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鼾症儿童的上气道结构CT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蔡晓红 梅红芳 +4 位作者 曹红超 梁冬施 俞晨艺 许崇永 倪丽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636-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的CT形态学改变,以揭示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异常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鼾症(PS)组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73例,对照组40例。对3组儿童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的CT形态学改变,以揭示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异常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鼾症(PS)组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73例,对照组40例。对3组儿童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软组织、骨性结构、空间结构并进行比较。结果:PS组、OSAHS组腺样体的面积、长度、厚度、体积,软腭的面积、体积,扁桃体面积均比对照组大(均P<0.05);鼻咽部气道体积,腭咽部气道的截面积、前后径、体积,鼻窦腔气体体积均比对照组小(均P<0.05);PS组、OSAHS组颈舌角减小,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增大(均P<0.01)。结论: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鼾症患儿上气道结构,能从二维及三维结构明确鼾症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导致上气道阻塞,且与成人相似存在软腭面积和体积增大,同时揭示了鼾症患儿常伴鼻窦炎及舌骨位置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计算机层析成像 儿童 上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垂杨 夏蕾蕾 +1 位作者 高仁贤 陈大庆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密切关注实验组与对照...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密切关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分析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后,实验组细菌除菌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除菌率60.00%(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5.2±11.2)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64.2±9.3)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舒巴坦 急诊重症感染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儿心理情绪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海鸟 贾曼 +2 位作者 李群 张秀霞 张春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1006-1009,1013,共5页
目的:讨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BT)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儿心理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急诊及儿童骨科病房收治创伤性骨折合并PTSD患儿240例,按照患儿护理干... 目的:讨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BT)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儿心理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急诊及儿童骨科病房收治创伤性骨折合并PTSD患儿240例,按照患儿护理干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BT;比较2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4.0(Peds QL4.0)各得分情况,对比两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情况,观察患儿心理情绪及疼痛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儿PTSD-SS量表、SSS量表、VAS量表、SAS量表以及Peds QL4.0量表、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T能有效降低创伤性骨折患儿PTSD发生率,改善患儿心理焦虑情绪与躯体不良症状,减轻患儿疼痛感受,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创伤性骨折 创伤后应激障碍 儿童 心理情绪 疼痛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幼鼠脑区AMP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冬施 陈利亚 +4 位作者 洪芳芳 林晶 温正旺 李秀翠 蔡晓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00-1207,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幼鼠脑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将3~4周龄的SD幼鼠随机分为4组(n=8):2周空气模拟对照(2AC)组、2周慢性间歇低氧(2IH)组、4周空气模...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幼鼠脑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将3~4周龄的SD幼鼠随机分为4组(n=8):2周空气模拟对照(2AC)组、2周慢性间歇低氧(2IH)组、4周空气模拟对照(4AC)组和4周慢性间歇低氧(4IH)组。第二部分:将3~4周龄的SD幼鼠随机分为2组(n=8):4周慢性间歇性低氧组(4IH)和4周慢性间歇性低氧用药组(4IHI)。造模结束后行八臂迷宫测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法了解腺苷A2a受体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AMPK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IH组和4IH组的参考记忆错误(RME)、工作记忆错误(WME)和总错误(TE)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4IH与2IH组比较,各项错误次数亦明显增加(P〈0.01)。4IHI组比4IH组RME、WME和TE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2IH组和4IH组海马和前额皮层区的神经元凋亡增多,以4IH组凋亡明显(P〈0.05);4IHI组凋亡较4IH组减少(P〈0.05)。2IH组和4IH组海马和前额皮层区腺苷受体A2a的mRNA和AMPK磷酸化蛋白的水平升高,mTOR磷酸化蛋白的水平下降,4IH组较2IH组改变明显(P〈0.05)。4IHI组较4IH组海马和前额皮层区的AMPK磷酸化蛋白水平下降,mTOR磷酸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导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幼鼠学习记忆障碍,呈时间依赖性。慢性间歇性低氧上调腺苷A2a受体,激活海马和前额皮层区AMPK,抑制mTOR的活性,诱导神经元凋亡,进而影响幼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腺苷A2A受体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海马 前额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蛋白-1蛋白参与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ERK1/2调控以及罗红霉素的干预 被引量:5
5
作者 曾潍贤 戴元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32-638,共7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微囊蛋白-1(caveolin-1)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的增殖作用以及对ERK1/2的通路调控,探讨caveolin-1抑制ASM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ASMCs上微囊(caveolae)的...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微囊蛋白-1(caveolin-1)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的增殖作用以及对ERK1/2的通路调控,探讨caveolin-1抑制ASM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ASMCs上微囊(caveolae)的结构及变化,用组织贴壁法体外培养气道平滑肌细胞,实验设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ERK1/2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C组)、罗红霉素组(D组)、caveolae结构破坏药物β-甲基环糊精组(E组);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测定(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RK mRNA和p-ERK1/2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aveolin-1蛋白细胞表达。