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剂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董超 董根岭 周完贞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10,共3页
通过测定会不同浓度的α,α′-联吡啶、亚铁氰化钾、L-精氨酸的Na2EDTA-柠檬酸钠双络合剂化学镀铜液的极化曲线,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及其不同的搭配组合在化学镀铜液中的作用和使用效果。其中L-精氨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地促进CU2+... 通过测定会不同浓度的α,α′-联吡啶、亚铁氰化钾、L-精氨酸的Na2EDTA-柠檬酸钠双络合剂化学镀铜液的极化曲线,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及其不同的搭配组合在化学镀铜液中的作用和使用效果。其中L-精氨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地促进CU2+的还原反应,从而提高沉铜速率,测定结果与称重法测得的沉铜速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 极化曲线 电镀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络合剂化学镀铜液电化学极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董超 董根岭 周完贞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7-9,共3页
用恒电势线性扫描法研究了以甲醛为还原剂、Na2EDTA-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化学镀铜液的电化学极化行为。柠檬酸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提高甲醛阳极氧化的峰电流,有利于甲醛的氧化和沉铜反应的进行。Na2EDTA与柠檬酸钠适宜... 用恒电势线性扫描法研究了以甲醛为还原剂、Na2EDTA-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化学镀铜液的电化学极化行为。柠檬酸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提高甲醛阳极氧化的峰电流,有利于甲醛的氧化和沉铜反应的进行。Na2EDTA与柠檬酸钠适宜的摩尔比为1:(0.4~0.6)。此结果与称重法测定沉铜速率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络合剂 镀铜 极化曲线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生物碱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多类化学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锦霞 陈家威 +1 位作者 蒋济隆 卢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9-403,共5页
聚合物生物碱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多类化学反应的催化性能黄锦霞,陈家威,蒋济隆,卢军(湖北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62)(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南宁530001)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剂,聚合物,生物碱,三相催化,不对称反... 聚合物生物碱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多类化学反应的催化性能黄锦霞,陈家威,蒋济隆,卢军(湖北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62)(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南宁530001)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剂,聚合物,生物碱,三相催化,不对称反应相转移催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较为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生物碱 相转移催化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条件下的有机化学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建华 段聂晶 +3 位作者 陈红 陈祖兴 孙东成 王玫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4-276,共3页
介绍了各种无溶剂条件下的有机反应和它们的优点。
关键词 无溶剂 有机反应 催化剂 酯化 烷基化 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硝基酞菁合钴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氧的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铁柱 庄瑞舫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合成了4,4′,4″,4″′—四硝基酞菁合钴(Ⅱ),并进行了表征,用不可逆吸附法制备了该化合物为修饰物的化学修饰电极,以光电子能谱法进行了表面表征。并研究了分子氧在该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化学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有明显... 合成了4,4′,4″,4″′—四硝基酞菁合钴(Ⅱ),并进行了表征,用不可逆吸附法制备了该化合物为修饰物的化学修饰电极,以光电子能谱法进行了表面表征。并研究了分子氧在该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化学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修饰电极 分子 酞菁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液中Ni^(2+)和NaH_2PO_2浓度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董超 董根岑 周完贞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根据化学镀镍液中Ni2+在玻碳汞膜电极上和Fe3+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特性.提出Ni2+和NaH2PO2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快、准、省,适用于碱性和酸性化学镀镍液的分析以及生产现场监控。
关键词 快速测定 伏安法 镀镍 镀液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Ⅲ 对异烟肼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铁柱 王明雄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研究了异烟肼在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发现这些修饰电极对异烟肼的氧化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使其氧化峰电位有所负移,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大,且异烟肼氧化峰电流和其浓度之间有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并初步拟定了... 研究了异烟肼在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发现这些修饰电极对异烟肼的氧化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使其氧化峰电位有所负移,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大,且异烟肼氧化峰电流和其浓度之间有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并初步拟定了异烟肼电催化氧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酞菁 化学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酞菁合铁(Ⅱ)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异烟肼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凯 杨铁柱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合成了4,4′,4″,4—四氯酞菁合铁(Ⅱ),并进行了表征,用不可逆吸附法制备了以该化合物为修饰物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了异烟肼在该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配合物修饰电极对异烟肼的氧化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并... 合成了4,4′,4″,4—四氯酞菁合铁(Ⅱ),并进行了表征,用不可逆吸附法制备了以该化合物为修饰物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了异烟肼在该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配合物修饰电极对异烟肼的氧化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电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酞菁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菸肼在吸附型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9
作者 杨铁柱 王明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用不可逆吸附法制备了它们的以玻碳为基体的化学修饰电极(简记为ML CME,M为金属离子,L为酞菁配体).用CV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特别是电催化性能,本文报道ML CME(M... 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用不可逆吸附法制备了它们的以玻碳为基体的化学修饰电极(简记为ML CME,M为金属离子,L为酞菁配体).用CV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特别是电催化性能,本文报道ML CME(M为Fe^(Ⅱ)、Co^(Ⅱ)、Ni^(Ⅱ)和Cu^(Ⅱ))对异菸肼氧化的电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菸肼 酞菁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 Ⅰ.对草酸的电催化氧化
