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迎晓 黄瑜 +2 位作者 王晓东 李庆兴 王邦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4,10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所有MRSA感染的病例。结果共发现MRSA感染183例,其中医院感染MRSA(HA-MR... 目的对比分析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所有MRSA感染的病例。结果共发现MRSA感染183例,其中医院感染MRSA(HA-MRSA)152例(占83.1%),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31例(占16.9%)。HA-MRSA中60岁以上者103例(占67.8%),而CA-MRSA中60岁以上者6例(占19.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5,P<0.001)。HA-MRSA主要来自神经内科(17.8%,27/152)、ICU(15.8%,24/152)等;CA-MRSA主要来自皮肤科(19.4%,6/31)、急诊科(19.4%,6/31)等。HA-MRSA对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的耐药率均高于CA-MR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MRSA患者年龄较大,大多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以脑血管意外最常见,主要来源于神经内、外科和ICU,标本以痰液和血液为主;而CA-MRSA多见于既往体健的青壮年,主要来源于皮肤科、急诊科和呼吸科,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和重症肺炎。实验室一旦检出MRSA,可根据临床特点初步判断是HA-MRSA还是CA-MRSA,临床医师可进一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时相蛋白在重症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徐昌君 陈永平 +1 位作者 王昌明 姜春娴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56-658,共3页
重症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情危重,临床上予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虽重要,但由于本病病情变化较快,无法等待细菌培养结果,而目前尚无快速且实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笔者近年来对重症下呼吸道医院... 重症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情危重,临床上予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虽重要,但由于本病病情变化较快,无法等待细菌培养结果,而目前尚无快速且实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笔者近年来对重症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1-酸性糖蛋白(α1-AG)和触珠蛋白(HP)等急性时相蛋白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急性时相蛋白 诊断价值 重症 病原学诊断技术 Α1-酸性糖蛋白 Α1抗胰蛋白酶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例肝病患者戊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江宇 田德英 +1 位作者 陈永平 宋佩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戊肝 肝病患者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情况分析 常见 良性 疫源性疾病 观点 地位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与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发愤 李庆兴 +3 位作者 金小亚 徐莉珠 周铁丽 陈永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索医院获得性肺炎 (Nosocomial Pneum onia,以下简称 NP)的规律、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 380例 NP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基础疾病、易患因素、致病菌种类及对 15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MIC90 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 :老... 目的 :探索医院获得性肺炎 (Nosocomial Pneum onia,以下简称 NP)的规律、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 380例 NP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基础疾病、易患因素、致病菌种类及对 15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MIC90 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 5 6 .6 %。380例均存在各种严重基础疾病。易患因素有化疗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滥用抗菌药物、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检查及手术创伤等。细菌学检查显示 ,NP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占 5 0 .8% )和革兰氏阳性菌 (占 39.5 % )。药敏结果显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 ,对万古霉素敏感 ;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对常用广谱抗菌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哌酮和头孢三嗪明显耐药 ,而对头孢他啶、泰能敏感。结论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龄患者应尽量避免各种易患因素。在 NP致病菌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以往下降 ,革兰氏阳性菌 (特别是 MRSA.MRSE)及真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对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致病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迎晓 龚玲 +2 位作者 王晓东 李骥 陈永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的原因和特点。方法对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5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感染率为37.1%;其中院内感染占66.7%,院外感染占33.3%。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39例次(39.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的原因和特点。方法对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5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感染率为37.1%;其中院内感染占66.7%,院外感染占33.3%。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39例次(39.4%),腹膜感染26例次(26.3%),胆道感染8例次(8.1%),肠道感染7例次(7.1%),上呼吸道感染7例次(7.1%),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次(5.0%),泌尿道感染4例次(4.0%),血液感染(败血症)3例次(3.0%)。结论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感染,应尽早做出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感染 呼吸道感染 白发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肠球菌感染及体外药敏监测
6
作者 徐叶进 王晓东 +3 位作者 陈永平 朱碧红 郑波 欧阳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8-549,554,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球菌感染的现状及药敏特点,以加强对肝硬化肠球菌感染的认识,指导用药。方法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纳入研究范围的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112株,其中粪肠球菌89株,占79.5%,比例最高,屎肠...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球菌感染的现状及药敏特点,以加强对肝硬化肠球菌感染的认识,指导用药。方法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纳入研究范围的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112株,其中粪肠球菌89株,占79.5%,比例最高,屎肠球菌占14.3%,居第2位。腹水中检出肠球菌64株,占57.1%,其次为痰和尿液,分别为38.1%和14.4%。肠球菌对红霉素、奈替米星的耐药率超过80%,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敏感率超过70%,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58.9%,对头孢唑啉、头孢派酮的敏感率分别只有25.0%和33.0%,检出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58株,占51.8%,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肠球菌,但检出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4株,占3.6%。结论肠球菌是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院内感染 耐药性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血症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迎晓 李庆兴 +2 位作者 王邦松 张慧芳 朱晓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了解败血症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用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采用体外扩散确证试验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 目的了解败血症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用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采用体外扩散确证试验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221株败血症病原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科和感染科;分离出大肠埃希菌61株、肺炎克雷伯菌26株,其中产ESBLs菌株分别为24株(39.3%)、7株(26.9%);ESBLs阳性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分离出葡萄球菌属3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0株(62.5%);葡萄球菌属产β-内酰胺酶27株(84.4%);病原菌出现多药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是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结论ICU、血液科和感染科是败血症的高发科室;败血症病原菌出现多药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产ESBLs是革兰阴性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应重视败血症的防治,常规开展产ESBLs菌株的检测,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病原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治疗 被引量:17
