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孙宝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渭北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单腔组(n=35)和双腔组(n=35)。两组均进行... 目的:比较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渭北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单腔组(n=35)和双腔组(n=35)。两组均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单腔组选择单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双腔组选择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腔组(P<0.05);双腔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腔组(P=0.047);一期术后3个月,两组造口状况、生活状况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低于术后7 d(P<0.05);二期术后7、14 d,双腔组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单腔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相较于单腔造口,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造口 双腔造口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造口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06a和miRNA-20a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吕涛 伍婉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254-32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就诊的156例NRDS患儿为NRDS组,其中男77例,女79例,出生胎龄(33.87±...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就诊的156例NRDS患儿为NRDS组,其中男77例,女79例,出生胎龄(33.87±2.01)周。根据NRDS患儿胸部影像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组(50例)、中度组(74例)和重度组(32例)。根据NRDS患儿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32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另选取同期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体检的健康早产儿1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7例,女73例,出生胎龄(34.05±1.83)周。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测定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RDS患儿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与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SNAPPE-Ⅱ)、1 min Apgar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预测NRDS患儿预后的价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NRDS组患儿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低于对照组[(0.97±0.30)比(1.70±0.53)、(0.88±0.32)比(1.57±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50、13.346,均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及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NRDS患儿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0.40±0.19)比(1.07±0.36)、(0.39±0.17)比(0.97±0.34)],SNAPP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34.25±6.50)分比(18.10±3.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38、12.718、11.850,均P<0.05)。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与SNAPPE-Ⅱ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与1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miRNA-106a、miRNA-20a预测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95.8%、91.7%,特异度分别为93.2%、89.4%,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1(95%CI 0.929~0.992)、0.938(95%CI 0.900~0.976),表明这些生物标志物预测NRDS患儿预后准确度较高。miRNA-106a联合miRNA-20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97.7%,AUC为0.984(95%CI 0.967~1.000),表明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结论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在NRDS患儿中降低,且其水平随NRDS患儿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二者在预测NRDS患儿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miRNA-106a miRNA-20a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为学 吴宏彦 +1 位作者 蒋留琴 白延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4期4171-417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渭北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TK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7例、女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渭北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TK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68.79±6.3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44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68.44±7.41)岁,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43例。对照组麻醉维持采用1%~2%浓度的七氟醚持续吸入,根据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对七氟醚浓度进行合理调整,直至手术结束前0.5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右美托咪定,以每小时0.5μg/kg持续静脉滴注,直至手术结束前0.5 h。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95±1.30)min、(10.05±1.27)min、(12.22±1.67)min,均短于对照组(10.21±1.18)min、(13.16±1.40)min、(16.95±1.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5.00%(3/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 MoCA评分分别为(24.61±1.83)分、(26.79±1.4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45±1.57)分、(25.68±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可提高老年TKA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减轻认知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不可怕,防治有方法
4
作者 邢亮 《健康生活》 2024年第11期25-27,共3页
喉癌是指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声门区、声门上区或声门下区的组织,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受阻以及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喉癌的发生通常与长期吸烟... 喉癌是指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声门区、声门上区或声门下区的组织,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受阻以及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喉癌的发生通常与长期吸烟、饮酒过量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喉癌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性肿块 不良生活方式 饮酒过量 吞咽困难 声门上区 常见症状 声音嘶哑 声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急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刘军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47-050,共4页
探究奥曲肽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急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023年收治的1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55例实施奥曲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急诊疗效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 探究奥曲肽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急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023年收治的1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55例实施奥曲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急诊疗效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肠道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急诊疗效更好,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更短,炎症因子水平均更低,肠道功能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奥曲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的疗效,它不仅能迅速遏制病情进展,有效缓解胰腺及全身范围内的炎症反应,还能积极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过程。此外,奥曲肽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显著,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同时激发抗炎因子的生成,从而在整体上优化患者的炎症反应状态,为病情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诊疗效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磊 冯渭宁 李亚平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加重期COPD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及对症治疗及康复医护措...