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宣 郭洁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13-16,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TIA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TIA患者,对入组病例进行7、30、180 d随访,采用ABCD^(3)评分、ABCD^(3)-I评分及ABCD^(3... 目的分析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TIA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TIA患者,对入组病例进行7、30、180 d随访,采用ABCD^(3)评分、ABCD^(3)-I评分及ABCD^(3)-I评分法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ABCD^(3)-HI)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进而对其预测再发卒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ABCD^(3)-HI评分对TIA发作后7、180 d内发生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913、0.917,高于ABCD^(3)-I评分及ABCD^(3)评分(0.895、0.906)、(0.857、0.809)。ABCD^(3)-HI评分及ABCD^(3)-I评分对TIA发作后30 d内发生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907及0.913,两种方法均高于ABCD^(3)评分的0.831。结论ABCD^(3)-HI评分具有较好的预测TIA发作后再发脑卒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3)评分 ABCD^(3)-I评分 ABCD^(3)-HI评分 同型半胱氨酸 T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2
作者 李挺建 江天 +1 位作者 邵海燕 丁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5期29-31,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2009~2014年医院分离的痰培养 MRSA 临床分布及耐药,为临床抗菌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痰培养、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鉴定卡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09~2014... 目的:回顾分析2009~2014年医院分离的痰培养 MRSA 临床分布及耐药,为临床抗菌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痰培养、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鉴定卡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09~2014年共收集了206株 MRSA,其中40株为儿童 MRSA,166株为成人 MRSA。206株 MRSA 主要分布于 ICU 病区、呼吸内科、儿科,分别占28.16%、15.05%、11.65%。在被检测的16种抗菌药物中,儿童 MRSA 耐药率大于50%分别为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 G 及红霉素。成人 MRSA耐药率大于50%分别为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 G、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莫西沙星、氯洁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儿童 MRSA 的耐药率明显低于成人 MRSA(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 MRSA 的耐药率明显低于成人 MRSA,临床医生需选择合理抗菌素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已减缓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布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9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娅 叶永志 吴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Phoemix10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产AmpC酶初筛...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Phoemix10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产AmpC酶初筛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采用三维试验。结果 179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共检出82株,其中单产ESBLs 35株(19.55%),单产AmpC酶21株(11.73%),同产ESBLs和AmpC酶26株(14.53%)。产酶株和非产酶株对亚胺培南普遍具有极高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中更为严重。结论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检出率较高,并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菌素酶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妙淑 王卫军 +5 位作者 张近波 方钱 李剑锋 金鹏飞 侯建毅 李智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SAP模型组(B组)及参麦治疗组(c组);其中B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SAP模型组(B组)及参麦治疗组(c组);其中B组及C组再分为4、8、16、24h4个亚组,各个亚组及A组各12只。对各组大鼠血清中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B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A组均显著升高(128.07±15.86比87.31±13.16、142.33±22.61比98.82±11.39、187.45±17.39比129.51±15.61、176.18±19.36比123.57±17,0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B组均显著降低(92.55±8.09比128.07±15.86、105.28±14.29比142.33±22.61、142.36±18.25比187.45±17.39、131.32±21.83比176.18±19.36)(P〈0.05);B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mRNA表达水平较A组均显著升高(0.97±0.12比0.52±0.11、1.08±0.18比0.61±0.13、1.32±0.18比0.82±0.14、1.23±0.09比0.74±0.1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mRNA表达水平较B组均显著降低(0.59±0.13比0.97±0.12、0.68±0.09比1.08±0.18、0.96±0.20比1.32±0.18、0.88±0.09比1.23±0.09)(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通过下调SAP大鼠ICAM-1mRNA及ICAM-1的表达,起到改善SAP大鼠微循环、保护SAP大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参麦注射液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卫军 张近波 +4 位作者 方钱 李剑锋 金鹏飞 李智涛 侯建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6-957,共2页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参麦对其影响。方法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参麦对其影响。方法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2天、第4天ET水平均明显升高[(80.36±11.05)比(98.18±11.83)、(93.63±8.59)比(107.53±9.26)](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7天ET水平明显升高(76.25±10.81比93.17±12.42)(P〈0.01);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E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SAP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的ET含量,通过改善SAP患者的微循环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皮素 参麦注射液
原文传递
手术室空气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基因型的检测与分析
6
作者 林娅 陈卫挺 +1 位作者 卢玮 吴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2113-2115,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空气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 C酶的情况,并对Amp C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菌株鉴定采用Phoemix10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产Amp C酶初选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采用多重PCR和DNA测序检测分析Amp C... 目的探讨手术室空气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 C酶的情况,并对Amp C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菌株鉴定采用Phoemix10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产Amp C酶初选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采用多重PCR和DNA测序检测分析Amp C酶基因型。结果 67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经头孢西丁敏感试验筛选出疑产Amp C酶菌株11株,并经PCR检测有9株菌株均在405 bp处出现阳性条带,再经DNA测序均为DHA-1型Amp C酶。结论手术室空气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 C酶检出率较高,流行基因型以DHA-1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AMPC酶 基因型 手术室空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