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在细径管内蒸发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晓敏 赵红艺 +2 位作者 王维城 井亮 张亮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3-825,共3页
对CO2在细径管内蒸发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管为内径4 mm长为0.5 m的光滑紫铜管。实验中参数变化范围为,蒸发温度1-15℃,质量流速100-300 kg/m2s,热流密度2-18 kW/m2,干度0.1-0.9。实验结果表明CO2 蒸发换热系数高于氟利昂类制冷剂,... 对CO2在细径管内蒸发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管为内径4 mm长为0.5 m的光滑紫铜管。实验中参数变化范围为,蒸发温度1-15℃,质量流速100-300 kg/m2s,热流密度2-18 kW/m2,干度0.1-0.9。实验结果表明CO2 蒸发换热系数高于氟利昂类制冷剂,蒸发温度和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影响显著,而质量流速的影响相对较弱,传统制冷剂的换热系数关联式不适用于CO2;二氧化碳的压力损失随着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蒸发温度的上升而减小,CO2压力损失小于氟利昂类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蒸发换热 压降 细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微肋管内蒸发及冷凝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晓敏 李辉 +2 位作者 龚鹏 王维城 李瑞霞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2,共3页
为了研究微肋管结构尺寸及工况等对管内流动蒸发及冷凝性能的影响,对3根管外径为9.52 mm和2根外径为7 mm的微肋管进行了蒸发及冷凝实验,所用工质为R22.所选工况为,45℃冷凝温度,30-45℃的入口过热度, 2℃的出口过冷度,7℃蒸发温度,15... 为了研究微肋管结构尺寸及工况等对管内流动蒸发及冷凝性能的影响,对3根管外径为9.52 mm和2根外径为7 mm的微肋管进行了蒸发及冷凝实验,所用工质为R22.所选工况为,45℃冷凝温度,30-45℃的入口过热度, 2℃的出口过冷度,7℃蒸发温度,15%-20%的入口干度,5-6℃的出口过热度,实验中质量流速变化范围为90-500 kgm-2s-1。获得了换热性能随质量流速的变化,讨论了微肋结构尺寸对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肋管 强化传热 流动蒸发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马立波 项光明 +1 位作者 赵旭东 姚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Na2SO4和MgSO4等无机盐添加剂加入石灰石浆液中。测定了不同浆液中CaCO3溶解度.结果表明,Na2SO4和MgSO4均能提高CaCO3溶解度。其中Na2SO4的促溶效果更好,通过平流泵定量滴定稀硫酸溶液,测定了不同浆液组成的CaCO3溶解速度.结果... 以Na2SO4和MgSO4等无机盐添加剂加入石灰石浆液中。测定了不同浆液中CaCO3溶解度.结果表明,Na2SO4和MgSO4均能提高CaCO3溶解度。其中Na2SO4的促溶效果更好,通过平流泵定量滴定稀硫酸溶液,测定了不同浆液组成的CaCO3溶解速度.结果表明,加入0.05mol/L柠檬酸钾可使浆液中生成柠檬酸,从而提高CaCO3的溶解速度,并增强浆液缓冲能力,其强化效果优于Na2SO4和MgSO4,在配有无机盐添加剂的浆液中通人由N2和SO2模拟的含不同ρ(SO2)的烟气(P(SO2)为2000~3000mg/m^3),分别研究了SO2吸收率随着初始pH,通气时间和浆液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浆液中加入0.05mol/L的Na2SO4或MgSO4,可以强化CaCO3溶解和SO2吸收,同时可以增强浆液的缓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添加剂 溶解速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采暖的综合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军 史琳 +1 位作者 张璧光 朱秋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96,共4页
热泵干燥法是木材干燥加工的主要手段之—,采用高温工质对降低能耗、缩短干燥周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灌装 HTR01 和 HCFC-22 的压缩式热泵除湿机在不同入口工况下的 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及对两个热泵系统的供热性能(COP, SPC)进行对比... 热泵干燥法是木材干燥加工的主要手段之—,采用高温工质对降低能耗、缩短干燥周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灌装 HTR01 和 HCFC-22 的压缩式热泵除湿机在不同入口工况下的 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及对两个热泵系统的供热性能(COP, SPC)进行对比,得出 HTR01工质供热性能优于 HCFC-22 这一结论,并指出提高热泵干燥系统 效率的途径在于减少冷凝器、蒸发器和散热 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供热 水源 热泵 采暖 综合经济性分析 YON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式太阳能电热联用面板 被引量:13
5
作者 卢智恒 姚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553,共9页
在简要概述了温度对太阳电池影响的同时,综述了近十年用空气、水作工质的平板式太阳能电热面板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性能评价方法。经过对比,相同条件下水冷面板相对于空冷热效率高20~45%,电效率高2~4%,因而是更合适的电热联用... 在简要概述了温度对太阳电池影响的同时,综述了近十年用空气、水作工质的平板式太阳能电热面板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性能评价方法。经过对比,相同条件下水冷面板相对于空冷热效率高20~45%,电效率高2~4%,因而是更合适的电热联用方案。在评价面板性能时,应该考虑电和热的品位差别。未来工作的思路可包括流道结构的设计、工质的筛选、电池封装和连接方式的改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联用面板 温度影响 空气冷却 水冷却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泵干燥系统的Yong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军 史琳 +1 位作者 张璧光 朱秋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0,共3页
