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金纯 陈浩 +1 位作者 邱乾德 王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686-169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骨肌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良恶性鉴别与诊断,具体通过采用ASSET技术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进行DWI检查,探讨在不同b值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骨肌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良恶性鉴别与诊断,具体通过采用ASSET技术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进行DWI检查,探讨在不同b值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结果 41例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其中恶性肿瘤共15例,占36.59%;良性肿瘤共26例,占63.41%。在b值为600、800、1 000s/mm2时,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正常肌肉的ADC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将b值为600、800、1000s/mm2时的良性组和恶性组的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恶性组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值=1 000s/mm2时的诊断效能更佳。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直接观察病变信号改变,ADC值定量分析有助于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b值=1 000s/mm2时的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骨肌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MRI评价
2
作者 郑汉朋 张硅 +5 位作者 赵应征 吴爱琴 陈丽娟 郭志 王旭荣 许崇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目的利用常规MRI对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通过脑立体定向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l0ul(细胞数为1×106个)C6胶质瘤细胞。在第1周检查均确认有肿瘤生长后分为治疗组(15只)和对照组(9只)。... 目的利用常规MRI对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通过脑立体定向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l0ul(细胞数为1×106个)C6胶质瘤细胞。在第1周检查均确认有肿瘤生长后分为治疗组(15只)和对照组(9只)。治疗组尾静脉隔天注射10ul/g阿霉素脂质体,对照组尾静脉隔天注射10ul/g生理盐水。分别于接种后第1、2、3周行MRI常规检查,第3周检查后行安乐死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与治疗组间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 24只大鼠均见肿瘤生长,成瘤率为100%。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C6胶质瘤的体积第2周时分别为87.92mm3及109.90mm3,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P>0.05);第3周时分别为164.85mm3及33.49mm3,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P<0.01)。结论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是有效的;治疗组较对照组肿瘤内部坏死更加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低剂量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枕戈 王永光 曹国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名受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40例)和B组(4O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00m As)和低剂量(40m As)进行扫描,其余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名受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40例)和B组(4O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00m As)和低剂量(40m As)进行扫描,其余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1±0.8和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所接受的剂量显著低于A组。图像的评价结果显示:随着m As降低,图像噪声增加(P<0.05)。但中央肺动脉SNR、周围肺动脉SNR、中央肺动脉CNR、周围肺动脉CNR及主观评分均值B组相比A组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低m As的肺动脉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肺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咽旁间隙和毗邻结构中的应用
4
作者 臧依柔 陈仕宇 +5 位作者 陈宣妤 臧国礼 胡闽 徐庆 冯朱斌 潘阿善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212-1216,123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正常成人咽旁间隙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声像图特征,为咽旁间隙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门诊的78例正常成人进行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超声和CT检查。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正常成人咽旁间隙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声像图特征,为咽旁间隙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门诊的78例正常成人进行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超声和CT检查。超声检查以乳突、下颌骨下颌支、茎突、腮腺和颌下腺作为解剖标志,沿下颌支旁斜冠状切面、乳突和下颌支之间横切面扫查显示咽旁间隙及毗邻的涎腺、鼻咽、扁桃体、骨骼、肌肉及血管声像图;记录咽旁间隙及毗邻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扫查方法;分析其超声显示率,并与CT检查所见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咽旁间隙呈倒置的三棱锥形,超声完整显示151侧,部分显示5侧,完整显示率为96.8%,均可以重复显示;下颌支旁横切咽旁间隙最大面积超声测值2.83~5.52(4.17±0.66)cm^(2)。咽旁间隙外侧界前份与咬肌间隙及下颌下腺囊紧贴,外侧界后份是腮腺深叶和二腹肌后腹,并可见茎突及附着诸肌、颈内血管紧贴外侧界;内侧界为呈中等回声颈深筋膜和颊咽筋膜,紧贴呈低回声鼻咽壁和口咽壁、扇贝样外观的扁桃体及不全环形的单层弱回声结构的咽隐窝;底为颅底岩骨下面;尖朝向舌骨大角;均与CT检查表现一致。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咽旁间隙及周围毗邻关系,将有助于咽旁间隙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应用解剖 咽旁间隙 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CT和MRI表现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 顾乐峰 +1 位作者 郑汉朋 邱乾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850-1852,共3页
目的提高CT和MRI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全部患者行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显示:18例肾脏多灶性或单灶性的斑片状异常病灶,肾脏肿大10例,萎缩7例。MRI显示:斑片状... 目的提高CT和MRI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全部患者行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显示:18例肾脏多灶性或单灶性的斑片状异常病灶,肾脏肿大10例,萎缩7例。MRI显示:斑片状异常信号16例,多肾段6例,单肾段10例;CT和MRI共发现,肾周间隙模糊10例伴肾周筋膜增厚4例;10例CT出现主动脉环征。结论糖尿病肾病在CT和MRI上能表现出一定的影像特点,结合临床,可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食管壁内血肿的CT检查和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金纯 陈浩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胃镜检查证实的10例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0例患者的CT征象上均见食管壁增厚,其中7例患者呈现同心圆增厚,食... 目的探讨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胃镜检查证实的10例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0例患者的CT征象上均见食管壁增厚,其中7例患者呈现同心圆增厚,食管呈“靶状”改变;偏心性增厚3例,食管呈“裂隙状”改变;该组5例行三维重建,食管血肿壁呈长条状螺旋增厚,最长约35mm,管壁增厚,向腔内外膨隆,3例血肿延至胃底贲门区,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病灶的范围及走向。10例中有3例从食管上段延至食管中段,6例从食管中段至食管胃底贲门部,最长范围约35mm,1例局限于食管上段。食管壁增厚,最厚约26mm。该组10例患者食管壁内血肿CT值为43—56HU,其中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3例,略高密度2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不均匀4例。病变上段食管未见扩张,未见食物潴留。其中2例血肿伴有纵隔气肿,1例伴食管异物,胸腔积液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食管壁内血肿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餐后急性发作病史,食管壁呈长范围增厚病变,未见强化,上段无明显梗阻,平扫CT值呈等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短期随访,CT值有明显变化,应怀疑食管血肿,食管镜不能轻易活检,必要时CT三维重建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食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CT表现一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军 陈建武 +1 位作者 邱乾德 李云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9-720,共2页
患者 男,26岁,2017年4月24日因咳嗽咳痰3周收治入院。患者3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咳,伴咳痰,为黄白色脓痰,无发热和畏寒。体格检查:双侧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肺呼吸音... 患者 男,26岁,2017年4月24日因咳嗽咳痰3周收治入院。患者3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咳,伴咳痰,为黄白色脓痰,无发热和畏寒。体格检查:双侧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音有力,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4月26日血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13.76 mg/L(正常值0~0.50 mg/L),纤维蛋白原4.46 g/L(正常值2.00~4.00 g/L),心电图示逆向钟转位。5月3日血氧饱和度93%(正常值80%~100%),凝血酶源活动度68%,D-二聚体〉20 mg/L,所有微生物及免疫学检查均为阴性,5月8日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微血管病 CT表现 肺肿瘤 D-二聚体 颈部淋巴结 病理性杂音 实验室检查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肺淀粉样物质沉积症影像表现一例
8
作者 王军 周海生 陈建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本文报道肺淀粉样物质沉积症影像表现1例。患者,男,61岁,胸部CT表现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团块样占位影,大小约30 mm×40 mm,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密度均匀,CT值约43 HU,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病理诊断:考虑肺淀粉样物质沉积症。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