8
作者 冯红军 王邦松 +1 位作者 周铁丽 李庆兴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从163株标本中分离出15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0.5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从163株标本中分离出15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0.51%),其次是亚胺培南(38.46%);临床常用6种抗菌药物治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可提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GalN/LPS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郑毅 张晓华 +4 位作者 卢洁 张磊 谷甸娜 陈永平 郑明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UTI处理组,各组再分为6h、12h、24h、48h取材4个亚组。腹...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UTI处理组,各组再分为6h、12h、24h、48h取材4个亚组。腹腔内注射D-GalN/LPS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UTI处理组则在腹腔内注射D-GalN/LPS后立即注射UTI。在相应时间点,门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肝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UTI处理组血清ALT、AST水平在12h、24h和48h组均明显降低(P<0.01);UTI处理组TNF-α、NO水平则在6h和12h有明显降低(P<0.01或0.05);UTI处理组肝组织MDA含量在12h、24h和48h明显降低(P<0.01);UTI处理组处理6h后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UTI对GalN/LPS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肝损伤 凋亡 CASPASE-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龚玲 陈迎晓 +1 位作者 景钊 江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4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血清MCP-1和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效2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4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血清MCP-1和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效22例(47.8%),无效24例;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氨(NH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者血清MCP-1水平较无效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EGF水平在两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MCP-1水平,且不减少肝脏保护性因子EGF水平,从而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趋化因子CCL2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小蒟 陈永平 +1 位作者 阳韬 申春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NF-κB的表达水平及黄芩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肝衰竭组和黄芩苷组。肝衰竭组和黄芩苷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黄芩苷组于造模后每隔12 h以120 m... 目的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NF-κB的表达水平及黄芩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肝衰竭组和黄芩苷组。肝衰竭组和黄芩苷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黄芩苷组于造模后每隔12 h以1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造模后24 h、72 h、120 h和168 h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TNFα、Caspase-3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黄芩苷组大鼠168 h存活率明显高于肝衰竭组。黄芩苷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Bil水平较肝衰竭组明显降低(F=173.584,158.329,74.902;P<0.01)。黄芩苷组NF-κB、TNFα、Caspase-3 mRNA表达趋势与肝衰竭组相同,72 h达高峰,但表达量较肝衰竭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3.801,42.174,27.222,P<0.001,P<0.001,P=0.001)。黄芩苷组NF-κB蛋白的表达也于72 h达到最大值,但其表达量较肝衰竭组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03,P=0.017)。结论黄芩苷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的大鼠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黄芩苷下调NF-κB、TNFα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黄芩苷 NF-ΚB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疮管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薛黎明 陈轶慧 马旭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8期69-69,共1页
压疮是对卧床患者威胁较大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考核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患者在医院里所接受的整体护理的质量。因此,压疮护理及管理应引起护理工作... 压疮是对卧床患者威胁较大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考核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患者在医院里所接受的整体护理的质量。因此,压疮护理及管理应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科从2005年开始,通过建立压疮管理系统,对压疮的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压疮的护理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管理系统 危险因素 评估 压疮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申春燕 陈永平 +2 位作者 阳韬 陆小蒟 李春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8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组,模型组和黄芩苷组再分为1、3、5、7天4个亚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黄芩苷组于造模后...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8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组,模型组和黄芩苷组再分为1、3、5、7天4个亚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黄芩苷组于造模后每隔12h腹腔注射黄芩苷(120mg/kg)1次。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量。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黄芩苷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黄芩苷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Bil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18.85,15.63,8.86;P均<0.01)。黄芩苷组肝组织Bax、Bcl-2、caspase-3 mRNA的表达趋势与模型组一致,随时间延长3天时达高峰,5、7天时逐渐降低,与模型组相比Bax、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t=-55.51,-16.20;P均<0.01)、Bcl-2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升高(t=51.91,P<0.01)。黄芩苷组Bax、Bcl-2蛋白表达趋势与模型组一致,Bax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21.32,P<0.01),Bcl-2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t=50.91,P<0.01);黄芩苷组各时间点Bcl-2/Bax蛋白比率明显高于模型组(t=68.08,58.11,64.04,17.50;P均<0.01)。