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时血清IL-8和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振浪 周微 +3 位作者 陈春 余波 梁志强 刘江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评估新生儿AL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2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IL-8和TNF-α水平,同时与新生儿肺透...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评估新生儿AL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2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IL-8和TNF-α水平,同时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和对照组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在疾病恢复期复测。结果①胎粪吸入综合征组入院时血清中IL-8水平中位数为174.00pg/mL,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疾病恢复期血清IL-8水平为24.80pg/mL,与入院时比较显著下降(P<0.01);②入院治疗前胎粪吸入综合征组TNF-α水平中位数为25.90pg/mL,显著高于原发性肺透明膜病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TNF-α水平为20.22pg/mL,较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新生儿ALI的炎症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下降预示着疾病的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治疗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波 林振浪 +1 位作者 李莎莎 张姿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 了解前列腺素E1治疗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时在维持血氧饱和度、延长患儿存活时间方面的作用。方法 大动脉错位患儿1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采用前列地尔静脉24h持续滴注,5~20ng/(kg·min);对照组8例采用一般治疗。用... 目的 了解前列腺素E1治疗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时在维持血氧饱和度、延长患儿存活时间方面的作用。方法 大动脉错位患儿1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采用前列地尔静脉24h持续滴注,5~20ng/(kg·min);对照组8例采用一般治疗。用药期间监测患儿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氧饱和度为(82.30±3.56)%,对照组为(67.30±4.5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232 P=0.001),其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未见明显波动。结论 前列腺素E1对维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的动脉导管开放、改善血氧饱和度、延长存活时间具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新生儿306例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江勤 林振浪 +2 位作者 时亚平 张姿英 周小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57-458,共2页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指标.为此作者对育英儿童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死亡的306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生儿 病因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鲜威 梁志强 金可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07-408,共2页
目的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PRVC)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以了解PRVC模式的优缺点。方法 :实验组随机选 4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用PRVC模式通气 ,对照组随机选 4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用单纯定压... 目的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PRVC)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以了解PRVC模式的优缺点。方法 :实验组随机选 4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用PRVC模式通气 ,对照组随机选 4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用单纯定压模式 (Pressurecontrol,PC)通气 ,以第一次血气分析PCO2 是否正常来评价机械通气效果。同时观察比较两种模式的呼吸机参数 :吸气峰压 (PIP)、平均气道压 (Mean)和呼气末正压 (PEEP) ,并记录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血气分析检测的总次数。结果 :实验组第一次血气分析正常率为50 % ,对照组为 2 7.2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PIP和Mean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PEEP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血气分析总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结论 :PRVC模式可应用于新生儿 ,并且有每分通气量稳定、PIP和Mean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VC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呼吸机 定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施旭来 周小坚 +2 位作者 叶秀云 李光乾 胡鸿文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脑脊液、血常规、影像学特点以及其治疗和预后规律。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脑脊液、血常规、影像学特点以及其治疗和预后规律。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结论: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避免严重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余海英 胡丹元 娄洁婵 《护理学报》 2006年第8期50-51,共2页
总结11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PS结合NO吸入治疗PPHN疗效显著,11例患儿治疗4~7d撤除呼吸机,均治愈,未出现不良反应。护理过程中注意正确清理呼吸道;配... 总结11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PS结合NO吸入治疗PPHN疗效显著,11例患儿治疗4~7d撤除呼吸机,均治愈,未出现不良反应。护理过程中注意正确清理呼吸道;配合医师使用PS;重点加强NO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气道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SpO2变化及循环系统症状;密切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一氧化氮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与白蛋白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振浪 张姿英 邵肖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与 5 %白蛋白作为置换液部分换血 (PET)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6 2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被随机分配接受生理盐水 (n =30 )或 5 %白蛋白 (n =32 )PET治疗。