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降怠速再生可靠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董光雷 孙楠楠 +3 位作者 南征 张秋实 刘海涛 华伦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频繁怠速再生,这种不正常再生是导致DPF高温烧裂的主要原因,导致DPF可靠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搭建燃烧器台架对堇青石DPF进行重复性降怠速(DTI)测试,探究了相同碳载量及再生工况下DPF再生...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频繁怠速再生,这种不正常再生是导致DPF高温烧裂的主要原因,导致DPF可靠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搭建燃烧器台架对堇青石DPF进行重复性降怠速(DTI)测试,探究了相同碳载量及再生工况下DPF再生的一致性,通过DPF载体内部的温度分布、PN排放特性以及最终CT扫描结果,评估了DPF的耐久性及坚固性。结果表明:30次DTI测试中,DPF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峰值温度出现在靠近载体出口端,DPF从中心到边缘位置温度逐渐降低,载体边缘处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30次DTI后载体PN排放未见明显升高,距国六限值仍有较大裕量;CT扫描未见明显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降怠速 再生 可靠性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伟国 《汽车测试报告》 2023年第8期28-30,共3页
车身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车身约占总质量的35%。通过对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能够有效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使新能源汽车迈向新的发展高峰。该文探究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理念,分析基... 车身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车身约占总质量的35%。通过对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能够有效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使新能源汽车迈向新的发展高峰。该文探究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理念,分析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材料选择,提出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路径,以减小新能源汽车车身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新能源汽车 车身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汽车总体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军 杨志强 +1 位作者 余丽娟 王东 《汽车工艺师》 2023年第5期17-21,39,共6页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飞行器与汽车跨界融合的飞行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分析飞行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飞行汽车的发展趋势;其次,设想了一种新的飞行汽车构型,对飞行系统、陆地系统、能源及管理系统、...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飞行器与汽车跨界融合的飞行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分析飞行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飞行汽车的发展趋势;其次,设想了一种新的飞行汽车构型,对飞行系统、陆地系统、能源及管理系统、智能飞行驾驶系统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对飞行汽车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汽车 新能源 智能网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发动机试验中部件评分项目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君君 邢建强 +4 位作者 梁辰 董红义 俞毓先 Andrew Broff 华伦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32-37,64,共7页
用于润滑油评价的发动机试验结束后,拆解发动机并对核心部件进行评分的方法,已在润滑油性能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部件评分具有主观性,故需要通过标准方法规范部件评价项目与评分计算方法,实现主观评分的客观化,从而保证部分评分的... 用于润滑油评价的发动机试验结束后,拆解发动机并对核心部件进行评分的方法,已在润滑油性能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部件评分具有主观性,故需要通过标准方法规范部件评价项目与评分计算方法,实现主观评分的客观化,从而保证部分评分的一致性。通过部件评分结合客观的部件测量以及油样理化测试分析,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发动机状态及润滑油性能水平。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润滑油发动机试验中部件评分方法、分类和项目,重点介绍了活塞沉积物评分和油泥评分,分析了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产品规格中的部件评分考核项目的质量指标,为我国自主润滑油标准体系的发动机台架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发动机试验 评分 沉积物 油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身用钢设计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5
作者 余丽娟 《汽车测试报告》 2023年第22期16-18,共3页
随着人们对汽车能耗、安全性与低碳环保等要求日益提升,汽车车身用钢发生较大改变。汽车轻量化设计可以满足节能降耗、低碳环保与安全性等要求,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汽车车身主要用材,高强钢在汽车车身中的应用可... 随着人们对汽车能耗、安全性与低碳环保等要求日益提升,汽车车身用钢发生较大改变。汽车轻量化设计可以满足节能降耗、低碳环保与安全性等要求,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汽车车身主要用材,高强钢在汽车车身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安全环保与“增力减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文对汽车车身用钢性能要求与类型进行分析,探讨汽车车身用钢设计应用案例,并从轻量化、低碳环保、技术创新、安全性与智能化等方面分析汽车车身用钢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汽车车身用钢的制造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车身 高强钢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排放污染分布特征及与大气质量耦合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郁建桥 周俐峻 +4 位作者 唐果 王刚 俞美香 丁剑 沈钢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依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6月发布的《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结合本地实测数据,在对汽油车颗粒物(PM)排放系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核算了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_(S))的排放总量,分析... 