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个STR基因座在温州汉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淑珍 吕建新 张洪勤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应用PCR-PAGE技术,对温州地区227例汉族无关个体进行D5S818、D18S865、D12S375基因座的遗传学多态性调查,获得了该3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参数,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STR基因座 温州市 汉族群体 遗传多态性 PCR-PAGE技术 法医物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汉族人群D12S391、D18S865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淑珍 张洪勤 毕云天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短串联重复序列D12S391、D18S865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454名无关个体的D12S391、D18S865位点进行分型。结果D12S391观察到11个等... 目的研究短串联重复序列D12S391、D18S865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454名无关个体的D12S391、D18S865位点进行分型。结果D12S391观察到11个等位基因,50种基因型;D18S865观察到7个等位基因,21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个基因座的观测杂合度(H)分别为0.7974、0.7379;个体识别能力(DP)分别为0.9566、0.9077;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260、0.7279。结论两个STR基因座具有较高杂合度,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5),在法医学应用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市 汉族 D12S391 D18S865 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表达CD44分子几种基因拼接体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何秋莎 陈彦凡 龚永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探讨血浆中可溶性 CD44标准型、v6和 v7- v8变构体的表达水平与四类肺癌的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我们自己建立的通用免疫杂交法定量测定 5 9例肺癌患者血浆 s CD44 S、s CD44 v6、s CD44 v7- v8的含量。结果 :原发性肺癌 (5 2例 )... 探讨血浆中可溶性 CD44标准型、v6和 v7- v8变构体的表达水平与四类肺癌的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我们自己建立的通用免疫杂交法定量测定 5 9例肺癌患者血浆 s CD44 S、s CD44 v6、s CD44 v7- v8的含量。结果 :原发性肺癌 (5 2例 )和转移性肺癌 (7例 )的 s CD44 v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1)和肺慢性炎症对照组 (P<0 .0 5 ) ;原发性未转移组 (2 2例 )与原发性转移组 (30例 )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 .0 5 )。未转移组鳞癌的 s CD44 S检测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P<0 .0 5 ) ,与肺泡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四类肺癌组 s CD44 v6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 ,肺泡癌与小细胞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s CD44 v7- v8在肺癌中无特别意义。结论 :s CD44 v6与肺癌的恶性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 ,s CD44 v6可作为肺癌的早期诊断 ,疗效评价 ,转移和复发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sCD44 免疫杂交法 基因拼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汉族人群D7S2846、D19S400和D18S535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洪勤 吴淑珍 毕云天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研究D7S2846、D19S400和D18S535位点在温州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方法EDTA抗凝血样采自194名无血缘关系温州地区汉族个体,用chelex-100法提取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分析。结果D7S2846观察到6个等位基因及15种基... 目的研究D7S2846、D19S400和D18S535位点在温州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方法EDTA抗凝血样采自194名无血缘关系温州地区汉族个体,用chelex-100法提取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分析。结果D7S2846观察到6个等位基因及15种基因型;D19S400观察到10个等位基因及36种基因型;D18S535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及26种基因型。各基因座的杂合度(H)分别为:0.644、0.724、0.772;个人识别能力(Dp):0.854、0.940、0.938。结论三个STR基因座具有较高杂合度,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法医学应用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市 汉族 D7S2846 D19S400 D18S535 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汉族人群短串联重复序列D1S549位点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万东 毕云天 +3 位作者 张洪勤 吴淑珍 杨雷 包其郁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 :获得D1S5 4 9基因座在中国温州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 ,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人 2 30名无关个... 目的 :获得D1S5 4 9基因座在中国温州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 ,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人 2 30名无关个体的D1S5 4 9位点进行分型 ,并检验D1S5 4 9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计算法医学常用的各种概率 ,并与其他人群进行了比较。结果 :D1S5 4 9位点检出 7个等位基因 ,2 1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χ2 =11.5 ,P >0 .0 5 ,df=14 ) ,观测杂合度为 (75 .9± 2 .0 ) % ,耦合几率为 0 .0 87,亲子关系指数为 2 .0 7,个体识别率为 0 .913,期望排除率为 0 .5 2 5 ,多态信息含量为 0 .73。不同人群基因频率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可为温州汉族人群法医个体识别 ,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群 多态性研究 不同人群 分型 基因型 遗传学研究 等位基因频率 个体识别 法医学 基因频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地区汉族群体D7S2846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洪勤 吴淑珍 +3 位作者 杨雷 毕云天 何秋莎 包其郁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00-401,共2页
