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神经元发生作为Alzheimer病治疗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驰豪 张鹏 +3 位作者 戚双双 崔怀瑞 陈世新 孙臣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高龄人群记忆力缺陷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伴有广泛的脑组织萎缩,特别是内侧颞叶,以海马萎缩尤为明显。
关键词 ALZHEIMER病 钙稳态 别孕烯醇酮(APα) 神经元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增生在神经性毒物诱导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明琦 陈治池 +5 位作者 王彤彤 周翔 黄厚菊 戚双双 廖敏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0-616,共7页
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对理解该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检测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成年哺乳动物脑中内源性神经增生的发现为基于细胞方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PD,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虽然神经性毒物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脑中存在的... 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对理解该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检测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成年哺乳动物脑中内源性神经增生的发现为基于细胞方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PD,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虽然神经性毒物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脑中存在的内源性神经增生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但神经干细胞是否会迁移至受损脑区并促进神经性毒物损伤后成年大脑内减少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再增依然存在着争议。我们通过综述关于神经性毒物损伤所致的PD动物模型中神经增生的文献,旨在加深神经增生在神经性毒物诱导的PD动物模型中作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性毒物 神经干细胞 神经增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脑神经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彤彤 陈治池 +5 位作者 叶鑫 边维 傅维达 陈梦娇 李俊楠 孙臣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脑室-嗅球和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具有共同的特征。在这两个区域,神经发生归因于神经干细胞及其后代在遗传和表观学影响下逐渐成熟为功能性神经元。神经发生中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持续发育成新生神经元,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 脑室-嗅球和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具有共同的特征。在这两个区域,神经发生归因于神经干细胞及其后代在遗传和表观学影响下逐渐成熟为功能性神经元。神经发生中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持续发育成新生神经元,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前景。本文的目的旨在描述主要神经源性区域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生 纹状体 神经前体细胞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在神经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梦娇 李俊楠 +5 位作者 傅维达 王彤彤 叶鑫 边维 李梦一 孙臣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神经发生过程失调可导致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病症,如癫痫和自闭症等。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过整合细胞内信号来控制细胞生长、营养代谢和蛋白质翻译,同时也参与调节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迁移和... 神经发生过程失调可导致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病症,如癫痫和自闭症等。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过整合细胞内信号来控制细胞生长、营养代谢和蛋白质翻译,同时也参与调节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迁移和树突形成等。此外,mTOR在突触形成和可塑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多种神经系统发育的严重缺陷与mTOR活动异常有关,解析mTOR在神经发生关键时期的广泛作用将极大地扩展我们对神经发生的理解。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及研究就mTOR复合物在神经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神经干细胞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孕烯醇酮对APPswe/PSEN1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鹏 戚双双 +5 位作者 谢明琦 廖敏 刘芬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目的评估别孕烯醇酮(APα)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黑质(SN)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方法 31只4月龄雄性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和计算各种免疫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双转基因AD小鼠(2×Tg AD)APα水平和TH神经元数目均... 目的评估别孕烯醇酮(APα)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黑质(SN)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方法 31只4月龄雄性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和计算各种免疫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双转基因AD小鼠(2×Tg AD)APα水平和TH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减少,且出现在β-淀粉样斑块形成之前。给予APα处理可预防2×Tg AD小鼠SN总神经元、TH神经元和TH/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神经元数目的下降,但对纹状体TH神经纤维吸光度下降无影响。此外,APα能增加2×Tg AD小鼠新生成熟神经元的数目,但对新生胶质细胞数目无影响。结论 2×Tg AD小鼠体内低水平APα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下降相关,外源性APα能够通过增加新生TH神经元的形成来恢复2×Tg AD小鼠TH神经元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黑质 别孕烯醇酮 新生神经元形成 免疫荧光 双转基因A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羟多巴胺对成年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明琦 陈治池 +6 位作者 戚双双 王彤彤 张鹏 黄厚菊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74,共14页
