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君怡 吴娇玲 +2 位作者 林野 叶迈蕴 张丽萍 《护理学报》 2010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体温的可行性。方法测量2009年9—12月神经内科316例住院患者的耳温、口温、腋温,对比同组患者左右耳的温度,比较耳温与口温、腋温的差异。结果患者左右两耳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体温的可行性。方法测量2009年9—12月神经内科316例住院患者的耳温、口温、腋温,对比同组患者左右耳的温度,比较耳温与口温、腋温的差异。结果患者左右两耳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耳温、口温和腋温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任何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耳温测量仪可以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测量体温,能较好反映患者体核温度,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耳温 口温 腋温 红外线耳温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地区脑卒中住院患者费用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石玲燕 金嵘 +2 位作者 郑荣远 王小同 韩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温州地区1 037例脑卒中患者住院总费用进行构成比分析及采用单因素方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总费用的主要因...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温州地区1 037例脑卒中患者住院总费用进行构成比分析及采用单因素方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总费用的主要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住院总费用中构成比最大的是药费,占48.62%;其次是治疗费,占15.85%。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天数、呼吸道感染、意识障碍、尿失禁、上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卒中类型、入院科室、入院时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采取科学有效的诊疗措施,减少无效住院日及规范用药是降低住院费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T1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瑛 竺飞燕 +4 位作者 王炼 包琼琼 刘云 胡乔 张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0-356,共7页
目的:研究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在乳胞素(lactacystin)诱导的SH-SY5Y细胞中的表达改变,从而进一步了解DMT1在帕金森病(PD)神经元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actacystin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 目的:研究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在乳胞素(lactacystin)诱导的SH-SY5Y细胞中的表达改变,从而进一步了解DMT1在帕金森病(PD)神经元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actacystin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细胞DMT1表达水平的变化;在高亚铁环境下,荧光探针DCFH-DA检测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合体的改变。结果:Lactacystin处理后,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ctacystin处理组DMT1表达增加(P<0.01)。正常对照组、lactacystin处理组及Fe2+处理组3组比较,其细胞活力逐渐降低,胞内氧化应激反应逐渐增强,胞浆α-SYN低聚体(43-55 kD)表达量逐渐增多(P<0.05)。结论:Lactacystin诱导SH-SY5Y细胞高表达DMT1,增强细胞摄铁能力,这可能是铁直接或者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胞内α-SYN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最终导致PD神经元损伤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 二价铁 乳胞素 SH-SY5Y细胞 Α-突触核蛋白 氧化性应激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和探索 被引量:11
4
作者 柯将琼 邵胜敏 +4 位作者 林燕 郑国庆 陈松芳 董其谦 王小同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40-14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见习学生,随机分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分别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见习带教方法。见习带教结束后... 目的:探讨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见习学生,随机分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分别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见习带教方法。见习带教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记录考核成绩。比较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下学生成绩与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成绩。结果: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后,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氛围活跃,见习考核成绩较传统方法明显提高(P<0.01)。结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见习带教中取得良好成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医学生 多媒体教学 神经病学 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银杏叶提取物抗兴奋毒性神经损害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晶 孙长凯 +4 位作者 范明 丁爱石 尹琳 邬伟 王小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新银杏叶提取物(nGBE)在不同给药模式下对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制备nGBE,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及乳... 目的:观察新银杏叶提取物(nGBE)在不同给药模式下对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制备nGBE,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及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方法,观察预处理与急救两种给药模型下nGBE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与MK-801急性给药相比较。结果:nGBE在两种给药模式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减少LDH漏出量。其中预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急救给药处理,但均弱于MK-801组。结论:银杏叶制剂按其现有的临床给药途径即用于脑血管病的急救治疗,就其抗兴奋毒性机制而言,作用较弱,但如果我们将其用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可能有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大鼠 兴奋毒性 细胞培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晶 孙长凯 +4 位作者 范明 丁爱石 尹琳 王小同 邬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在不同给药模式下对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制备GB,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及乳酸...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在不同给药模式下对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制备GB,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及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方法,观察预处理与急救两种给药模型下不同剂量GB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与MK-801急性给药相比较。结果GB在两种给药模式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减少LDH漏出量,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其中预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急救给药处理,但均弱于MK-801组。结论GB对谷氨酸细胞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预防性用药效果更佳。GB可能不仅仅通过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等下游事件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如果我们重视其预处理给药的显著效果,将其用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可能有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培养 兴奋毒性 预处理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志勇 胡艳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1期50-52,共3页
