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分发挥专项经费作用 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瑞瑞 米晓 王志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95,共4页
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为例,介绍实验室4年来使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在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经费使用及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专项经费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研究评述及建议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琦璐 温宗国 杨宏伟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24期51-57,共7页
研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治理的双重挑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协同效应的概念、种类、量化模型及政策分析方法等角度进行总结评述,提出了我国未来协同效应在研... 研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治理的双重挑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协同效应的概念、种类、量化模型及政策分析方法等角度进行总结评述,提出了我国未来协同效应在研究对象上的拓展方向,包括在初级层次由大气污染物向其他污染介质拓展,在中级层次考虑能源资源空间布局,在高级层次统筹减排与适应;阐述了协同效应研究方法论应从建设反映国情的数据平台,兼顾能源、经济、环境各部门和行业间耦合关系的模型架构,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模型结构的政策解释等方面完善;探讨了如何完善顶层机制设计以使协同效应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辅助政策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大气污染物 气候变化 协同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运行模拟、预测软件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施汉昌 刁惠芳 +2 位作者 刘恒 王玉珏 柯细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63,共3页
在IAWQ数学模型基础上开发出城市污水处理厂 (活性污泥工艺 )运行模拟、预测专家系统软件 ,并采用实际的运行、化验数据模拟了曝气池的运行状况 ,对曝气池出水的COD日变化值和改变曝气池进水条件下的出水水质变化趋势及运行达到稳定所... 在IAWQ数学模型基础上开发出城市污水处理厂 (活性污泥工艺 )运行模拟、预测专家系统软件 ,并采用实际的运行、化验数据模拟了曝气池的运行状况 ,对曝气池出水的COD日变化值和改变曝气池进水条件下的出水水质变化趋势及运行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模拟值能够比较好地反映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法 运行 模拟预测软件 污水处理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辐流式二沉池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4
作者 肖尧 施汉昌 范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00-104,共5页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准确描述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的流态及固相分布对保证其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至关重要,与其他常用于对二沉池进行数值模拟的经验模型、固体通量模型等相比,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在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以基于计...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准确描述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的流态及固相分布对保证其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至关重要,与其他常用于对二沉池进行数值模拟的经验模型、固体通量模型等相比,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在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以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商用软件FLUENT为工具,用欧拉—拉格朗日和欧拉—欧拉方法对辐流式二沉池的流态,尤其是固相行为和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固相颗粒在二沉池中的行为和分布受颗粒的粒径、密度等自身属性以及漩涡等特殊流动现象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理想沉降理论的轨迹;颗粒粒径及密度越小,颗粒则越易受漩涡等的影响,沉淀池的泥水分离效果也就越差。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数据对比,表明该模拟结果可靠,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 计算流体力学 FLUENT软件 固相行为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联合O_3、O_3/UV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雷霆 赵文涛 +1 位作者 黄霞 王晓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3,共4页
采用混凝联合O3、O3/UV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凝剂Al2(SO4)3的投量为900 mg/L时,对TOC、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3.2%、19.5%、33.6%和27.1%,相应的出水值分别为55.5 mg/L、196 mg/L、680倍和2.53 ... 采用混凝联合O3、O3/UV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凝剂Al2(SO4)3的投量为900 mg/L时,对TOC、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3.2%、19.5%、33.6%和27.1%,相应的出水值分别为55.5 mg/L、196 mg/L、680倍和2.53 cm-1。混凝出水经O3/UV深度处理的效果优于单独O3氧化的,当臭氧投量为2.8 g/L、反应时间为80 min、UV照射强度为30 W时,对TOC、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8%、73.1%、96.1%和97.6%,相应的出水值分别为5.9 mg/L、60 mg/L、40倍和0.081 cm-1,出水COD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且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混凝 O3 O3/UV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灿 席劲瑛 +1 位作者 胡洪营 武俊良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6,共4页
