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miR-607通过下调TRPC5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和转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超 陈双江 姜业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7-1593,共7页
目的研究miR-607异常表达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肝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45对HCC及癌旁组织中miR-607表达,分析miR-60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通过转染miR-607 mimics提高HCC细胞(Huh-7和HCC... 目的研究miR-607异常表达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肝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45对HCC及癌旁组织中miR-607表达,分析miR-60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通过转染miR-607 mimics提高HCC细胞(Huh-7和HCCLM3)内miR-607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模型分别检测过表达miR-607对H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607是否与潜在靶点TRPC5的mRNA 3’-非翻译区直接结合。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607对HCC细胞内TRPC5、CCND1、MMP2表达及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MiR-607在HCC组织及H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iR-607低表达与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及较晚TNM分期(Ⅲ+Ⅳ)密切相关(P<0.05)。过表达miR-607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607与TRPC5 m RNA 3’-非翻译区直接结合(P<0.05)。过表达miR-607抑制HCC细胞内TRPC5、CCND1及MMP2表达并下调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miR-607低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临床特征密切相关,miR-607可能通过下调TRPC5表达进而抑制Akt通路激活来发挥抗HCC生长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07 肝细胞癌 TRPC5 AKT通路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治疗胰头癌的临床观察研究
2
作者 杨世伟 石军 +2 位作者 项灿宏 曾建平 韩东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治疗胰头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三组包括常规入路的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治疗胰头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三组包括常规入路的手术方式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SMPV)切除(15例),结肠下区动脉入路方式无SMPV切除(19例),以及结肠下区动脉入路方式联合SMPV切除(16例),比较手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围手术期死亡。常规入路组手术时间(381.33±39.39)min较动脉入路组(436.32±37.09)min和复杂手术组(458.44±45.05)min缩短;动脉入路组术中出血量(452.63±97.97)mL较常规入路组(610.00±139.28)mL和复杂手术组(578.13±111.76)mL明显减少;常规入路组顽固性腹泻(0例)较动脉入路组(5例)和复杂手术组(4例)明显降低(P<0.05);其余并发症和病理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常规入路组中位生存时间19月,动脉入路组为24月,复杂手术组为23月,三组间比较没有差异。结论: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作为胰头癌的手术治疗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动脉入路 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责制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袁雪丽 于小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6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责制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4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按照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全责制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4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按照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责制护理,比较两组肠蠕动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6.67%,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提供全责护理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肠蠕动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 肠蠕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IC+索拉非尼治疗巨块型肝癌伴发Ⅲa型门静脉癌栓降期后手术切除病例报道1例
4
作者 杨晓伟 董家鸿 +5 位作者 曾建平 刘影 任志忠 岳元勋 童翾 张跃伟 《肝癌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43-46,共4页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首发转移器官,而肝转移灶往往又是全身化疗效果最差的病灶,因此肝转移灶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肝动脉局部灌注化疗由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外周药物浓度低,因此增加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全身...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首发转移器官,而肝转移灶往往又是全身化疗效果最差的病灶,因此肝转移灶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肝动脉局部灌注化疗由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外周药物浓度低,因此增加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全身毒副反应。瑞格菲尼是一个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涉及到至少10个靶点,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作为结直肠癌三线治疗用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本例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同行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HAIC MDT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维和远程卫勤保障预案及实践
5
作者 付志刚 刘丽萍 +2 位作者 张雷 薛敏敏 石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制定一套维和远程卫勤保障预案,在实施中验证预案的有效性。方法以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为保障对象制定远程卫勤保障预案,针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结果形成远程卫勤保障医院端的组织指挥、人员组成、基本任务... 目的制定一套维和远程卫勤保障预案,在实施中验证预案的有效性。方法以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为保障对象制定远程卫勤保障预案,针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结果形成远程卫勤保障医院端的组织指挥、人员组成、基本任务、工作流程和保障内容等应急处置方案。结论维和远程卫勤保障要编制“情景-能力”预案文案,建立平战结合的组织体系,打造军民融合的保障模式,形成持续改进的更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维和保障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吴广斌 许晓磊 +4 位作者 何淼龙 黄鑫 张琳 廖勇 冯晓彬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0,共5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继发性肝转移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尽管手术与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手术难以切除或化疗耐药、难治性患者,治疗选择仍相当有限。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局... 近年来,结直肠癌继发性肝转移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尽管手术与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手术难以切除或化疗耐药、难治性患者,治疗选择仍相当有限。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局部治疗手段,相关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笔者综述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领域的研究背景、作用机制与原理,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以期提升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肝转移 钇‑90微球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进展与争议 被引量:22