针刺在促进神经损伤康复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神经可塑性理论为针刺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探讨针刺影响神经可塑性的具体机制,包括对结构可塑性及功能可塑性的影响,为针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针刺 神经 可塑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添加治疗顽固三叉神经痛21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邹明 胡蓓蕾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添加治疗 神经性疼痛综合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环类抗抑郁药 2004年6月 2002年 剧烈疼痛 神经支配 抗癫痫药 疗效不佳 发病率 区域内 发作性 止痛药 副作用 顽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春明 张春霞 +3 位作者 林忠东 叶秀云 焦颖 李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5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脊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他们与FC后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热性惊厥患儿(其中单纯型24例,复杂型28例)和28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脊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他们与FC后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热性惊厥患儿(其中单纯型24例,复杂型28例)和28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均在发病24h内检测血清和脑脊液EPO、NSE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杂型FC组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分别为3.63±0.92mU/ml、13.46±2.82mU/ml,NSE分别为9.30±1.83ng/ml、33.17±11.17ng/ml;单纯型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分别为3.11±0.56mU/ml、10.26±2.67mU/ml,NSE分别为8.32±1.90ng/ml、25.25±8.86ng/ml,对照组血清、脑脊液EPO和NSE浓度分别为2.58±0.73mU/ml、8.25±2.40mU/ml和6.64±2.01ng/ml和17.97±5.28ng/ml,FC组发作后24h内血清和脑脊液EPO、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型患儿血清和脑脊液EPO和血清NSE浓度也高于单纯型(P<0.05)。FC组脑脊液EPO浓度与血清EPO浓度存在正相关(r=0.562,P=0.000),脑脊液NSE浓度也与血清NSE浓度正相关(r=0.479,P=0.000);血清EPO与脑脊液、血清NSE分别存在相关(r=0.354,P=0.010;r=0.344,P=0.013),脑脊液EPO浓度与血清NSE有正相关(r=0.500,P=0.012)。结论FC发作后早期即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EPO、NSE浓度的显著升高,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惊厥后脑损伤程度越严重,脑脊液EPO升高也越显著,脑脊液EPO、NSE均可能是早期预测FC后脑损伤的程度的指标之一,推测EPO可能参与了早期FC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提示惊厥后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热性惊厥 脑损伤 化学免疫发光法 电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麻痹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梅 柯将琼 李辰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分析16例以麻痹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16例神经梅毒以麻痹性痴呆为突出表现,伴精神障碍9例(56.3%),构音障... 目的分析16例以麻痹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16例神经梅毒以麻痹性痴呆为突出表现,伴精神障碍9例(56.3%),构音障碍4例(25%),行走不稳3例(18.8%),头晕、偏瘫、视物双影各2例(12.5%),共济失调、流涎伴面部表情呆板、阿-罗瞳孔各1例(6.3%)。血清及脑脊液RPR及TPPA试验均阳性,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电图12例提示中高波幅慢波。影像学(CT或MRI)显示:脑萎缩9例(56.3%),以额颞叶萎缩明显。16例患者经驱梅治疗后,1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疗效不佳。结论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可确诊,足量的青霉素治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麻痹性痴呆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诱导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伟 邬伟 郑国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403-1406,共4页
介绍人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体内移植应用现状。阐述中药诱导脐血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有中医理论指导及中药的选择、中药诱导方法的优化、神经元样细胞功能的检测及在移植中的... 介绍人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体内移植应用现状。阐述中药诱导脐血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有中医理论指导及中药的选择、中药诱导方法的优化、神经元样细胞功能的检测及在移植中的应用和主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及其实践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国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52-854,共3页
神经病学的课程特点及中医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的事实决定了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介绍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并举神经病学教学实例说明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的导入教学过程,提出基于多媒体的神经病学导入教... 神经病学的课程特点及中医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的事实决定了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介绍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并举神经病学教学实例说明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的导入教学过程,提出基于多媒体的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导入教学法 中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目反射和面神经电图在Bell′s麻痹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柯将琼 李勇 王小同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Bell’s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m,ENG)检测的意义。方法36例Bell′s麻痹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BR和ENG测定。结果患侧R1、R2及R2′缺如者23例,其余13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 目的探讨Bell’s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m,ENG)检测的意义。方法36例Bell′s麻痹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BR和ENG测定。结果患侧R1、R2及R2′缺如者23例,其余13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异常率为63.9%。结论BR测定是诊断Bell’s麻痹的敏感指标,同时结合ENG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s麻痹 瞬目反射 面神经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AQP4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长国 黄汉津 王小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AQP4 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 神经信号传导 功能研究进展 室管膜细胞 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治疗的困境与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国庆 王纪佐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3期26-27,48,共3页