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评价原则、评价步骤和影响VOCs控制技术评价的因素,从技术、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初步构建了VOCs控制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介绍了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VOCs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科学... 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评价原则、评价步骤和影响VOCs控制技术评价的因素,从技术、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初步构建了VOCs控制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介绍了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VOCs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和筛选VOCs控制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控制技术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在净水工艺中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 被引量:34
7
作者 黄霞 莫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2,共5页
 采用悬浮生长型和两种附着生长型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各种MBR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电镜观察污染膜表面,发现不同MBR的膜外表面污染特征不同,而膜内表面均无明显污染。对污染膜进行物理和化学清洗试验表明...  采用悬浮生长型和两种附着生长型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各种MBR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电镜观察污染膜表面,发现不同MBR的膜外表面污染特征不同,而膜内表面均无明显污染。对污染膜进行物理和化学清洗试验表明,常规物理清洗可使滤饼层大部分脱落,但对膜过滤性能的恢复效果较差;碱洗对膜过滤性能的恢复作用显著,有机污染对膜阻力的"贡献"最大。附着生长型MBR的污染膜表面粘性较大,常规物理清洗效果差,采用超声波清洗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约30%,与超声波结合的化学清洗效果优于常规化学清洗。对膜污染化学洗脱液成分的分析表明,MBR中的膜污染与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C-MF)相比,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Ca元素含量较低,腐殖质组分略高。两种工艺条件下洗脱液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均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与C-MF相比,MBR的膜污染洗脱液中大分子有机物增多,推测与反应器内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R 给水处理 膜污染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污染河水的渗流式生物床填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岩清 何苗 +2 位作者 胡洪营 管运涛 张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6,共4页
渗流式生物床是受严重污染小型河流强化治理的优选技术,而填料是河水处理的核心介质,高效、经济填料的选取对渗流式生物床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试验基地附近4种价廉易得的天然及废弃材料作为填料,进行了填料物理性能、... 渗流式生物床是受严重污染小型河流强化治理的优选技术,而填料是河水处理的核心介质,高效、经济填料的选取对渗流式生物床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试验基地附近4种价廉易得的天然及废弃材料作为填料,进行了填料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附着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废陶瓷和废砖块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外部比表面积,物理性能较好,而沸石则具有较好的氨氮吸附性能;就渗出物质而言,4种填料用于河水处理都是安全可行的,其中废砖块渗出了较多的有益物质,并有较好的生物附着性能,是综合性能最好的填料,其余依次是沸石、废陶瓷和卵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式生物床 污染河水 天然及废弃材料 填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文婷 温宗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85-388,共4页
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和约束日益突出,我国很多规划建设指标的目标值仍然盲目借用发达国家水平,未充分考虑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因素之间的反馈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人口... 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和约束日益突出,我国很多规划建设指标的目标值仍然盲目借用发达国家水平,未充分考虑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因素之间的反馈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的动态反馈机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HSY算法,识别城镇化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系统影响明显的灵敏指标,并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优化灵敏指标的取值。对比分析美国、欧洲、日韩等不同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参照其建设标准,同时结合灵敏指标的优化取值,设定出不同路径的城镇化模式,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情景分析,从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议。结果表明:在现有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应规避欧美国家的资源消费水平,至少不超过日韩的集约水平;要显著提升对城镇工业、交通等部门资源利用效率;注重构建大中小各类城市的协同发展与布局;设定城镇建设土地、用水和能耗等指标的"天花板"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源环境约束 系统动力学 蒙特卡洛模拟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留型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申欢 孙亚军 +2 位作者 胡洪营 何苗 孙友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66-68,共3页
