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护士精神病知识短期培训效果分析
1
作者 潘红英 施建英 +1 位作者 吴丽仙 叶小丽 《护理学报》 2008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提高综合医院护士常见精神症状的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对157名毕业5年内护士的常见精神症状知识认知水平进行测试后,给予短期培训,培训后重新测试。比较培训前、培训后各科室护士对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护理正确率。... 目的提高综合医院护士常见精神症状的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对157名毕业5年内护士的常见精神症状知识认知水平进行测试后,给予短期培训,培训后重新测试。比较培训前、培训后各科室护士对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护理正确率。结果培训前后,157名护士的精神症状知识考试成绩分别为(23.89±6.88)分、(71.17±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2,P<0.001);护理的正确率也提高了25%。结论毕业5年内护士掌握的常见精神症状知识水平较低,开展短期培训能使其理论水平和护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护士 精神症状 知识培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丽水健康体检老年人群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范围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志钢 吴晓 李凡 《浙江检验医学》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建立丽水地区老年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随机抽取丽水地区18岁以上健康体检人群13734例,按18~60岁男、女和】60岁男、女分成四组,使用西斯美康CA~7000血液分析仪,检测该人群(男性8038例,女性5796例)血细胞参数,并... 目的建立丽水地区老年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随机抽取丽水地区18岁以上健康体检人群13734例,按18~60岁男、女和】60岁男、女分成四组,使用西斯美康CA~7000血液分析仪,检测该人群(男性8038例,女性5796例)血细胞参数,并分析其结果。结果男性(】60岁)WBC、RBC和Hb浓度均低于男性(18~60岁);女性(】60岁)与女性(18~60岁)之间WBC差异不明显,而RB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分年龄组的男女结果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相比较,除女性白细胞、血小板稍低,其余项目基本相符;与其它地域的检验数值比较有差异,其中各地区血小板测定差异明显。结论丽水地区男女静脉血血细胞大部分参数存在性别与年龄的差别,并与不同地域静脉血细胞和参数存在差别,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组建立本地区的静脉血血细胞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值 血细胞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红华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3期27-28,共2页
医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是医学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都非常重视,但对进入临床的医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却存在抓得不到位的现象,尤其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衔接不好... 医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是医学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都非常重视,但对进入临床的医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却存在抓得不到位的现象,尤其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衔接不好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制度建设,抓好目标管理,形成监督机制,做好衔接工作等途径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党员 教育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位和卧位的血压测量 被引量:19
4
作者 吕玲春 李珊 +3 位作者 韦铁民 叶小丽 季康玉 李永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0-964,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坐位和卧位间接血压测量值的差别,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与从坐位改为卧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5—06—2006—07对7989例体检者(年龄〉18岁)进行调查...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坐位和卧位间接血压测量值的差别,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与从坐位改为卧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5—06—2006—07对7989例体检者(年龄〉18岁)进行调查,排除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血压≥140/90mmHg体检者,最后用于本文分析的资料为6485例健康成人体检者。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分别进行先坐位后卧位两种体位血压测量,同时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行年龄段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卧位测量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坐位测量的血压值,以SBP的增高更明显,卧位SBP增高(4.3±6.1)mmHg;卧位DBP增高(1.0±4.5)mmHg。卧位SBP以20~29岁和80岁以上的年龄组明显,分别高(5.3±5.9)、(6.5±8.1)mmHg,而卧位DBP以80岁以上组明显,高(2.8±6.1)ramHg。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坐位改为卧位后,对SBP改变程度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呈负相关(r=-0.06,P〈0.01);对DBP改变程度有影响的自变量是性别、年龄、身高和BMI,与年龄和BMI呈正相关(r-0.08,P〈0.01;r-0.02,P〈0.01),与身高呈负相关(r=-0.08,P〈0.01)。坐位血压与卧位血压的改变呈负相关(P〈0.01)。结论1)健康成人间接血压测量时,卧位的SBP、DBP高于坐位的SBP、DBP,以SBP的增高为著。2)老年人、肥胖、身高较矮、妇女、及坐位血压低的人群血压更易受到体位的影响。3)临床工作中,对血压进行评估时应注意体位的影响,并常规进行坐位和卧位血压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量 卧位 坐位 健康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n Neck病6例总结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登伟 俞伟杨 +1 位作者 朱烨 朱科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7-167,共1页