7
作者 项灿宏 童翾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是外科医生最为困难的挑战之一。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义、分期、影像学评估、术前预处理、手术治疗及辅助性治疗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以努力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治疗学
原文传递
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早接触创新模块教学实践与初步反馈
8
作者 于凡 王炜 +5 位作者 李欣 冯莉莉 杨帆 王学栋 王燕婴 刘芳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4年第12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胜任力导向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早接触课程"医疗行为全过程"创新模块的建设、实施与反馈。方法以清华大学医学院2022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8名学生和10名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 以门诊和病房临床实践为场景, ... 目的探讨胜任力导向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早接触课程"医疗行为全过程"创新模块的建设、实施与反馈。方法以清华大学医学院2022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8名学生和10名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 以门诊和病房临床实践为场景, 基于核心胜任力培养和医学生需求评估设计课程内容, 明确模块目标, 互动式教学为主, 强调人文教育, 基于系统实践。以访谈和课后小结的形式收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学生认为该模块使其对医疗行为、临床思维、医学伦理和基于系统实践形成初步认识, 临床实践能够与未来学习建立紧密联系, 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与以往粗放的临床早接触课程相比, 带教教师认为细化的"医疗行为全过程"创新模块教学目标清晰, 重点突出, 对人力要求高, 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流增加, 能够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学习效率、提升学生领导力, 最终有助于提升医学生未来的核心胜任力。结论 "医疗行为全过程"创新模块顺应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 可以为医学院校临床早接触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八年制 临床早接触 人文课程 胜任力导向教育
原文传递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0
9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6 位作者 董家鸿 滕皋军 朱海东 张琳 贾中芝 刘加成 陆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498,共13页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SIRT)肝脏恶性肿瘤已有50余年临床应用史,大规模临床应用亦超过20年,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90)Y-SIRT操作复杂,涉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一旦发生^(90)Y微...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SIRT)肝脏恶性肿瘤已有50余年临床应用史,大规模临床应用亦超过20年,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90)Y-SIRT操作复杂,涉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一旦发生^(90)Y微球异位分布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90)Y-SIRT操作技术,对促进^(90)Y-SIRT在我国稳步推广至关重要。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围绕患者筛选、术前影像学评估、^(90)Y-SIRT方案、处方剂量计算、^(90)Y-SIRT的实施、术后管理、常见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等,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以规范^(90)Y-SIRT操作,保证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90)Y-SIRT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钇-90 微球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6 位作者 董家鸿 滕皋军 朱海东 张琳 贾中芝 刘加成 陆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8,共14页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SIRT)肝脏恶性肿瘤已有50余年临床应用史,大规模临床应用亦超过20年,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90Y‑SIRT操作复杂,涉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一旦发生90Y微球异位分布...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SIRT)肝脏恶性肿瘤已有50余年临床应用史,大规模临床应用亦超过20年,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90Y‑SIRT操作复杂,涉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一旦发生90Y微球异位分布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90Y‑SIRT操作技术,对促进90Y‑SIRT在我国稳步推广至关重要。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围绕患者筛选、术前影像学评估、90Y‑SIRT方案、处方剂量计算、90Y‑SIRT实施、术后管理、常见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等,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规范90Y‑SIRT操作,保证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90Y‑SIRT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钇‑90 微球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基于CT检查的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肝门静脉定性与定量分型研究
11
作者 徐卓凡 靳琪奥 +6 位作者 王开宇 张新静 张刘彤 张然然 廖洪恩 项灿宏 董家鸿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6-983,共8页
目的基于CT检查的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肝门静脉定性与定量分型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集291例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数据;男195例,女96例;年龄为(51±12)... 目的基于CT检查的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肝门静脉定性与定量分型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集291例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数据;男195例,女96例;年龄为(51±12)岁。采用三维重建系统对增强CT检查肝门静脉系统进行重建,并将三维点云输入至编码器模型后,得到三维重建的向量化表示。该向量化表示可以用于预测定性分型和定量表示分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或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结果(1)门静脉三维重建结果及解剖分型。291例患者重建肝门静脉的三维结构,肝门静脉主干分型:Akgul A型211例,Akgul B型29例,Akgul C型16例,Akgul D型10例,无Akgul E型患者,无法分型25例。(2)门静脉主干定性分型的预测。291例患者样本中,排除25例因成像质量差或无法进行Akgul分型的样本,266例样本用于机器模型肝门静脉主干的自动定性分型(肝门静脉分类器),其中Akgul A型211例,Akgul B型29例,Akgul C&D型26例。266例患者Macro‑F1为61.93%±40.50%,准确率为84.99%,Random分类器的Macro‑F1为32.38%±19.81%,准确率为61.65%,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5,χ^(2)=62.89,P<0.05)。(3)定量表示门静脉分型。定量分型相似样本的Akgul定性分型的概率P@1为73%±45%、P@3为70%±37%、P@5为69%±35%、P@10为67%±32%、MRR为80%±34%;基线模型P@1为57%±50%、P@3为58%±35%、P@5为58%±32%、P@10为58%±30%、MRR为70%±37%;两种模型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5.11,5.00,4.99,3.47,P<0.05)。结论基于CT检查使用三维重建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肝门静脉结构的自动分型模型,可实现自动定性分型并定量描述肝门静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深度学习 肝门静脉分型 相似患者检索 CT检查