目的 :研究STR位点D7S2 846在温州地区的遗传多态性 ,获得相应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在温州地区随机抽取 194名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的静脉血 ,EDTA抗凝 ,用chelex10 0法提取DNA。应用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型。结果 :... 目的 :研究STR位点D7S2 846在温州地区的遗传多态性 ,获得相应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在温州地区随机抽取 194名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的静脉血 ,EDTA抗凝 ,用chelex10 0法提取DNA。应用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型。结果 :温州地区汉族群体D7S2 846基因座发现 6个等位基因及 15种基因型 ,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P >0 .0 5)。其杂合度 (H)、个人识别能力 (Dp)、非父排除率(P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分别为 0 .644、0 .854、0 .3 4 7和 0 .63 0。结论 :D7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地区 汉族群体 D7S2846 遗传多态性 STR位点 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汉族人群短串联重复序列D5S818位点的多态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淑珍 吕建新 +4 位作者 张洪勤 何秋莎 包其郁 毕云天 杨雷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D5S818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 2 2 7名无关个体的D5S818位点进行分型 ,并检验D5S818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 目的 :研究D5S818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 2 2 7名无关个体的D5S818位点进行分型 ,并检验D5S818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计算法医学常用的各种概率 ,并与其他人群进行了比较。结果 :D5S818位点检出 8个等位基因、2 4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χ2 =12 .3,P >0 .5 ,df=16 ) ,观测杂合度h为 76 .6 5 +1.99% ,偶合机率为 0 .0 814 ,个体识别率为 0 .9186 ,多态信息含量为 0 .74 96 ,亲子关系指数为 2 .14 15 ,期望排除率为 0 .5 385。不同人群基因频率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该研究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可为温州汉族人群法医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D5S818位点 遗传学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汉族人群短串联重复序列D6S477位点多态性研究
8
作者 梁万东 毕云天 扬雷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 获得D6S4 77基因座在中国温州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 ,探讨其在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 14 0名无关个体的D6S4 77位点进行分型 ,并检验D6... 目的 获得D6S4 77基因座在中国温州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 ,探讨其在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汉族 14 0名无关个体的D6S4 77位点进行分型 ,并检验D6S4 77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计算法医学常用的各种概率。结果 D6S4 77位点检出 7个等位基因 ,19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χ2 =13.6 ,P >0 .0 5 ,df =15 ) ,观测杂合度h0为 83.6 +2 .2 1% ,偶合机率为 0 .0 74 ,亲子关系指数为 3.0 4 ,个体识别率为 0 .92 6 ,期望排除率为 0 .6 6 7,多态信息含量为 0 .78。结论 不同人群基因频率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可为温州汉族人群法医个体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D6S477位点 遗传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大鼠一氧化氮及过氧化氢依赖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夏晓东 杨雷 +3 位作者 徐正衸 戴元荣 吴淑珍 张洪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6-729,共4页
目的:观察低O2高CO2对血浆一氧化氮(NO)、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活性以及cGMP含量的变化,探讨NO-sGC和H2O2-sGC通路于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低O2高CO21、2、4周组及对照组大鼠... 目的:观察低O2高CO2对血浆一氧化氮(NO)、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活性以及cGMP含量的变化,探讨NO-sGC和H2O2-sGC通路于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低O2高CO21、2、4周组及对照组大鼠模型。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酶动力学分析基础及过氧化氢(H2O2)及硝普钠(SNP)激活的肺组织sGC酶活性,[125I]-放射免疫法检测肺组织cGMP含量。结果:低O2高CO21、2、4周组mP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血浆NO、肺组织SOD、CAT活性、基础sGC活性、过氧化氢(H2O2)及硝普钠(SNP)激活的sGC活性和肺组织cGM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结论:低O2高CO2抑制NO-sGC和H2O2-sGC通路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高碳酸血症 肺动脉高压 鸟苷酸环化酶 自由基 一餐化氮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慢性低O_2高CO_2大鼠肺动脉结构型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良兴 陈少贤 +6 位作者 徐正介 喻林升 王群姬 谢于鹏 陈彦凡 王卫 张洪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慢性低O2 高CO2 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 ,4wk低O2 高CO2 组 (B组 ) ,4wk低O2 高CO2 +川芎嗪组 (C组 ) ,采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免疫组化、原位杂...