VanNeck病是一种发生于坐骨耻骨结合处的骨骺病,于1924年由VanNeck首先确认,并提供了病理诊断,故后人以其名字命名该病。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国内报告病例42例.所以该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关键词 VanNeck病 CHKD期刊 全文数据库 病理诊断 报告病例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血浆B型尿钠肽浓度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韦铁民 曾春来 +4 位作者 陈礼平 陈群英 赵瑞英 吕干新 吕玲春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肽 (BNP)浓度。方法 :对 14 9例未正规抗心力衰竭患者测定BNP并根据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 3种类型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右室收缩功能不全 ,比较 3种类型心力衰竭时...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肽 (BNP)浓度。方法 :对 14 9例未正规抗心力衰竭患者测定BNP并根据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 3种类型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右室收缩功能不全 ,比较 3种类型心力衰竭时的BNP值。结果 :4 8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BNP值 (115± 80 )pg ml,6 2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 (5 16± 4 4 5 )pg ml,39例右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 (345± 184 )pg ml,3组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BNP值增高程度不同 ,以左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增高最为明显 ,右室收缩功能不全次之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最低 ,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心力衰竭 血浆B型尿钠肽 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狭窄 肺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血压测量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吕玲春 韦铁民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血压测量值 间接 管内流动 力学现象 诊疗过程 血管壁 血压计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不同生物群别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武蓉珍 刘胜勇 +6 位作者 陈东红 周美青 金卓杏 张晓兰 陈晓方 周丽红 周铁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型别的解脲支原体(UU)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体外受精致病性的差异。方法:用血清型3型UU代表含有较小基因的生物群1(或Parvo生物型),血清型8型UU代表含有较大基因的生物群2(或T960生物型)。取小鼠成熟卵丘-...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型别的解脲支原体(UU)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体外受精致病性的差异。方法:用血清型3型UU代表含有较小基因的生物群1(或Parvo生物型),血清型8型UU代表含有较大基因的生物群2(或T960生物型)。取小鼠成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外加入小鼠精子进行受精。对照组精卵在不含UU的HTF培养液中培养,实验组精卵分别在含102~105CCU/ml的8型UU、103~106CCU/ml的3型UUHTF培养液中培养48h。每2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通过统计各组的受精率、D2评分、4-细胞期胚胎形成率,评价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以观察不同生物群UU对小鼠成熟卵子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3型UU浓度≤103CCU/ml、8型UU浓度≤102CCU/ml时,受精率、D2评分、4-细胞期胚胎形成率等胚胎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型UU浓度≥105CCU/ml、8型UU浓度≥104CCU/ml时,受精率、D2评分、4-细胞期胚胎形成率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当3型UU浓度为104CCU/ml、8型UU浓度为103CCU/ml时,受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U能够干扰小鼠的体外受精,3型UU≥104CCU/ml、8型UU≥103CCU/ml浓度时就可对小鼠的体外受精造成抑制作用。代表生物群2的血清型8型UU可能较代表生物群1的血清型3型UU具有更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小鼠 体外受精 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纵隔脂肪肉瘤1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咏冬 孙伟燕 +2 位作者 赵纯 林霞 章响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0,共3页
关键词 脂肪肉瘤/诊断 脂肪肉瘤/治疗 纵隔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皮瓣加一次性皮肤伸展修复Ⅲ度褥疮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登伟 朱烨 俞伟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利用褥疮周围组织设计推进皮瓣,对皮瓣进行术中一次性皮肤伸展修复较大面积Ⅲ度褥疮,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推进皮瓣加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修复14例骶尾部Ⅲ度褥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6~56岁。... 目的利用褥疮周围组织设计推进皮瓣,对皮瓣进行术中一次性皮肤伸展修复较大面积Ⅲ度褥疮,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推进皮瓣加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修复14例骶尾部Ⅲ度褥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6~56岁。深达骶骨者10例,合并骶骨感染2例。褥疮范围11cm×8cm~15cm×10cm,褥疮发生时间2个月~6年。5例曾行1~3次手术后复发。取患者单侧或双侧臀大肌肌皮瓣、腰背部肌皮瓣作为推进皮瓣,切取范围11cm×11cm~18cm×16cm。结果14例患者推进皮瓣均一次性修复褥疮创面,术后15~20d拆线。13例创口Ⅰ期愈合,皮瓣成活;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换药2周后愈合。患者获随访6~72个月。褥疮无复发,原褥疮处皮肤丰满,弹性较好,局部抗磨抗压能力较强。结论推进皮瓣结合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修复骶尾部较大褥疮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伸展术 皮瓣 褥疮 创面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糖尿病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天严 徐洁慧 +2 位作者 俞颂平 陈战巧 杨爱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预后。方法对 2 1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肌专项检查 ,并进行内科全身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2 1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动眼神经麻痹者无瞳...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预后。方法对 2 1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肌专项检查 ,并进行内科全身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2 1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动眼神经麻痹者无瞳孔改变。