目的评估中脑黑质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增殖情况及其对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后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向成年小鼠的一侧黑质(SN)注射六羟多巴胺(6-OHDA),损伤后3~35 d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小鼠来自侧脑室、第三脑室、... 目的评估中脑黑质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增殖情况及其对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后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向成年小鼠的一侧黑质(SN)注射六羟多巴胺(6-OHDA),损伤后3~35 d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小鼠来自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周围及中脑部分NPCs的增殖,探索黑质中新生细胞的增殖及其向成熟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最后通过旷场和转棒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的变化(每组n=4~6)。结果黑质内注射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可以明显增加第三脑室和中脑水管周围来自室管膜下区的NPCs的数目,以6-OHDA注射后的第7天最为明显,且6-OHDA注射后第21天黑质内新生细胞和新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增加达到高峰,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了受损的黑质-纹状体系统及小鼠行为学表现有部分恢复。结论促进内源性NPCs的增殖和分化将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神经前体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六羟多巴胺 免疫荧光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甾体激素对神经元的影响及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倩倩 张鹏 +2 位作者 戴侃纯 王佳婷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29,共6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能够表达神经甾体激素合成的关键酶。当神经甾体激素产生的浓度足够高时,可行使旁分泌作用。脑内神经甾体激素的合成会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应激状态下,神经甾体激素的合成也下降。最...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能够表达神经甾体激素合成的关键酶。当神经甾体激素产生的浓度足够高时,可行使旁分泌作用。脑内神经甾体激素的合成会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应激状态下,神经甾体激素的合成也下降。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脑内神经甾体激素水平的下降与神经元的变性及其功能障碍有关。本文仅就目前研究最多的神经甾体激素(如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及其硫酸酯、孕酮和别孕烯醇酮)影响神经元存活,神经突的增长和神经元增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这些神经甾体激素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甾体激素 神经元增生 神经元存活 神经突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P3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内敲除SENP3的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昕 任艳华 +2 位作者 陈佳音 易静 丁玉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目的:探讨小泛素类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3(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proteins specific protease3,SENP3)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的分布特征,以及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敲除SENP3对其发育和存活的... 目的:探讨小泛素类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3(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proteins specific protease3,SENP3)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的分布特征,以及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敲除SENP3对其发育和存活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ENP3在成年小鼠脑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制备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神经元内选择性敲除SENP3的小鼠,观察SENP3缺失对中脑TH神经元的影响。结果:SENP3免疫阳性信号在成年小鼠CNS内广泛分布,包括嗅球、海马、丘脑、黑质、腹侧被盖区、小脑和脊髓等多个脑区。在中脑TH神经元中选择性敲除SENP3后,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和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的TH神经元的数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SENP3全脑分布的形态学资料为研究其功能提供了线索;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和存活不依赖于SENP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P3 免疫组织化学 条件性基因敲除 酪氨酸羟化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mTORC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边维 李梦一 +6 位作者 周鹏 李军伟 张庭 吴安婷 戚双双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2,共10页
目的探讨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行为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体重20~25 g 3月龄Nestin-CreERTM::ROSA26-LacZ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NS+玉米油... 目的探讨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行为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体重20~25 g 3月龄Nestin-CreERTM::ROSA26-LacZ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NS+玉米油组、6-OHDA+玉米油组、6-OHDA+PP242组、6-OHDA+A-443654组,并在小鼠右侧纹状体注射6-OHDA制备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以及每日腹腔注射mTORC2/Akt信号通路激动剂A-443654或抑制剂PP242。通过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考察黑质(SN)-纹状体小胶质细胞、脑室周围神经前体细胞(NPCs)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脑水管mTORC2/Akt信号通路各相关蛋白Rictor,p-Akt和DNA损伤反应调节1(REDD1)的表达并通过免疫共沉淀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的变化。结果6-OHDA模型小鼠伴随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的增加,黑质多巴胺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下降,小鼠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但NPCs数目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加,mTORC2/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在激动剂A-443654处理后随着相关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上述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而抑制剂PP242处理组则呈现与激动剂A-443654完全相反的情况。结论A-443654通过上调mTORC2/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促进NPCs的增殖,增加新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并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反应最终导致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鼠行为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神经再生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佳婷 郑佳露 +3 位作者 张鹏 范风云 沈婉婷 孙臣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5-710,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主要临床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学习记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其病理学典型特征为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主要临床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学习记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其病理学典型特征为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和神经细胞的大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因素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机体脑新生神经元形成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11