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进而减少caspase-3的表达,保护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急性肝衰竭 BAX BCL-2 半胱天冬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超 陈永平 +4 位作者 戴志娟 李文渊 林镯 程瑗 金晓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后4 d、1、2、4、6、8周等不同时间点测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后4 d、1、2、4、6、8周等不同时间点测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β-catenin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β-catenin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至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β-catenin的表达量与肝脏纤维化分期(S0~S4)呈正相关(rs=0.926,P<0.001)。结论β-catenin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与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环素 肝硬化 实验性 信号传导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血清LPS、TNF-α和IL-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柯尹 吴一鸣 +2 位作者 陆许贞 邹卓林 卢明芹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0期12-15,共4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血清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探讨其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90例,将68例...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血清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探讨其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90例,将6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设为A组,其中25例临床分级0级为A1组,25例1~2级为A2组,18例3~4级为A3组,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B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LPS、TNF-α和IL-6水平,并分析其与TBil、ALT、AST、ALB、血氨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氨浓度较B组、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S[(266.6±85.2)ng/L]、TNF-α[(41.9±7.0)μg/L]、IL-6[(48.9±10.3)ng/L]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LPS:(121.4±24.1)ng/L;TNF-α:(28.3±4.6)μg/L;IL-6:(32.6±8.5)ng/L]和C组[LPS:(24.2±5.1)ng/L;TNF-α:(19.0±3.4)μg/L;IL-6:(16.8±4.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127.05、103.24,P<0.05)。A1、A2、A3组LPS、TNF-α和IL-6、血氨水平逐渐升高,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94、25.39、26.95、11.67,P<0.05)。血清LPS、TNF-α和IL-6水平均与血氨浓度呈正相关(r=0.267、0.322、0.311,P<0.05),与TBil、ALT、AST、ALB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LPS、TNF-α和IL-6是HE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HE的免疫调节过程,分析其水平及变化可能有助于HE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施凯舜 潘发愤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假单胞菌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目前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监测细菌的重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其耐药性及耐药水平发展较快,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耐药菌之一。临床治疗十分困难,一旦...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假单胞菌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目前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监测细菌的重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其耐药性及耐药水平发展较快,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耐药菌之一。临床治疗十分困难,一旦感染,死亡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水平 临床分离率 医院感染监测 院内感染 条件致病菌 临床治疗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黎黎 陈永平 +2 位作者 戴春蕾 王雅琴 王晓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医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住入院的白血病患者所并发的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个血...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医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住入院的白血病患者所并发的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个血液标本中共检出56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共40株,占71.4%,前3位依次是大肠杆菌(15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革兰阳性菌共12株,占23.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56株致病菌中含有7株非发酵菌、12株产ESBLs菌。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耐药率>93.3%,对碳青霉烯类全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均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均敏感。金黄色葡萄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100%,对糖肽类、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笔者医院白血病并发院内败血症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医院感染 败血症 致病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伴发热157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迎晓 龚玲 +3 位作者 郑明华 李庆兴 王邦松 李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03-240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最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最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最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发热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33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的支原体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雪青 陈增强 +2 位作者 郑宇 张李雅 余方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860-861,910,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近三年来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和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间来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同病因的3533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支原体和衣原体... 目的:了解我院近三年来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和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间来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同病因的3533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2004、2005、2006年的413、1303、1817份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中分别有18、124、66份精液标本衣原体金标试验阳性,分别有119、304、408份精液标本检到支原体,检到的支原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解脲支原体对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交沙霉素耐药率最低。结论:我院近三年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主要的病原,检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合理用药、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不育症患者的生育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 男性不育 支原体 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骥 董培红 +4 位作者 金益辉 卢明芹 潘发奋 王帮松 陈永平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26-428,43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生物化学指标与比较VDR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肝纤维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非肝纤维化组VDRa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肝纤维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纤维化发病存在基因连锁,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维生素D受体 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