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 ,其微血管病变可能是临床发病的病理基础。本病经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眼肌麻痹 发病机理 老年人 预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炳木 刘英 +2 位作者 李琳洁 刘伟红 金阳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IG)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危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作用。方法 :7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组 (HDIG组 ) 38例 ,给予丙种球蛋白 0 .4 g·... 目的 :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IG)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危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作用。方法 :7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组 (HDIG组 ) 38例 ,给予丙种球蛋白 0 .4 g· kg- 1 · d- 1 5 d,泼尼松 0 .5 mg· kg- 1 · d- 1 2 8d;糖皮质激素组 (激素组 ) 37例 ,给予泼尼松 1~ 2 mg· kg- 1· d- 1 2 8d。结果 :HDIG组中显效 2 5例 (6 5 .8% ) ,良效 9例 (2 3.7% ) ,进步 2例(5 .3% ) ,无效 2例 (5 .3% ) ,总有效率为 94 .7% ;激素组中显效 2 3例 (6 2 .2 % ) ,良效 9例 (2 4 .3% ) ,进步 3例(8.1 % ) ,无效 2例 (5 .4 % ) ,总有效率为 94 .6 %。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BPC)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均 <0 .0 1 ;BPC峰值数 HDIG组明显高于激素组〔(2 1 2 .5 6± 90 .2 5 )× 1 0 9/ L 比 (1 2 7.2 6± 81 .2 6 )× 1 0 9/ L,P<0 .0 1〕;达峰值时间 HDIG组明显短于激素组〔(7.80± 4 .5 0 ) d比 (2 7.0 0± 9.32 ) d〕。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联合治疗 小剂量 糖皮质激素 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泼尼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对糖尿病患者血压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小丽 吕玲春 +2 位作者 李珊 韦铁民 曾春来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坐位和平卧位血压测量值的差别,探讨体位改变对糖尿病患者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对3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先坐位后卧位两种体位血压测量,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检查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坐位和平卧位血压测量值的差别,探讨体位改变对糖尿病患者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对3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先坐位后卧位两种体位血压测量,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检查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卧位血压显著高于坐位血压(P<0.01),收缩压(SBP)增高(3.5±7.6)mm Hg,舒张压(DBP)增高(1.5±4.9)mm H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坐、卧位SBP 测量值的差别与年龄、空腹血糖值和糖尿病的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坐位 SBP 呈负相关(P<0.01);坐、卧位 DBP 测量值的差别与糖尿病的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坐位 DBP 呈负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卧位血压高于坐位血压,其坐、卧位血压测量值的差别与年龄、空腹血糖值、糖尿病病程和坐位血压的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量 卧位 坐位 糖尿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韦铁民 吕玲春 +2 位作者 李珊 叶小丽 曾春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6期441-444,447,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的差别,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和降压药物分别与坐、卧位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差别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487例,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分别进行先坐位...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的差别,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和降压药物分别与坐、卧位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差别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487例,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分别进行先坐位后卧位两种体位血压测量,同时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行年龄段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卧位测量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坐位测量的血压值,卧位SBP增高(2.9±7.8)mm Hg,DBP增高(0.9±5.4)mm Hg。女性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DBP测量值的差别高于男性(P〈0.01)。在各年龄段,卧位SBP增高以30-39岁和80岁以上的年龄组明显,分别增高(3.6±6.8)mm Hg,(5.3±7.9)mm Hg。而DBP在30-59岁年龄组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60岁开始,卧位DBP显著高于坐位DBP(P〈0.01),以80岁以上组明显,增高(2.5±4.6)mm Hg。坐、卧位SBP和DBP血压值的差别与相应的坐位血压呈负相关关系(SBP:r=-0.31;DBP:r=-0.39。均P〈0.01)。治疗组卧位SBP比坐位增高(3.5±8.1)mm Hg,DBP增高(1.5±5.0)mm Hg,坐、卧位SBP和DBP血压值的差别均高于非治疗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坐、卧位SBP差别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对坐、卧位DBP差别有影响的自变量是性别、年龄,而BMI对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没有影响。结论高血压患者坐、卧位血压测量值是不同的,其不同既存在性别的差异,也与年龄、坐位血压相关;而且与所服用的降压药物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卧位和坐位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段重建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天严 俞颂平 +4 位作者 杨爱萍 吕小玲 张秀珍 陈战巧 徐洁慧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39-340,共2页
