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TGFβ2和TβRⅡ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金晓明 李金荣 +1 位作者 李雅馨 李祖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2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口腔鳞癌术后标本和 2 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TGFβ1、TGFβ2及其受体TβRⅡ的表达。 结果 :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2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口腔鳞癌术后标本和 2 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TGFβ1、TGFβ2及其受体TβRⅡ的表达。 结果 :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中均表达TGFβ1、TGFβ2和TβRⅡ ,但程度不同。与正常口腔粘膜相比 ,TGFβ1、TGFβ2在口腔鳞癌中呈过表达 ,而TβRⅡ则表达下降。口腔鳞癌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与TGFβ1、TGFβ2过表达及TβRⅡ表达下降有关。 结论 :TGFβ1、TGFβ2和TβRⅡ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过程 ,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TGFΒ2 TβRⅡ 口腔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癌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晓明 李金荣 +1 位作者 李雅馨 李祖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 :探讨TGF β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中相关基因c myc、c erbB2和TGF β1及EGFR蛋白表达 ,同时运用图象分析技术对蛋白表达的... 目的 :探讨TGF β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中相关基因c myc、c erbB2和TGF β1及EGFR蛋白表达 ,同时运用图象分析技术对蛋白表达的表达动态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相同浓度的TGF β1对两细胞系作用不同 ;TGF β1可促进GNM细胞中C myc和C erbB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对TGF β1和EGFR蛋白表达有轻微的促进作用 ;而TGF β1作用于TSCCa细胞后C myc、CerbB2、TGF β1和EGF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并与TGF β1有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 口腔鳞癌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法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后骨的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程波 东耀峻 +3 位作者 杨学文 李祖兵 黄群 余世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许勒位X线片 ,用于测量下颌移动的距离及确定下颌骨髁状突的位置。结果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 ,6个月的复发率为 2 7.2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下颌后退的距离与复发相关。结论 :BSSRO后退下颌骨的距离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劈开截骨术 下颌骨后退术 下颌稳定性 复发 颌骨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g/L洗必泰涂料对不同牙面菌斑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明 樊明文 +1 位作者 边专 王敬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 :比较洗必泰涂料对人牙邻面、牙合面菌斑的作用效果。方法 :用 40 0g/L洗必泰 (CHX)涂料涂布下颌第一恒磨牙 (1~ 2次 ) ,在第 1、2、4、8、12、16周取牙合面窝沟和近中颊面龈上菌斑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分析。结果 :邻面和牙合面使... 目的 :比较洗必泰涂料对人牙邻面、牙合面菌斑的作用效果。方法 :用 40 0g/L洗必泰 (CHX)涂料涂布下颌第一恒磨牙 (1~ 2次 ) ,在第 1、2、4、8、12、16周取牙合面窝沟和近中颊面龈上菌斑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分析。结果 :邻面和牙合面使用涂料后 ,变链、总链球菌有明显下降 ;血链下降不明显 ;乳杆菌无变化。变链抑制作用邻面长达 12周 (P <0 .0 5) ;牙合面达 8周。结论 :40 0g/L洗必泰 (CHX)涂料是一种高效能的控制变链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必泰 涂料 牙菌斑 氯已定 变形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牙残根残冠即刻汞合金桩核延时冠修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东选 范兵 +1 位作者 高少怀 王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磨牙残根残冠 即刻汞合金桩核延时冠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唾液粘蛋白保护牙釉质酸蚀脱矿的超微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燕 乐进秋 江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人类高相对分子质量唾液粘蛋白 (MG1)及全唾液在体外形成的获得性膜能否减少有机酸在牙面的脱矿作用。方法 :采用MG1和全唾液溶液体外孵育釉质实验面以形成获得性膜 ,再以 3 4mmol/L枸橼酸处理釉质实验面 1min ,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观察人类高相对分子质量唾液粘蛋白 (MG1)及全唾液在体外形成的获得性膜能否减少有机酸在牙面的脱矿作用。方法 :采用MG1和全唾液溶液体外孵育釉质实验面以形成获得性膜 ,再以 3 4mmol/L枸橼酸处理釉质实验面 1min ,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的改变。结果 :有获得性膜区域釉质实验面相对平滑 ,基本无脱矿及轻微脱矿 ,可见正常釉质表面形态 ,无获得性膜区域则是蜂巢状大面积脱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粘蛋白 牙釉质 酸蚀 脱矿 获得性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诱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杏兰 程祥荣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介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血管形成的可能作用机理,及其与其它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诱导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防龋疫苗经TSG途径免疫BALB/c小鼠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睿 樊明文 +4 位作者 边专 贾荣 陈智 彭彬 范兵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编码PAc结构基因A-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P以经肌肉和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将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重组质粒pCI... 