热泵干燥法是木材干燥加工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高温工质对降低能耗、缩短干燥周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灌装HTR01和HCFC—22的压缩式热泵除湿机在不同入口工况下的Yong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及对两个热泵系统的供热性能(COP,SPC)进行对... 热泵干燥法是木材干燥加工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高温工质对降低能耗、缩短干燥周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灌装HTR01和HCFC—22的压缩式热泵除湿机在不同入口工况下的Yong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及对两个热泵系统的供热性能(COP,SPC)进行对比,得出HTR01工质供热性能优于HCFC—22这一结论,并指出提高热泵干燥系统Yong效率的途径在于减少冷凝器、蒸发器和散热Yong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干燥加工 高温热泵干燥系统 YON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地热油管道预热启输过程外界气温及预热水温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卢涛 孙军生 姜培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3-1057,共5页
在建立管道和土壤的非稳态传热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土壤和管道的初始温度分布、外界大气温度的周期性变化、预热热水的温度变化,以及由于空气和热水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和热水热物理属性变化导致空气与土壤表面和热水与管道内壁之间对... 在建立管道和土壤的非稳态传热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土壤和管道的初始温度分布、外界大气温度的周期性变化、预热热水的温度变化,以及由于空气和热水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和热水热物理属性变化导致空气与土壤表面和热水与管道内壁之间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对土壤温度场建立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 热油管道 启输 土壤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除湿干燥机的实验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军 史琳 +1 位作者 张金龙 张璧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26,共5页
该文介绍了作者自行设计的高温除湿干燥机的特点,以及在木材干燥生产中的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该高温除湿干燥机利用清华大学研制的高温环保工质HTR01直接灌装R22制冷机组.除湿机出口风温可稳定达到86℃以上,能够与常规蒸汽干燥窑干燥工艺... 该文介绍了作者自行设计的高温除湿干燥机的特点,以及在木材干燥生产中的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该高温除湿干燥机利用清华大学研制的高温环保工质HTR01直接灌装R22制冷机组.除湿机出口风温可稳定达到86℃以上,能够与常规蒸汽干燥窑干燥工艺相匹配.除湿比能耗(SPC)在0.38~1.04之间.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减少压缩机损和压缩机入口管路的损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干燥机 分析 能耗分析 木材干燥 高温混合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环形空腔内自然对流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水生 张学学 江世臣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4,32,共5页
对大尺寸环形空腔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半径比为2.5,高宽比为38的实验段在0°,22°,45°,67°和90°等角度下的换热关联式,并在水平和竖直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便对实验结果进... 对大尺寸环形空腔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半径比为2.5,高宽比为38的实验段在0°,22°,45°,67°和90°等角度下的换热关联式,并在水平和竖直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小数下,倾斜角度对自然对流换热的数有较大影响;而在大数下,倾斜角度对数的影响则非常小。最后给出的换热关联式对工程实际中大电流封闭母线的散热设计和校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空腔 自然对流 倾斜角度 换热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FGD工艺中Ca(OH)_2颗粒悬浮液最大分散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昌 姚强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8-252,共5页
CFB-FGD工艺中的CaO颗粒粒径偏大,CaO转化率比较低.降低CaO颗粒粒径的途径之一是优化脱硫剂制备工艺.为此,研究了用5种不同制备工艺得到的Ca(OH)2颗粒悬浮液和悬浮液中Ca(OH)2颗粒的算术平均粒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006mol/L的六偏磷... CFB-FGD工艺中的CaO颗粒粒径偏大,CaO转化率比较低.降低CaO颗粒粒径的途径之一是优化脱硫剂制备工艺.为此,研究了用5种不同制备工艺得到的Ca(OH)2颗粒悬浮液和悬浮液中Ca(OH)2颗粒的算术平均粒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006mol/L的六偏磷酸钠溶液与CaO水合反应得到的Ca(OH)2颗粒悬浮液的分散度增加了6.62倍,Ca(OH)2颗粒的算术平均粒径降低到了1053nm.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脱硫剂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Ca(OH)2颗粒 悬浮液 分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道内湍流混合对流换热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峰 姜培学 +1 位作者 S HE J D JACKSON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6-288,共3页