以北京的清河为对象,进行人工湿地治理滞留型景观河道污染的示范工程研究。运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8~1.2m/d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NH3-N、TN、TP、藻类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35%~74%、60.5%~88.3%、56、3%... 以北京的清河为对象,进行人工湿地治理滞留型景观河道污染的示范工程研究。运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8~1.2m/d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NH3-N、TN、TP、藻类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35%~74%、60.5%~88.3%、56、3%~80.5%、30.4%~71.1%、83.6%~91.5%和85.2%-95%。在人工湿地每天运行6h的条件下,示范河段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控制了“水华”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河道 污染治理: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气升式氧化沟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洪涛 施汉昌 施慧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8-443,共6页
以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为工具,选用雷诺应力模型对小试气升式氧化沟的三维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比较了进气量分别为0.25,0.5,0.75m3/h以及污泥浓度分别为2.5,5.0g/L时的流速和流态.结果表明,气升式氧化沟的流态从整体上看是完全... 以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为工具,选用雷诺应力模型对小试气升式氧化沟的三维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比较了进气量分别为0.25,0.5,0.75m3/h以及污泥浓度分别为2.5,5.0g/L时的流速和流态.结果表明,气升式氧化沟的流态从整体上看是完全混合的,但其底部由于流速较大又具有推流特性;进气量对液相流速影响明显,对整体流态并无影响,污泥浓度对流速和流态影响都很小;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对比,表明该模拟结果可靠,可用于小试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氧化沟 流体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50
12
作者 刘超翔 胡洪营 +2 位作者 黄霞 施汉昌 钱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复合生态床和生态塘组合工艺,结合生态及景观建设进行了滇池流域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该工程既处理了生活污水,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新理念。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农村 污水 生态处理系统 设计 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超翔 胡洪营 +3 位作者 张健 黄霞 施汉昌 钱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8,共4页
 采用表面流和潜流式两种人工复合生态床对滇池地区低浓度农村污水进行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水力负荷(30cm/d)条件下,潜流式床体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6%、60.6%、80.9%和66.0%,表面流床体则分别为63.1%、61.2%、9...  采用表面流和潜流式两种人工复合生态床对滇池地区低浓度农村污水进行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水力负荷(30cm/d)条件下,潜流式床体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6%、60.6%、80.9%和66.0%,表面流床体则分别为63.1%、61.2%、90.2%和60.2%;表面流床体中芦苇、茭白等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要大于潜流式床体;潜流式床体依靠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为1625kgN/(hm2·a)和148kgP/(hm2·a),表面流床体则为1999kgN/(hm2·a)和223kgP/(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复合生态床 面源污染 农村污水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溶解氧条件下生物脱氮研究中的新现象 被引量:39
14
作者 胡林林 王建龙 +1 位作者 文湘华 钱易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4-447,共4页
In 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low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wa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harmful to aerobic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to nitrifying microbes. In fact, ammonium could be well conver... In 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low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wa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harmful to aerobic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to nitrifying microbes. In fact, ammonium could be well converted under low DO and low DO condition could obviously lead to energy saving. In recent years, some new phenomena were found in nitrogen removal reactors operated at low DO concentration, such as sludge granulation;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by autotrophic nitrifier. These phenomena were valuable because they could give new method or some convenience to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Fig 1, Tab 1,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生物脱氮 好氧颗粒污泥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现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吴静 姜洁 +1 位作者 周红明 毕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1-24,共4页
