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桥党参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药食同源作用研究
1
作者 金梦媛 郭海霞 罗洪斌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22期135-138,共4页
本文对板桥党参品质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从而有效地提高板桥党参的品质。同时,基于板桥党参药食同源特性,进一步开发其食用价值,不仅有利于板桥党参产业化发展,而且对于恩施道地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板桥党参 影响因素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乌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谭铖 罗洪斌 黄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5-613,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首乌藤的有效成分并确定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分析其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从系统层面探究首乌藤治疗AD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CMS...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首乌藤的有效成分并确定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分析其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从系统层面探究首乌藤治疗AD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CMSP、TCMID数据库寻找首乌藤的有效成分,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对有效成分进行补充.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有效成分潜在作用的靶点;使用TTD、Drugbank、OMIM及Genecards数据库获取AD相关靶点,并筛选出有效成分与AD相关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3.7.2构建成分-疾病靶点PPI网络;运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及代谢途径分析数据库(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发现首乌藤有效成分14种;首乌藤有效成分与AD疾病相关共有的靶点50个;GO分析共得到GO条目185个,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信号通路21条,包括血清素能突触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结论:首乌藤以多种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和多条通路,发挥治疗AD的药理作用,其治疗机制主要与上调ACh水平、抑制Aβ形成、抑制钙超载与氧化应激、增强突触可塑性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首乌藤 阿尔茨海默病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现状 被引量:31
3
作者 鲜慈英 凌志峰 +5 位作者 黄斌 谢枫枫 谌勤 杨梦 赵倩 罗洪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75-78,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高,随着人类社会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抑郁人群需要被关心与重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也成为医务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目前西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电休克疗法,但临床长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高,随着人类社会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抑郁人群需要被关心与重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也成为医务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目前西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电休克疗法,但临床长期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在抑郁症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良好治疗效果。笔者从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更好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石菖蒲-川芎配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斌 罗洪斌 +5 位作者 黄胜 谭铖 周逸仙 汪友中 凌志峰 鲜慈英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软件预测石菖蒲-川芎配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分析其作用信号通路,从系统水平深入探讨其抗AD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成分数据库(TCMID)与中药系统药...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软件预测石菖蒲-川芎配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分析其作用信号通路,从系统水平深入探讨其抗AD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成分数据库(TCMID)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石菖蒲和川芎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和药物数据库(Drugbank)检索获得AD作用靶点,并运用小分子活性数据库(PubChem)和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根据石菖蒲、川芎潜在活性成分二维或三维结构相似性预测出相关作用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重叠部分筛选得出药物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药物成分-疾病靶点PPI网络;运用基因分析软件(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代谢途径分析数据库(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阐明石菖蒲-川芎配伍与AD的关系。结果石菖蒲-川芎配伍活性成分与AD疾病靶点网络包括10个化合物和51个靶点,参与相关代谢通路28条,包括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Rap1信号通路、AD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等。结论石菖蒲-川芎是以多个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发挥治疗AD的药理作用,其多与增加突触间信息传递、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及突触可塑性、降低Aβ的生成与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抵抗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以及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石菖蒲 川芎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菟丝子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靶点及细胞信号通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倩 凌志峰 +4 位作者 鲜慈英 黄斌 杨梦 詹杰 罗洪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16-21,27,共7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相关软件预测菟丝子有效成分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靶点及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获取菟丝子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在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平台获取AD的基因相关信息,用软...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相关软件预测菟丝子有效成分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靶点及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获取菟丝子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在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平台获取AD的基因相关信息,用软件Cytoscape V3.2.1构建药物-成分-基因-疾病之间相互作用的网络并进行分析,并通过R×644.0.2软件及相关脚本运行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筛选出菟丝子治疗AD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主要作用靶点,在蛋白互作关系数据库(STRING)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运行R×644.0.2程序,生成基因本体(GO)功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图。结果预测得到菟丝子治疗AD的10个有效成分和90个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通路富集分析推测菟丝子对AD的作用机制可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通路等有关,发现CASP3、DECR1、MAPK8、ESR1、NOS3等靶点基因可能在干预AD中起到关键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并推测了菟丝子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方式干预AD,其多与抑制APP过度裂解,Aβ过度堆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风险、调节雌激素等方面有关,为进一步研究AD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细胞信号通路 菟丝子 阿尔兹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雌激素补充疗法对阿尔兹海默病防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枫枫 谢文执 +1 位作者 罗洪斌 李素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61-64,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为较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除与衰老密切相关外,还与多种因素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在超过65岁的人群中,女性发生AD的可能性比男性更高;而因手术或其它原因导致绝经的妇女(<45岁)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AD... 阿尔茨海默病(AD)为较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除与衰老密切相关外,还与多种因素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在超过65岁的人群中,女性发生AD的可能性比男性更高;而因手术或其它原因导致绝经的妇女(<45岁)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AD发病风险也明显增加。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雌激素补充疗法可预防因绝经导致的AD发生并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是防治AD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就围绝经期的雌激素补充疗法(ERT)对AD的防治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雌激素 补充疗法 认知功能 围绝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洪斌 谌勤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52-56,共5页