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慢性低O2 高CO2 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 ,4wk低O2 高CO2 组 (B组 ) ,4wk低O2 高CO2 +川芎嗪组 (C组 ) ,采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 ,研究川芎嗪对慢性低O2 高CO2 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颈动脉平均压 (mCAP)、血清一氧化氮 (NO)、肺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肺动脉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 (c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B组肺动脉平均压 (mPAP)明显高于A组 (t=8 190 ,P <0 0 1) ,C组mPAP明显低于B组 (t=4 894,P <0 0 1) ,三组间mCAP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清NO浓度C组与B组相比明显增高 (t =2 196 ,P <0 0 5 ) ;②光镜下 ,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 /管总面积比值(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 (SMC)C组较B组明显降低 (t=4 815 ,P <0 0 1) ;电镜下 ,C组大鼠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较B组明显减轻 ;③免疫组化发现 ,C组肺细小动脉ceNOS的平均吸光度值较B组明显增高 (t =10 5 5 ,P <0 0 1) ;C组肺细小动脉iNOS的平均吸光度值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④原位杂交发现 ,C组肺细小动脉ceNOSmRNA平均吸光度值较B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高碳酸血症 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对青少年身高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明月 包其郁 +3 位作者 杨新军 沈调英 李嫱 钱峰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37,240,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身高发育状况的关系,为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春期学生身高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绍兴市212名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对VDR基因进行PC...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身高发育状况的关系,为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春期学生身高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绍兴市212名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对VDR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对青春期身高发育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smI,Tru9I,ApaI位点基因多态性及性别、父母身高、身体状况、体育锻炼情况、睡眠状况、喜欢肉类食品、非独生子女、母亲职业等与身高发育密切相关(P值均<0.05),其中性别和父母身高可解释青少年身高总变异的71.9%,而BsmI,Tru9I,ApaI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引起的变异只占身高总变异的2.8%。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均会影响青少年身高发育,但单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对身高的影响是微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骨化三醇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 环境 身高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2对大鼠急性胰腺炎IL-10抗TNF-α、IL-1β的免疫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蓝升红 周丽萍 +5 位作者 屠金夫 陈吉彩 董海艳 黄景勇 林虹 吴淑珍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 (PGE2 )免疫干预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抗炎因子IL 10与前炎症因子TNF α及IL 1β的平衡调控作用。 方法 :将SD大鼠 91只随机分 4组 :假手术组 (n =7) ,ANP组 ,PGE2 前干预和PGE2 后干预组 (每组n =2 8) ;后三组又...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 (PGE2 )免疫干预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抗炎因子IL 10与前炎症因子TNF α及IL 1β的平衡调控作用。 方法 :将SD大鼠 91只随机分 4组 :假手术组 (n =7) ,ANP组 ,PGE2 前干预和PGE2 后干预组 (每组n =2 8) ;后三组又随机分 1h、3h、6h以及 12h时段组 (每组n =7) ,大鼠ANP模型用 5 %牛磺胆酸钠诱导 ,PGE2 前干预组在ANP模型制作前 2h肌肉注射 15 0 μg·kg-1PGE2 ,PGE2 后干预组在ANP模型完成时即刻肌肉注射 15 0 μg·kg-1PGE2 。采用ELISA检测各组各时段大鼠血清的IL 10、TNF α与IL 1β含量。结果 :PGE2 前干预组和后干预组所有时段 (1h、3h、6h以及 12h)的TNF α和IL 1β含量均比ANP组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PGE2 前干预组 3h时段IL 10值比后干预组相应时段升高 ,而 6h时段IL 10含量比后干预组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本实验结果显示 ,大鼠血清IL 10的上升幅度因PGE2 的给药时间不同而不同 ,TNF α和IL 1β随IL 10上升而下降。ANP组血清IL 10与TNF α呈正相关 (r=0 .5 85 ,P <0 .0 1) ;PGE2 前、后干预组呈负相关 (r=- 0 .0 4 5 ,P <0 .0 1;r =- 0 .14 3,P <0 .0 1)。结论 :无论是前干预还是后干预 ,PGE2 均能上调大鼠血清抗炎症性因子IL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大鼠 急性胰腺炎 IL-10 TNF-α IL-1β 免疫干预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波蓓 包其郁 张洪勤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婴幼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35例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 10例对照组组织 (小儿声带小结 )HPV6、11、16、18、3 3 5个型别的DNA。