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新建稻田病虫草害种类调查初报及生防策略
1
作者 龙同 王凌风 +8 位作者 杨妮娜 汪本福 李捷 邓昌盛 邹永梅 李晓宇 江爱兵 张遵霞 张光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89-294,共6页
对2019年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生物防控新建稻田病虫草害进行了调查,经分类鉴定,初步总结出该基地水稻全生育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合计发生14种虫害,3种病害,17种杂草。在2019年度鄂州基地中稻全生育期中,仅二化螟发生危害较重,白... 对2019年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生物防控新建稻田病虫草害进行了调查,经分类鉴定,初步总结出该基地水稻全生育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合计发生14种虫害,3种病害,17种杂草。在2019年度鄂州基地中稻全生育期中,仅二化螟发生危害较重,白穗率接近3%,其他病虫草害危害均较轻。另外,对鄂州基地稻田7种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生物防控策略,采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印楝素、藜芦碱、井冈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控水稻钻蛀性害虫、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该系列生物制剂可由国家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联盟单位提供。稻田杂草可采用稻田养鸭、人工拔除、机械旋耕、淹水等综合措施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农科院鄂州基地 生物防控 病虫草害种类调查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佀国涵 袁家富 +4 位作者 熊又升 赵书军 彭成林 徐祥玉 刘晔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期47-48,50,共3页
针对湖北省生物有机肥生产现状,指出了在生物有机肥发展中存在企业产品质量意识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提出加强菌种筛选研究、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加强市场管理等对策,为湖北省生物有机肥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茶园土壤状况与培肥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利 范先鹏 +1 位作者 赵书军 陈福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232-233,共2页
湖北省茶园主要分布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酸度与土层深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 湖北省茶园主要分布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酸度与土层深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作绿肥、调节土壤酸度、客沙改良、建立复合茶园等,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状况 培肥途径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烟区气候与土壤生态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结望 毕庆文 +5 位作者 袁家富 黎妍妍 赵书军 占金林 王欣 许自成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13-17,共5页
分析了湖北烟区烤烟种植的气候因素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1)湖北烟区烤烟大田生长期气温较适宜,降雨充沛,温热条件能够满足烤烟生长发育的需求,并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日均温≥20℃持续天数多的特点,但降雨量分布存在... 分析了湖北烟区烤烟种植的气候因素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1)湖北烟区烤烟大田生长期气温较适宜,降雨充沛,温热条件能够满足烤烟生长发育的需求,并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日均温≥20℃持续天数多的特点,但降雨量分布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2)土壤物理性状较为理想,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pH值较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较能满足烟株需求;钙镁比值不平衡,有效硫含量较高;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不足。(3)分别基于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湖北植烟县(市)分为3个片区,对各片区的气候和土壤因素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烟区 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潮土区不同轮作制度下土壤养分平衡状况与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冬碧 余延丰 +4 位作者 范先鹏 熊桂云 陈防 杨永成 殷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916,共5页
通过连续5年定点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湖北省2个潮土区域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并用允许养分平衡盈亏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在几种主要轮作制中,所有作物的K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均明显比N肥低,但几乎所有作物的K素吸收量均明显高于... 通过连续5年定点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湖北省2个潮土区域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并用允许养分平衡盈亏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在几种主要轮作制中,所有作物的K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均明显比N肥低,但几乎所有作物的K素吸收量均明显高于N素吸收量,早、晚稻吸收P、K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作物。②不同轮作制中土壤养分平衡状况表现为N素有不同程度的盈余、P素基本平衡、K素总是亏缺的,且水田K素亏缺量明显高于旱地。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减N稳P增K"和以一个轮作周期为单位进行统筹施肥的养分平衡调控措施,以实现作物生产的高产稳产和土壤养分平衡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施肥现状 养分吸收 养分平衡 养分允许平衡盈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樊军 《中国商论》 2017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属于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而新农村建设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属于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而新农村建设则是缩小这一差距的最好方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带来了农村的经济管理的新模式,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经济管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其具体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 管理问题 策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斌 《湖北植保》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随着世界人口突破70亿,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当前最严峻的问题,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在技术上是个巨大挑战,从当前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种植转基因作物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口 粮食安全 转基因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光辉 呙亚平 +1 位作者 蒲元瀛 佀国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30-4332,4336,共4页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组织创新模式的演化规律,并对烟叶种植的农地经营规模和新型组织方式的实现条件进行总结,通过利川齐心、雷家坪烟农专业合作社案例对比,分析了"烟草公司+合作社+烟农"组织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促...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组织创新模式的演化规律,并对烟叶种植的农地经营规模和新型组织方式的实现条件进行总结,通过利川齐心、雷家坪烟农专业合作社案例对比,分析了"烟草公司+合作社+烟农"组织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促进创新组织方式实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烟草农业 “烟草公司+合作社+烟农”组织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7