神经行为学作为行为神经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分支,是通过演化与比较等方法对实验动物的行为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对该行为进行的反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该学科的目的是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是如何将外界刺激转化为自然行为以期为临床应用... 神经行为学作为行为神经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分支,是通过演化与比较等方法对实验动物的行为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对该行为进行的反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该学科的目的是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是如何将外界刺激转化为自然行为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通过对神经行为学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展示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学习记忆、药理学以及药物毒品成瘾等毒理学系列研究中的发展历程、现状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行为学 发展历程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桥党参通过PP2A信号通路改善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22
8
作者 谌勤 罗洪斌 谢文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32-1239,共8页
目的探讨板桥党参(BCP)对冈田酸(O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OA组﹑BCP低、中、高治疗组,每组分1周和2周组灌胃。水迷宫训练5 d,训练结束24 h后造模,DMSO组大鼠双侧脑... 目的探讨板桥党参(BCP)对冈田酸(O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OA组﹑BCP低、中、高治疗组,每组分1周和2周组灌胃。水迷宫训练5 d,训练结束24 h后造模,DMSO组大鼠双侧脑海马各注射10%DMSO 1.5μL,OA组和BCP治疗组同位置注射OA(0.392 mmol·L^-1)1.5μL。造模后,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PP2A活性、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突触蛋白表达情况;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发现,BCP能改善AD大鼠空间记忆障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P能提高PP2A活性,增加突触蛋白表达量,同时减少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尼氏染色提示,BCP治疗组尼氏小体数量增加。结论BCP能上调PP2A活性,降低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提高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板桥党参 PP2A TAU磷酸化 尼氏染色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K-3β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对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倩 罗洪斌 +1 位作者 凌志峰 詹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75-1776,共2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重要病理改变有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及神经元大量凋亡[1]。Tau蛋白对维持神经元骨架功能至关重要[2]。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重要病理改变有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及神经元大量凋亡[1]。Tau蛋白对维持神经元骨架功能至关重要[2]。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作为重要激酶,其表达增多会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产生NFTs,最终发生A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菟丝子 GSK-3Β 突触相关蛋白 凋亡 TAU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五鹤续断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娇 周戈 +2 位作者 詹杰 叶长青 罗洪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1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脑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五鹤续断防治AD的效果较好,但作用机制不明;因此,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其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1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脑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五鹤续断防治AD的效果较好,但作用机制不明;因此,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及相关软件获得药物与疾病靶点、药物-有效物质-靶点-疾病网络示意图、蛋白互作网络,然后进行富集分析,构建分子对接图。预测五鹤续断治疗AD的机制在于其能作用于半胱天冬酶-3、半胱天冬酶-8、半胱天冬酶-9,通过调节胆碱能信号突触、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信号通路实现。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度值较高的化合物与核心靶蛋白结合较好。结果证明五鹤续断防治AD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鹤续断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黄芩在抗抑郁方面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凌志峰 黄斌 +5 位作者 鲜慈英 谌勤 赵倩 杨梦 詹杰 罗洪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来预测黄芩有效成分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主要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获取黄芩的有效成分及主要作用靶点,并通过软件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靶点-基因-疾病之间相互作... 目的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来预测黄芩有效成分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主要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获取黄芩的有效成分及主要作用靶点,并通过软件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靶点-基因-疾病之间相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并进行交联分析,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PPI网络图,用R×643.6.1软件及相关运行脚本筛选出黄芩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成分及主要作用靶点,并生成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图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图。结果预测得到黄芩治疗抑郁症的36个有效成分和30个有效作用靶点,并通过通路富集分析推测黄芩对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可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病毒感染、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有关,并发现IL-6、VEGFA、CCND1、CASP3等靶点的基因可能在抑郁症中起到关键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并推测了黄芩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方式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作用和特点,为进一步研发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芩 抑郁症 PI3K-AKT 病毒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长青 罗洪斌 +2 位作者 詹杰 杨娇 周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当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筛选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对当归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通过Genecard...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当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筛选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对当归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AD的主要靶点,将当归有效成分靶点与AD的主要靶点取交集,得到当归治疗AD的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及代谢途径分析数据库(KEGG)进行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经筛选获得西多糖苷、豆甾醇、α-胡麻烯、β-谷甾醇等10种当归治疗AD的有效成分,329个潜在药物靶点,当归有效成分与AD共有靶点75个,Sitogluside,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可能是当归治疗AD的关键活性成分。