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 |
吴潜涛
本刊记者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2
|
基于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施教模式探析——以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
张瑜
贾经铭
|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3
|
以教导学 化教为学--清华大学“概论”课程“导客为主”教学模式探索 |
冯务中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2017 |
10
|
|
4
|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三重激励效应——以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
翁贺凯
李璎珞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2019 |
2
|
|
5
|
殷切的希望 育才的指南——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刘书林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01 |
2
|
|
6
|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状况调查分析——以首都五所重点高校部分大学生为样本 |
于涵
张瑜
李泽芳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9 |
11
|
|
7
|
“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方式: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
张瑜
白杨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8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交网络的特性研究 |
张瑜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9
|
2000年以来大学生诚信危机问题研究综述 |
吉雯
牟勇
|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0 |
2
|
|
10
|
Web2.0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探索——以“中国数字大学城”为例 |
苏晔
林苹
李东阳
|
《江苏商论》
|
2016 |
2
|
|
11
|
高校学生社会工作育人功能研究 |
张瑜
于涵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
2009 |
2
|
|
12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以B站鬼畜文化为例 |
张瑜
王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
2024 |
1
|
|
13
|
郑永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就、特点及其启示 |
吴潜涛
雷洲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00后”大学新生人生价值观现状与培育方向——基于北京市某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调研的分析 |
肖巍
覃愿愿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
2022 |
5
|
|
15
|
中英高校职业引导教育比较研究——基于历程、内涵、特征的三维考察 |
叶子鹏
董吉男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6
|
虚拟仿真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
李燕
项俊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1 |
5
|
|
17
|
互联网治理视野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矩阵式”重构--以清华大学共青团为例 |
何雪冰
余潇潇
贾开
|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18
|
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校友在校期间表现与职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
欧阳沁
李建忠
韩见
张瑜
|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9
|
探索一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新途径——清华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修基地建设的启示 |
王贵贤
张静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
张再兴
杨增岽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8 |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