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熔覆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盛永琦 危亚城 +3 位作者 尚大智 夏琨 申屠成望 冯爱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2-162,共11页
目的减少涂层内部缺陷,提高Cr12MoV模具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Cr12MoV钢上逐层制备Ni60-Ni60/25%WC(Ni/WC)梯度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摩擦试验... 目的减少涂层内部缺陷,提高Cr12MoV模具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Cr12MoV钢上逐层制备Ni60-Ni60/25%WC(Ni/WC)梯度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摩擦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梯度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与冲击韧性。结果在Cr12MoV的基体上制备Ni/WC梯度复合涂层,Ni60层与Ni60/25%WC冶金结合理想。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表面主要物相为γ-(Fe,Ni)、FeNi_(3)、CrB、Cr_(7)C_(3)、Cr_(23)C_(6),从Ni60层底部到顶部依次为胞状晶、柱状晶、细小的等轴枝晶。Ni/WC梯度复合涂层硬度呈梯度分布,涂层的平均硬度达到698.5HV,相较于基体提高了约55.2%。与基体相比,Ni/WC梯度复合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下降了40.92%和28.6%,其中基体表现为黏着磨损,然而涂层整体表现为磨粒磨损。但较基体而言,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冲击韧性值降低了32.48%,复合涂层区域表现为脆性断裂。结论Ni/WC梯度复合涂层冶金结合良好,同时与基体相比,Ni/WC梯度复合涂层可以有效提高硬度及耐磨性,但冲击韧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WC 梯度复合涂层 硬度 耐磨性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式金属3D打印喷头设计与成形质量优化研究
2
作者 周功苗 陈洁 +2 位作者 刘文文 曹宇 叶总一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0-61,共12页
针对桌面级送丝式金属3D打印系统存在的打印材料成本昂贵的问题,设计了螺杆式金属3D打印喷头,实现了对粉末状和颗粒状316L-Pom复合材料的打印成形.基于打印工艺参数优化实验,发现影响打印件线宽误差和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为挤出流量,在... 针对桌面级送丝式金属3D打印系统存在的打印材料成本昂贵的问题,设计了螺杆式金属3D打印喷头,实现了对粉末状和颗粒状316L-Pom复合材料的打印成形.基于打印工艺参数优化实验,发现影响打印件线宽误差和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为挤出流量,在最优面打印参数的基础上,走壁次数是影响打印件尺寸精度的最主要参数.对比分析螺杆式金属3D打印喷头与送丝式金属3D打印喷头的成形质量,发现螺杆式金属3D打印喷头的尺寸误差和面粗糙度Sa均大于送丝式金属3D打印喷头,这主要是因为螺杆挤出过程中存在挤出流量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3D打印 螺杆式金属3D打印喷头 粉末/颗粒状316L-Pom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3D打印参数对PETG-Tough薄壁不同角度尺寸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文先 周功苗 +4 位作者 叶总一 刘文文 陈洁 朱德华 曹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以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薄壁制件的不同倾角度数的尺寸精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层高、挤出温度、回抽距离对FDM 3D打印不同倾角度数尺寸精度的影响,并使用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对... 以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薄壁制件的不同倾角度数的尺寸精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层高、挤出温度、回抽距离对FDM 3D打印不同倾角度数尺寸精度的影响,并使用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挤出温度与回抽距离的变化对尺寸误差的影响很小,层高对不同倾角的影响规律不同:对25°、30°倾角,尺寸误差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对35°倾角,尺寸误差呈先略微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对40°及以上的倾角,尺寸误差呈增大趋势。最后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单因素不同水平对不同倾角尺寸精度的影响,得出挤出压力、悬垂距离、材料黏度和走线方式是产生尺寸误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正交试验 打印参数 尺寸精度 薄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激光冲击复合强化残余压应力预测与分布调控
4
作者 周远航 冯爱新 +4 位作者 韦朋余 张若楠 宋培龙 盛永琦 姚红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5-83,共9页
目的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激光冲击有限元仿真,以减少激光冲击强化最佳参数设计的迭代次数,提高参数优化效率。方法构建基于冲击波压力幅值的激光冲击强化Abaqus有限元模型。采用Vdload子程序与对应二次开发脚本形成光斑重叠区域残余... 目的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激光冲击有限元仿真,以减少激光冲击强化最佳参数设计的迭代次数,提高参数优化效率。方法构建基于冲击波压力幅值的激光冲击强化Abaqus有限元模型。采用Vdload子程序与对应二次开发脚本形成光斑重叠区域残余应力的初始数据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模型,采用测试集对ANN模型进行测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R2得分、MAE和RMSE。设计并优化镍铝青铜模型表面的残余应力大小与分布,对比分析经机器学习预测后的模型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经ANN预测整个面LSCP处理的模型表面形成了高达‒413 MPa的残余压应力,并且预测了均匀与非均匀的残余压应力分布;RMSE均方根误差仅为1.1891,既显示出较好的预测精度,又避免了模型的过拟合,保证了一定的泛化能力,模型综合性能远优于其他经典的ML算法回归模型。所预测的残余压应力分布模型均达到了较深的影响层深,且在1 Hz的脉冲重复频率下,最大效率达到了1.87 mm^(2)/s。结论激光冲击强化与机器学习的结合实现了易产生残余应力孔洞的镍铝青铜光斑重叠区域的最大残余压应力分布,且该方法优化出了整个表面的均匀与相对非均匀的残余压应力分布,为非均匀塑性应变引起镍铝青铜材料异质结构的形成开辟了新的设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复合强化 人工神经网络 复合强化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Cr12Mo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爱新 赵剑 林晋豪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5-259,共5页