本文对空气在竖直圆管中的湍流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并对异种气体(氦气)对混合对流换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空气在竖直圆管中向上流动时,随着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大,出现换热恶化现象。如果浮升力足够... 本文对空气在竖直圆管中的湍流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并对异种气体(氦气)对混合对流换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空气在竖直圆管中向上流动时,随着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大,出现换热恶化现象。如果浮升力足够大,则换热效果在降到最低点后又好转。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没有发现异种气体对混合对流换热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对流 换热恶化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热法磷酸生产余热回收的热力学分析
12
作者 昝成 史琳 +1 位作者 宋耀祖 朱明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6,共5页
以一步法热法磷酸生产余热回收改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建立的考虑热法磷酸生产过程推动力和节能潜力的评价体系对改造前后的生产系统进行了能量利用、经济效果和环境影响对比分析,证明了该项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余热回收 热力学分析 磷酸生产系统 一步法 热法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9E和S109FA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性能与经济性浅析
13
作者 武小兵 李宇红 +6 位作者 刘祥源 LIU Xiang-yuan LI Yu-hong WU Xiao-bing 《燃气轮机技术》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通过测算,给出了多种S109E和S109FA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电负荷曲线和变工况负荷特性曲线,为设计者和用户根据热、电负荷要求选择合适的系统配置方案提供了便利;本文也简要地给出固定热、电价格和分时电价下的经济性分析以及实... 本文通过测算,给出了多种S109E和S109FA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电负荷曲线和变工况负荷特性曲线,为设计者和用户根据热、电负荷要求选择合适的系统配置方案提供了便利;本文也简要地给出固定热、电价格和分时电价下的经济性分析以及实现系统经济运行的策略和可采纳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联合循环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燃烧器的分级浓缩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海 吕俊复 +2 位作者 徐秀清 曾瑞良 岳光溪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一次风的浓缩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稳燃和降低NOx排放,是煤粉燃烧器一个主要任务。介绍浓淡燃烧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燃烧器的浓缩过程的分级解析,说明分级浓缩是提高煤粉浓度的有效方法。有效的第1级浓缩增大了煤粉的输送浓度,进而可... 一次风的浓缩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稳燃和降低NOx排放,是煤粉燃烧器一个主要任务。介绍浓淡燃烧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燃烧器的浓缩过程的分级解析,说明分级浓缩是提高煤粉浓度的有效方法。有效的第1级浓缩增大了煤粉的输送浓度,进而可改善第2级浓缩,提高燃烧区的煤粉空间浓度。讨论了第1级和第2级浓缩对燃烧器性能的不同影响,说明了第2级浓缩的重要性和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并提出煤粉燃烧器的第2级浓缩和其后的一、二次风的配合是保证燃烧器性能的关键,也是未来煤粉燃烧器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一次风 分级浓缩 燃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飞灰中铁质微珠的显微结构及其组成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俊民 姚强 +1 位作者 刘惠永 徐旭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选用我国三个典型燃煤煤种的电厂飞灰中铁质微珠,进行显微结构与物相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铁质微珠中存在空心微珠、子母珠和实心微珠三种显微颗粒类型,在这些显微颗粒表面可识别出以微粒状和八面体自形晶两种方式存在的赤铁矿和磁... 选用我国三个典型燃煤煤种的电厂飞灰中铁质微珠,进行显微结构与物相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铁质微珠中存在空心微珠、子母珠和实心微珠三种显微颗粒类型,在这些显微颗粒表面可识别出以微粒状和八面体自形晶两种方式存在的赤铁矿和磁铁矿析晶;元素分析表明,燃烧褐煤电厂铁质微珠主要由Fe、Ca、Al、和Si元素组成,燃烧烟煤和无烟煤的电厂铁质微珠主要由Fe、Al和Si元素组成;物相分析发现,Fe在铁质微珠中以四种存在形式:Fe3O4、αFe2O3、γFe2O3和Fe3+玻璃相。这些物相在三个电厂飞灰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反映出不同的燃煤煤种在锅炉中燃烧温度的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Fe3O4先氧化为γFe2O3,或γFe2O3与Fe3O4的固熔体,然后再转变为αFeO,当温度超过1400℃时,FeO又转化为F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铁质微珠 显微结构 物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多孔壁面发汗冷却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丽燕 姜培学 +2 位作者 蒋方帅 余磊 任泽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37-1539,共3页