依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6月发布的《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结合本地实测数据,在对汽油车颗粒物(PM)排放系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核算了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_(S))的排放总量,分析了机动车排放污染分布特征及与大气质量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NO_(X)、VOC_(S)排放量分别为0.5×10^(4),3.71×10^(5),1.17×10^(5) t。从区域分布来看,苏州、南京、无锡3市的3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及NO_(X)、VOC_(S)排放量均位列前3位,PM排放量位列前3位的是苏州、徐州、无锡。从车型、燃料类型和排放阶段来看,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小型客车是机动车VOC_(S)排放控制的重点,国Ⅲ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是机动车PM和NO_(X)排放控制的重点。分析区域机动车PM排放量与大气中PM_(2.5)来源解析结果的耦合关系,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控制机动车污染对改善大气环境会产生积极成效,南京、徐州和盐城3市的成效会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颗粒物 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征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灰分对 GPF 过滤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汤东 刘胜 华伦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7,共6页
基于润滑油掺烧快速老化方法,在发动机台架上研究灰分对GPF背压和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基于世界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WLTC)整车试验和实际道路测试(RDE)研究了灰分对GPF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沉积会提高发动机的排气背压,降低发... 基于润滑油掺烧快速老化方法,在发动机台架上研究灰分对GPF背压和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基于世界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WLTC)整车试验和实际道路测试(RDE)研究了灰分对GPF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沉积会提高发动机的排气背压,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60 g灰分量时背压最大升高8.8 kPa,扭矩下降3.7 N·m;WLTC工况第一阶段PN排放贡献率大于90%,且WLTC和RDE工况少量灰分即可显著提高GPF对PN的过滤效率,3 g灰分量下过滤效率可达96.6%;过滤效率随着灰分量的增加而增大,60 g灰分样件的PN过滤效率达到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 灰分 背压 过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灰分对直喷汽油车GPF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金冲 华伦 +2 位作者 张文彬 林延松 张云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7-492,513,共7页
为开发汽油车颗粒捕集器(GPF)快速老化方法,评价GPF的耐久特性,分别在发动机与整车转鼓台架上试验研究了GPF的快速积灰方法和GPF对缸内直喷(GDI)汽油车颗粒物排放、背压、油耗的影响,最后用CT与XRF对灰分的分布与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为开发汽油车颗粒捕集器(GPF)快速老化方法,评价GPF的耐久特性,分别在发动机与整车转鼓台架上试验研究了GPF的快速积灰方法和GPF对缸内直喷(GDI)汽油车颗粒物排放、背压、油耗的影响,最后用CT与XRF对灰分的分布与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F的积灰效率会随着时间变化逐步上升,最终达到30%左右的稳定值;装有GPF的整车在世界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下可满足国六颗粒物排放限值要求;随着灰分的不断积累,GPF对颗粒物质量(PM)与数量(PN)仍旧可以保持较高的过滤效率,分别为82%和99%;灰分累积对GPF的背压上升会有一定的影响,最大为6.5 kPa;在WLTC循环测试下GPF内的灰分增加对整车油耗影响并不明显,最大为1.25%;灰分主要组成物质为CaO和P_2O_5,主要沉积在GPF末端特别是在中心区域,为总含量的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车 汽油车颗粒捕集器(GPF) 快速积灰 世界轻型车瞬态循环(WLTC) 耐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通用汽油机后处理系统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庆良 王磊 +1 位作者 杨海岳 帅石金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4期3-5,共3页
为了降低小型通用汽油机的排放并能达到美国EPA III阶段法规要求,并考虑成本因素,一般通过加装氧化催化后处理装置和二次补气技术。论文以158F小型通用汽油机氧化催化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内部流动过程... 为了降低小型通用汽油机的排放并能达到美国EPA III阶段法规要求,并考虑成本因素,一般通过加装氧化催化后处理装置和二次补气技术。论文以158F小型通用汽油机氧化催化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内部流动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器前端面存在大尺度流动结构,会对污染物转化效率产生影响;建立的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为小通机满足未来严格排放法规,提供后处理系统的设计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通用汽油机 后处理系统 氧化催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伟国 《时代汽车》 202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我国在不断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发展目标中,汽车行业的发展迎来新局面。节能减排、轻量化、安全舒适成为当前汽车主要发展方向,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工艺方面逐渐研发出新技术,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本文分别... 我国在不断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发展目标中,汽车行业的发展迎来新局面。节能减排、轻量化、安全舒适成为当前汽车主要发展方向,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工艺方面逐渐研发出新技术,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本文分别对车身设计新技术与制造工艺新技术进行分析,并探究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便推动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设计 制造工艺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型汽车排放测试系统的PEMS测量精度验证
