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心脏左、右心室形变能力及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高霞 孔令云 +3 位作者 陈玲玲 李孝伟 刘芳 王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对心脏左、右心室收缩期纵向形变能力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评价22例甲减患者(甲减组)接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及甲状... 目的:探讨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对心脏左、右心室收缩期纵向形变能力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评价22例甲减患者(甲减组)接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6个月后(治疗后)左、右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GLS)和达峰时间标准差,即机械离散度(MD)的变化。同时纳入22例性别、年龄和高血压病史匹配的正常职工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甲减组的常规心室收缩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GLS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甲减组:左心室GLS为(-20.8±3.7)%;右心室GLS为(-19.8±5.2)%;对照组:左心室GLS为(-24.0±2.2)%;右心室GLS为(-25.4±4.7)%;P均<0.01]。甲减组左心室MD[13.7(6.2,25.4)ms]和右心室MD[1.6(0.8,9.3)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MD为5.2(4.0,6.0)ms;右心室MD为0.45(0,2.6)ms]。治疗后,甲减组患者左、右心室GLS和MD均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GLS和MD是检出甲减患者心室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短期替代治疗后心室形变指标的恢复迟于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应变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机械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心电图自动诊断和预测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婷婷 丁子建 +3 位作者 袁亦方 林剑平 王贵锦 张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90-293,共4页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测方法,然而术语繁多,加之长时程可穿戴心电图监测的应用,对心电诊断的需求剧增。深度学习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电领域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应用。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心电图自动诊断和...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测方法,然而术语繁多,加之长时程可穿戴心电图监测的应用,对心电诊断的需求剧增。深度学习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电领域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应用。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心电图自动诊断和预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心电描记术 自动诊断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不同亚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碧荷 李锟 +4 位作者 杨靖 刘元伟 佘飞 何榕 张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对其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7例明确诊断的LQTS患者,根据基因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组间静息心电图的参数区别。进一步比较运动试验过程中LQT1与LQT2患者的心电参数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对其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7例明确诊断的LQTS患者,根据基因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组间静息心电图的参数区别。进一步比较运动试验过程中LQT1与LQT2患者的心电参数变化区别。并分组比较各亚型患者随访结果。结果LQT2的PR间期最短(140.5±19.6)ms,LQT3的ST段最长(264.0±66.9)ms;LQT1的T波振幅最高(3.0±1.6)mm,且上升支角度最大(154.2±13.9)°而下降支角度(121.8±10.6)°最小(P<0.05)。运动过程中,LQT1的QTc、QTa、Tpe随运动呈延长趋势,恢复过程中随之缩短。而LQT2患者呈现相反表现,运动及恢复过程中LQT1的Tpe均比LQT2短。相比而言LQT3及LQTM患者预后偏差。结论LQTS患者静息心电图各参数特征呈基因特异性,LQT1和LQT2患者运动和恢复过程中QTc、Tpe等参数呈现不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QT间期 心电图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齐光磊 王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本院急诊急救过程中常规护理的53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接受本院急诊急救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的53例AMI患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本院急诊急救过程中常规护理的53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接受本院急诊急救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的53例AMI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转运成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急救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确保转运成功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急救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重建“生命通道”
5
作者 张鸥 吴小凡 耿雨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12期20-21,共2页
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冠状动脉则是心脏自身的供血血管,它们像树枝一样分布在心脏表面,为心肌提供必要的血液供应。然而,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严... 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冠状动脉则是心脏自身的供血血管,它们像树枝一样分布在心脏表面,为心肌提供必要的血液供应。然而,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经皮冠脉介入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能够有效地重建受损的“生命通道”,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下面就为您详解这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通道 供血血管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营养物质 血液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见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特点及致病性评估流程
6
作者 杨英 张萍 吕婷婷 《巴楚医学》 2023年第4期97-102,共6页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类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以癫痫、尖端扭转型室速、晕厥和猝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染色体遗传病。因其突变基因与临床表型的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常用基因型确定临床分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LQTS的...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类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以癫痫、尖端扭转型室速、晕厥和猝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染色体遗传病。因其突变基因与临床表型的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常用基因型确定临床分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LQTS的基因诊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基因的突变特点、致病规律、致病风险预测、电生理功能验证筛选出的“假阳性”突变以及初见雏形的致病性评估流程。本文就三种常见LQTS,即LQT1-3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基因突变 “假阳性”突变 致病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靖 李锟 +10 位作者 陈东红 杨帆 李剑锋 徐碧荷 刘元伟 佘飞 何榕 刘芳 崔迎春 郭继鸿 张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6-801,共6页