目的观察编码PAc结构基因A-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P以经肌肉和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将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重组质粒pCIA-P经肌肉、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及pCI质粒和生理盐水肌肉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将pCIA-P经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结果颌下腺区皮下注射法免疫后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和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均明显升高,并持续数周。肌肉注射法后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但未有效诱导产生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在小鼠颌下腺中检测到PAc蛋白的表达。结论重组质粒pCIA-P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该DNA防龋疫苗经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免疫是可诱导长期粘膜免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疫苗 DNA 防龋疫苗 TSG 免疫 BALB/C小鼠 实验研究 表面蛋白抗原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Ⅲ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后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远平 彭友俭 +1 位作者 张渝宁 李宏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组矫治前舌骨位置较正常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FH、H-S、H-Mp距明显减小(P<0.01);在水平向H-Ptm距减小(P<0.05),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Ar-H-Me角度明显增大(P<0.01)。矫治后舌骨位置较正常组H-Mp距明显减小(P<0.01)、Ar-H-Me角度增大(P<0.05),H-FH、H-S、H-Ptm、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对比:H-FH、H-S距明显增大(P<0.01),H-Ptm距有增大(P<0.05),Ar-H-Me角度减小(P<0.05),H-Mp、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与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靠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Ⅲ类错 舌骨 X线头影测量片 舌骨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宏鸣 李金荣 安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TGF-β1 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关系,以及探讨TGF-β1 有无作为涎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对34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对其病理标本的T...  目的 探讨TGF-β1 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关系,以及探讨TGF-β1 有无作为涎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对34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对其病理标本的TGF-β1 进行检测,以涎腺良性肿瘤为对照。结果 涎腺恶性肿瘤TGF-β1 的表达阳性率为82. 1%,明显高于涎腺良性肿瘤的29. 1%。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1), TGF-β1 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正相关。Ⅰ、Ⅱ期阳性率为70. 6%,Ⅲ、Ⅳ期为100%,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GF-β1 与病理分级无明显关联。结论 TGF-β1 的高表达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恶性转化及增殖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涎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尖周病损的病因探讨
11
作者 李菊红 施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2-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尖周病损的发病原因。方法:通过对11例种植体尖周病损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种植区细菌感染、种植牙部位以及采用的种植系统对种植体尖周病损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细菌感染是造成种... 目的:探讨种植体尖周病损的发病原因。方法:通过对11例种植体尖周病损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种植区细菌感染、种植牙部位以及采用的种植系统对种植体尖周病损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细菌感染是造成种植体尖周病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尖周病损 牙种植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鳃裂瘘35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金华 李金荣 +1 位作者 李祖兵 杨佑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年第9期552-553,共2页
对35例鳃裂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鳃裂瘘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鳃裂瘘 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治疗经验 误诊原因 临床医生
原文传递
上前牙区单颗种植修复体美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玲梅 施斌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种植牙已被广泛用于修复各种类型的牙缺失。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革新和材料学的发展,种植修复体的长期成功率和存活率越来越高。在咀嚼功能恢复有了保障的基础上,上颌前牙区这一美学敏感区域的美学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种植牙已被广泛用于修复各种类型的牙缺失。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革新和材料学的发展,种植修复体的长期成功率和存活率越来越高。在咀嚼功能恢复有了保障的基础上,上颌前牙区这一美学敏感区域的美学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用于评价单颗前牙种植修复体的美学评价系统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就目前使用的美学评价方法做一综述,比较广泛使用的主要有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体 美学效果 上前牙区 咀嚼功能恢复 客观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方法 上颌前牙区 技术革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