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策略存在的困惑,是迄今还未找到一种药能确切的保护神经元,推迟发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有学者提出“多重靶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多功能药物”的设想。同理,中医复方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 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策略存在的困惑,是迄今还未找到一种药能确切的保护神经元,推迟发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有学者提出“多重靶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多功能药物”的设想。同理,中医复方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可能对PD神经保护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最后,从现代医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呈现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对PD的神经保护治疗进行哲学思考并提供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困境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蓓蕾 王小同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 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 ,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 1989~ 2 0 0 2年收治的 2 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经过、误诊原因。结果 以神经系... 目的 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 ,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 1989~ 2 0 0 2年收治的 2 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经过、误诊原因。结果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 ,症状首发以头痛、肢体运动障碍、癫痫样发作、眩晕为常见 ;肺部症状隐蔽或不表现 ,容易误诊 ;MRI、CT检查可见脑梗死样及脑出血样改变、颅内占位性病变 ,病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结论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临床上最易误诊为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纤维肌电图在糖尿病多发周围神经病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胡蓓蕾 邹明 王小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 :研究单纤维肌电图 (SFEMG)在糖尿病多发周围神经病 (DPN )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 3 4例DPN患者和 12例健康对照者指总伸肌的颤抖 (Jitter)、纤维密度 (FD )、神经传导速度 (NCV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结果 :DPN患者指... 目的 :研究单纤维肌电图 (SFEMG)在糖尿病多发周围神经病 (DPN )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 3 4例DPN患者和 12例健康对照者指总伸肌的颤抖 (Jitter)、纤维密度 (FD )、神经传导速度 (NCV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结果 :DPN患者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增大 ,分别与HbA1c、病程呈正相关。Jitter异常率 73 5 3 % ,FD异常率 61 76% ,NCV异常率 5 8 82 %。结论 :SFEMG有助于提高DPN的早期诊断 ,是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的电生理检测手段 ,Jitter所反映的神经 -肌肉接头异常和FD所反映的失神经 -神经再生与代谢状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N 多发 异常率 单纤维肌电图 FD 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 伸肌 结论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部分社区老年人群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调查
18
作者 茅新蕾 韩丽雅 +2 位作者 黄向东 管朝红 陈卫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阿司匹林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温州市两个社区60岁以上人群233人,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检验血脂、血糖等与心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查阿司匹林使用情况。结果温州市区老年人群...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阿司匹林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温州市两个社区60岁以上人群233人,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检验血脂、血糖等与心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查阿司匹林使用情况。结果温州市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一级预防人群规律服用阿司匹林22例(13.9%),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8例(5.1%),未服用司阿匹林128例(81%)。二级预防人群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3例(31.7%),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2例(4.9%),未服用阿司匹林26例(63.4%)。结论温州市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众多,在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没有被正确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学生临床实习常见问题及对策
19
作者 胡蓓蕾 邹明 陈卫东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5-96,共2页
临床实习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时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新时期医疗环境与医学模式的改变,给临床实习带教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该文以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为切入点,总结笔者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探讨新时期临床实习带教中面临的... 临床实习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时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新时期医疗环境与医学模式的改变,给临床实习带教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该文以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为切入点,总结笔者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探讨新时期临床实习带教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临床实习 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学见习带教初探
20
作者 柯将琼 王小同 柯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9期1116-111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见习 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