绍了陶瓷注射成型的1种新脱脂方法———超临界流体脱蜡。利用非极性分子有机物石蜡(PW)与极性分子有机物聚丙烯(PP)及少量硬脂酸(SA)组成有机粘合剂,在压力P=40MPa,温度T=58℃的超临界CO2流体中脱脂2h,石蜡萃取率大于80%,该方法可使陶瓷注射成型脱脂时间大大减少,脱脂过程缩短到通常脱脂的1/10。另外超临界流体脱蜡明显克服了传统热脱脂的变形,开裂等各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注射成型 超临界流体 脱脂 变形 石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