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Madelun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母华国 桑玲 +5 位作者 李丹 魏万清 杨涛 陈学强 陈伦刚 徐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Madelun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Ⅰ型Madelung综合征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表现,CT平扫5例,MRI平扫10例。结果15例中女性6例,男性9例。男性均有酗酒史... 目的探讨Ⅰ型Madelun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Ⅰ型Madelung综合征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表现,CT平扫5例,MRI平扫10例。结果15例中女性6例,男性9例。男性均有酗酒史,伴酒精性肝硬化,女性有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高尿酸血症1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颈部对称性增粗,女性主要位于双侧后项部,男性主要位于双侧颈部、项部、肩背部及上胸部。CT均显示皮下及肌间隙内均一脂肪密度,呈弥漫性、对称性分布,边界不清,无包膜,无肿块,无钙化,内可见索条状纤维分隔,邻近肌肉受压、移位、萎缩、变细。MRI显示病变区均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均呈低信号。结论Ⅰ型Madelung综合征为男性发病,女性发病罕见,脂肪组织的异常沉积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病变范围比较局限,主要累及后颈部,而男性患者范围广泛,主要累及颈部、项部、肩背部及上胸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样病 多发性对称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3
2
作者 母华国 桑玲 +4 位作者 吴德红 魏万清 付传明 陈伦刚 陈平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4期595-602,共8页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 软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云 张海波 +3 位作者 徐霖 陈伦刚 王开华 许鉴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1期97-104,共8页
目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85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分别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及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 目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85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分别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及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黄韧带钙化、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方面进行比较;并将退变引起椎体滑脱患者,在滑脱程度、部位及类型上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及黄韧带钙化等显示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在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在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变尖、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变窄方面有一定的价值。X线平片、CT、MRI在椎体滑脱程度、部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类型判定上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MRI。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的诊断上各有其优缺点,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腰椎 小关节 退行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磊 陈文 +2 位作者 郭娟 刘超 陈义加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4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病例共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发生于额颞顶骨交界部1例、顶骨1例,病理证实前者为透明细胞型、后者...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病例共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发生于额颞顶骨交界部1例、顶骨1例,病理证实前者为透明细胞型、后者为上皮型。前者为成骨性骨质破坏,CT表现为颅骨骨质明显增厚,边缘毛糙,内外板界限不清,部分病变内侧可见弧形钙化;后者为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匀。结论:CT和MRI能对不同骨质破坏方式的板障型脑膜瘤的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障型脑膜瘤 原发性骨内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磊 查云飞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内脏脂肪组织的一种,它与多种心血管病风险因子、代谢综合征、冠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并可以作为冠心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风险因子。本文综述EAT的超声、CT、MRI研究及其与冠脉、主动脉、心肌形态和功能的联系。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可视化人体与医学影像PACS系统在断层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龚晓虹 徐霖 +4 位作者 陈平有 陈伦刚 李文春 陈文 吴德红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1025-1027,共3页
数字可视化人体的应用为现代断层解剖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与医学影像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结合打破了以往单一、局限的授课模式,其以临床应用影像、三维立体动态影像促进人体断面影像解剖教学,提... 数字可视化人体的应用为现代断层解剖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与医学影像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结合打破了以往单一、局限的授课模式,其以临床应用影像、三维立体动态影像促进人体断面影像解剖教学,提高了学生立体解剖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可视化 PACS 断层影像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科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袁丽芳 罗庆华 邓桂芬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76-576,共1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检查种类多样的学科,如何进行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临床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医学影像科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颈椎MRI影像特点
8
作者 母华国 桑玲 +3 位作者 陈海波 陈平友 刘超 陈学强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颈椎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平山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5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表现,15例均行MRI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颈椎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平山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5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表现,15例均行MRI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19.8岁。自然体位颈椎MRI表现为生理曲度伸直或反弓,椎间盘退变,下颈椎脊髓信号异常,椎弓根水平横断面下颈椎硬膜囊与椎板分离;屈曲体位颈椎MRI平扫表现为下颈椎颈髓萎缩、变扁,后方硬膜囊向前移位,局部颈髓受压、变细,背侧硬膜外间隙增宽,内见新月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后呈明显条状强化,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可有异常血管流空信号。结论平山病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屈曲体位颈椎MRI虽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对平山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但是自然体位颈椎MRI影像表现不可忽视,两者在平山病的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颈椎 临床特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髓型脾脏错构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
9