结果 生理盐水组和白蛋白组接受PET后红...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与 5 %白蛋白作为置换液部分换血 (PET)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6 2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被随机分配接受生理盐水 (n =30 )或 5 %白蛋白 (n =32 )PET治疗。结果 生理盐水组和白蛋白组接受PET后红细胞压积 (HCT)均显著下降 ,分别从换血前的 (0 .72± 0 .0 4)和 (0 .71±0 .0 3)降至换血后 2 4h的 (0 .5 6± 0 .0 5 )和 (0 .5 5± 0 .0 4) ,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两组间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两组血Na+,血K+和血总蛋白 (TP)换血后无显著影响。结论 生理盐水和 5 %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 ;生理盐水价廉、无潜在感染危险可替代白蛋白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红细胞增多症 部分换血 生理盐水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1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祖钦 曹小敏 汪盈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68-470,共3页
成熟胎儿肾上腺皮质血管丰富,细胞索被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窦分隔易出血.较之其他年龄,新生儿期更易发生肾上腺出血,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笔者对15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肾上腺出血的发病... 成熟胎儿肾上腺皮质血管丰富,细胞索被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窦分隔易出血.较之其他年龄,新生儿期更易发生肾上腺出血,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笔者对15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肾上腺出血的发病、诊断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诊治 细胞形成 临床资料 肾上腺皮质 症状不典型 新生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姿英 林振浪 +1 位作者 梁志强 刘江勤 《小儿急救医学》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3例NRDS患儿进行NCPAP通气同时给予PS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气、X线胸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与...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3例NRDS患儿进行NCPAP通气同时给予PS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气、X线胸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 ,用药后 0 5h ,PaO2 和a/APO2 即明显升高。至 6、12、2 4和 72h ,PaO2 和a/APO2 仍高于用药前水平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6h ,PaCO2 开始下降 ,6、12、2 4和 72h ,PaCO2 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1h ,呼吸窘迫症状消失 9例 (39 1% ) ;明显减轻 14例 (6 0 9% )。 2 4h后 ,X胸片显示肺野透明度明显改善 2 2例 (95 7% )。 2 3例中治愈 2 2例 ,治愈率 95 7%。 1例改为机械通气。结论 NCPAP与PS联合治疗NRDS疗效显著 ,能快速有效地改善NRDS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婴儿 新生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对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痛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改林 阮淑琴 陈赢赢 《海峡药学》 2011年第1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痛作用。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给予静脉滴注芬太尼镇痛治疗,对照组未用镇痛药机械通气治疗。使用N-PASS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患儿的通气指...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痛作用。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给予静脉滴注芬太尼镇痛治疗,对照组未用镇痛药机械通气治疗。使用N-PASS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患儿的通气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机械通气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滴注芬太尼适用于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痛治疗,并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新生儿 芬太尼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妈咪爱合鲁米那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亦文 林振浪 +1 位作者 张姿英 陈鲜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妈咪爱 鲁米那 新生儿 母乳性黄疸 早期治疗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部位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微微 贾玉双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7年第4期28-29,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路”。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针对新生儿、人住ICU及进行化疗的...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路”。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针对新生儿、人住ICU及进行化疗的患儿。我科2001年7月-2005年6月共对83例新生儿进行PICC穿刺术,选择的置管部位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发现不同部位行PICC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异位及意外拔管情况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置入 新生儿 静脉穿刺插管 导管留置时间 PICC 锁骨下静脉 刺激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13