11
作者 王刚 钱超 +2 位作者 杨国良 南利贵 于海鸽 《轻型汽车技术》 2020年第11期14-20,9,共8页
针对轻型汽车国VI排放法规对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量精度要求,利用轻型汽车排放测试系统分别在稳态工况和WLTC工况对PEMS气态污染物、排气质量流量、颗粒物数量(PN)的测量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CO、CO2、NOx、油耗、... 针对轻型汽车国VI排放法规对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量精度要求,利用轻型汽车排放测试系统分别在稳态工况和WLTC工况对PEMS气态污染物、排气质量流量、颗粒物数量(PN)的测量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CO、CO2、NOx、油耗、排气质量流量相对测量误差分别为-5.49%、2.53%、10.55%、2.09%、-2.79%;WLTC工况下CO、CO2、NOx、油耗、PN相对测量误差分别为6.67%、2.54%、12.96%2.37%、-16.08%,满足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车 便携式 排放测试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学民 《汽车测试报告》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化时代、机电一体化时代、电控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当代汽车技术融合了众多尖端科技,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应用在汽车上的专利技术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当代汽车技术正朝智能化、网络化、...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化时代、机电一体化时代、电控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当代汽车技术融合了众多尖端科技,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应用在汽车上的专利技术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当代汽车技术正朝智能化、网络化、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该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具体的应用路径及未来发展,以期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信息技术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燃料燃烧颗粒物对颗粒捕集器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鑫昌 刘帅 +2 位作者 王忠 华伦 帅石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代用燃料后,排气颗粒物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依据柴油机台架试验,使用0%、5%、15%甲醇掺混比的F-T(Fischer–Tropsch)合成柴油,在标定工况下采集颗粒。用同步辐射小角散射分析方法测量颗粒物摩擦力、粒径等参数。基于... 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代用燃料后,排气颗粒物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依据柴油机台架试验,使用0%、5%、15%甲醇掺混比的F-T(Fischer–Tropsch)合成柴油,在标定工况下采集颗粒。用同步辐射小角散射分析方法测量颗粒物摩擦力、粒径等参数。基于实验数据,在EDEM软件中建立颗粒模型,模拟了颗粒碰撞沉积过程。结果表明:随甲醇掺混比的增加,甲醇、F-T柴油燃烧颗粒间摩擦力增加0.6 N,平均粒径增加2.44 nm。沉积过程中,颗粒捕集器(DPF)单元体非迎风面的沉积量急剧增加;颗粒沉积效率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摩擦力增大、粒径增大,颗粒层厚度及颗粒链长度也随之增加。甲醇掺混比的改变使得颗粒整体向更多、更细的方向变化,燃料类型及掺混比的改变显著影响了颗粒在DPF载体上的沉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代用燃料 甲醇、甲醇/F-T合成燃料 颗粒物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 EDEM软件 小角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务和财务融合对科研单位绩效的影响
14
作者 吴冬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3期0114-0117,共4页
本文旨在研究业务和财务融合对科研单位绩效的影响。首先,我们概述了业务和财务融合的概念和特点,并介绍了科研单位绩效的评估指标。然后,我们分析了业务和财务融合对科研单位绩效的三个主要影响:提高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 本文旨在研究业务和财务融合对科研单位绩效的影响。首先,我们概述了业务和财务融合的概念和特点,并介绍了科研单位绩效的评估指标。然后,我们分析了业务和财务融合对科研单位绩效的三个主要影响:提高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业务和财务融合在科研单位中的实施策略,包括加强组织结构和流程优化、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发现业务和财务融合对科研单位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对科研单位和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限制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和财务融合 科研单位绩效 效率 资源配置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分析
15
作者 赵金东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9期204-205,共2页
阐述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方法,分析相关技术实现作用的机制。探讨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在汽车电动驱动系统、工业自动化领域、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无位置传感器 控制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永磁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勇 胡晗 +2 位作者 秦贞超 吴浩 王文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0-570,共11页