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加重期COPD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及对症治疗及康复医护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早期活动方案并执行。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1,3d呼吸力学压力指标及呼吸力学阻力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机械性肺损伤发生率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结果入组后3d,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组后3d,两组患者动态顺应性均较入组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机械性肺损伤率、并发症率、谵妄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活动可有效促进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系统的恢复,降低发生机械性肺损伤的几率及其它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机械通气治疗 谵妄 呼吸力学压力指标 呼吸力学阻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联合凝血酶原时间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自飞 张征 +3 位作者 王海跃 陈世柱 薛少驰 王鹏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IF)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00例肝癌患者为对象,根据PHIF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PHIF,n=21)和对照组(未发生PHIF,n=79)。分析ALBI评分及P...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IF)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00例肝癌患者为对象,根据PHIF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PHIF,n=21)和对照组(未发生PHIF,n=79)。分析ALBI评分及PT预测患者术后PHIF的效能。结果观察组PT水平、AIBI评分高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甲胎蛋白(AFP)、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T预测肝癌患者术后PHIF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13(95%CI:0.510~0.709)、42.86%、86.08%;ALBI评分预测肝癌患者术后PHIF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2(95%:0.767~0.915)、100.00%、59.49%;联合检测预测肝癌患者术后PHIF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95%CI:0.915~0.994)、100.00%、86.08%。联合检测预测PHIF的效能高于PT、ALBI评分(P<0.05)。结论ALBI评分与PT联合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并发PHIF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凝血酶原时间 肝癌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程俊杰 王立军 习晓丽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502-150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因胸前区疼痛、胸B气短等症状就诊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并结合心电图、B超...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因胸前区疼痛、胸B气短等症状就诊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并结合心电图、B超等检查,将其分为对照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心肌标志物:肌酸磷化脢-同功脢MB(CK-MB)、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1(cTnl),测定结果以及观察组不同时间段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CK-MB、CK、MYO以及cTnl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CK-MB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CK水平均在发病后2~24h内迅速升高,于24h达至峰值;cTnl水平在发病后24h内的变化情况基本与CK-MB水平保持一致;MYO水平于发病后12h达到峰值,且发病后2~6h内明显高于其他3个指标;CK-MB质量于发病后24h达到峰值。结论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可有效鉴别存在相似症状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可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非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弹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好 吴娟 魏高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单双号交叉分组法将18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2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 目的探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单双号交叉分组法将18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2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弹性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胆红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肱动脉僵硬度(β)、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小于对照组,肱动脉顺应性(AC)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率及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及减少MAC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功能 血管弹性 参松养心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步云 雷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5),将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 目的探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5),将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45)。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1年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腹股沟疝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有操作简单、康复快、疼痛轻微等优势,还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同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 老年患者 腹股沟疝 并发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卫伟 王忠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90例...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38例)和双镜组(52例)。传统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治疗。双镜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MIP-1α、MIP-1β、MCP-1)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镜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MIP-1α、MIP-1β、MCP-1、ALT、AST、TBIL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且双镜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双镜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胆漏、胆道感染、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残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疗效理想,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短期内疼痛缓解,降低MIP-1α、MIP-1β、MCP-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郎娜 张娟 乔赞芳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为高剂量组(48例),采...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为高剂量组(48例),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为对照组(42例),两组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NIHSS评分,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减分率判定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高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收集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疗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利影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均更具优势,且并未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功能缺损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鹏 张自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1604-1606,共3页
急性阑尾炎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当等为重要诱因[1]。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快速减轻患者病痛,传统开腹手术为临床常用术式,但是该术式切口较大,造成的创伤也较大,不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急性阑尾炎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当等为重要诱因[1]。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快速减轻患者病痛,传统开腹手术为临床常用术式,但是该术式切口较大,造成的创伤也较大,不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还容易诱发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及生活品质。腹腔镜切除术具有切口小等优势,能够缩小创伤,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98例,将所选患者分成2组并分别予以开腹切除术、腹腔镜切除术,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切除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切除术 常见临床症状 开腹切除术 开腹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康复 暴饮暴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军 高建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45-1147,共3页
