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某综合医院心理科神经症患者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斐蓉 杜松妹 +2 位作者 陈宏 杨闯 何金彩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温州地区一家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本院心理门诊1143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并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就诊者中典型内向以及内向倾向者居多;典型情绪不稳及不稳定倾向者占64%,其中... 目的调查分析温州地区一家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本院心理门诊1143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并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就诊者中典型内向以及内向倾向者居多;典型情绪不稳及不稳定倾向者占64%,其中以典型内向以及内向倾向者居多。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均高于常模,而内外向和掩饰程度因子均低于常模;男性的精神质因子高于女性,掩饰程度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不稳定的731例中E维度性别分布接近,神经质和内外向因子性别分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精神质与掩饰程度呈中等负相关,神经质与掩饰程度呈弱负相关,精神质与神经质呈正相关。结论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神经症患者中内向者多于外向者;以情绪不稳定者居多。孤僻,人际关系差,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门诊 神经症 艾森克人格问卷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宏 梁艳 +6 位作者 金颖莉 虞希冲 赵永忠 王维千 林青霞 林海西 杨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T低剂量组(12.5 mg/kg)、模型+MT高剂量组(25 mg/kg)、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Luzindole,1 mg/k...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T低剂量组(12.5 mg/kg)、模型+MT高剂量组(25 mg/kg)、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Luzindole,1 mg/kg),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MK-801的方法建立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MT低剂量组、模型+MT高剂量组以及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均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10%无水乙醇溶液,持续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试剂盒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液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ROS、SOD、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标记蛋白Neu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ROS、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海马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模型+MT高剂量组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海马ROS、MDA含量均下降,SOD活性升高,NeuN阳性表达增加,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MT高剂量组比,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ROS含量上升,NeuN阳性表达下降,Nrf2、HO-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MT具有保护精神分裂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精神分裂症 氧化应激 海马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子江 谢林杉 +4 位作者 赵永忠 苏文静 胡淑锦 陈林 杨闯 《健康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285-287,296,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温州市某医科大学新生588人,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分别测量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温州市某医科大学新生588人,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分别测量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水平。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消极应对(r1)、社交焦虑得分(r2)呈负相关(r1=-0. 26,r2=-0. 42,均P<0. 01),与积极应对(r3)呈正相关(r3=0. 36,P<0. 01);社交焦虑的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r4)、合理化(r5)均呈正相关(r4=0. 40,r5=0. 21,均P<0. 01),与积极应对方式(r6)呈负相关(r6=-0. 34,P<0. 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合理化无相关性。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直接效应为-0. 73,占总效应的67%;消极应对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 19,占总体效应的17%;积极应对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效应值为-0. 17,占总体效应的16%。结论大学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预测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社交焦虑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的眼动特征及其与反刍思维相关性
4
作者 林子江 章新月 +4 位作者 黄圣云 张嘉瑛 虞瑞豪 陈莉 杨闯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的眼动行为特点,及其与反刍思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注意偏向的眼动测验、反刍思维问卷分别对35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和45名正常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和正常大学生间,注意偏向... 目的 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的眼动行为特点,及其与反刍思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注意偏向的眼动测验、反刍思维问卷分别对35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和45名正常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和正常大学生间,注意偏向潜伏期、刺激类别效应、交叉效应分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1、9.39、13.64,均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两组对正性图片的注视潜伏期存在显著差异(F=15.45,P<0.001);注意偏向首视点注视时差异分数上的组间主效应、刺激类别主效应、组间和刺激类别的交叉效应,注意偏向总注视时差异分数的组间主效应、刺激类别效应、组间和刺激类别的交叉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首视点潜伏期分和享受快乐分、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92、-0.166,均P<0.05),负性首视点潜伏期分和享受快乐分呈显著正相关(r=0.289,P<0.05)。正性首视点注视时间分和享受快乐、积极应对(r=0.309、0.268)呈正相关(均P<0.05),负性首视点注视时间分和消极归因呈正相关(r=0.194,P<0.05)。结论 抑郁障碍青少年缺乏对积极情绪信息的初始注意,反刍思维和抑郁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定向加速、注意维持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情绪信息 注意偏向 反刍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基于网络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5
