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眼外肌功能及动眼神经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滕金艳 胡少勇 汪泽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对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眼外肌功能的影响及对动眼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暴露动眼神经,制备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选取模型制备成功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眶内电针刺组(A组)、眶内针刺... 目的:探讨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对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眼外肌功能的影响及对动眼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暴露动眼神经,制备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选取模型制备成功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眶内电针刺组(A组)、眶内针刺组(B组),每组各7只。另选取仅暴露动眼神经SD大鼠7只为假手术组,选取未进行任何手术处理的SD大鼠7只为空白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予治疗,A、B组均行对应的治疗方案,于治疗结束次日检测瞳孔直径、睑裂大小、眼外肌张力、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动眼神经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瞳孔直径大于空白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瞳孔直径大于空白组、睑裂大小及眼外肌肌肉张力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瞳孔直径大于假手术组,睑裂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瞳孔直径大于假手术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瞳孔直径小于模型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大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大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均可改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的眼外肌功能,并具有修复动眼神经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内电针法 眶内针刺法 眼外肌 动眼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梁程鸿 郑龙飞 向仔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50-0052,共3页
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接受注射用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至2023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均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如预防... 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接受注射用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至2023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均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如预防感染、控制血压血糖、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术后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注射用尿激酶+阿托伐他汀钙)23例,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2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d、14d、30d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 Index)和硬膜下血肿量。结果 比较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 Index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7d、14d、30d后,联合组的Barthel Index评分都高于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血肿量,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7d、14d、30d后,联合组的剩余血肿量都低于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在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出血量,缩短引流时间,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等方面效果理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尿激酶 阿托伐他汀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明俊 马廉亭 +1 位作者 杨铭 潘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1例,采用血管内治疗2例。结果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均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术后随...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1例,采用血管内治疗2例。结果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均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硬脊膜动静脉瘘复发,脊髓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应尽早手术,目标是闭塞瘘口和静脉起始部;根据其血管构筑特点及瘘口部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结合护理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唐唯 熊红静 +1 位作者 李朦 周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99-301,共3页
研究中西结合护理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 研究中西结合护理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西结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2~4周后研究组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01),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结合护理可更快改善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情况,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脑出血术后 中西结合 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姜浩斌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4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颅脑重型损伤患者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该院2017年1~12月入院的颅脑重型损伤患者8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 目的观察颅脑重型损伤患者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该院2017年1~12月入院的颅脑重型损伤患者8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脑损伤昏迷程度(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1周及4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更优的新型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切开术 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塞的手术治疗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少勇 姜浩斌 +1 位作者 张景硕 孙亦明 《医学信息》 2018年第7期189-189,192,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3例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总结此类患者发病特征、影像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并进行分析。本次动脉瘤夹闭术后3例女性患者出现精神状态、意识改变时,即行去...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3例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总结此类患者发病特征、影像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并进行分析。本次动脉瘤夹闭术后3例女性患者出现精神状态、意识改变时,即行去骨瓣减压术、颞肌贴敷术治疗,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对于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梗塞患者,一旦出现精神变差、意识恶化,CT表现为脑梗塞,需及时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术后 脑梗塞 手术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