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戴永建 罗俊杰 刘岳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812-814,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50例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6例为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血... 目的:观察和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50例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6例为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血管神经压迫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为观察组,38例无明显血管压迫者采用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PSR)治疗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6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观察组行MVD者3例(7.89%)三叉神经痛复发,行PSR者10例(26.31%)复发,两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典型性患者(P〈0.05)。结论:对于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MV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典型性患者,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 手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莉 李玫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596-1598,1600,共4页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指定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颅脑损伤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2组均给予患者降颅内压、常规吸氧、呼...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指定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颅脑损伤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2组均给予患者降颅内压、常规吸氧、呼吸道干预、静脉营养神经支持等常规治疗,若具手术指征则及时予以患者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予以颅脑损伤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上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两组共干预时间为12周,12周后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100)评分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NIHSS与Fugl-Mey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生活质量QOL-100评分中,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独立领域共4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科学的护理理念,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附56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岳 吴高贤 +4 位作者 戢翰升 唐振刚 汪纯 任妮丽 李彩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52-153,157,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结合皮层脑电监测在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难治性TLE的可能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治疗的56例难治性TLE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神经导航手术,术前行视频脑电图(V-EEG)...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结合皮层脑电监测在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难治性TLE的可能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治疗的56例难治性TLE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神经导航手术,术前行视频脑电图(V-EEG)和MRI定位癫痫灶,术中行颞叶皮层电极描记(ECoG)异常脑电区。结果 本组术前癫痫灶定位率为100%。术后随访2~3年,按Engle标准评定疗效:Ⅰ级50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本组患者治愈率达到89.29%(50/56),总有效率为98.21%(55/56)。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病理学确诊为海马硬化46例,占82.14%(46/56);伴双重病理现象35例,占62.50%(35/56)。结论 难治性TLE多因脑组织结构异常所致;应用神经导航和ECoG监测可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颞叶癫痫 神经导航 皮层电极描记 皮层脑电图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诊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洋铭 魏怡名 唐振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6期346-348,372,共4页
癫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为0.8%~1.2%。30%~40%的癫痫患者呈药物难治性(规律使用一线抗癫痫药物2年仍不能充分控制癫痫发作),其中10%~50%该类患者可以选择癫痫手术治疗。癫痫手术旨... 癫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为0.8%~1.2%。30%~40%的癫痫患者呈药物难治性(规律使用一线抗癫痫药物2年仍不能充分控制癫痫发作),其中10%~50%该类患者可以选择癫痫手术治疗。癫痫手术旨在通过切除致痫灶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通过保留重要的大脑功能区域以避免神经心理和功能出现障碍。本文就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术前评估、致痫灶定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预后等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外科治疗 术前评估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在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成 张杨 戴永建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9569-9576,共8页
神经重症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病情复杂且多变,而临床中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大多依赖于主观性的量表和客观性的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脑电图作为神经功能学检查之一,以其无创性、动态及时性、廉价性、相... 神经重症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病情复杂且多变,而临床中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大多依赖于主观性的量表和客观性的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脑电图作为神经功能学检查之一,以其无创性、动态及时性、廉价性、相对准确性等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从脑电活动的角度出发,收集近几年相关文献,探讨脑电图在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意识障碍 昏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临床探讨(附126例报道)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治瑜 唐振刚 +2 位作者 赵斌杰 陈欣 潘泰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2215-22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血栓法与显微手术夹闭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从2005年-2011年期间经我院诊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法,B... 目的:探讨血管内血栓法与显微手术夹闭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从2005年-2011年期间经我院诊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法,B组为显微手术治疗法。两组术后疗效均采用GOS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对评判结果采用列表并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56例(共62个动脉瘤)中54例行弹簧圈栓塞,8例行支架置入加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38例,中残9例,重残5例,死亡4例(动脉瘤破裂出血);B组70例均对动脉瘤进行手术夹闭,术后恢复良好63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Z值为-8.36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血管内血栓法与显微手术夹闭法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优劣,整体上显微手术夹闭法的临床疗效优于血管内栓塞法,但在某些特殊部位、特殊情况的动脉瘤却更适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法。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本身情况合理的选择不同方法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杜天平 李莉 +2 位作者 王治霞 曹芳 王钦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8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进行品管圈系统培训工作,由辅导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运作的系统培训,按自愿原则自由组圈,于2012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以“降低神...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进行品管圈系统培训工作,由辅导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运作的系统培训,按自愿原则自由组圈,于2012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以“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原则,层层解析,找出要因,制定相关制度和改进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的243例危重患者中,发生意外拔管12例,发生率为4.9%,较实施前下降了5.62%,超出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中发挥了较好作用,提高了圈员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力,有利于发挥其创造性、主动性及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神经外科 意外拔管
