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涵与路径
1
作者 边明远 吴凯辉 +2 位作者 黄锦川 张云龙 肖建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24期172-174,178,共4页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优秀车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其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政”,即要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优秀车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其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政”,即要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方法论进行研究,提出依托显性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开展隐性的价值观引导塑造的思政教育路径,即“传经—悟道”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 车辆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仿真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肖罡 廖琴 +3 位作者 杨钦文 张蔚 赵斯杰 黄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轨道交通车辆仿真系统的可视化与交互性,依托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仿真平台。[方法]通过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三维模型与机理模型的层级式构建方法,以及层级式关联映射方法,实现了三维模型与机理... [目的]为了提高轨道交通车辆仿真系统的可视化与交互性,依托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仿真平台。[方法]通过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三维模型与机理模型的层级式构建方法,以及层级式关联映射方法,实现了三维模型与机理模型融合,耦合生成了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三维物理模型,并由此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仿真系统以及系统的构建方法。以青岛某地铁车辆及其相应运行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的VR平台及车辆自动驾驶控制算法,对该仿真系统功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及结论]试验表明,列车实际运行速度与控制运行速度误差均在±1.5 km/h内,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轨道交通车辆数字孪生仿真平台的构建方法为提升轨道交通车辆仿真系统的可视化与交互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辆 数字孪生 仿真系统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车辆前馈NMPC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凯 李浩然 +3 位作者 许述财 孙川 郑四发 严运兵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9,共12页
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中,车辆转向系统的迟滞和车辆模型的线性化会导致转向不足和稳态误差,从而影响自主车辆路径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路径跟踪框架。该框架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触发前馈控制控制器,输出理想... 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中,车辆转向系统的迟滞和车辆模型的线性化会导致转向不足和稳态误差,从而影响自主车辆路径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路径跟踪框架。该框架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触发前馈控制控制器,输出理想转角序列,提前使转向机构到达最优转角附近;随后将引入排斥目标函数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优化求解出的最优控制序列作用于车辆,刷新理想转角序列。搭建自主车辆实验平台,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忽略滞后的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相比,前馈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方面的性能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中,所提出的框架将横向均方根误差降低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车辆 转向迟滞 前馈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路径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的多车道车辆集群编队控制
4
作者 姬鹏霄 孔伟伟 +5 位作者 罗禹贡 于杰 刘彦斌 汪俊杰 朱洧震 梁伟铭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2-752,共11页
为安全、高效地控制智能网联汽车(CAV)编队,研究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AS)一致性的多车道、零散随机分布的车辆集群编队控制策略,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建立了基于交错式结构的车群期望几何拓扑,提出了包括间距调整阶段、变道控制阶段和... 为安全、高效地控制智能网联汽车(CAV)编队,研究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AS)一致性的多车道、零散随机分布的车辆集群编队控制策略,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建立了基于交错式结构的车群期望几何拓扑,提出了包括间距调整阶段、变道控制阶段和队形收敛阶段的3阶段式编队控制流程。基于一致性理论,设计了车群编队控制器,并进行稳定性论证。选取2种典型场景,对三车道场景中初始分布较为极端的车群开展编队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策略的控制过程中,纵向车间距与期望间距误差在0.5 m以内,横向位置与期望位置误差在5 cm以内,且速度在变化后能快速收敛至期望值。因而,该策略能有效控制车群车辆安全、高效地达到车群期望队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CAV) 车辆集群编队控制 一致性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MAS) 道路受限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车辆行为感知在线半监督混合方法