为了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用永磁轮毂电机在变负载、宽转速范围内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IMRAS)的永磁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在传统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算法中固定增益自适应... 为了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用永磁轮毂电机在变负载、宽转速范围内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IMRAS)的永磁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在传统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算法中固定增益自适应律设计基础上,结合自抗扰控制算法(ADRC)中的非线性变增益模块设计方法,利用fal函数构建了具有变增益非线性特性的自适应律,实现了对轮毂电机转子位置与转速的准确估算,并对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及台架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特性,尤其在宽转速范围、负载突变等工况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IMRAS) 非线性自适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MS的机动车尾气碳排放特征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俐峻 郁建桥 +3 位作者 唐果 孙前 丁剑 沈钢 《环境科技》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江苏省9辆国六阶段新生产机动车(5辆轻型汽油车、1辆轻型柴油车、3辆重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CO_(2)排放测试,分析了不同车型CO_(2)排放特征,并对其中的4辆机动车进行了实时油耗监测,分析其与碳平衡核...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江苏省9辆国六阶段新生产机动车(5辆轻型汽油车、1辆轻型柴油车、3辆重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CO_(2)排放测试,分析了不同车型CO_(2)排放特征,并对其中的4辆机动车进行了实时油耗监测,分析其与碳平衡核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9辆机动车综合CO_(2)排放因子在152.31~859.01 g/km之间,总体表现为“重型柴油车>轻型柴油车>轻型汽油车”;除轻型柴油车外,轻型汽油车和重型柴油车各工况下的CO_(2)平均排放因子表现为“市区>高速>市郊”;油耗与CO_(2)排放因子的走势一致,两者正相关性显著(R2=0.958);实测油耗低于碳平衡核算结果,两者平均相对误差为3.9%,说明利用碳平衡法进行此类车型的CO_(2)排放核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S 江苏省 机动车 二氧化碳 尾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T换挡冲击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案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文杰 袁小丽 +2 位作者 陈莹莹 王邵明 段红尊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介绍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冲击的产生原因,主要有机械、油路、电路三方面的故障原因引起的冲击和自身结构、工作原理引起的动力中断而产生的换挡冲击;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针对AMT换挡动力中断问题的研究进展及解决方案,大多数学者... 介绍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冲击的产生原因,主要有机械、油路、电路三方面的故障原因引起的冲击和自身结构、工作原理引起的动力中断而产生的换挡冲击;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针对AMT换挡动力中断问题的研究进展及解决方案,大多数学者专家都是通过改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或者从控制策略上进行优化;最后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AMT换挡冲击控制策略的优化应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增强控制系统的软件功能以及采用高速运算器、电动执行器四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动力中断 换挡冲击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吸附行为及微观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忠 张启霞 +1 位作者 刘帅 胡志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0-446,共7页
建立了单缸柴油机排气颗粒采集系统,采集了不同吸附环境条件的颗粒样品,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样品的吸附能力;采用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探究了吸附前、后颗粒形貌结构和氧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颗粒具有吸附能力;与吸附... 建立了单缸柴油机排气颗粒采集系统,采集了不同吸附环境条件的颗粒样品,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样品的吸附能力;采用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探究了吸附前、后颗粒形貌结构和氧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颗粒具有吸附能力;与吸附前相比,吸附后的颗粒更为团聚,样品1、2和3的计盒维数分别增加了2.03%、1.98%和1.42%;其水分及可溶性有机物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5.83%、10.36%和11.84%,氧化特征温度明显降低,活化能分别降低了34.77、38.88和47.43 kJ/mol.随着碳氢体积分数的升高,颗粒吸附的水分及可溶性有机物(SOF)质量分数增加,活化能降低量增加;随着吸附过程温差的增加,吸附量增加,颗粒团聚程度升高;随吸附时间减少,计盒维数的增加趋势减缓;随着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增大,颗粒的吸附量增加,氧化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 吸附 微观形貌 可溶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洋 潘金冲 +3 位作者 林延松 张云龙 帅石金 华伦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为满足国六排放法规,搭载缸内直喷发动机的汽油车必须安装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以限制颗粒物排放。GPF的故障诊断因标定困难、诊断频率低等问题,成为排放技术的研究重点。结合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分类特性,... 为满足国六排放法规,搭载缸内直喷发动机的汽油车必须安装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以限制颗粒物排放。GPF的故障诊断因标定困难、诊断频率低等问题,成为排放技术的研究重点。结合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分类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GPF故障诊断算法。算法以GPF的诊断原理作为依据,采集稳态工况信息和对应的GPF前后压力信号作为特征输入,构成神经网络数据集;应用加噪等方法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大量实验确定合适的网络参数进行泛化性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GPF诊断算法具有良好的准确率和泛化能力。基于NI PXI系列软硬件开发了一套GPF诊断算法测试平台,对算法进行嵌入和可行性验证。测试结果表明:GPF诊断算法在发动机台架环境下能够完成故障的实时诊断和决策,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神经网络 故障模式 诊断算法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