PPI网络分析显示,AKT1、PTGS2、MAPK14可能是当归治疗AD的核心靶点。通路分析提示当归治疗AD的机制可能与cGMP-PKG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当归主要活性成分Sitogluside,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与关键靶点AKT1、PTGS2、MAPK14结合活性较好。结论当归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发挥治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网络药理学 阿尔茨海默病 分子对接 靶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枸杞子-山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梦 鲜慈英 +4 位作者 黄斌 凌志峰 赵倩 詹杰 罗洪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2期18-22,共5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枸杞子-山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靶点,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核心靶点基因图并对预测出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从系统水平深入探讨枸杞子-山药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枸杞子-山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靶点,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核心靶点基因图并对预测出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从系统水平深入探讨枸杞子-山药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TCMSP)查找枸杞子-山药的所有化学成分后做出筛选,保留其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将预测出的靶点蛋白名转换为基因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与AD相关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疾病—药物—靶点—基因网络关系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并进一步做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出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芸香素(rutin)、黄豆素黄酮(glycitein)、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等关键成分。PPI网络图结果显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胱天蛋白酶3(CASP3)、白介素6(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关联度值最大的前6个节点。在生物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中,枸杞子-山药作用于AD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活性氧代谢、脂多糖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活性氧物种生物合成、膜微区、膜区、磷酸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等,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NF-α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枸杞子-山药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防治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枸杞子-山药 AD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杰 罗洪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10-1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获取补阳还...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VD的所有随机对照实验(RCT)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法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RCT文献,共计1191例患者,其中实验组(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599例,对照组(单纯西药)5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但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VD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且安全性更高。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一般,样本量有限,且可能存在潜在偏倚风险,因此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及其加减方 血管性痴呆 临床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壶瓶碎米荠治疗糖尿病脑病的分子靶点和机制
15
作者 周戈 罗洪斌 +2 位作者 杨娇 詹杰 叶长青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壶瓶碎米荠对应靶基因治疗糖尿病脑病(DE)的分子靶点和机制。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筛选后得到壶瓶碎米荠主要活性成分,利用相关数据库寻找壶瓶碎米荠及DE的相关靶标,取壶瓶碎米荠与DE的交集靶标,在str...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壶瓶碎米荠对应靶基因治疗糖尿病脑病(DE)的分子靶点和机制。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筛选后得到壶瓶碎米荠主要活性成分,利用相关数据库寻找壶瓶碎米荠及DE的相关靶标,取壶瓶碎米荠与DE的交集靶标,在string数据库中输入交集靶标作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根据作用关系强度挑选出核心靶标。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筛选核心靶标与对应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文献收集到壶瓶碎米荠活性成分33个,筛选出有效成分24个。得到壶瓶碎米荠潜在靶点771个,获取DE靶点2046个。取交集得到壶瓶碎米荠的治疗靶点51个,主要作用于YARS、INSR、PIK3CG、KIF11、MAPK10、PDE5A等多个靶标。GO功能分析显示壶瓶碎米荠治疗DE的生物进程主要涉及生殖结构发育、蛋白质磷酸化、激素的反应、氮化合物的细胞反应、脂质的细胞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提示壶瓶碎米荠治疗DE可能与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多个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挑选出的核心靶标EGFR与对接成分异硫代氰酸烯丙酯亲和力最好。结论壶瓶碎米荠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瓶碎米荠 糖尿病脑病 网络药理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越鞠汤对CUMS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凌志峰 罗洪斌 +5 位作者 谢枫枫 鲜慈英 赵倩 杨梦 黄斌 詹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8-76,共9页
目的:根据柴胡越鞠汤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越鞠汤低、中、高剂量(0.3,0.6,1.2 g·kg-1)组及盐酸氟西汀组(0.2 mg·kg... 目的:根据柴胡越鞠汤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越鞠汤低、中、高剂量(0.3,0.6,1.2 g·kg-1)组及盐酸氟西汀组(0.2 mg·kg-1)。通过CUMS造模5周,再以柴胡越鞠汤和盐酸氟西汀连续灌胃给药3周。灌胃最后1周时行水迷宫训练及测试,最后1 d灌胃后检测糖水偏好及其他行为学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大鼠用药前后快感缺乏程度;旷场试验检测大鼠用药前后抑郁情况;水迷宫测试大鼠用药前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受体1A(5-HT1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高尔基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中树突棘和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糖水偏好率、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下降(P<0.05),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海马组织中TNF-α蛋白明显增高(P<0.05),5-HT1A,p-ERK,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突触素-1(Synapsin-1),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谷氨酸受体亚型-1(GluR-1)和突触后膜蛋白-95(PSD-9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高尔基染色显示其树突棘密度降低,其尼氏体着色变浅,神经元受损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氟西汀组、柴胡越鞠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率、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增加(P<0.05),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海马组织中Synaptophysin,GluR-1和PSD-9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柴胡越鞠汤高剂量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TNF-α降低更明显(P<0.05),5-HT1A,p-ERK,CREB,p-CREB,Synapsin-1蛋白表达升高更加明显(P<0.05),且树突棘密度明显增高(P<0.05),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多(P<0.05),着色变深,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柴胡越鞠汤能增加抑郁症模型大鼠体质量,改善其抑郁样绝望程度以及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与该方能降低脑海马炎症反应,提高5-HT1A,ERK和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最终激活5-HT/CREB和ERK/CREB信号通路,增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数量,修复受损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柴胡越鞠汤 行为学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突触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