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D组及C组ASMCs增殖反应低于B组,D组(0.59±0.15)vs B组(0.96±0.14),P<0.05,C组(0.63±0.11)vs(0.96±0.14),P<0.05;E组ASMCs增殖反应较B组进一步活跃(1.26±0.21)vs(0.96±0.14),P<0.05。D组及C组ASMCs上caveolin-1的表达较B组明显升高,P<0.01,pERK1/2蛋白以及ERK mRNA表达较B组降低,E组相反。D组ASMCs的ERK mRNA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及E组(P<0.01)。结论:caveolin-1可能是ASMCs内信号转导的负调控蛋白,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实现。罗红霉素可能上调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量,抑制ERK mRNA表达和翻译,从而抑制哮喘大鼠ASM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微囊蛋白-1 ERK1 2 增殖 罗红 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有序降阶护理思维模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岭燕 马红 +1 位作者 王务萍 张秀霞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3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有序降阶护理思维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6月该院接诊的老年非创性胸痛病例40例设为对照组,将7-12月接诊的同类病例4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分诊处置,试验组按照有序降阶护理思维模式... 目的观察老年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有序降阶护理思维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6月该院接诊的老年非创性胸痛病例40例设为对照组,将7-12月接诊的同类病例4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分诊处置,试验组按照有序降阶护理思维模式进行急诊分诊处置,比较两组急诊分诊准确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病情正确分级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分诊去向正确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0.0%;试验组接诊分诊合理性、抢救处置及时性及检查转运必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序降阶护理思维模式应用于老年非创伤性胸痛急诊患者,可有效提高病情正确分级率、分诊去向正确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创伤性胸痛 有序降阶 急诊分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真实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潘晓雅 刘妙兰 +2 位作者 叶玉妹 王梦月 陈大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的真实性,为社区电子健康档案质量管理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于2014年8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500份。采用根据预调查修改后的...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的真实性,为社区电子健康档案质量管理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于2014年8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500份。采用根据预调查修改后的浙江省2013年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核查表》对纳入档案进行信息收集,同时对纳入档案患者进行电话访问。结果 500份电子健康档案的失访率为35.6%(178/500),322份未失访档案的真实率为70.2%(226/322)。档案不真实原因分别为:患者否认患高血压/糖尿病而有高血压/糖尿病档案26份(27.1%)、未进行体检而有体检记录25份(26.0%)、未进行面对面随访而有随访记录42份(43.8%)、末次随访记录中≥3项与回答不符6份(6.3%)、体检记录和面对面随访记录均不符3份(3.1%)。结论社区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的失访率较高、真实率较低。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投入、基层医疗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建档者参与档案的质量评估,共同改善档案的真实性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 电子健康病历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脑梗死二例临床特点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冬施 金益梅 +1 位作者 黄爱蓉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428-431,共4页
例1,患儿,女,6岁,因“发热6d、头痛、呕吐1d”入院。体温反复,波动于39℃。既往体健,否认先天性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重24kg,神志清,精神稍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红,呼吸平稳,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律齐... 例1,患儿,女,6岁,因“发热6d、头痛、呕吐1d”入院。体温反复,波动于39℃。既往体健,否认先天性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重24kg,神志清,精神稍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红,呼吸平稳,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律齐,心音中等,心前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包块,肝脾肋下未及,颈亢(一),布氏征(一),克氏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文献回顾 临床特点 脑梗死 儿童 入院查体 先天性心脏 病理性杂音
原文传递
急诊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规范化管理流程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厉学敏 黄伟群 金倩倩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531-53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儿童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7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流程.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145例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后的...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儿童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7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流程.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145例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后的流程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儿转运耗时及途中意外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转运平均耗时(23.2±3.4) min,观察组患儿转运平均耗时(17.6 ±2.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观察组为1.4% (2/145),对照组为9.2% (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规范化管理流程后,能有效缩短转运患儿的平均耗时,降低转运风险,维护患儿利益,保障了医护人员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院内转运 规范化管理
原文传递
儿童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苗苗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 增强儿科临床医生对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例STS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2例STSS患儿既往体健,均有发热,1例以咳嗽、气促、呼吸费力为主要症... 目的 增强儿科临床医生对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例STS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2例STSS患儿既往体健,均有发热,1例以咳嗽、气促、呼吸费力为主要症状,另1例主要表现为皮疹、肢体肿胀.2例患儿病情均在数小时内迅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抗感染及其他综合治疗,2例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临床上并不多见,且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变化较大,只有早期识别、诊断本病,才能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 皮疹 儿童
原文传递