作者 赵永忠 何金彩 +3 位作者 董斐蓉 陈宏 王维千 杨闯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综合医院内建立基于网络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服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在院内局域网上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网站,提供网络精神卫生继续教育和心理测量等.比较参加(继教组)与未参加继续教育(非继教组)临床医师的精神卫生知识... 目的 探讨在综合医院内建立基于网络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服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在院内局域网上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网站,提供网络精神卫生继续教育和心理测量等.比较参加(继教组)与未参加继续教育(非继教组)临床医师的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发起精神科会诊的情况.结果 精神卫生服务网站运行5个月期间,有803名医务人员(其中临床医师447人)参加了院内精神卫生网络继续教育学习,643人(其中临床医师387人)通过了继续教育测试,共完成网络心理测量528份,诊疗指南及临床资讯等网页点击量为2 718人次.精神卫生知识测试合格率继教组(83.3%)高于非继教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7,P<0.01).继教组请精神科会诊的主要症状有焦虑症状、抑郁或躁狂症状和谵妄.继教组与非继教组请精神科会诊的主要精神症状中,焦虑症状(18.7% vs.9.7%)、医学不能解释症状(10.8%vs.4.1%)和谵妄(15.8%vs.26.9%)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0、4.59和5.16,P<0.05).继教组与非继教组在会诊前使用网络心理测量的比例分别为33.8%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4,P<0.01).结论 在院内网站中开展精神卫生继续教育和心理测量等服务,可以增加临床医师的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对焦虑、抑郁等轻型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教育 继续 医院 综合 转诊和会诊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神经性厌食女学生三维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永忠 林子江 +2 位作者 杨闯 林海西 易艳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335-233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AN)女学生三维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AN患者36例为AN组,及同期温州市第八中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健康女学生36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AN)女学生三维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AN患者36例为AN组,及同期温州市第八中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健康女学生36例为对照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AN组匹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了解受试者的基本情况,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受试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TPQ、DSQ得分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N组TPQ躲避伤害性(HA)维度中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不受拘束的乐观主义(HA1)〔(5.0±1.3)分比(4.2±1.1)分〕、害怕不确定-喜欢不确定(HA2)〔(4.9±1.2)分比(3.6±0.9)分〕、易疲劳/虚弱无力-有精神力(HA4)〔(5.5±1.4)分比(3.7±1.0)分〕因子得分及总分〔(19.6±3.0)分比(15.4±2.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总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0)分比(3.6±0.8)分,P<0.05〕。HA维度得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维度得分及病程均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7、0.525,P<0.05),与BMI呈线性负相关(r=-0.367,P<0.05)。结论 AN女学生有特异性三维人格特征,这可能与其防御方式和病情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学生 女性 三维人格特征 防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永忠 杨闯 +1 位作者 王维千 陈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 :对比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对伴有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伴有明显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度洛西汀60 mg/d和帕罗西汀20 mg/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汉... 目的 :对比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对伴有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伴有明显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度洛西汀60 mg/d和帕罗西汀20 mg/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结果:度洛西汀组治疗后2周、4周和6周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帕罗西汀组治疗后4周、6周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度洛西汀组VAS评分在治疗2周、4周和6周时均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2周和4周时,度洛西汀组HAMA总分和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6周时两组HAM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焦虑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0.98%和58.54%(P>0.05),痊愈率分别为34.15%和26.83%(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伴有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帕罗西汀相当,但对焦虑和疼痛起效更快,对疼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疼痛 度洛西汀 帕罗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男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活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维千 杜松妹 +8 位作者 杨闯 陈宏 赵永忠 梁艳 林海西 张晓燕 王常绿 王美豪 何金彩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活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测验和Stroop词色干扰测试对37例ADHD汉族儿童与3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采集外周全血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 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活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测验和Stroop词色干扰测试对37例ADHD汉族儿童与3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采集外周全血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MAOA基因启动子30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倍数,根据重复倍数分别将ADHD组和对照组分为高活性组与低活性组。结果:组别因素对WSCT概念化水平、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对Stroop色词测验中完成卡片A和卡片C的耗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效应的耗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基因活性分组因素对WSCT概念化水平、持续错误数、错误应答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Stroop色词测验中的完成卡片A和卡片C的耗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效应的耗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间MAOA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AOA-uVNTR各等位基因分布与ADHD存在关联,但可能与ADHD儿童部分执行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单胺氧化A基因多态性 执行功能 Stroop词色干扰测试 威斯康辛分类卡片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度螺酮治疗帕罗西汀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维千 赵永忠 +1 位作者 杜松妹 杨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840-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对帕罗西汀引起的性功能障碍(SD)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接受帕罗西汀单药治疗维持3个月以上,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HAMA评分<7分和HAMD评分<7分的康复期患者,再进...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对帕罗西汀引起的性功能障碍(SD)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接受帕罗西汀单药治疗维持3个月以上,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HAMA评分<7分和HAMD评分<7分的康复期患者,再进行亚利桑那性经验量表(ASEX)调查,筛选出SD(ASEX总分>19分)病例84例,再将此84例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30 mg治疗组和坦度螺酮60 mg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评定ASEX、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改良的性生活质量调查表(m SLQQ-Qo L),对比治疗前后和组间的量表得分。