原文传递
纳美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治瑜 赵斌杰 +1 位作者 汪林涛 陈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656-657,661,共3页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入院后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觉醒时间,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入院后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觉醒时间,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美芬组患者的心律异常和呼吸异常者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出现高颅内压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纳美芬组觉醒时间为(10.1±1.45)d,对照组为(12.4±2.58)d,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比较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纳美芬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对溃疡病消化不良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彩丽 刘岳 +1 位作者 卢光新 孙泽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18-921,共4页
目的研究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以及奥美拉唑治疗对其胃电节律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38例具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溃疡20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1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10... 目的研究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以及奥美拉唑治疗对其胃电节律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38例具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溃疡20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1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取glasgow评分表及胃电图描记方法评价2周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d)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变程度及胃电节律的变化。结果 2周奥美拉唑治疗后,3组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评分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下降较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健康志愿者胃电节律未观察到改变(P>0.05)。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电正常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则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仅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电节律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消化不良 胃电图 胃正常慢波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引导下保留侧脑室完整的颞叶癫痫手术26例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岳 李彩丽 +3 位作者 汪纯 戴永建 徐峰 戢翰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保留侧脑室完整的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效果。方法将26例神经导航下保留侧脑室完整的前颞叶海马切除术后患者的术前Wada试验评估、术后并发症及癫痫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36月,E...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保留侧脑室完整的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效果。方法将26例神经导航下保留侧脑室完整的前颞叶海马切除术后患者的术前Wada试验评估、术后并发症及癫痫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36月,EngelⅠ级22例(85%),EngelⅡ级3例(11%),EngelⅢ例(4%)。术后1例(4%)患者出现记忆减退症状,4例患者发生视野缺损。结论同时切除海马、杏仁核的标准前颞叶切除术为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有效术式,术前Wada试验评估能很好的预测手术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保留侧脑室完整的术式可减少视野缺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WADA试验 视野缺损 侧脑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纯 马石楠 +2 位作者 杨棋 王洋 戢翰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949-2951,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tacystin)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单针道双靶点方法在大鼠黑质致密部注射乳胞素,观察大鼠行为变化、黑质细胞形态及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的变... 目的探讨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tacystin)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单针道双靶点方法在大鼠黑质致密部注射乳胞素,观察大鼠行为变化、黑质细胞形态及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的变化。结果 注射乳胞素1周后,大鼠出现活动迟缓、震颤、少动、头向健侧倾斜、竖毛等行为改变,阿扑吗啡诱导后出现向左旋转;给药后4周,每组大鼠运动活跃性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病理学检查发现进针部位均有小胶质细胞增生、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肿胀或萎缩;8μg组变化较明显,部分黑质细胞内出现嗜伊红包涵体;2、4、8μg组的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注射剂量的提高TH免疫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结论 采用单针道双靶点注射Lactacystin能成功建立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均符合PD要求的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鼠 蛋白酶体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治瑜 赵斌杰 唐振刚 《医学综述》 2013年第3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A)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SEC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影像学及预后情况;4例患者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CT轴位平扫及磁共振成像(MRI)平...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A)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SEC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影像学及预后情况;4例患者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CT轴位平扫及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检查,手术方式被采用后正中入路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整剥离瘤体,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例SECA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及神经根症状;病变位于C7~T1节段1例,胸椎节段3例;术前X线平片未检出病灶,CT检出1例,MRI全部检出病灶。所有患者均借助显微镜完整切除病变,除1例术后出现了延髓缺血、呼吸和运动障碍,治疗2年后基本康复;余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SECA为少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及相应体征。X线及CT检查对术前诊断帮助不大,而MRI检查可明确病变位置、形状和大小,并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式;SECA一旦发现宜尽早手术切除,据瘤体的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术中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借助显微镜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避免损伤脊髓是避免并发症发生最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钦玉 梁新娥 《西部医学》 2012年第5期1008-1008,共1页