结果 乳头瘤组织...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婴幼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35例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 10例对照组组织 (小儿声带小结 )HPV6、11、16、18、3 3 5个型别的DNA。结果 乳头瘤组织HPV感染率为 91 4% (30 / 35 ) ,其中HPV6型检出率为 5 4 2 % (19/ 35 ) ,HPV11型感染率为 2 5 7% (9/ 35 ) ,多重型别HPV6+ 11感染率为 11 4% (4/ 35 ) ;HPV16、18、3 3 型 ,均为阴性。对照组各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两者对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温州地区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尤以HPV6感染为主。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探针 PCR 斑点杂交 婴幼儿 咽喉乳头状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地区汉族青少年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Tru9I、ApaI位点多态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明月 包其郁 +3 位作者 李嫱 沈调英 杨新军 钱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I、Tru9I、ApaI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绍兴地区青少年212名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检测VDR基因BsmI、Tru9I、ApaI位点...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I、Tru9I、ApaI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绍兴地区青少年212名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检测VDR基因BsmI、Tru9I、ApaI位点多态性。结果:BsmI位点基因型bb、Bb和BB的频率分布分别为89.62%、8.49%、1.89%;Tru9I位点基因型TT、Tt和tt的频率分布为61.79%、33.96%、4.25%;ApaI位点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布分别为60.38%、30.38%、8.96%。结论:绍兴地区汉族青少年VDR基因BsmI、Tru9I、ApaI位点具有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骨化三醇 基因多态性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咽喉乳头状瘤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型别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波蓓 包其郁 +3 位作者 张丽芳 张洪勤 项松洁 高金建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小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和 PCR产物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35例小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 10例小儿声带小结 (对照组 )组织 HPV6、1 1、1 6、1 8、33五个型别的 DNA。结果 :乳头瘤组织 HPV感染率为 ...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小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和 PCR产物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35例小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 10例小儿声带小结 (对照组 )组织 HPV6、1 1、1 6、1 8、33五个型别的 DNA。结果 :乳头瘤组织 HPV感染率为 91.4% (32 /35 ) ,其中 HPV6 型检出率为 5 4.2 % (19/35 ) ,HPV1 1 型感染率为2 5 .7% (9/35 ) ,多重型别 HPV6 + 1 1 感染率为 11.4% (4/35 ) ;HPV1 6、1 8、33三型均为阴性 ,对照组各型均阴性。两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0 .0 0 1)。结论 :小儿咽喉乳头瘤的发生与 HPV感染密切相关 ,以 HPV6 型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斑点杂交 咽喉乳头瘤 HPV感染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大鼠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晓东 杨雷 +1 位作者 徐正祄 戴元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于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复制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 目的:观察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于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复制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比。比色法测定肺组织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电镜观察肺血管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mPAP、RV/(LV+S)比明显升高(均P<0.01),肺组织SOD、CAT活力均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电镜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厚、肿胀,胶原纤维亦增生插入平滑肌细胞。结论:低氧高二氧化碳时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高碳酸血症 肺动脉高压 氧自由基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浩 陈少贤 +4 位作者 王良兴 张怀勤 王群姬 范小芳 张洪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 (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二级SD大鼠分为 :对照组 (A) ,低氧组 (B) ,低氧 +losartan组 (C) ,低氧时间为 4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losartan对慢性低氧... 目的 :探讨氯沙坦 (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二级SD大鼠分为 :对照组 (A) ,低氧组 (B) ,低氧 +losartan组 (C) ,低氧时间为 4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室重量比 (RV/LV +S)、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胶原和Ⅰ、Ⅲ前胶原基因的影响。