为开发有效的热防护技术,分别采用均匀青铜颗粒和不均匀青铜颗粒烧结而成的多孔板作为实验段,对平板发汗冷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汗冷却能有效地减少壁面和高温流体之间的换热;颗粒直径越小,相同条件下的冷却效果越好,但是... 为开发有效的热防护技术,分别采用均匀青铜颗粒和不均匀青铜颗粒烧结而成的多孔板作为实验段,对平板发汗冷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汗冷却能有效地减少壁面和高温流体之间的换热;颗粒直径越小,相同条件下的冷却效果越好,但是需要的压降越大;在相同的压降下,不均匀颗粒多孔板中,直径大的一侧压阻小,相当于增大了注入率,因此壁温下降幅度更大。合适颗粒直径的选择与孔隙率、压降和强度的要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发汗冷却 多孔介质 注入率
原文传递
两相流显微PIV/PTV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海亮 由长福 +1 位作者 祁海鹰 徐旭常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5-600,共6页
开发了一个能同时测量两相流中两相速度和细颗粒尺寸分布的显微PIV/PTV系统,其硬件系统包括大功率连续激光器、显微镜、高速摄像机;软件系统由改进的球形颗粒图像识别算法、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和各种先进的PIV/PTV算法组成。其中改进的圆... 开发了一个能同时测量两相流中两相速度和细颗粒尺寸分布的显微PIV/PTV系统,其硬件系统包括大功率连续激光器、显微镜、高速摄像机;软件系统由改进的球形颗粒图像识别算法、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和各种先进的PIV/PTV算法组成。其中改进的圆弧识别算法能够进行更准确地进行曲线分割而能对充满噪音并相互重叠的颗粒图像给出较好的识别结果。应用该PIV系统,可以在微秒和微米数量级上捕获细颗粒/气泡图像,并能较准确地同时得到两相速度、颗粒尺寸和浓度分布。对焚香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速度和尺寸的同时测量,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测量 PIV/PTV 细颗粒 圆弧识别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原油管道停输期间温降及原油凝固界面推进 被引量:19
18
作者 卢涛 孙军生 姜培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
由于架空原油管道没有土壤的蓄热来减缓管内原油的热散失,架空原油管道的温降过程往往成为决定整条管道允许停输时间的关键。根据原油温度划分管内原油为纯液油区、凝油区和纯固油区,并假设凝油区以已凝固原油、固体骨架和液态原油为填... 由于架空原油管道没有土壤的蓄热来减缓管内原油的热散失,架空原油管道的温降过程往往成为决定整条管道允许停输时间的关键。根据原油温度划分管内原油为纯液油区、凝油区和纯固油区,并假设凝油区以已凝固原油、固体骨架和液态原油为填充相的多孔介质区域,该区域随着温降过程向管心推移。考虑了凝固潜热和空气横掠管道对流换热对原油温降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空气、管道与原油相互耦合的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停输前期管内原油的温度整体下降较快;在停输中后期,由于凝固潜热的释放,凝油厚度增加使得热阻增大,大大减缓了原油温度的降低;对流换热系数沿管道周向分布不均,导致管内原油温度周向分布不均和凝固界面中心偏离管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原油管道 停输 凝固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截面循环悬浮床内构件对气固混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翠苹 李定凯 +1 位作者 杨建 吕子安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在冷态的方截面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实验装置中,研究了上升床中部内构件不同安装方式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的影响和气固混合行为的表现。通过实验得到了内构件在几种安装方式的床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和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发现内构件增... 在冷态的方截面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实验装置中,研究了上升床中部内构件不同安装方式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的影响和气固混合行为的表现。通过实验得到了内构件在几种安装方式的床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和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发现内构件增强了颗粒内循环。大小构件组合并上下交叉安装的方式对提高床密度,改善轴向和径向浓度均匀性发挥了较好作用。这对提高气固混和效率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悬浮床 内构件 颗粒浓度 气固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颗粒脱硫反应动力区最大粒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世昌 姚强 徐旭常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62-1566,共5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CaO颗粒表面的脱硫产物层对二氧化硫以及氧气分子扩散过程的负面影响,用TGA-2100热重分析仪对3种自制钙基脱硫剂颗粒的脱硫反应过程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脱硫反应温度为800℃时,经过水合反应的脱硫剂...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CaO颗粒表面的脱硫产物层对二氧化硫以及氧气分子扩散过程的负面影响,用TGA-2100热重分析仪对3种自制钙基脱硫剂颗粒的脱硫反应过程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脱硫反应温度为800℃时,经过水合反应的脱硫剂的动力区直径达到最大值77~150nm;分析纯CaO和工业级石灰的动力区直径在900℃达到最大值;在反应温度和颗粒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工业级石灰的动力区直径大于分析纯CaO的动力区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烟气脱硫 CAO颗粒 动力区 最大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