结果:m SLQQ-Qo L总分的比较,2组患者在4周和8周时的m SLQQ-Qo L总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g治疗组较30 mg治疗组m SLQQ-Qo L总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勃起功能障碍痊愈率的比较,30 mg治疗组痊愈率为56%,60 mg治疗组痊愈率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64)。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对帕罗西汀引起的SD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坦度螺酮 性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宏 林海西 +7 位作者 梁艳 王维千 杜松妹 张晓燕 赵永忠 王常绿 王美豪 杨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5-HTTLPR)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静息态低频震荡振幅(ALFF)的影响。方法:对51例ADHD儿童(ADHD组)与37例正常对照儿童(对照组)进行3.0T磁共振功能影像学检查,采用ALFF评估静息态脑功能;并应...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5-HTTLPR)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静息态低频震荡振幅(ALFF)的影响。方法:对51例ADHD儿童(ADHD组)与37例正常对照儿童(对照组)进行3.0T磁共振功能影像学检查,采用ALFF评估静息态脑功能;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外周血5-HTTLPR。结果:ADHD组在左内上前额叶、右楔前叶、左楔前叶脑区ALF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TTLPR各基因亚型在左内上前额叶、左楔前叶脑区ALFF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基因型ALFF值高于L/L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基因型ALFF值高于L/L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S基因型ALFF值与S/L基因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5-HTTLPR的L/L、S/L、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41.2%、54.9%)和S、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7%、59.3%)与正常对照组L/L、S/L、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37.8%、56.8%)和S、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4%、5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等位基因与ADHD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 静息态 功能性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社交焦虑症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子江 王常绿 +1 位作者 林海西 杨闯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2546-2548,共3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团体治疗(CBGT)对社交焦虑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61例社交焦虑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配到CBGT组(治疗12周)32例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29例,入组前、治疗12周时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团体治疗(CBGT)对社交焦虑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61例社交焦虑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配到CBGT组(治疗12周)32例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29例,入组前、治疗12周时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患者个体社交焦虑程度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比较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CBGT组社交焦虑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入组时与第1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BGT能改善患者社交焦虑症状,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治疗社交焦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治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社交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ANS的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艳 李立峰 +1 位作者 陈静 黄汉津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应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研究可能影响RBANS评分的因素。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及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住院... 目的:应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研究可能影响RBANS评分的因素。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及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住院治疗的患者38例(病例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RBANS以及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HAMD)、D型人格量表测定,同时测定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血生化指标等。结果:在RBANS测定中,病例组总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及延时记忆的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焦虑、抑郁情绪及D型人格上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植入支架数与RBANS总分呈负相关,每搏输出量与RBANS总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呈负相关,主动脉根部内径与即刻记忆呈负相关,肺动脉压与注意呈正相关,心率与注意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延时记忆方面;其认知功能可能受情绪、人格的影响,且与植入支架数、每搏输出量、主动脉根部内径、肺动脉压、心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测验 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障碍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与认知风格、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子江 陈莉 +3 位作者 王常绿 杨闯 谢林杉 张嘉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0.383)、注意警觉(r=0.204)呈显著正相关(P<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注意偏向 认知风格 人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共情特点及其与三维人格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松妹 董斐蓉 +2 位作者 陈宏 杨闯 王常绿 《健康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共情特点并分析三维人格对共情能力的影响,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医学院校学生284名,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和三维人格问卷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维人格的躲避维度对观点采... 目的了解医学生共情特点并分析三维人格对共情能力的影响,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医学院校学生284名,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和三维人格问卷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维人格的躲避维度对观点采择、个人痛苦有显著影响(P<0.05),奖赏维度对同情关心、观点采择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需要考虑到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共情 三维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与心理学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斐蓉 王维千 +5 位作者 杜松妹 陈宏 赵永忠 王常绿 易艳红 杨闯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4年第1期69-70,94,共3页