结果 :①B组mPAP、RV/LV +S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C组mPAP、RV/LV +S显著低于B组 (P <0 0 1)。②电镜检查显示B组肺动脉胶原纤维较A组明显为多 ,C组较B组明显为少。③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 (直径约 10 0 - 2 0 0 μm)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组(均P <0 0 1) ,C组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B组 (均P <0 0 1) ,Ⅲ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均P >0 0 5 )。结论 :losartan可预防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动脉管壁胶原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呼吸系疾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O_2高CO_2对大鼠肺中小动脉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晓东 徐正衸 +1 位作者 王群姬 张洪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14-1216,T004,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低O2 高CO2 时大鼠肺动脉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sG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复制大鼠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 1、2、4周组及对照组肺中小动脉sGCα1、β1亚基蛋白... 目的 :探讨慢性低O2 高CO2 时大鼠肺动脉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sG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复制大鼠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 1、2、4周组及对照组肺中小动脉sGCα1、β1亚基蛋白的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肺中小动脉sGCα1亚基mRNA的表达。结果 :低O2 高CO2 1、2、4周组肺中小动脉sGCα1、β1亚基蛋白及α1亚基mRNA表达弱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 :低O2 高CO2 抑制肺中小动脉sGC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高碳酸血症 肺动脉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E_2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蓝升红 周丽萍 +4 位作者 屠金夫 方周溪 陈吉彩 吴淑珍 王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90-92,96,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 (PGE2 )免疫干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IL 10、TNF α、IL 1β水平及其对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91只随机分 4组 :假手术组 (n =7)、ANP组、PGE2 前、后干预组 (每组n =2 8) ,后三组随机分 1h...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 (PGE2 )免疫干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IL 10、TNF α、IL 1β水平及其对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91只随机分 4组 :假手术组 (n =7)、ANP组、PGE2 前、后干预组 (每组n =2 8) ,后三组随机分 1h、3h、6h、12h时段组 (n =7)。大鼠ANP模型用 5 %牛磺胆酸钠诱导 ,PGE2 前干预组在ANP模型制作前 2h肌肉注射 15 0 μg/kgPGE2 ,PGE2 后干预组在ANP模型完成时即刻肌肉注射 15 0 μg/kgPGE2 。分别采用ELISA检测各组各时段大鼠血清IL 10、TNF α、IL 1β含量并在电镜下观察ANP组、PGE2 前、后干预组 6h、12h时段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PGE2 前或后干预组分别在模型制作后 1h和 3~ 12h时段IL 10含量增加 ,而相应时段的TNF α、IL 1β含量显著下降。PGE2 前干预6h和 12h时段 ,肾组织见凋亡小体 ;PGE2 后干预组 6h和 12h时段均未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现象 ,炎症明显减轻 ,肾组织细胞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PGE2 前或后干预可以上调IL 10 ,下调TNF α、IL 1β,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组织的炎症反应 ,改善肾细胞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前列腺素E类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表达C-erbB-2基因产物P185^(neu)在各类肺癌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秋莎 张洪勤 +1 位作者 吴淑珍 杨雷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中P185 neu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四型肺癌的发生及其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研究者自己建立的酶联免疫杂交法 ,定量检测 6 2例肺癌患者血浆P185 neu的浓度。结果 :肺癌转移组P185 neu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目的 :探讨血浆中P185 neu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四型肺癌的发生及其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研究者自己建立的酶联免疫杂交法 ,定量检测 6 2例肺癌患者血浆P185 neu的浓度。结果 :肺癌转移组P185 neu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及未转移组 (P <0 .0 5 ) ,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鳞、腺癌转移组P185 neu显著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5 )。未转移组中肺泡癌P185 neu显著高于鳞癌 (P <0 .0 5 )、腺癌 (P <0 .0 1) ,而转移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首次提出血浆P185 neu蛋白过表达与肺癌转移密切相关 ,与肺癌的发生亦相关。P185 neu可能在肺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浆P185 neu蛋白有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P185^neu 肺癌 转移 免疫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