10
作者 杨铁柱 王明雄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74-76,共3页
用不可逆吸附法首次制备了Co(Ⅱ)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CoL CME),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催化功能,与未修饰玻碳电极相比,草酸在CoL CME上的氧化峰电位至少负移300mV,峰电流显著增大,表现出... 用不可逆吸附法首次制备了Co(Ⅱ)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CoL CME),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催化功能,与未修饰玻碳电极相比,草酸在CoL CME上的氧化峰电位至少负移300mV,峰电流显著增大,表现出对草酸氧化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并发现草酸的电催化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安法快速测定化学镀铜液中CuSO_4、NaH_2PO_2和HCHO的浓度
11
作者 董根岭 周完贞 董超 《电镀与精饰》 CAS 1994年第2期40-43,共4页
根据化学镀铜液中cu^(2+)、HPO_2^(2-)和HCHO在铂电极上进行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提出对Cu^(2+)、HPO_2^(2-)和HCHO的浓度进行快速测定方法。 经实验室放大试验表明:该方法快、简、准、省,适用于生产现场监控。
关键词 伏安法 镀铜 浓度 电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半胱氨酸在过渡金属酞菁类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12
作者 杨铁柱 王明雄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文报道首次制备Fe(Ⅱ)、Co(Ⅱ)、Ni(Ⅱ)和Cu(Ⅱ)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ML CME),研究了它们的循环伏安行为和对L-半胱氨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关键词 半胱氨酸 酞菁 配合物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中性化学镀镍槽液研究
13
作者 董超 董根岭 周完贞 《湖北化工》 1996年第3期26-28,共3页
提出了一种以甘氨酸为主络合剂、有机酸A和有机盐B分别为辅络合剂和缓冲剂的低温、中性化学镀镍槽液。用恒电势扫描法对主、辅络合剂及缓冲剂的适宜浓度配比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与称重法测得的沉积速度基本一致。
关键词 镀镍 极化曲线 电镀 镀液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ZT压电陶瓷表面局部化学镀铜—镉合金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根岑 周宪贞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7-19,共3页
研究了PZT压电陶瓷表面局部化学镀覆Cu-Cd合金电极的新工艺、新型活化钯液及其简单活化操作,测定了镀层的主要性能。
关键词 化学镀 铜镉合金 压电陶瓷 PZ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水性三元共聚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3
15
作者 何培新 肖卫东 +1 位作者 黄鹤 张巧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68,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钠-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共聚物吸水性能与共聚物组成、交联剂用量、反应体系中油相水相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共聚物吸水树脂的吸水溶胀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非...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钠-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共聚物吸水性能与共聚物组成、交联剂用量、反应体系中油相水相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共聚物吸水树脂的吸水溶胀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性单体的引入,显著改善了共聚物吸水树脂的抗盐性能,土壤中添加0.2% 的三元共聚树脂即可明显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悬浮聚合 合成 性能 三元共聚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丙烯酰胺的反相悬浮聚合及吸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何培新 肖卫东 +2 位作者 罗晓峰 李建宗 潘少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28,共6页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十六烷基磷酸单酯为悬浮稳定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交联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吸水性能与交联剂、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共聚...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十六烷基磷酸单酯为悬浮稳定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交联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吸水性能与交联剂、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共聚单体组成、水中所含电解质浓度以及共聚物粒度的关系。制得的共聚物吸去离子水可达700g/g以上,吸0.9%NaCl溶液70g/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聚合 高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工艺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管蓉 艾照全 +2 位作者 李建宗 程时远 路国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用批量法、全连续法、半连续法等聚合工艺,制备了AA为3%,BA/MMA分别为70/30、60/40、56/44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度、力学性能的表征,以及DSC分析,发现批量法制备的乳液粒度大于全连续法... 用批量法、全连续法、半连续法等聚合工艺,制备了AA为3%,BA/MMA分别为70/30、60/40、56/44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度、力学性能的表征,以及DSC分析,发现批量法制备的乳液粒度大于全连续法的乳液粒度,膜的拉伸强度最大;而全连续法制备的乳液粒度最小,膜最软,膜的伸长最大。全连续法和批量法乳液性能的差异在于聚合初期的成核。DSC分析表明,所制备的试样,部分有两个Tg,是几种共聚物的混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醌乳液 聚合 乳液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新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8
作者 管蓉 艾照全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34-138,共5页
对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新技术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制做微胶囊的高分子材料种类、制备微胶囊的方法。讨论了影响微胶囊性能的因素,并展示了微胶囊新技术的应用场合。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微胶囊 新技术 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溶液性质及其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徐祖顺 封麟先 +2 位作者 易昌凤 陈永春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共4页
综述了两亲聚合物溶液性质以及作为乳化剂的乳液聚合研究进展和现状,介绍了两亲聚合物溶液的特殊性质,阐述了作为乳化剂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乳液聚合 高聚物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 Ⅰ.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世强 黄鹤 +2 位作者 李盛彪 朱杰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46,共3页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丁酯-羟甲基丙烯酰胺)复合聚合物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方法、含氢聚甲基硅氧烷及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聚合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复合乳液的成膜性及胶膜...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丁酯-羟甲基丙烯酰胺)复合聚合物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方法、含氢聚甲基硅氧烷及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聚合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复合乳液的成膜性及胶膜性质。柔软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的复合乳液可作为织物柔软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 聚甲基硅氧烷 织物 柔软剂 聚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