作者 母华国 桑玲 +4 位作者 魏万清 王忠平 陈平友 陈伦刚 刘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探讨红髓型脾脏错构瘤(SH)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红髓型SH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均为单发,共13个病灶,直径4.6~10.5 cm。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者9例,... 目的:探讨红髓型脾脏错构瘤(SH)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红髓型SH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均为单发,共13个病灶,直径4.6~10.5 cm。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者9例,境界不清,呈稍低密度者4例,境界清楚,病灶内均无脂肪成分及钙化,坏死和囊变少见。增强后平扫呈等密度的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片状轻度强化,平扫呈稍低密度的4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块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所有病灶均呈渐进性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或等于周围正常脾实质的密度,其中误诊为脾脏血管瘤、恶性肿瘤各1例。结论:脾脏错构瘤不同于其他器官的错构瘤,有其自身特点:病灶内常无脂肪成分及钙化灶,当发现脾内单发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增强后病灶呈弥漫性不规则,不均匀性斑片状或斑块状强化,且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均匀强化等特征时,应首先考虑脾脏错构瘤,且多为红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胰岛素瘤的影像诊断
10
作者 轩俊 陈开春 +1 位作者 龚晓红 陈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70-170,共1页
目的对功能性胰岛素瘤的影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手术确诊的30 例功能性胰岛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 和MRI 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为30 mm,主要分布在胰头和胰尾部位,病灶... 目的对功能性胰岛素瘤的影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手术确诊的30 例功能性胰岛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 和MRI 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为30 mm,主要分布在胰头和胰尾部位,病灶的密度高于胰腺,同时,延迟期和门脉期的病灶具有高密影的特征.(2)9 例影像学表现发生了明显变化,还有3 例则出现中度强化.和增强CT 比较,有6 例患者的强化病灶的增强效果更高.同时,没有发现胰管扩张和胆系梗阻等病灶变化特征.结论:CT 扫描和MRI 诊断对功能性胰岛素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准确对肿瘤进行精细的影像学定位和定性,为该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重要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胰岛素瘤 影像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原因分析与干预策略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汪令生 李爱霞 +2 位作者 赵云 李小力 瞿凯旋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52-856,共5页
通过对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预防与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的一系列干预策略,包括加强社会支持、加强医院管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学会自我照护等,帮助已发生了职业倦怠的... 通过对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预防与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的一系列干预策略,包括加强社会支持、加强医院管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学会自我照护等,帮助已发生了职业倦怠的护士群体回归正常轨道,预防人才流失,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护士 原因分析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对比剂量在CTPA中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付传明 张海波 +3 位作者 陈伦刚 徐霖 王开华 吴德红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3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图像质量,探讨减少对比剂用量在肺动脉CTA(CTP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将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AE)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20):A组,对比剂60mL+40mL生理盐水;B组,对比... 目的:通过比较图像质量,探讨减少对比剂用量在肺动脉CTA(CTP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将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AE)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20):A组,对比剂60mL+40mL生理盐水;B组,对比剂30mL+40mL生理盐水;C组,对比剂20mL+40mL生理盐水,其他的扫描参数相同,采用对比剂追踪自动触发扫描。将获取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由1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技师,在轴位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及左、右肺静脉的CT值,并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分支显示进行评价。结果:A、B、C三组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的平均CT值分别为:(513.20Hu、504.34Hu、509.54Hu)、(498.14Hu、497.43Hu、499.63Hu)、(486.31Hu、489.45Hu、491.49Hu),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左、右肺静脉的平均CT值分别为:(235.41Hu、176.31Hu、119.91Hu)、(241.01Hu、169.52Hu、129.54Hu),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之间的肺动静脉具有明显统计学(P<0.01);重组肺动脉血管清晰度及分支血管显示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20mL人/次)在CTPA中是可行的,既降低了对比剂(CM)对患者潜在的危害,又节约检查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肺动脉栓塞 小剂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7
13
作者 母华国 桑玲 +3 位作者 王忠平 陈平友 陈海波 陈伦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全部为男性,... 目的:探讨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全部为男性,发病年龄19-38岁,平均29岁。肿块均位于盆腔内,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密度不均,实性成份位于肿块边缘,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内均见条状分隔,所有肿块内均未见脂肪和钙化。增强后均呈不均匀强化,肿块边缘实性成分轻度强化,中央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11例于动脉期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动脉供血,静脉期9例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静脉引流。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右侧12例,左侧3例。CT分期均与手术病理符合。结论: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少见,临床症状隐蔽,当临床遇到年轻男性患者,发现下腹部肿块,应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睾丸是否缺如,警惕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可能性,CT增强见到增粗睾丸动脉和(或)引流静脉则可确诊,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腹腔内型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隐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在主动脉CTA中的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付传明 徐霖 +4 位作者 陈伦刚 周选民 龚晓虹 陈文 吴德红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1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在主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不同体重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体重在75kg以上注射75mL对比剂+25mL生理盐水;B组:体重在60~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在主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不同体重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体重在75kg以上注射75mL对比剂+25mL生理盐水;B组:体重在60~75kg之间注射6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C组:体重在60kg以下注射50mL对比剂+50mL生理盐水。三组采用相同注射速率和浓度行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在AW4.4工作站上测量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及血管横截面直径,并进行图像重组;记录患者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及扫描时间。由两位影像诊断医师对重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进行评价,并对血管强化程度、血管横截面直径、血压、心率、扫描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在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的平均CT值分别为:317.08Hu、320.27Hu和317.61Hu;血管横截面平均直径为:26.45mm、23.91mm、21.57mm;体重为:79.98kg、68.60kg和49.50kg;身高为:180.81cm、171.70cm和152.50cm,血压为:126/78mmHg、130/78mmHg和124/80mmHg;心率为:74.8次/分、76.5次/分和74.5次/分;扫描时间分别为:7.3s、6.7s和6.1s。