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输血后白血病患者Rh血型的鉴定
1
作者 朱碎永 林甲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近期输血对白血病患者Rh血型测定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准确测定近期输血后白血病患者Rh血型的方法。方法:选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以及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G型)对白血病患者行Rh血型... 目的:探讨近期输血对白血病患者Rh血型测定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准确测定近期输血后白血病患者Rh血型的方法。方法:选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以及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G型)对白血病患者行Rh血型检测;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HiCN试剂)将凝胶柱中分层的红细胞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吸光度,确定患者红细胞层,进而确定患者Rh血型;并对患者Rh血型追踪验证。结果:未输过血的26例白血病患者Rh血型5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72例近期输过血的白血病患者Rh血型46例结果不一致。此46例患者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测定时,42例为CcDEe(占91.3%);用微柱凝胶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检测时,46例患者红细胞在凝胶柱中出现分层现象。用HiCN试剂将凝胶柱中红细胞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确定患者红细胞层,进而确定患者Rh血型,结果同追踪验证的患者Rh血型一致。结论:近期输血后的白血病患者Rh血型,不能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测定,也不能直接用微柱凝胶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测定。微柱凝胶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分层再用HiCN试剂确认患者红细胞层来确定患者Rh血型的方法,是简单可行的准确测定近期输血后白血病患者Rh血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输血 RH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弱D、Del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甲进 朱碎永 白植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初筛为Rh(D)阴性样本中弱D、Del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血型,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弱D,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用PCR-SSP法检测样本RhD基因8个外显子结构。结果:常规血清学初筛Rh(D)阴性6... 目的:探讨初筛为Rh(D)阴性样本中弱D、Del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血型,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弱D,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用PCR-SSP法检测样本RhD基因8个外显子结构。结果:常规血清学初筛Rh(D)阴性60例中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为弱D4例,占6.67%;56例Rh(D)阴性标本经吸收放散试验后确认13例为Del,占21.67%;对其中2例弱D和5例Del标本的D基因8个外显子检测都完整存在,排除了弱D、Del的10例Rh(D)阴性标本其基因检测有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两种可能。结论:为了临床输血安全,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或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是否为弱D或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D抗原 弱D 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致血型抗原减弱一例
3
作者 林甲进 朱碎永 张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型抗原凝集减弱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敏红细胞Rh血型系统的六种鉴定方法比较
4
作者 朱碎永 林甲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对各种Rh血型系统检测方法的影响。方法 :10 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被分别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 (Rh血型系统测定型 )以及抗血清加微柱凝胶法、盐水法加微柱凝胶法 (IgG型 )进... 目的 :探讨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对各种Rh血型系统检测方法的影响。方法 :10 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被分别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 (Rh血型系统测定型 )以及抗血清加微柱凝胶法、盐水法加微柱凝胶法 (IgG型 )进行Rh血型系统检测 ,同时在 4 5℃抗体释放后再检测。结果 :7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患儿的Rh系统血型 6 9例 6种方法所获结果一致 ,3例结果不一致 ;3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儿的Rh系统血型 2 1例结果不一致。 4 5℃抗体释放后测定的结果一致 ,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抗体释放前后的结果一致。结论 :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达到一定数量可影响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抗血清加微柱凝胶法和盐水法加微柱凝胶法 ,而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则影响不大 ,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致敏红细胞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抗C抗体引起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溶血严重程度分析
5
作者 朱碎永 朱燕英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85-386,共2页
目的:探讨IgG抗C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的严重程度。方法:以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检查新生儿溶血病,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抗体类型,以贝克曼LX-20型生化仪检测胆红素值。结果:103例患儿中由IgG抗C抗体引起的ABOHDN占18.5%,由IgG抗C和... 目的:探讨IgG抗C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的严重程度。方法:以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检查新生儿溶血病,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抗体类型,以贝克曼LX-20型生化仪检测胆红素值。结果:103例患儿中由IgG抗C抗体引起的ABOHDN占18.5%,由IgG抗C和IgG抗A(B)共同引起的ABOHDN占33.0%,而单独由IgG抗A或IgG抗B引起的ABOHDN为48.5%;IgG抗C、IgG抗C和IgG抗A(B)及IgG抗A(B)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HC=0.42,P>0.05);胆红素升高时间大部分在第2和第3天(分别占56.0%、58.8%、63.2%),胆红素值升高亦差异无显著性(HC=0.43,P>0.05)。结论:IgG抗C抗体是引起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主要的抗体,其引起的溶血病患儿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时间和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IgG抗A或IgG抗B引起的溶血病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抗C 新生儿ABO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型自身抗体引起血液定型及交叉配血困难一例
6
作者 施顺秋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56-456,460,共2页
引起疑难配血的原因多种多样,这方面的报道也较多,但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体内IgG类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疑难配血文献鲜有报道.最近笔者遇到l例SLE患者由于体内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定型及配血困难,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IGG 自身抗体 血液定型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D、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一例
7
作者 张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45-345,共1页
1病例简介 陈某,女,34岁,汉族,有流产史、宫外孕输血史.1991年足月顺产一女婴(系G3P1),24h后开始黄疸,经治疗后痊愈(现身体和智力状况均正常).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引起配血不合一例
8
作者 叶定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抗—E 配血不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