在神经外科脑外伤、脑出血的患者常规治疗过程中,西米替丁作为组胺H2受体阻断剂,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呋塞米注射液用于脱水治疗,能有效的降低颅内压,预防肾功能的损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西咪替丁注射液... 在神经外科脑外伤、脑出血的患者常规治疗过程中,西米替丁作为组胺H2受体阻断剂,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呋塞米注射液用于脱水治疗,能有效的降低颅内压,预防肾功能的损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西咪替丁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米替丁 呋塞米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治瑜 唐振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4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3例出现浅感觉异常。结果所...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4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3例出现浅感觉异常。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均有所改善。手术全切囊肿3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1例。5例病人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肠源性囊肿。5例病人术后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血浆硫化氢浓度的变化
15
作者 郑永强 陈玉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血浆硫化氢(H_2S)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19例(观察组),根据入院GCS评分又分为轻、中、重型三组,根据入院CT计算出血量分为小血肿(<30 ml)、中等血肿(30~6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血浆硫化氢(H_2S)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19例(观察组),根据入院GCS评分又分为轻、中、重型三组,根据入院CT计算出血量分为小血肿(<30 ml)、中等血肿(30~60 ml)、大血肿(>60 ml)三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H_2S浓度。结果对照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浆H_2S含量分别是(51.8±2.5)、(48.4±2.6)、(38.3±1.9)、(30.6±2.1)μmol/L,两两相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小血肿组、中等血肿组、大血肿组血浆H_2S含量分别是(51.8±2.5)、(49.5±1.9)、(36.9±2.2)、(31.6±2.0)μmol/L,两两相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量越大及入院GCS评分越低血浆H_2S的浓度越低,提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血浆H_2S浓度与出血后继发神经损伤、脑水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脂联素和基底膜蛋白多糖的表达
16
作者 曹粒辉 刘晓 +2 位作者 戴永建 唐振刚 刘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脂联素(APN)、基底膜蛋白多糖(PL)的表达变化。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共32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直至复查CT示血肿完全吸收。术前、术后3 d、术后3周各取静脉血5 ml,术中...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脂联素(APN)、基底膜蛋白多糖(PL)的表达变化。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共32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直至复查CT示血肿完全吸收。术前、术后3 d、术后3周各取静脉血5 ml,术中采集血肿液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N和PL的浓度。结果血肿液APN浓度([12.3±1.9)ng/ml]较外周血([13.8±0.7)ng/ml]明显降低(P<0.05),而PL浓度([10.9±4.3)ng/ml]较外周血([7.6±2.3)ng/ml]明显增高(P<0.05)。术后3 d外周血APN浓度([14.1±0.7)ng/ml]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周外周血APN浓度([15.3±0.8)ng/ml]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血肿液APN浓度与血肿液PL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585,P<0.01);血肿液APN浓度与血肿量呈明显负相关(r=-0.486,P<0.01);血肿液PL浓度与血肿量呈明显正相关(r=0.557,P<0.01)。结论本文结果提示APN和PL在CSDH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APN可作为CSDH阿托伐他汀治疗反应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脂联素 基底膜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治瑜 唐振刚 +4 位作者 赵斌杰 陈欣 潘泰峰 杨建权 康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7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1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例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有颈部包块,1例发生Lemierre综合症(L.S),1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另外1例发生游...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1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例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有颈部包块,1例发生Lemierre综合症(L.S),1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另外1例发生游走性血栓静脉炎。依不同病因分别给予抗炎、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颈内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少见病症,应该警觉对有该病诱因存在的颈部有包块的患者,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血栓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胶质瘤术后化疗的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聪 王钦玉 +1 位作者 戢翰升 汪纯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2627-2628,共2页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5%~50%,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全切,术后容易复发,预后差,生存期短。临床回顾性分析已证实术后放化疗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传统静脉化疗到达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低...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5%~50%,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全切,术后容易复发,预后差,生存期短。临床回顾性分析已证实术后放化疗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传统静脉化疗到达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来对116例胶质瘤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在肿瘤腔内留置Ommagy化疗囊,术后2周开始用盐酸尼莫司汀行静脉全身化疗及瘤腔局部化疗,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护理 局部化疗 静脉化疗
原文传递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欣 潘泰峰 +2 位作者 汪林涛 赵斌杰 戢翰升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1年6月间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动脉瘤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脑动脉瘤栓塞术,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防治...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1年6月间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动脉瘤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脑动脉瘤栓塞术,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防治措施及预后。结果 200例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8/200),其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33.3%(6/18),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痉挛(27.8%),应激性胃溃疡(22.2%),穿刺点局部血肿(11.1%),动脉瘤破裂比例最低,为5.6%。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应激性胃溃疡、穿刺点局部血肿及动脉瘤破裂是颅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介入 栓塞 并发症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