原文传递
胰腺上缘入路定点解剖肝总动脉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睿 李昂 +5 位作者 张新静 于里涵 杨世伟 韩东冬 董家鸿 卢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肝总动脉无变异情况下,经胰腺上缘入路定点解剖肝总动脉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采用前瞻性研究,自2018年1月至6月,连续选取肝总动脉无变异的20例全肝移植物和20例肝胆胰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在肝总动脉无变异情况下,经胰腺上缘入路定点解剖肝总动脉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采用前瞻性研究,自2018年1月至6月,连续选取肝总动脉无变异的20例全肝移植物和20例肝胆胰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移植物自胰腺上缘入路开始肝动脉修剪。肝胆胰恶性肿瘤病人为开放手术,均须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于No.8a淋巴结和胰腺上缘之间首先分离出肝总动脉后分别向近心端及远心端骨骼化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结果全肝移植物解剖胰腺上缘软组织后可迅速显露肝总动脉,继续向两侧解剖顺利完成动脉修剪。移植手术成功完成,术后4周随访证实肝动脉功能正常。恶性肿瘤病人可优先解剖出肝总动脉,并向远心端和近心端清扫No.8a、12及No.9淋巴结右侧部分,骨骼化肝总和固有动脉,成功完成区域淋巴结廓清,术后4周随访无肝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胰腺上缘入路肝总动脉定点解剖可作为须行肝总和肝固有动脉骨骼化手术的常规方式。亦可经此入路起始修剪全肝移植物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上缘入路 淋巴结清扫 肝总动脉 全肝移植物修剪
原文传递
合并脑梗死和脑血管狭窄老年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思益 张欢 +5 位作者 项灿宏 冯新红 孙绪德 薛张纲 王东信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0-1523,共4页
一、病例介绍1.病历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6岁,身高170 cm,体重60 kg。因"发现肝占位半个月"入院。3个月前腹痛腹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后于2个月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为进一步诊治,于门诊检查发现肝占位。(2)既... 一、病例介绍1.病历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6岁,身高170 cm,体重60 kg。因"发现肝占位半个月"入院。3个月前腹痛腹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后于2个月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为进一步诊治,于门诊检查发现肝占位。(2)既往史:9个月前患急性脑梗死,遗留右侧肢体无力,需搀扶下行走,伴认知功能下降,易激惹,口服氯吡格雷+他汀类治疗。高血压3年,血压最高190/110 mmHg(1 mmHg=0.133 kPa),不规律降压治疗。胰腺炎发病后体重下降约8 kg。曾因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行骨水泥治疗。否认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和酗酒史,无特殊个人史及家族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3)体格检查:HR 86次/min,BP 166/101 mmHg,RR 18次/min,VAS评分0分。回答欠切题,可完成简单指令动作。专科查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示齿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无明显可凹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 急性脑梗死 瞳孔等大 食物过敏史 对光反射 门诊检查 易激惹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公磊 黄鑫 +5 位作者 束斌 张琪佳 王良 汤睿 肖颖 项灿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86-391,F0004,共7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手术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制定并优化手术效果的策略至关重要。尽管肝移植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目前ICC仍然唯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ICC在大体分为肿块型、管内生长型、管周浸润型和混合(肿...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手术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制定并优化手术效果的策略至关重要。尽管肝移植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目前ICC仍然唯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ICC在大体分为肿块型、管内生长型、管周浸润型和混合(肿块+管周浸润)型4种分型。临床上主要根据ICC的大体分型来决定治疗策略。术前门静脉栓塞、新辅助治疗、淋巴结清扫等的应用,使得更多的患者手术切除成为可能,并提高了手术的效果。术后辅助应用化疗、放疗等可以较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迅猛发展,正逐渐改变着ICC的临床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治疗应用 肿瘤辅助疗法 肝内胆管细胞癌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对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师恒鑫 杜飞 +5 位作者 张永烜 吴美龙 朱晓颖 任秋洋 齐攀 杨世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9-384,共6页
目的选择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患者,评价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关于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切除的文... 目的选择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患者,评价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关于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切除的文章,对患者特征、肿瘤特征、手术特征、术后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病例对照研究,2761例患者,其中解剖性肝切除组1727例,非解剖性肝切除组1034例。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组基线特征为肝硬化占比更少、肝脏储备功能更好、Child-Pugh A级占比更多;另外,解剖性肝切除组的肿瘤长径更大、微血管侵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长期预后方面,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相比,解剖性肝切除组获得了更好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比值比(OR)=1.54,95%CI:1.30~1.82,P<0.001]和5年总体生存[OR=1.27,95%CI:1.04~1.55,P=0.018]。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对于降低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患者远期复发和改善长期生存显著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预后 解剖性肝切除 非解剖性肝切除
原文传递
疼痛综合护理管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波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S01期412-414,共3页
目前,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其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和及手术治疗2种。在手术治疗中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创伤较小、恢复快且可能引起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1]。但... 目前,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其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和及手术治疗2种。在手术治疗中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创伤较小、恢复快且可能引起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1]。但手术还是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疼痛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严重者会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其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疾病 康复进程 综合护理管理 内科治疗 应激反应 术后并发症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