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祥 林苗苗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569-573,共5页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同时按类型把该组病例分为普通型和暴发...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同时按类型把该组病例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6 d ~15岁,平均(6.85&#177;5.12)岁,其中<6个月7例,~5岁30例,~10岁9例,≥10岁23例.男33例,女36例.发病时间1~5月份60例,6~10月份6例,11 ~ 12月份3例.普通型42例,全部治愈出院;暴发型27例,有7例死亡.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伴有发热,皮肤瘀点瘀斑92.75%,头痛52.17%,呕吐71.01%,颈抵抗阳性94.20%,惊厥21.74%,嗜睡或昏迷50.72%,病理征阳性46.38%,血压下降、休克表现34.7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63.77%,下降8.70%;血小板计数下降42.03%;55.07%患儿有电解质紊乱;89,86%患儿有凝血功能异常,其中纤维蛋白原下降46.38%.皮疹印片和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2.5% (8/64)和19.35% (12/62);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12.90%(8/62),血培养阳性率为7.25%(5/69).药敏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对细菌敏感.发病年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在普通型和暴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时间集中在1~5月份,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抗菌药首选青霉素和(或)头孢曲松,发病年龄、血小板计数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可作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危险因素推测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儿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肺炎支原体携带及其PCR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李芬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667-670,674,共6页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轻重不一,有一定的自限性,少数可引起严重的肺外并发症.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需借助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进行早期诊断,以指导正确的治疗,...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轻重不一,有一定的自限性,少数可引起严重的肺外并发症.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需借助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进行早期诊断,以指导正确的治疗,减少耐药发生.另外最近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可在健康儿童上呼吸道携带,目前临床很难区别携带与感染,无症状携带者既可能是近期感染的结果,也可能是感染后病原的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携带 PCR 实验室检测 儿童
原文传递
萝卜硫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保护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潍贤 陈大庆 +2 位作者 龚裕强 孙来芳 卢中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46-1351,共6页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SFN)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n=8),B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8),C组:萝卜硫素干预组(n=8);A组:假手术后腹腔注射...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SFN)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n=8),B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8),C组:萝卜硫素干预组(n=8);A组:假手术后腹腔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B组:缺血-再灌注术后腹腔注射等量PBS,C组:缺血-再灌注术后腹腔注射萝卜硫5mg/kg。通过四氮唑红(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r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组织学形态改变,TUNEL法检测脑神经元凋亡变化,RT—PCR测定缺血脑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亚单位p65(NF—KBp65)、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bloting)检测脑组织iNOS、NF—KB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c组脑梗死体积降低[(96.3±3.72)vs.(124.65±3.85),P〈0.01],且脑神经元凋亡减少,RT-PCR法显示c组脑组织NF—KBpmRNA和iNOSmRNA含量降低[(0.26±0.018)vs.(0.43±0.031),P〈0.01]。Western—bloting结果显示,c组NF—KB和iNOS含量降低[(0.67±0.042)VS.(0.56±0.032),P〈0.01]。结论SFN可通过减少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脑组织NF—KB和iNOS表达,减少脑梗死体积,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缺血-再灌注 损伤 神经元 凋亡 TUNEL 核转录因子K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肺去细胞支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婵 王志翊 +4 位作者 翁杰 王志斌 梅劲 杜晓红 王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及纤维化肺去细胞支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理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与肺纤维化组各10只,肺纤维化组予博来霉素诱导建模,分别制备厚度为500μm的正常去细... 目的观察正常及纤维化肺去细胞支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理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与肺纤维化组各10只,肺纤维化组予博来霉素诱导建模,分别制备厚度为500μm的正常去细胞与纤维化肺去细胞支架。根据A549细胞植入的支架不同分成正常支架组和纤维化支架组,单独培养的无支架A549细胞设为无支架对照组,各组分别体外培养1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A549细胞α-SMA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α-SMAmRNA表达。结果无支架对照组A549细胞α-SMA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表达,正常支架组与肺纤维化支架组免疫荧光染色呈弱阳性表达,其中肺纤维化支架组α-SMA免疫荧光强度显著低于正常支架组(P〈0.05);正常支架组、肺纤维化支架组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无支架对照组(0.70±0.11、0.55±0.12比1.28±0.21),且肺纤维化支架组显著低于正常支架组(均P〈0.05)。结论正常及纤维化肺去细胞支架在体外可不同程度下调A549细胞α-SMA表达,其中纤维化肺去细胞支架作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细胞骨架 去细胞 肺肿瘤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原文传递
木犀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潍贤 吴成云 戴元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2535-2539,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木犀草素组3组:哮喘组、木犀草素组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即在第1、8天腹腔注射卵白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2周后以...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木犀草素组3组:哮喘组、木犀草素组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即在第1、8天腹腔注射卵白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2周后以1%的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雾化激发,每周3次,持续8周。对照组参照上述方法,但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及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每次激发后30rrlin,对照组与哮喘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木犀草素组予1mg/kg的木犀草素腹腔注射。