目的 探讨眼前段重建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复杂眼外伤患者行 期眼前段重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与瞳孔成形 )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并探讨该手术... 目的 探讨眼前段重建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复杂眼外伤患者行 期眼前段重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与瞳孔成形 )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并探讨该手术操作的有关问题。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视力 >0 .3者 2 6例 ,脱残率为 74.3%。术中前房出血 4例 ;术后虹膜睫状体炎 35例 ,角膜内皮水肿 32例 ,眼压升高 6例 ,黄斑囊样水肿 1例。结论 眼前段重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与瞳孔成形 )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眼外伤安全、可靠的方法 ,为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极好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段重建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治疗 复杂眼外伤 并发症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淋巴瘤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6
作者 应筱莉 吴式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年收治的5例PRL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特征和诊治措施。结果:5例女性PRL,中位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年收治的5例PRL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特征和诊治措施。结果:5例女性PRL,中位年龄48(41~65)岁,5例首发症状是腰痛,3例发热,4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小T细胞淋巴瘤。手术治疗3例,术后行化疗1例,另外2例只行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5(2~90)个月。结论:PRL确实存在,临床易误诊。以成人发病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PRL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半为大B细胞性。采取根治性肾肿块切除,术后联合化疗的患者可获得长的无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淋巴瘤 回顾性研究 临床特征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翀 韦铁民 曾春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年第3期182-183,186,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及可能影响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的健康人58例(对照组),进行血肌酐、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肾素...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及可能影响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的健康人58例(对照组),进行血肌酐、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肾素、钙离子水平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81.91±30.75)μmol/L比(76.53±11.77)μmol/L]及肾素[(3.14±9.22)ng/ml.h比(0.43±0.22)ng/ml.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38.72±8.02)pg/ml比(39.59±11.5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钙离子浓度无差异。Pearson分析显示血肌酐水平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存在负相关(r=-0.15,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1 25二羟维生素D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双侧胸腔出血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翀 韦铁民 曾春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69-869,共1页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胸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梅祎军 邵初晓 +2 位作者 徐永宏 董华 程枫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587-588,共2页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CD)是简单而有效的胆道持续减压引流方法。我们于1997年7月至2006年7月间共对34例患者应用PTGCD,适应证涉及老年人重症胆囊炎、晚期壶腹部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胆源性胰腺炎及非胆道大手术后...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CD)是简单而有效的胆道持续减压引流方法。我们于1997年7月至2006年7月间共对34例患者应用PTGCD,适应证涉及老年人重症胆囊炎、晚期壶腹部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胆源性胰腺炎及非胆道大手术后并发重症胆囊炎等,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穿刺置管引流技术 超声引导 临床应用 重症胆囊炎 胆道梗阻 腹部恶性肿瘤 胆源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变化与前降支形态和梗死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春来 韦铁民 +1 位作者 刘翀 胡武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的变化与不同前降支形态和梗死部位关系。方法根据下壁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将67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例分为ST段压低组,ST段抬高组和ST段无变化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各组心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的变化与不同前降支形态和梗死部位关系。方法根据下壁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将67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例分为ST段压低组,ST段抬高组和ST段无变化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各组心电图变化与前降支形态和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梗死相关部位在前降支近端者ST段压低组中占81.25%,ST段抬高组占20%,ST段无变化组占46.34%(P<0.01);LAD返折支配1/4以上下壁在ST段压低组中占6.25%,ST段抬高组占70%,ST段无变化组占29.27%(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变化与前降支梗死部位和形态有关。下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前降支近端梗死,ST段抬高提示前降支远端梗死且存在前降支返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导联 ST段改变 左前降支返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