作者 张锬 潘若谷 +4 位作者 张成毅 周洋洋 谢明琦 戚双双 孙臣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10期1401-1405,共5页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亨廷顿病(H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脑中普遍存在神经元数目进行性减少,而新生神经元形成减少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中更为重要。目前通过促进脑中内源性新生神经元的形成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亨廷顿病(H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脑中普遍存在神经元数目进行性减少,而新生神经元形成减少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中更为重要。目前通过促进脑中内源性新生神经元的形成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项新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神经元形成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孕烯醇酮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彤彤 陈治池 +6 位作者 叶鑫 边维 杜娟娟 傅维达 陈梦娇 李俊楠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讨别孕烯醇酮(APα)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及行为学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90只3月龄体重为20~25 g雄性C57BL/6小鼠1侧纹状体被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复制小鼠PD模型,再给予APα及γ-氨基丁酸A受体(GA... 目的探讨别孕烯醇酮(APα)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及行为学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90只3月龄体重为20~25 g雄性C57BL/6小鼠1侧纹状体被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复制小鼠PD模型,再给予APα及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采用ELISA检测血清及大脑皮质APα含量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纹状体纤维投射数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脑胞膜GABAAR、胞质及胞核各蛋白水平的变化,并通过免疫共沉淀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小鼠行为学的变化。结果PD小鼠大脑皮质内源性APα水平显著降低,黑质多巴胺能阳性神经元及其纹状体纤维投射含量下降,胞膜、胞质和胞核各蛋白的水平也明显下降,小鼠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在给予外源性APα处理后,上述情况均有所改善。但在应用Bic后,上述调控GABAAR/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呈现相反的变化,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外源性的APα通过增加其内源性水平调控GABAAR/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促进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和小鼠行为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孕烯醇酮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蛋白激酶Ⅱ的结构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彤彤 陈治池 +4 位作者 叶鑫 傅维达 陈梦娇 李俊楠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5-399,共5页
钙离子(Ca^(2+))是通过局部信号获得特异性刺激的关键细胞内信使分子。Ca^(2+)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及其靶蛋白是Ca^( 2+)依赖性反应信号传导的关键靶点。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酶Ⅱ(CaMKⅡ)是一种多聚体酶,它是哺乳动物前脑总蛋白... 钙离子(Ca^(2+))是通过局部信号获得特异性刺激的关键细胞内信使分子。Ca^(2+)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及其靶蛋白是Ca^( 2+)依赖性反应信号传导的关键靶点。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酶Ⅱ(CaMKⅡ)是一种多聚体酶,它是哺乳动物前脑总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形成突触后致密部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CaMKⅡ包含α、β、γ和δ4种亚型,其中α和β主要在神经组织中表达,而γ和δ则在全身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它们参与特定的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巩固过程,对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前期也有研究表明CaMKⅡδ在促进神经元存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aMKⅡ的结构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和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钙调蛋白 钙调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转基因小鼠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尚训 谢明琦 +3 位作者 陈治池 戚双双 孙臣友 高英堂(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540-544,共5页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将目的基因序列导入生殖系基因组中可获得一种强大且不可或缺的实验小鼠模型。条件性基因打靶技术是基于基因同源重组原理技术,利用Cre-loxP等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将某个经过修饰的基因转染至小鼠发育过程中某一特定阶...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将目的基因序列导入生殖系基因组中可获得一种强大且不可或缺的实验小鼠模型。条件性基因打靶技术是基于基因同源重组原理技术,利用Cre-loxP等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将某个经过修饰的基因转染至小鼠发育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特定类型的细胞或组织中的一种基因打靶方法。与常规的基因打靶方法相比,它对生物基因组的修饰具有时空可控性,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近年来关于基因打靶技术和基于基因打靶原理基础上构建的转基因小鼠及转基因小鼠在病毒发病机制及抗病毒免疫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 转基因小鼠 基因敲除 CRE/LOXP重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脑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翔 傅维达 +5 位作者 陈治池 王彤彤 叶鑫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8-694,共7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常被用于研究免疫抑制剂药物雷帕霉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TOR有两种功能明显不同的复合体——mTORC1和mTORC2,控制诸如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细胞大小,脂质代谢,自噬,线粒体功能和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常被用于研究免疫抑制剂药物雷帕霉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TOR有两种功能明显不同的复合体——mTORC1和mTORC2,控制诸如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细胞大小,脂质代谢,自噬,线粒体功能和溶酶体形成等细胞的基本功能。此外,mTOR控制的信号通路还参与调节神经系统的许多生理功能,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突触可塑性,记忆储存和认知功能。因此,mTOR信号通路失调可能与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前期研究表明,抑制mTORC1对癫痫、认知障碍和脑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有利,而直接或间接刺激mTORC1一方面可促进脑细胞轴突再生和骨髓鞘形成,另一方面该通路可成为治疗抑郁症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孕烯醇酮对6-羟基多巴胺损伤的细胞系SH-SY5Y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彤彤 叶鑫 +6 位作者 边维 陈治池 杜娟娟 傅维达 陈梦娇 李俊楠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明确别孕烯醇酮(APα)对6-羟多巴胺(6-OHDA)损伤的SH-SY5Y细胞系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向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系中分别加入6-OHDA、APα、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和电压门控L型Ca^(2+)通... 