对我国400余座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调查表明,目前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仅46家,主要采用浓缩/中温厌氧/脱水工艺,采用一级厌氧消化和二级厌氧消化的厂家数量接近,其中仅25家的污泥消化系统正在运行,沼气产量约为14×104m3/d,... 对我国400余座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调查表明,目前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仅46家,主要采用浓缩/中温厌氧/脱水工艺,采用一级厌氧消化和二级厌氧消化的厂家数量接近,其中仅25家的污泥消化系统正在运行,沼气产量约为14×104m3/d,另有6家在调试。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沼气产率低和利用率不高大大削弱了该工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厂 污泥处理 厌氧消化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永明 程旖旎 +2 位作者 石英丽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0,共4页
研制了一种具有抽滤和曝气双重功能的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并用于处理废水 .比较了废水经陶瓷膜抽滤后的出水浊度和自然沉降后的浊度 ,经过陶瓷膜过滤后的出水浊度达到自然沉降 4~ 2 4h的效果 .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 ,进行曝气 /抽滤的切换 ... 研制了一种具有抽滤和曝气双重功能的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并用于处理废水 .比较了废水经陶瓷膜抽滤后的出水浊度和自然沉降后的浊度 ,经过陶瓷膜过滤后的出水浊度达到自然沉降 4~ 2 4h的效果 .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 ,进行曝气 /抽滤的切换 ,可有效地解决膜的堵塞问题 .分别进行了间歇和连续的方法处理废水的试验 ,其COD负荷分别达到 1 1kg / (m3·d)和 1 5kg / (m3·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生物反应器 废水处理 浊度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中厌氧颗粒污泥向好氧颗粒污泥的转化 被引量:31
17
作者 胡林林 王建龙 +2 位作者 文湘华 杨宁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7,共4页
在SBR反应器中以醋酸钠为碳源 ,UASB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在好氧曝气条件下运行 .通过观察污泥颗粒形态、结构等的变化 ,发现在运行中污泥颗粒经历了形态保持 ,成分置换的过程 .污泥浓度先增加后降低 ,在运行 35d后逐渐稳定在 5 g... 在SBR反应器中以醋酸钠为碳源 ,UASB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在好氧曝气条件下运行 .通过观察污泥颗粒形态、结构等的变化 ,发现在运行中污泥颗粒经历了形态保持 ,成分置换的过程 .污泥浓度先增加后降低 ,在运行 35d后逐渐稳定在 5 g/L ,SVI值稳定在 30~ 4 0mL/g的水平 .在 4 0~ 6 0d内反应器中颗粒污泥一直占主体成分 ,悬浮相浓度低于 0 .5 g/L .在好氧条件下最终颗粒污泥形态、大小稳定 ,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已经成功获得 ,好氧颗粒污泥与接种污泥相比在粒径、沉降速度、含水率以及惰性成分的含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 .电镜观察还表明 ,原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以球菌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曝气条件下SBR反应器的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林林 杨宁 +2 位作者 王建龙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 4种不同供气量条件下 ,研究了SBR反应器去除COD和氧化氨氮的沿程变化规律 ,重点考察了在微量供气、低溶解氧条件下的反应器运行特性 .在本试验运行条件下 ,4 0L h的供气量刚好提供了去除COD和氨氮所需的氧 ,此状态下反应器内的溶解... 在 4种不同供气量条件下 ,研究了SBR反应器去除COD和氧化氨氮的沿程变化规律 ,重点考察了在微量供气、低溶解氧条件下的反应器运行特性 .在本试验运行条件下 ,4 0L h的供气量刚好提供了去除COD和氨氮所需的氧 ,此状态下反应器内的溶解氧平均水平为 0 5mg L .试验中对运行工艺参数DO、ORP和pH的监测表明 ,这些参数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并且它们的变化与反应器内的物质状态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曝气 SBR反应器 溶解氧 氨氮 PH值 O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学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永明 俞俊棠 +2 位作者 王建龙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鼓泡塔式 (BubbleColumns ,BC)和气升式循环 (AirliftLoop ,AL)生物反应器基础上 ,于内循环管中加装蜂窝陶瓷载体 ,开发出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InternalAirliftLoopBioreactorwithCellsImmobilizedontoCerami... 在鼓泡塔式 (BubbleColumns ,BC)和气升式循环 (AirliftLoop ,AL)生物反应器基础上 ,于内循环管中加装蜂窝陶瓷载体 ,开发出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InternalAirliftLoopBioreactorwithCellsImmobilizedontoCeramicHoneycombSupport,IALBR CICHS) .采用示踪技术通过测定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来考察上述 3种反应器的有效工作体积和反应器内走旁路流体的比例 .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 ,IALBR CICHS可大大提高反应器的有效工作体积 ,减少流体走旁路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水力学 彭泡塔 气升式循环 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氨氮废水低溶解氧条件下亚硝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宁 胡林林 +2 位作者 王建龙 文湘华 钱易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2-55,共4页
在进水氨氮浓度为 85 6mg/L ,低溶解氧浓度下迅速启动并运行了亚硝化反应器 ,考察了反应器中氨氮的氧化和亚硝酸氮的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在其他工况不变的条件下长期运行 ,DO浓度对氨的氧化和亚硝酸积累具有显著影响。当DO在 0 2m... 在进水氨氮浓度为 85 6mg/L ,低溶解氧浓度下迅速启动并运行了亚硝化反应器 ,考察了反应器中氨氮的氧化和亚硝酸氮的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在其他工况不变的条件下长期运行 ,DO浓度对氨的氧化和亚硝酸积累具有显著影响。当DO在 0 2mg/L以上时 ,亚硝酸氮能够在反应器中完全稳定地积累 ;当DO小于 0 2mg/L时 ,氨氮的氧化作用显著下降 ;当DO增加到 1 5mg/L以上时 ,氨氮的氧化作用明显改善 ,反应器具有很好的抗DO变化的能力。反应器在高氨氮浓度和低DO条件下长期运行 ,可以完全抑制亚硝酸氧化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水污染 高氨氮废水 溶解氧 亚硝酸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