研究了激光淬火对Cr12MoV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激光功率(1050、1200、1350 W)及扫描速度(3、4、5 mm/s)对表面激光淬火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残余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激光淬火后Cr12MoV钢的表面硬度提升明显,表面残余... 研究了激光淬火对Cr12MoV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激光功率(1050、1200、1350 W)及扫描速度(3、4、5 mm/s)对表面激光淬火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残余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激光淬火后Cr12MoV钢的表面硬度提升明显,表面残余应力由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当激光功率为1200 W,扫描速度4 mm/s时,材料表面宏观形貌平整,微观组织晶粒细化,表面硬度最大(653.68 HV),残余压应力达到-259.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CR12MOV钢 微观组织 硬度 残余应力
原文传递
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对40CrNiMo结构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春伦 冯爱新 +3 位作者 危亚城 王宇 潘晓铭 邱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6-363,397,共9页
目的 采用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诱导残余压应力和细化晶粒,提高40CrNiMo结构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 采用高功率激光束对40CrNiMo结构钢表面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通过显微组织观察、XRD检测、显微硬度测试、残余应力测试、摩擦... 目的 采用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诱导残余压应力和细化晶粒,提高40CrNiMo结构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 采用高功率激光束对40CrNiMo结构钢表面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通过显微组织观察、XRD检测、显微硬度测试、残余应力测试、摩擦磨损实验及磨损形貌观察,对比分析未处理试样、有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试样和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 在有/无铝箔涂层、去离子水约束层作用下分别对40CrNiMo结构钢试样进行有涂层/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诱导产生残余压应力和晶粒细化,试样表面显微硬度分别提高至313.5HV和336.9HV,提高了约13.5%和21.9%,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达到-405.3 MPa和-326.6 MPa;有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试样的摩擦因数较稳定,降低了约14.1%,而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试样的摩擦因数出现较大波动,在摩擦磨损前期,摩擦因数降低了22.9%;在摩擦磨损中后期,摩擦因数降低了7.9%。未处理试样的磨损量为13 mg,有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试样和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试样的磨损量分别为6mg和8mg,减少了约53.8%和38.5%。结论 与有涂层激光冲击强化相比,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对40CrNiMo结构钢耐磨性能的强化效果较差。由于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无需涂覆涂层就能够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节省涂层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40CrNiMo结构钢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NiMo结构钢 无涂层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冲击强化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残余压应力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激光标刻小尺寸刀具信息码
7
作者 王阿明 冯爱新 +3 位作者 蒋志航 潘晓铭 余金海 顾新华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为减少假冒伪劣的数控刀具对刀具市场的危害,数控刀具溯源防伪标刻技术引起大家的重视。目前,对于刀具溯源防伪有图案刻印、信息码标签、射频标签等方式,然而,这些方式易仿制、易脱落、价格高等问题,给刀具用户企业与刀具制造企业带来... 为减少假冒伪劣的数控刀具对刀具市场的危害,数控刀具溯源防伪标刻技术引起大家的重视。目前,对于刀具溯源防伪有图案刻印、信息码标签、射频标签等方式,然而,这些方式易仿制、易脱落、价格高等问题,给刀具用户企业与刀具制造企业带来麻烦。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激光技术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进行2 mm×2 mm信息码标刻试验,研究了激光工艺参数对信息码加工质量和识读效率的影响规律,获得最佳工艺参数:激光功率9 W、激光扫描间距30μm、激光扫描速度1 000 mm/s、激光重复频率为980 kHz。此时读取时间越短,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解码速度较快。此外,通过信息码的可读性检验,分析其表面的破损纠错、信息码数据存储量、识别设备的距离和识别角度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第一类和第二类破损不影响信息码的读取,第三类和第四类破损影响信息码的读取。在光线正常情况下,在信息存储为6~52个字符之内,识别距离为35~200 mm,识别角度为90°±25°。结果表明,在刀具表面激光标刻小尺寸信息码,可满足大多数精密数控刀具的赋码需求和表面完整度要求,实现了刀具在生产过程中的溯源防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标刻 信息码 小尺寸 硬质合金刀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