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 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LCSD治疗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和长QT综合征(LQTS)患者,LCSD手术指征为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服药后存在心律失常事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CSD术前及术后1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分析心率及运动耐量、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QTc间期、猝死风险评价指标。收集LCSD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的随访数据,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心脏事件发生及药物调整。结果共纳入5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例为CPVT、1例为LQT1、2例为LQT2。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晕厥,初发症状年龄为12(10,16)岁,行LCSD年龄为21(16,26)岁。5例患者LCSD术后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基础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前(65.6±6.5)次/min比术后(68.0±11.1)次/min,P=0.57];运动耐量呈下降趋势[术前(12.1±2.8)MET比术后(10.5±2.4)MET,P=0.07]。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较前减少,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下降(例序1由术前4分降至术后3分,例序2由术前5分降至3分),3例LQTS患者QTc间期下降[术前基线心率QTc(546.6±72.3)ms比术后(493.0±61.1)ms,P=0.047,术前峰值心率QTc(516.3±73.7)ms比术后(486.7±64.2)ms,P=0.035]。猝死相关指标改善,T波电交替(TWA)呈下降趋势,且恢复阶段1 min内心率变化值(ΔHRR1)由术前(51.5±21.1)次/min降至术后(32.0±13.9)次/min(P=0.035)。随访1(1,4)年,5例患者均规律口服普萘洛尔,剂量调整至(37.0±21.7)mg/d,4例患者无心脏事件,仅1例因情绪激动发生心跳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结论LCSD手术对交感应激引起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平板运动试验分析初步示LCSD可在不影响心率的前提下,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改善猝死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 平板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程控管理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榕 张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2期95-98,共4页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有效手段。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通过起搏器的诊断功能可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检出率,同时最小化心室起搏、保持房室同步起搏以及生理性起搏部位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随着起搏技术的不断进...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有效手段。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通过起搏器的诊断功能可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检出率,同时最小化心室起搏、保持房室同步起搏以及生理性起搏部位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随着起搏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算法可用于预防和终止房颤发作。对于起搏器植入合并房颤患者而言,优化程控管理策略,合理应用房颤的预防和干预功能,可以减少患者的房颤负荷,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器 综述 心房颤动 程控管理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助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7-1060,共4页
人工智能(AI)是指能够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技术或系统,经过65年的发展,AI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近10年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是突飞猛进。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众多,心血管疾病领域对AI的需求与应用已经涉及多个方面,在心... 人工智能(AI)是指能够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技术或系统,经过65年的发展,AI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近10年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是突飞猛进。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众多,心血管疾病领域对AI的需求与应用已经涉及多个方面,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自动诊断、危险分层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文就AI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血管疾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遗传学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碧荷 张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0-714,共5页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双向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晕厥或心原性猝死。目前已经发现与之相关的5种突变基因,基因突变增加舒张期钙离子释放至细胞质内,局部...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双向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晕厥或心原性猝死。目前已经发现与之相关的5种突变基因,基因突变增加舒张期钙离子释放至细胞质内,局部形成钙火花,引起延迟后除级,引发心律失常。CPVT治疗的一线用药为β受体阻滞剂,氟卡尼可作为辅助用药,高危人群可选择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左心交感神经结切除(LCSD)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等手术器械治疗,基因治疗仍在研究中,有望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儿茶酚胺类 钙离子 基因突变 治疗
原文传递
桥接整合因子1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婷婷 张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1-934,共4页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心肌兴奋收缩障碍是心衰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明确心肌兴奋收缩障碍的机制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近年来研究发现桥接整合因子1(BIN1)在调节钙离子信号和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中发挥重要作...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心肌兴奋收缩障碍是心衰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明确心肌兴奋收缩障碍的机制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近年来研究发现桥接整合因子1(BIN1)在调节钙离子信号和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心衰时心脏中BIN1表达显著减少,提示其可能是心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对BIN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衰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桥接整合因子1
原文传递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钠盐摄入现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宁玲 姜一农 +16 位作者 王鸿懿 杨莉 程文立 徐新娟 尹新华 牟建军 商黔惠 初少莉 韩清华 袁洪 孙跃民 郭子宏 孙刚 王浩 冯颖青 袁亦方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对我国高血压患者现阶段(2017-2019年)盐(氯化钠)摄入量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在中国23个省/市130家医院,纳入年龄18~85岁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9 686例,采用电极法对所有患者的全天(24 h)尿液进行尿钠测定,同时记录病史、体质量... 目的对我国高血压患者现阶段(2017-2019年)盐(氯化钠)摄入量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在中国23个省/市130家医院,纳入年龄18~85岁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9 686例,采用电极法对所有患者的全天(24 h)尿液进行尿钠测定,同时记录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和用药史(包括降压药),并对高血压患者6 494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入选的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尿钠排泄为156.8 mmol/d(相当于食入钠3.6 g/d,钠盐9.2 g/d),其中7 103例(占73%)患者平均钠盐摄入超过6 g/d,按照WHO标准钠盐<5 g/d仅有1 840例(占19%)。根据测定的平均尿钠排泄水平可将入选的患者分为低钠(尿钠<100)、中钠(尿钠100~<200)和高钠(尿钠≥200 mmo/d) 3组,3组尿钠排泄水平分别为(69.7±21.0)、(145.8±28.0)和(268.7±58.9)mmol/d。平均尿钠排泄水平在全国中以西北地区最高(184.2 mmol/d,相当于钠盐10.8 g/d),华南地区最低(111.3 mmol/d,相当于钠盐6.5 g/d)。血压随着钠摄入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我国23个省/市高血压患者平均钠盐摄入量仍显著高于中国和WHO标准,纠正高钠摄入对血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4h尿钠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正确评估基因检测的结果
13
作者 张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随着遗传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遗传病患者通过基因检测获得疾病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有效信息,临床分子实验室检测到越来越多的新的序列变异。对于以长QT综合征(LQTS)为代表的单基因疾病来说,对变异序列的临床意义进行分级解读,明确基因突变... 随着遗传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遗传病患者通过基因检测获得疾病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有效信息,临床分子实验室检测到越来越多的新的序列变异。对于以长QT综合征(LQTS)为代表的单基因疾病来说,对变异序列的临床意义进行分级解读,明确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等组织在2015年制定了符合孟德尔遗传特征疾病变异五级分类标准[1],旨在规范基因变异评估,此指南很快被绝大多数基因筛查机构采纳,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最近一些研究仍表明,即使应用ACMG指南,基因筛查机构在变异评估实践中,仍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序列变异 医学遗传学 长QT综合征 疾病诊断 临床意义 基因筛查 实验室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