5
作者 张海伦 王广玮 +3 位作者 孟庆文 许庆 王建强 李克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3-2004,共12页
自动驾驶感知系统须对目标车辆运动进行感知,以制定合理交互决策。针对行为感知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和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波动和异常值导致感知准确率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线半监督混合方法。首先,采用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和在线梯度下降... 自动驾驶感知系统须对目标车辆运动进行感知,以制定合理交互决策。针对行为感知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和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波动和异常值导致感知准确率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线半监督混合方法。首先,采用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和在线梯度下降优化器设计基于数据驱动的车辆运动状态在线预测算法。然后,构建基于微簇的初始模型,并以K近邻为基分类器建立集成学习策略,设计错误驱动代表性学习和指数衰减策略实现对初始模型的迭代更新。最后,基于驾驶模拟平台采集了验证所提算法有效性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于车辆行为波动具有快速适应性,在线预测算法可准确预测车辆运动趋势,行为感知算法对于不同预测时间下的车辆行为均有较强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行为预测 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 集成学习 半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多风格强化学习的车辆轨迹跟踪避撞控制
6
作者 肖礼明 张发旺 +4 位作者 陈良发 闫昊琪 马飞 李升波 段京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5-955,共11页
轨迹跟踪避撞是车辆智能性的重要体现,针对现有控制方法面对同一场景的控制风格单一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多风格型强化学习控制方法。为实现控制风格多样性,首次将风格指标引入值网络和策略网络,搭建了多风格跟踪避撞策略网络,并结合... 轨迹跟踪避撞是车辆智能性的重要体现,针对现有控制方法面对同一场景的控制风格单一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多风格型强化学习控制方法。为实现控制风格多样性,首次将风格指标引入值网络和策略网络,搭建了多风格跟踪避撞策略网络,并结合值分布强化学习理论构建了多风格策略迭代框架,依托该框架推导提出了多风格值分布强化学习算法。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所提出方法可以多种驾驶风格(激进、中性、保守)完成轨迹跟踪避撞任务,实车稳态轨迹跟踪误差小于5cm,具备较高的控制精度,实车平均单步决策耗时仅为6.07ms,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格 值分布强化学习 轨迹跟踪 主动避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轮毂驱动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底盘协同控制
7
作者 俞志豪 罗荣康 +1 位作者 吴佩宝 侯之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3-1743,共11页
为了改善四轮轮毂驱动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转矩协调和主动后轮转向的底盘协同控制策略。该策略旨在跟踪期望的车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同时,有效抑制车身侧倾。基于轮毂电机驱动产生的垂向反力特性,设计了车辆纵向... 为了改善四轮轮毂驱动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转矩协调和主动后轮转向的底盘协同控制策略。该策略旨在跟踪期望的车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同时,有效抑制车身侧倾。基于轮毂电机驱动产生的垂向反力特性,设计了车辆纵向、横摆和侧倾运动的转矩协调解耦控制策略。为降低车辆横向动力学建模时忽略的非线性因素及模型不确定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面向底盘协同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非线性特性和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和补偿。同时开展了硬件在环测试,通过双移线工况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底盘协同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并减小车身侧倾运动;包含扰动观测的控制策略相比于无扰动观测补偿,对期望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跟踪误差分别降低了56.9%和27.3%,而车身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分别降低了8.9%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驱动 横向稳定性 后轮转向 扰动观测器 转矩协调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地面车辆补充采集的三维重构模型优化
8
作者 杨东辉 王昱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为解决无人机单独采集图像生成三维(3D)重构模型存在破损和孔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地面车辆补充采集的3D模型优化方法。该方法耦合基于模型分辨率、三角网格结构和人工选点3种方法提取待优化区域,生成3D包围框和法向量信息,并利... 为解决无人机单独采集图像生成三维(3D)重构模型存在破损和孔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地面车辆补充采集的3D模型优化方法。该方法耦合基于模型分辨率、三角网格结构和人工选点3种方法提取待优化区域,生成3D包围框和法向量信息,并利用3D重构质量启发式方法生成补充采集视点。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优化下,粗糙3D模型的低质量区域得到了显著改善,模型投影像素尺寸平均减少66%;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了3D模型重构质量,为室外大规模精细3D重构领域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3D)重构 模型优化 几何代理 视点规划 无人地面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强制换道场景下的车辆队列换道控制策略