目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心理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对照研究。方法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各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总分以及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 目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心理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对照研究。方法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各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总分以及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关心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学专业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个人痛苦因子得分低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心理学 理工科 学生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共情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执行功能发育轨迹及神经机制
16
作者 金瑞琳 周佳琦 +6 位作者 竺腾 俞嘉韵 郑莞滢 李瀚林 章梦杰 岑潇磊 杨闯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77-282,共6页
执行功能(EF)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与个体的日常生活和适应能力密切相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执行功能缺陷。目前大多数关于ADHD患者执行功能的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关于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模式的纵... 执行功能(EF)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与个体的日常生活和适应能力密切相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执行功能缺陷。目前大多数关于ADHD患者执行功能的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关于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模式的纵向成熟过程了解甚少。研究表明,ADHD患者在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发育轨迹与正常发育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发育轨迹异常与ADHD症状在个体一生中的表现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神经发育的视角,探讨ADHD患者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执行功能缺陷特征,以及这些缺陷与神经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执行功能 发育 神经机制
原文传递
整合视听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效力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艳 杜松妹 +4 位作者 陈宏 董斐蓉 王维千 林海西 杨闯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整合视听持续性操作测试(IVA-CPT)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辅助诊断效力,为临床更好地诊断ADHD提供途径。方法应用IVA-CPT系统、Conners父母用简明症状问卷、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 目的初步探讨整合视听持续性操作测试(IVA-CPT)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辅助诊断效力,为临床更好地诊断ADHD提供途径。方法应用IVA-CPT系统、Conners父母用简明症状问卷、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诊断ADHD的标准,对73例病例组患儿以及41名对照组健康儿童评估,比较两组IVA-CPT的差异,以及IVA-CPT与DSM-IV对病例组分型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IVA-CPT测试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IVA-CPT评估分型与DSM-IV诊断标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A-CPT可以做为辅助诊断ADH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整合视听持续性操作测试 诊断效力
原文传递
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云 李菊芳 +3 位作者 余思思 叶思思 颜飞帆 卢中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及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MCMQ中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引导GAD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广泛性焦虑障碍 生存质量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社交恐惧症患者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子江 林海西 +4 位作者 林雪丹 杨天兴 王常绿 杜松妹 杨闯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分析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面部表情强度识别测试分别对30例门诊社交恐惧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进行测定,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 目的分析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面部表情强度识别测试分别对30例门诊社交恐惧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进行测定,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社交恐惧组在面部识别正确数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组在面部正确反应时比对照组反应时要短(P<0.05);同类表情强度识别在2组间的正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被试对"高兴"的正确数要多于其他表情的正确数(P<0.05),其他表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对"高兴"的正确数同样要多于其他表情正确数(P<0.05),对"害怕"的准确数除了与"鄙视"的表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正确数要少于其他4种表情(P<0.05);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三者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可得:表情强度识别与社交焦虑程度相关系数(r=0.24,P=0.32)、表情强度识别与惧怕否定的相关系数(r=-0.10,P=0.68),2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焦虑与惧怕否定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5)。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无下降,不存在面部表情的注意加工偏向;社交焦虑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惧怕否定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社交焦虑 惧怕否定评价 面部表情识别
原文传递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疗效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子江 王常绿 +1 位作者 林海西 杨闯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9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调查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其与社交恐惧相关性,并评估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疗效。方法选取了46名于2016年7—8月因"社交恐惧"就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 目的调查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其与社交恐惧相关性,并评估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疗效。方法选取了46名于2016年7—8月因"社交恐惧"就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使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社交恐惧症青少年在表达积极自我效能感为(13.91±3.2)分,在管理沮丧自我效能感为(9.80±3.25)分,在管理生气自我效能感为(9.77±3.96)分。表达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交回避呈显著负相关(P<0.05)。管理沮丧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管理生气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治疗组经干预后,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交恐惧症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偏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交恐惧症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后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青少年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