目的明确别孕烯醇酮(APα)对6-羟多巴胺(6-OHDA)损伤的SH-SY5Y细胞系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向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系中分别加入6-OHDA、APα、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和电压门控L型Ca^(2+)通道拮抗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组别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质钙调蛋白(CaM)、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3(Ca MKⅡδ3),胞核Ca MKⅡδ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表达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验证Ca MKⅡδ3与CDK1/BDNF的相互作用。结果APα作用后,6-OHDA损伤的SH-SY5Y细胞TH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而TH/Brd U双阳性细胞数目无显著变化;同时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SH-SY5Y细胞胞质和胞核上述蛋白的表达与单纯6-OHDA组相比也明显上升,经Bic处理后各蛋白增加更为明显。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Ca MKⅡδ3与CDK1/BDNF存在相互作用。结论APα对6-OHDA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中,GABAAR发挥负性调控作用,通过稳定细胞的内环境达到增加TH阳性神经元数量的目的,其中Ca^(2+)-Ca M-CaMKⅡδ3信号通路和BDNF与CDK1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孕烯醇酮 Γ-氨基丁酸A受体 多巴胺能神经元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处理的SH-SY5Y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梦一 吴安婷 +5 位作者 许泽婷 张庭 李军伟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30,共10页
目的探讨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复合物2(mTORC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损伤的SH-SY5Y细胞系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经维甲酸(RA)处理的SH-SY5Y细胞分别给予6-OHDA、mTORC2信号通路抑制剂PP242和... 目的探讨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复合物2(mTORC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损伤的SH-SY5Y细胞系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经维甲酸(RA)处理的SH-SY5Y细胞分别给予6-OHDA、mTORC2信号通路抑制剂PP242和激动剂A-443654,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数目的变化;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明确mTORC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同时制备SH-SY5Y与Bv-2细胞系共培养的帕金森病(PD)模型,运用MTT及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β(IL-1β)的含量。结果6-OHDA损伤的PD细胞模型组酪氨酸羟化酶(TH)/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Hochest-、TH/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单标或双标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凋亡率升高;Rictor、p-Akt、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的表达均上升,且Rictor与p-Akt或REDD1存在相互作用;共培养模型中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且上清液中TNF-α和IL-β含量上升。A-443654组随着上述蛋白表达的进一步上调,细胞存活和凋亡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而PP242组则呈现相反的变化。结论A-443654通过使Akt磷酸化而激活mTORC2信号通路,引起Rictor和REDD1蛋白的表达增加,继而提高细胞存活率并降低凋亡率,促进SH-SY5Y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善了6-OHDA引起的细胞损伤以及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PP242 A-443654 免疫荧光 SH-SY5Y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18
作者 边维 李梦一 +4 位作者 余心悦 周鹏 崔怀瑞 戚双双 孙臣友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控细胞生长、增殖、运动、存活和自噬等生物学活动,作为细胞代谢和生存的关键调节剂,现已成为帕金森病(PD)的新型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PD模型中恢复受干扰...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控细胞生长、增殖、运动、存活和自噬等生物学活动,作为细胞代谢和生存的关键调节剂,现已成为帕金森病(PD)的新型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PD模型中恢复受干扰的mTOR信号转导可以预防神经元的死亡。然而,在PD中通过mTOR介导产生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将mTOR信号通路与PD关系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进一步讨论mTOR信号通路在PD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帕金森病 雷帕霉素 Α-突触核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κJ区重组信号结合蛋白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19
作者 叶鑫 边维 +6 位作者 李梦一 吴安婷 张庭 李军伟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用2~3月龄体重为20~25 g的CD133-CreER^(TM)::ROSA26-LacZ::RBP-Jκ^(flox/flox)小鼠(3只),通过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敲除RBP-J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变化的情况,最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RBP-Jκ及其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干扰或敲除RBP-Jκ后,无论是细胞还是动物水平CD133或β-半乳糖苷酶(β-GAL)/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CD133或β-GAL/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神经元核抗原(NeuN)、CD133或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双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同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干扰或敲除RBP-Jκ后RBP-Jκ-和Splity多毛增强子1(Hes1)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而Notc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反而显著增加。结论 干扰或敲除RBP-Jκ,通过Notch1表达上调、Hes1表达下调,最终引起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κJ区重组信号结合蛋白 免疫荧光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义介导的m RNA降解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沈细亚 宣丽娜 +3 位作者 杜雷雷 李唐亮 黄智慧 徐星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757-1766,共10页
无义介导的m 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NMD)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mRNA质量监控系统,可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长3′非翻译区及上游开放阅读框等的mRNA,以避免异常蛋白质的产生和累积。最近的研... 无义介导的m 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NMD)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mRNA质量监控系统,可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长3′非翻译区及上游开放阅读框等的mRNA,以避免异常蛋白质的产生和累积。最近的研究表明, NMD能调节正常基因转录的稳定性,在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功能异常与神经疾病相关。该文对NMD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神经发生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