三组间各点的平均CT值强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也无差异;三组的平均扫描时间、各点的血管横截面平均直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各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对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行主动脉MSCTA检查可获得满意的CTA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还降低了CIN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体重 多层螺旋CT 主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检测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磊 陈文 +2 位作者 陈义加 王开华 瞿凯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容积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5例接受冠状动脉CTA的CAD患者,将冠状动脉CTA薄层图像导入GE AW 4.4工作站,手动勾画心包线,测量EAT容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舒张早期、舒张晚...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容积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5例接受冠状动脉CTA的CAD患者,将冠状动脉CTA薄层图像导入GE AW 4.4工作站,手动勾画心包线,测量EAT容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经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E、A)以及舒张早期二尖瓣隔部组织运动峰值速度(Ea),计算E/A和E/Ea值。分析EAT容积与E/A和E/Ea的相关性。结果 CAD患者EAT容积与E/A呈负相关(r=-0.376,P=0.005),与E/Ea呈正相关(r=0.368,P=0.006)相关;校正CAD危险因子后,EAT容积是E/Ea的独立影响因子(b=0.011,t=2.12,P=0.04)。结论 CAD患者EAT容积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性较好;MDCT定量测量EAT容积对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腹外疝合并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文 陈义加 +2 位作者 付传明 陈平友 龚晓虹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全部病例行全腹部MSCT检查,其中19例平扫,2例增强扫描。薄层横断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成像(MPR)和曲...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全部病例行全腹部MSCT检查,其中19例平扫,2例增强扫描。薄层横断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成像(MPR)和曲面重组成像(CPR)等图像后处理。结果:21例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经MSCT检查诊断明确,MSCT薄层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显示腹外疝21例,其中腹股沟斜疝8例,腹股沟直疝5例,切口疝4例,股疝2例,闭孔疝2例;其中13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为完全性肠梗阻。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距优化组合对胸腹部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海波 付传明 +2 位作者 陈伦刚 徐霖 王开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MSCT螺距对胸腹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比较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胸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90例,按不同螺距随机分3组(n=30例):A组,螺距1.375:1、床速55mm/s;B组,螺距0.984:1、床速39.37mm/s;C组,螺距0.516:1、床速... 目的:探讨MSCT螺距对胸腹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比较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胸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90例,按不同螺距随机分3组(n=30例):A组,螺距1.375:1、床速55mm/s;B组,螺距0.984:1、床速39.37mm/s;C组,螺距0.516:1、床速20.62mm/s;均采用相同的注射速率及对比剂量进行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获取数据后由影像主任医师和主管技师各一位在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通过螺距优化后,A、B、C3组平均每位患者扫描时间分别为:(12.60±0.54)s、(17.40±0.44)s、(33.10±1.48)s。DLP分别为:(1462.50±71.56)mGy·cm、(2010.55±62.14)mGy·cm、(3821.58±198.50)mGy·cm。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有效剂量(ED)分别为:24.96mSv、34.18mSv、64.97mSv。A组比B组的每位患者ED减少9.22mSv,降低了26.97%(9.22/34.18)。A组比C组的每位患者ED减少40.01mSv,明显降低了61.58%(40.01/64.97)。3组在胸主动脉、肾门水平腹主动脉、双侧髂外动脉末段平均CT值分别为:353.00Hu、350.77Hu、350.70Hu,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数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A组螺距优化、快的床速扫描参数可以明显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达到既保证图像质量又符合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A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螺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政 杨勇 +4 位作者 吴瑞霞 陈彬 华先平 陈平英 周选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对照组、替米沙坦组(0.1μmol/L、1μmol/L、10μmol/L)、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GW9662)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替米沙坦处理内皮祖细胞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及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提高,且在不同浓度组间呈剂量依赖性增强,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干预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改善受到明显的抑制。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替米沙坦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增高。结论替米沙坦具有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内皮祖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玲玲 龚晓虹 +1 位作者 刘平 姚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IVLBCL,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IVLBCL,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67、69岁,胸部CT均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镜下见瘤细胞位于肺泡间隔毛细血管腔内,瘤细胞大,核仁明显。血管内皮标记CD31、CD34均阳性,血管腔内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CD79a及PAX5。结论肺原发性IVLBCL临床罕见,预后差;充分认识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减少误、漏诊,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病变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磊 查云飞 +1 位作者 陈文 龚晓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80-783,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contrast enhanced,US,cystic,renal mass,超声造影,囊性肾癌,肾囊性病变等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数...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contrast enhanced,US,cystic,renal mass,超声造影,囊性肾癌,肾囊性病变等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的中英文文献。使用Meta-Disc软件,对采用的文献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其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描绘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通过曲线下面积评估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肿块的价值。使用QUADAS条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经检索总共采纳7篇文献,其中4篇为中文,3篇为英文。按照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其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试验比值比分别为0.92、0.84、4.54、0.09、69.9,SROC曲线下面积为95.2%。结论: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囊性 超声检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