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PPAR7)蛋白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逆转录(RT)-PCR分别检测PPARlmRNA、p38MAPK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哮喘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分别为(93.3±7.4)、(34.9±2.3)斗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4-8.2)、(19.3±1.5)斗m及木犀草素组的(76.6±6.7)、(25.4±4.6)斗m(均P〈0.05);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粒细胞数和IL4水平分别为(5.61±0.63)X10’/L、(1.83±0.09)×10’/L、(0.59±0.09)×10’/L和(78.23±12.7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3±0.31)X10’/L、(0.45±0.21)X10’/L、(0.07±0.03)×10’/L和(21.21±2.53)pg/ml(均P〈0.01)及木犀草素组的(3.24±0.25)X10’/L、(1.54±0.10)×10’/L、(0.33±0.05)X10’/L和(43.24±8.65)pg/ml(均P〈0.05);哮喘组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木犀草素组(0.362±0.008比0.143±0.017、0.251±0.021,均P〈0.01);对照组、木犀草素组PPAR-y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哮喘组(0.331±0.056、0.442±0.031比0.247±0.034,均P〈0.05);对照组、木犀草素组p38MAPK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哮喘组(0.312±0.052、0.426±0.067比0.718±0.064,均P〈0.01);对照组、木犀草素组PPARl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哮喘组(0.573±0.042、0.687±0.054比0.266±0.036,均P〈0.01)。结论木犀草素可能是通过影响PPA脚表达及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木犀草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大鼠
原文传递
硫氢化钠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PGC-1α和Nrf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冬施 金益梅 +5 位作者 何时军 林苗苗 夏小娇 陈晓丽 刘磊 黄爱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4-997,共4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严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快速发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imction syndrome,MODS),是导致全世界感染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PGC-1Α 小鼠心肌细胞 NRF2 硫氢化钠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原微生物感染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琼洁 宫剑 +2 位作者 邢超 安彬彬 朱烈烈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274-2275,共2页
细菌感染目前仍然是导致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所致的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细菌培养仍然是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因检测时间长、培... 细菌感染目前仍然是导致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所致的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细菌培养仍然是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因检测时间长、培养阳性率低、干扰因数多而不能广泛用于临床对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的测定等灵敏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CD64指数 败血症 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冬施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诊断RSV合并CMV感染患儿40例,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诊断RSV合并CMV感染患儿4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既往病史、病程、咳嗽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等。结果 门诊就诊过程中因呼吸费力收住抢救室17例(42.5%),37例咳嗽剧烈,23例面色涨红,15例气促,13例喘息,合并肝脏肋下大于1 cm者17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痰鸣音。37例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双肺可闻及哮鸣音15例。CRP均正常,白细胞升高30例,淋巴细胞升高22例,血小板升高32例,血红蛋白降低21例。X线胸片检查9例提示肺炎改变,呈斑片状阴影。29例支气管炎改变,2例未见明显异常。患儿住院时间5~15 d,平均(8±2)d,总病程时间11~40 d,平均(18.37±9.23) d。39例患儿均予更昔洛韦5 mg/k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18例在接受更昔洛韦治疗后3 d咳嗽喘息症状减轻。4例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 RSV合并CMV感染患儿咳嗽时间长,病情重,病情反复;RSV患儿若年龄小,病情重者,血常规呈现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时,需警惕存在合并CMV感染;权衡利弊,适当适时使用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双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志章 甘一峰 郑海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93-394,共2页
患者,女,69岁,中国汉族人。因"双眼干涩伴视物模糊1个月"于2016年7月21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病等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入院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科常规检... 患者,女,69岁,中国汉族人。因"双眼干涩伴视物模糊1个月"于2016年7月21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病等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入院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科常规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30,左眼0.25;非接触眼压计测量(Noncontact tonometer,NCT):右眼14.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6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双眼角膜中央可见浅基质层多发的圆形面包屑样混浊(见图1A、图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双眼 最佳矫正视力 非接触眼压计 常规检查 中国汉族人 药物过敏史
原文传递
24例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施李芬 陈俐丽 +2 位作者 余坚 林苗苗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等资料。结果 36例MPP患儿中24例检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均为23SrRNA V区A2063G突变,12例为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在住院时间(P=0.025),总咳嗽时间(P=0.035),总发热时间(P=0.008),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P=0.010)及病程(P=0.048)方面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RP较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更高。大环内酯类耐药组12例患儿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5 d内体温消退,3例需改用喹诺酮类抗感染;另10例联合激素,6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敏感组8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12 h~3 d体温消退。结论 相比大环内酯类敏感组,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MPP患儿在住院时间、总咳嗽时间、总发热时间和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病程上更长,白细胞计数及CRP更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耐药MPP治疗有效,病情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或根据病情酌情更改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23SrRNA基因突变 耐药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