9
作者 杨皓宇 孔伟伟 +2 位作者 赵享 任晗啸 罗禹贡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为满足基于L1、L2级辅助驾驶技术的车辆队列在高速公路上整体强制性换道需求,首先,提出了分层架构的车辆队列控制系统;随后,针对其中的策略层设计了队列整体换道条件判断方法,并详细描述了队列整体换道过程的具体控制流程,弥补了现有研... 为满足基于L1、L2级辅助驾驶技术的车辆队列在高速公路上整体强制性换道需求,首先,提出了分层架构的车辆队列控制系统;随后,针对其中的策略层设计了队列整体换道条件判断方法,并详细描述了队列整体换道过程的具体控制流程,弥补了现有研究偏向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的不足;最后,通过联合仿真平台与实体小车队列平台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计算实时性。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在多种工况下判断合适的队列换道时机,并进行车辆队列整体换道流程的控制,且整套策略可以在实车嵌入式控制器上实时运行,具备面向实车产品开发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车辆队列 强制换道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柴当量比燃烧的发动机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清楚 刘奕 +3 位作者 毛建树 齐运亮 陈虎 王志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零碳氨与柴油双燃料燃烧以拓展氨燃料的运行工况,研究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当量比燃烧排放特性,并与稀燃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条件下,氨柴双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纯柴油模式快,燃烧持续期明显短于纯柴油模... 采用零碳氨与柴油双燃料燃烧以拓展氨燃料的运行工况,研究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当量比燃烧排放特性,并与稀燃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条件下,氨柴双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纯柴油模式快,燃烧持续期明显短于纯柴油模式。相比于稀燃条件,在过量空气系数越靠近理论空燃比和氨能替代率越大时,燃烧持续期缩短效果越明显。氨柴双燃料燃烧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密度且指示热效率高于纯柴油模式。在排放方面,氨柴双燃料的NOx排放在3.4 g/(kW·h)以下,较低氨能量替代率下的NOx排放低于纯柴油模式,但氨燃烧效率整体较低,需要控制未燃氨排放;和纯柴油相比,氨柴双燃料在70%氨能量替代率时,凝聚态颗粒数排放能够减少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柴双燃料 当量比燃烧 排放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曹巍 陈飞 +4 位作者 孔祥栋 朱志成 韩雪冰 卢兰光 郑岳久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3,共14页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在电池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目前随着新能源行业对电池需求的激增,如何在确保涂布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已成为电池制造厂商关注的焦点。面向电池制造数字化和产...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在电池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目前随着新能源行业对电池需求的激增,如何在确保涂布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已成为电池制造厂商关注的焦点。面向电池制造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综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的发展,对比分析了常见的涂布方法的特点,基于工艺仿真的手段,从内、外流场两个角度,明确了影响涂层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系统梳理了狭缝式挤压涂布的优化策略和方法,此外,本文还对比分析了产线中在线检测方法的特点,评估了实用性和局限性,并进一步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优化锂离子电池涂布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涂布工艺 工艺仿真 狭缝式挤压涂布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辆队列紧急工况控制策略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鹏飞 罗禹贡 +1 位作者 刘畅 孔伟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9-307,318,共10页
目前针对紧急工况的智能网联车辆队列控制研究较为欠缺,为了解决高速公路车辆队列在紧急工况下安全、稳定控制问题,本文针对队列紧急制动、他车插入队列这两种紧急工况开展控制策略研究。首先,建立控制系统分层架构,由策略层和控制层组... 目前针对紧急工况的智能网联车辆队列控制研究较为欠缺,为了解决高速公路车辆队列在紧急工况下安全、稳定控制问题,本文针对队列紧急制动、他车插入队列这两种紧急工况开展控制策略研究。首先,建立控制系统分层架构,由策略层和控制层组成。其中,控制层根据策略层的输出结果激活对应的车辆纵横向控制器;针对策略层,分别设计两种紧急工况的控制策略以及不同工况间的控制切换策略。最后,基于PreScan/Simulink搭建高速公路车辆队列控制联合仿真平台,设计包含多个紧急工况的复杂验证场景,完成五车队列在该场景下的仿真验证,并探讨了通信时延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队列控制系统能保证队列在两种紧急工况下安全、稳定行驶,并可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车辆队列 高速公路 紧急工况 V2V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制动电机绕组缺相的EMB容错控制
13
作者 王国栋 王丽芳 +1 位作者 吴艳 张俊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5-2346,I0025,共13页
