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宿舍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关于湖北师范学院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秋莲 季青 陈敬道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9-122,共4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日常访谈方式分析了湖北师范学院大学生宿舍的现状,指出目前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加强宿舍文化制度建设,填写宿舍成长档案,充...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日常访谈方式分析了湖北师范学院大学生宿舍的现状,指出目前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加强宿舍文化制度建设,填写宿舍成长档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舍文化 调查问卷 现状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葛绪广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0-52,64,共4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一条主线就是生产力。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可相应的划分不同的阶段:人类崇拜自然的原始发展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征...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一条主线就是生产力。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可相应的划分不同的阶段:人类崇拜自然的原始发展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工业化阶段和谋求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阶段。综合分析可知,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具有地域性、复杂性、相关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中学地理教育现状浅析
3
作者 尹发能 杨娇 《地理教育》 2011年第7期107-107,共1页
湖北省作为最后纳人新课程行列中的一员,在全国地理教育改革热潮中,基础地理教育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大部分初中学校地理教育的现状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应用方面来看,在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教材内容和考试安排上仍... 湖北省作为最后纳人新课程行列中的一员,在全国地理教育改革热潮中,基础地理教育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大部分初中学校地理教育的现状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应用方面来看,在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教材内容和考试安排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状 中学地理 湖北省 基础地理教育 教育改革 地理知识 初中学校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理科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敏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学位论文是对学生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提高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写作及答辩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地理科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指导和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地理科学 毕业论文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婷婷 史弦 +2 位作者 简念川 冯礼和 平劲松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2期14-19,共6页
讨论了建立类地行星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意义,并对火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星座的分布构型进行了初步分析设计。对不同导航星座的覆盖特性与导航定位性能进行了评估,给出了最佳星座设计,它可以作为将来建立火星导航卫星系统的星座设计参考。
关键词 火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覆盖导航定位 星座设计 全球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夷陵区新农村建设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发能 卢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689-3692,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夷陵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但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失衡现象,农业生存结构亟待调整;乡风、村容建设及农村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技...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夷陵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但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失衡现象,农业生存结构亟待调整;乡风、村容建设及农村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的缺乏和农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是制约经济发展和乡风、村容建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陵区 新农村建设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欠费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杏村 王晓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2期266-267,共2页
目前,高校学生欠费、尤其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欠费还相当普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某些高校的正常运行。就当前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欠费现状、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大学生 欠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杏村 王晓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本文根据黄石市历年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数据和历年人均GDP统计数据,通过建立人均实际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对数和多项式模型,具体分析了典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石市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处于倒U型曲... 本文根据黄石市历年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数据和历年人均GDP统计数据,通过建立人均实际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对数和多项式模型,具体分析了典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石市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人均GDP与工业废气排放量曲线虽然也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但曲线未来走势还不明朗;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曲线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城市圈 工业排放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熊荣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国际环境与国际斗争新变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毅 陈成忠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2010年1月-2012年7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及其它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367篇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Pajek可视化工具、GIS技术和其它科学计量方法,分析... 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2010年1月-2012年7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及其它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367篇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Pajek可视化工具、GIS技术和其它科学计量方法,分析和绘制高频关键词、作者单位合作及作者分布区域图,揭示2010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新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育 可视化分析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黄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发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 宜居城市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秋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7-118,共2页
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树立开拓创新理念、维护高校安定团结、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分析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同时从加强考察、重视培训和引导、强化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树立开拓创新理念、维护高校安定团结、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分析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同时从加强考察、重视培训和引导、强化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学生干部 协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发能 《地理教育》 2010年第6期59-60,共2页
一、地理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1.选题不合适 撰写毕业论文首先从选题开始,题目难易度适中,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或被自己所熟知,论文才能写的好。有的学生在选题初期,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也不考虑专业特长和工作实... 一、地理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1.选题不合适 撰写毕业论文首先从选题开始,题目难易度适中,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或被自己所熟知,论文才能写的好。有的学生在选题初期,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也不考虑专业特长和工作实际,等到了规定交选题的时间,盲目选择,对所选题目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因此,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难度太低,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过大或过于陈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论文指导 地理专业 学生选择 资料收集 专业特长 题目难度 选题 难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14
作者 尹发能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2期157-158,共2页
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 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 宜居城市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凋落物及其残体的沉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葛绪广 王国祥 +2 位作者 李振国 王文林 潘国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2-686,共5页