作者 梁志强 陈尚勤 张姿英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65-666,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临床特点分析 衣原体肺炎 新生儿支原体肺炎 新生儿科医生 衣原体感染 自然病程 发病情况 病原菌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选择性头部降温的实施和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林振浪 梁志强 +4 位作者 陈尚勤 陈鲜威 张姿英 俞惠民 林锦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评估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施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新生儿:①孕周≥37周。②出生后首次动脉血气分析BD>15mEq/L,或生后5minApgar评分<6分。③出生后6h内出现临床神经系... 目的:评估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施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新生儿:①孕周≥37周。②出生后首次动脉血气分析BD>15mEq/L,或生后5minApgar评分<6分。③出生后6h内出现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40)和对照组(n=38)。亚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持续72h;6h内常规应用苯巴比妥负荷量20~30mg·kg-1,再用维持量5mg·kg-1·d-1对症止痉治疗,予多巴胺5μg·kg-1·min-1,维持3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其他治疗相同。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心、肝、肾等功能。结果:两组各有40例和38例完成治疗;亚低温组直肠温度降至目标温度35℃所需时间为(55±20)min,治疗过程中心率平均下降至(105±6)次/min,对照组(140±11)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正常范围(45±5)mmHg;两组血肌钙蛋白-I、肝功能、肌酐、尿素氮虽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实施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是安全的,可应用于具有重症监护条件的新生儿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围产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 婴儿 新生 低温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及随访
15
作者 林振浪 陆中权 +1 位作者 张姿英 程建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47-148,共2页
探讨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CT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 5 8例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头颅 CT扫描及近期神经精神发育随访。结果 :6例患者无症状体征而有 CT改变 ,1例弥漫性出血... 探讨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CT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 5 8例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头颅 CT扫描及近期神经精神发育随访。结果 :6例患者无症状体征而有 CT改变 ,1例弥漫性出血者生后 18小时即死亡 ,4例正常分娩早产儿以生后 2 4小时内出现呼吸暂停为首发症状 ;在 6~ 12个月两组病例丹佛发育筛选检查 (DDS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 ,CT有助于明确诊断 ,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新生儿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左侧基底节区梗塞伴出血1例
16
作者 李海静 汪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1,共1页
患儿男,3d。因“抽搐伴皮肤黄染1d”于2008年9月25日人院。患儿系G3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800g。无产伤窒息史。入院前1d前出现反复抽搐7次。表现为右上肢握拳强直,右下肢屈曲抖动,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发作... 患儿男,3d。因“抽搐伴皮肤黄染1d”于2008年9月25日人院。患儿系G3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800g。无产伤窒息史。入院前1d前出现反复抽搐7次。表现为右上肢握拳强直,右下肢屈曲抖动,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发作间歇期有活动及进食,期间测体温均正常,伴有皮肤黄染。入住本科。人院查体:体温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梗塞 新生儿 出血 皮肤黄染 反复抽搐 发作间歇期 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伴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17
作者 余海英 胡丹元 娄洁婵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55-56,共2页
目的 总结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伴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氨(NO)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例应用PS结合NO吸入治疗的MAS伴PPHN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 目的 总结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伴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氨(NO)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例应用PS结合NO吸入治疗的MAS伴PPHN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儿4~7d撤除呼吸机治疗,均治愈,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PS结合NO吸入治疗MAS伴PPHN的疗效显著。护理过程中注意正确清理呼吸道、配合好医生使用PS、重点加强NO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气道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SaO2变化及循环系统症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一氧化氮 胎粪吸入综合征 持续肺动脉高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Beckwith综合征1例
18
作者 刘春梅 周小坚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0-600,610,共2页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Beckwith综合征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尔苏早期应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护理
19
作者 潘迎洁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00-301,共2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系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是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应用外源性固尔苏(PS)替代治疗NRDS疗效肯定。我科于2003年2月-12月对15例早产儿早期配合应用PS预防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系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是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应用外源性固尔苏(PS)替代治疗NRDS疗效肯定。我科于2003年2月-12月对15例早产儿早期配合应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观察
20
作者 钱燕 陈鸿鸿 +1 位作者 林振浪 温怀凯 《小儿急救医学》 1995年第1期32-33,共2页
新生儿窒息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观察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325003)'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免疫室钱燕,陈鸿鸿,林振浪,温怀凯随着对新生儿窒息认识的提高,发现围产期窒息可引起生后24小时内三碘甲状腺... 新生儿窒息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观察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325003)'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免疫室钱燕,陈鸿鸿,林振浪,温怀凯随着对新生儿窒息认识的提高,发现围产期窒息可引起生后24小时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甲状腺素(T。)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甲状腺激素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