电子机械制动(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电机驱动系统作为EMB的动力源,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着整车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文中以提高EMB制动电机驱动系统的容错能力作为切入点,研究EMB制动电机的绕组缺相容错控制策略,增加制动系统的... 电子机械制动(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电机驱动系统作为EMB的动力源,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着整车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文中以提高EMB制动电机驱动系统的容错能力作为切入点,研究EMB制动电机的绕组缺相容错控制策略,增加制动系统的冗余度。文中的EMB制动电机以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容错性优点的中性点隔离的相移30°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DTPMSM)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分析对比DTPMSM常用的两种建模方法、数学模型和脉宽调制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正常工况下同时具备两种建模方法优点的EMB控制结构;然后,在此控制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一种与正常工况具有相同解耦变换矩阵、数学模型和控制结构,并且适用于电机任意位置绕组缺相故障的EMB制动电机容错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全工况容错控制策略在正常工况、缺相容错工况和正常工况与容错工况切换时的有效性。同时,验证容错控制策略使EMB保持了高可靠的制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容错控制 开路故障 可靠性 电子机械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靠通信的云控场景下网联车辆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庆 潘济安 +2 位作者 李克强 王建强 吴向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鉴于不可靠的网络通信给车辆网联控制带来的隐患,本文研究了考虑时延、丢包等因素的网联车辆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建立包含随机丢包和时延事件的网络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稳定的线性矩阵... 鉴于不可靠的网络通信给车辆网联控制带来的隐患,本文研究了考虑时延、丢包等因素的网联车辆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建立包含随机丢包和时延事件的网络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条件,给出了随机丢包的量化控制器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方程矩阵的增广,提出了离散时延的跳变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分别对网联车辆横向与纵向控制两个典型云控场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时延或丢包概率分布已知的条件下所设计的网联车辆控制系统量化控制器,能保证在不可靠通信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联车辆控制 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 云控 丢包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运动控制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新技术接受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铁方 李艳春 +2 位作者 刘朱紫 袁泉 张勇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06-3817,共12页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通过控制车辆运动以防护人地碰撞损伤的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被动安全技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 with Passive Safety Function,PAEB),为了解公众对这种新技术的接受度,参考已有研究成果设计问卷并调...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通过控制车辆运动以防护人地碰撞损伤的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被动安全技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 with Passive Safety Function,PAEB),为了解公众对这种新技术的接受度,参考已有研究成果设计问卷并调查,在对43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后,采用图表及Kruskal-Wallis显著性差异检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与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公众对PAEB的了解程度总体偏低,83.3%的人能接受低于1万元的PAEB商用价格,认为PAEB能实现且支持相关科研工作的比例很高。中年、有驾照、硕士及以上学历、理科类汽车领域工作且是专技人员者更了解PAEB,女性对PAEB的感知风险显著高于男性,硕士及以上学历群体对PAEB使用意愿显著低于本科学历群体,非汽车交通领域被调查者对PAEB的行为态度最积极,专技人员使用意愿最低。随着对PAEB了解程度的加深或降低,认为PAEB肯定能实现并非常支持PAEB科研及担忧事故责任归属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越了解PAEB越会降低对PAEB的感知有用性。PAEB接受意向模型显示,为提高PAEB的使用意愿,需降低感知风险并提升感知有用性。相关结果能为PAEB后续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行人 被动安全 接受度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车辆的路面附着系数分段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新荣 王鑫 +3 位作者 宫新乐 黄晋 黄丹 王鹏兴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3-1932,共10页