水生植物凋落物和残体的沉降在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有凤眼莲生长的自然水体中,利用沉降物捕获器原位采集凤眼莲生长、衰亡及腐烂分解等不同阶段的沉降物,分析测定其沉降量、沉降通量、有机碳、总氮和总磷... 水生植物凋落物和残体的沉降在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有凤眼莲生长的自然水体中,利用沉降物捕获器原位采集凤眼莲生长、衰亡及腐烂分解等不同阶段的沉降物,分析测定其沉降量、沉降通量、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自凤眼莲死亡至残体从水面消失的4个月中,沉降瓶内的沉降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残体从水面完全消失时(4月中旬)沉降量达到最大值579.59g/m2,同时,沉降通量亦达到最高值7.54g/(m2·d),二者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凤眼莲生长期,沉降物的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较低,而随着凤眼莲衰亡,残体的不断沉降,至次年4月中旬残体基本沉降进入水体底部时,沉积物的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29%、3.66%、0.90%,之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凋落物 残体 沉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草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葛绪广 王国祥 +1 位作者 陈成忠 王立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02-5811,共10页
构建了不同营养盐负荷的沉积物环境"水-苦草-沉积物"生态系统,监测分析了沉积物中总磷(TP)、生物可获得磷及其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及变化,以苦草为例,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的苦草通... 构建了不同营养盐负荷的沉积物环境"水-苦草-沉积物"生态系统,监测分析了沉积物中总磷(TP)、生物可获得磷及其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及变化,以苦草为例,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的苦草通过改变沉积物环境因子或自身的生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迁移转化产生了影响,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低(L)、中(M)、高(H)营养负荷的沉积物总磷(TP),相对于初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苦草组下降的幅度大,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11.63、18.50和46.25 mg/kg;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随深度的增加TP呈减少趋势,苦草对沉积物影响的深度随根系的活动范围变化而变化,根系增长最长(比试验初始增加了9.2 cm)的低营养负荷苦草组(LV),可影响到6 cm以下的沉积物;中营养负荷苦草组(MV)、高营养负荷苦草组(HV)根系增加不明显(分别为2.60和2.10 cm),影响深度主要在6 cm以内;检验发现,苦草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交换态磷(Ex-P)、铝磷(Al-P)随深度增加而升高,苦草组小于对照组;铁磷(Fe-P),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苦草组大于对照组,其中,在L、M、H中,苦草组的Ex-P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0.065、0.215和1.483 mg/kg,Al-P分别为1.198、2.040和2.390 mg/kg;LV中苦草的影响深度可达到10 cm的深,而MV、HV中主要集中在6 cm以内;苦草组中的Fe-P分别比对照组高8.135、16.689和8.598 mg/kg,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亦大于对照组。检验发现,L中苦草组Ex-P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M、H苦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M、H中Al-P、FeP苦草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沉积物 磷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扰动引起湖泊底泥磷释放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立志 王国祥 +2 位作者 俞振飞 周贝贝 葛绪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4,129,共5页
为研究湖泊沉积物在不同风浪扰动情况下对水体中各形态磷的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室内模拟风浪扰动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总磷(TP)的含量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在水体其他各形态磷中,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 为研究湖泊沉积物在不同风浪扰动情况下对水体中各形态磷的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室内模拟风浪扰动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总磷(TP)的含量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在水体其他各形态磷中,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在模拟风速大于10~12 m/s时保持稳定,并呈下降趋势。溶解性活性磷(SRP)的含量在模拟风速大于8~10 m/s时保持稳定,并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略下降。颗粒磷(PP)的含量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PP为上覆水中主要形态的磷,占上覆水磷总量的54.55%~67.09%,SRP仅占上覆水磷总量的1.94%~3.19%,PP占TP的百分比随着模拟风速的升高逐渐升高,而DTP,SRP和DOP占TP的百分比随着模拟风速的升高逐渐降低。水体中颗粒物分形维数随着扰动频率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模拟风速5~7 m/s时水体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出现激增。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风浪扰动的加强能引起浅水湖泊中颗粒态和溶解态磷的浓度的迅速提高,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物的絮凝作用的加强,悬浮颗粒物对磷的吸附能力也相应提高,因此高频风浪扰动后水体溶解性磷浓度的增幅并不明显,而仅是对浮游生物生长贡献不大的PP增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 模拟扰动 絮凝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 被引量:44
18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52-6263,共12页
生态足迹模型自William Rees 1992年提出、Mathis Wackernagel 1996年推广应用以来,在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其理论假设、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证应用、一些缺陷改进等。在这... 生态足迹模型自William Rees 1992年提出、Mathis Wackernagel 1996年推广应用以来,在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其理论假设、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证应用、一些缺陷改进等。在这些综述成果基础上,结合近2~3年的研究新进展,概括了10a来对其理论假设、均衡因子、产量因子、计算方法、过于静态性、缺乏预测性、结论单一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争论,聚焦了在概念发展、计算方法、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应用领域、时间序列、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及发展,并指出今后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将要在计算方法改进、加强实践操作及市场化运作、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机联系、与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长时间序列动态评估、单项指标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争论、改进的综述及发展方向的提出,目的在于引发国内对生态足迹模型研究的新思考,推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研究方法 缺陷 发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足迹增长波动的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767,共10页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中国1953~2006年的人均能源足迹,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提取其增长的波动周期,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驱动中国人均能源足迹增长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1)...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中国1953~2006年的人均能源足迹,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提取其增长的波动周期,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驱动中国人均能源足迹增长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1)53a来,中国人均能源足迹在波动中不断增长,人均能源足迹年增长率存在准4a、准13a、准17a和准27a4个主要波动周期;(2)对与中国能源足迹波动高度相关的37个影响因子在IMF1、IMF2、IMF33个主要尺度下的因子分析发现,人均GDP增长率、轻工业产值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工业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重工业产值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建筑业增长率、交通运输仓储增长率等是3个尺度下共同的第1影响因子。据此,建议中国的能源政策制定者更应关注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国内石油开采、提高交通运输效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足迹 经验模态分解 因子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比例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23-1533,共11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中国1995-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各构成组分。运用统计—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各组分构成比例变化的普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构成以能源足迹和耕...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中国1995-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各构成组分。运用统计—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各组分构成比例变化的普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构成以能源足迹和耕地足迹为主,耕地、林地、建设等足迹比例在波动中不断下降,草地、水域足迹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能源足迹比例不断增加;人均生物承载力构成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水域承载力比例相差不多,草地承载力比例最小,其中耕地、草地承载力比例不断增加,林地、水域、建设等承载力比例不断下降,且变化幅度均很小。②2007-2015年,耕地、林地足迹比例继续下降,草地、水域、能源足迹比例将逐渐上升,建设足迹比例将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出现增加趋势。耕地、林地、草地等承载力比例将不断增加,其中耕地、林地承载力比例增加幅度很小,草地承载力比例相对增幅较大;水域、建设承载力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文章还探讨了可能导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比例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指导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规划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较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构成比例 预测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