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为心肌在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症状出现后坏死,抗血小板治疗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1])。本研究观察了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 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为心肌在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症状出现后坏死,抗血小板治疗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1])。本研究观察了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心内科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联合治疗组50例)和阿司匹林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50例)2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 阿司匹林 治疗组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缺氧 心内科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检测D-二聚体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渭宁 王磊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4期606-60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D二聚体(D-D)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患者,同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D-D含量和阳性率...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D二聚体(D-D)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患者,同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D-D含量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TT、aPTT、PT明显低于对照组,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D含量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Fbg和D-D水平提高对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对影响患者疾病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能够作为存在血栓临床特征和体征患者诊断的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吉珺 郗哲锋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156-1157,共2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CT以及磁共振检查价值。方法70例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5例,作为实验1组;病毒性脑炎患儿35例,作为实验2组,并将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名儿童作为常规组。每组病患...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CT以及磁共振检查价值。方法70例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5例,作为实验1组;病毒性脑炎患儿35例,作为实验2组,并将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名儿童作为常规组。每组病患均实施CT以及磁共振检查,观察每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情况。结果常规组儿童中,CT检查提示有3例存在腔隙性脑梗死表现,磁共振检查提示有2例出现轻度脑萎缩症状。实验1组病患中,CT检查提示有29例病患存在异常密度;磁共振检查提示有33例病患存在异常信号。实验2组病患中,CT检查提示有30例病患存在异常密度;磁共振检查提示有34例病患存在异常信号。实验1,2组组内CT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磁共振(P<0.05);实验1,2组CT以及磁共振检查异常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CT以及磁共振检查可准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患颅内组织结构,提升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娟 郎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226-2229,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动脉溶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渭北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 目的探究早期动脉溶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渭北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患者于发病6 h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发病6 h及以后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神经系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管再通率及治疗1年内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SE、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NSE、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管再通率为71.88%(23/32),对照组为37.50%(1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年内血管再闭塞发生率为3.13%(1/32),对照组为28.13%(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PT、T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实施动脉溶栓能够通过缓解炎性反应来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血管再通,降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且对患者凝血功能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动脉溶栓 急性脑卒中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脾性手术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卫伟 王忠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保脾性手术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外伤性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脾修复补术,n=31)和对照组(脾部分切除术,n=33)。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 【目的】探讨保脾性手术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外伤性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脾修复补术,n=31)和对照组(脾部分切除术,n=33)。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术前升高,而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3/33),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694>0.05)。【结论】保脾性手术治疗脾破裂有较好的效果,相较于脾部分切除术,行脾修补术更有助于免疫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破裂/外科学 脾破裂/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径≤4cm非均质性AML与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远望 王婉 +2 位作者 刘尼军 李新胜 周浩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旨在研究直径≤4cm非均质性AML与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乏脂肪型AML患者和34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比乏脂肪... 目的旨在研究直径≤4cm非均质性AML与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乏脂肪型AML患者和34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比乏脂肪型AML和CCRCC的各时期CT值差异。结果平扫时CCRCC病灶CT值低于乏脂肪型AML者,但在皮质期净强化值、实质期净强化值分高于乏脂肪型AML者(P﹤0.05),乏脂肪型AML,MSCT平扫:肿瘤大部分略高密度,有少量脂肪成份为小点状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减弱。CCRCC患者MSCT平扫图像呈稍低或等密度,伴出血时可夹杂稍高密度;增强时明显强化及强化形式表现为“快进快出”。结论平扫密度、平均性,有无楔形征、假包膜,增强后净强化值等MSCT表现在直径≤4cm非均质性AML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4cm 非均质性AML 肾透明细胞癌 MSCT表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浩亮 沈远望 +1 位作者 杨慧 李新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166-168,共3页
目的 分析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侵袭征象的疾病例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骨母细胞瘤... 目的 分析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侵袭征象的疾病例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以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为主;骨样骨瘤,1例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1例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1例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为主;疲劳骨折以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多见。骨结核以出现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或残余骨为主。不典型骨髓炎以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为主。DR检查对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定性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和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但侵袭征象多种多样,临床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骨病变 DR检查 CT检查 侵袭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