路面附着系数是车辆主动控制系统的重要输入参数,其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车辆动力学系统控制的性能,估算方法应满足实时、可靠和准确性高的要求。首先,建立3自由度车辆模型以及车轮受力模型;其次,分别采用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和自适应卡尔... 路面附着系数是车辆主动控制系统的重要输入参数,其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车辆动力学系统控制的性能,估算方法应满足实时、可靠和准确性高的要求。首先,建立3自由度车辆模型以及车轮受力模型;其次,分别采用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利用附着系数和滑移率进行识别与估计;最后,提出了一种路面附着系数的分段识别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路面附着系数,在估算过程中通过引入评价指标,减少了该方法的运算复杂度,提高了运行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路面附着系数的估计误差在0.05以内,通过加入评价指标,算法的运行效率提高了21.1%,可以满足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附着系数 扩张状态观测器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实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静一 鞠琳 毛雪鸥 《未来与发展》 2021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变革进入"新四化"阶段,成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支撑汽车产业的车辆工程学科也进入了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本文分析了我国车辆工程学科的基本情况,目前的人才培养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新... 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变革进入"新四化"阶段,成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支撑汽车产业的车辆工程学科也进入了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本文分析了我国车辆工程学科的基本情况,目前的人才培养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新时期车辆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学科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齿条力观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赵欣羽 李佳祺 +1 位作者 刘贺 季学武 《汽车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齿条力是线控转向系统路感设计和转向跟随控制中的关键参数,但是由于其在量产车中难以被直接测量,因此,对其观测成为线控转向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采用两种方法观测齿条力,一种是基于车辆动力学的观测方法,采用龙伯格观测器观测车辆侧向速... 齿条力是线控转向系统路感设计和转向跟随控制中的关键参数,但是由于其在量产车中难以被直接测量,因此,对其观测成为线控转向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采用两种方法观测齿条力,一种是基于车辆动力学的观测方法,采用龙伯格观测器观测车辆侧向速度,并结合轮胎刷子模型分析转向阻力矩;另一种是基于转向动力学的观测方法,通过建立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卡尔曼滤波实现对齿条力的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通过硬件在环台架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齿条力观测效果,提出基于多变量的规则式融合策略对两种方法进行优势互补。通过台架试验验证所提出的融合策略能在不同工况下有效提高齿条力观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齿条力观测 龙伯格观测器 卡尔曼滤波 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静一 姬雪 《未来与发展》 2022年第7期74-76,68,共4页
汽车产业是先进科技集群的载体性平台,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关键产业升级的源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适应技术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车辆工程人才成为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战略支撑。文章梳理... 汽车产业是先进科技集群的载体性平台,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关键产业升级的源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适应技术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车辆工程人才成为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战略支撑。文章梳理了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新态势,分析了新时期车辆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人才培养 车辆工程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共驾车辆路径跟踪集成控制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新荣 许权宁 +2 位作者 宫新乐 李学鋆 黄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6-696,共11页
针对人机共驾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和车辆稳定性难以有效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控制策略,包括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可变传动比曲线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针对稳定性控制,构建考虑路面附着条件和车速的AFS可变传... 针对人机共驾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和车辆稳定性难以有效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控制策略,包括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可变传动比曲线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针对稳定性控制,构建考虑路面附着条件和车速的AFS可变传动比函数,用于保证车辆路径跟踪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横向稳定性;针对路径跟踪控制,设计基于MP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用于跟踪目标路径;搭建了基于Carsim/Matlab的联合仿真平台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集成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人机共驾车辆的操作稳定性,显著提高了车辆的跟踪性能,削弱了驾驶员驾驶状态波动对车辆行驶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驾 横摆稳定性 路径跟踪 集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