9
作者 易琼 张秀芝 +2 位作者 何萍 杨利 熊桂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9-1077,共9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体系中减施氮肥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小麦:N 225 kg/hm2,基肥与分蘖肥各半;水稻:N 210 kg/hm2,基肥和分蘖肥为3∶2)相比,减氮20%~30%处理产量并没有降低,而氮... 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体系中减施氮肥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小麦:N 225 kg/hm2,基肥与分蘖肥各半;水稻:N 210 kg/hm2,基肥和分蘖肥为3∶2)相比,减氮20%~30%处理产量并没有降低,而氮肥当季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以及氮素偏因子生产力则有所增加;而且,氮肥分次追施,能增加子粒产量,并减少氮肥成本。虽然减氮20%~30%处理0—4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较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但是并没有降低植株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在小麦和水稻收获期,减施氮肥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低于习惯施肥处理;且稻-麦轮作系统中氮的表观损失主要发生在水稻季。初步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稻-麦轮作体系氮素过量施用地区,第一个轮作周期减施氮肥20%~30%不仅不影响产量,而且可提高氮素利用率,有利于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稻-麦轮作 氮肥利用率 土壤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藕氮磷钾锌肥配合施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熊桂云 刘冬碧 +2 位作者 陈防 张继铭 范先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39,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2005—2006年连续2年研究了莲藕配施氮、磷、钾、锌肥的效应。结果表明:(1)莲藕氮、磷、钾、锌肥配施(OPT),荷叶高大、荷秆粗壮、单位面积内荷叶数量较多;后期形成的莲藕单支主藕长度较长、主藕节数较多、藕节...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2005—2006年连续2年研究了莲藕配施氮、磷、钾、锌肥的效应。结果表明:(1)莲藕氮、磷、钾、锌肥配施(OPT),荷叶高大、荷秆粗壮、单位面积内荷叶数量较多;后期形成的莲藕单支主藕长度较长、主藕节数较多、藕节较粗、单支藕重量较高,其商品品质较好;莲藕氮磷钾锌肥配施平均产量为37136kg/hm^2,不施氮肥、磷肥、钾肥和锌肥分别比OPT处理平均减产37.2%、15.9%、19.3%和7.90%,不同元素肥料对莲藕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顺序为氮〉钾〉磷〉锌。(2)氮磷钾锌肥配施处理的莲藕,其养分吸收量较高,不施某一元素肥料,莲藕中相应的元素含量和吸收量均较低;莲藕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之比平均为1:0.28:2.30,集中了整株植株中75%以上的氮、90%左右的磷和约95%的钾,可认为莲藕为喜钾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平衡施肥 生长 产量 商品品质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氮肥氨挥发损失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夏文建 周卫 +5 位作者 梁国庆 王秀斌 孙静文 李双来 胡诚 陈云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3,共8页
采用密闭室连续通气法研究了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 11.37~17.05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4.75%5~.43%,氨挥发峰值大约发... 采用密闭室连续通气法研究了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 11.37~17.05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4.75%5~.43%,氨挥发峰值大约发生在施肥后的第35~d,肥料氨挥发过程持续71~0 d 水稻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32.506~2.82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8.24%1~9.38%,氨挥发峰值大约发生在施肥后的第23~d,氨挥发过程持续57~d。水稻季和小麦季氨挥发之间差异显著,整个稻-麦轮作体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季,约占整个轮作体系的74.08%7~8.65%。同习惯施氮相比,基于作物阶段氮素吸收增加追肥比例和施肥次数的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肥料氮的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氨挥发 水稻土 优化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施钾效果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初步判断 被引量:49
12
作者 鲁剑巍 陈防 +4 位作者 余常兵 李剑夫 张竹青 刘冬碧 熊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对湖北省近10多年的80个油菜施钾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油菜施钾效果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密切相关,与土壤缓效钾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质地明显影响钾肥效果,总... 对湖北省近10多年的80个油菜施钾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油菜施钾效果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密切相关,与土壤缓效钾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质地明显影响钾肥效果,总体而言,轻质土壤施钾效果高于粘质土壤。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按照Cate-Nelson方法,以不施钾对照处理占施钾处理产量的90%为依据,初步估计轻质土壤和粘质土壤的速效钾(K)临界值分别为103mg/kg和84mg/kg;以施钾产投比为2作为依据,估计轻质土壤和粘质土壤的速效钾临界值分别为 55mg/kg和 46mg/kg;以施钾产投比为 1.5作为依据,估计其临界值分别为 103mg/kg和 7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施钾效果 土壤 速效钾 临界值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徐祥玉 张敏敏 +1 位作者 翟丙年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6-792,共7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红油土上,以陕单16、陕单9号、户单4号、陕资1号、掖单19号、中单2号、豫玉22号、陕单902号、农大108号和户单2000等10个当地常用的夏玉米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在低氮(0 kg/hm2)和高氮(240 kg/hm2)水平下研究了不同...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红油土上,以陕单16、陕单9号、户单4号、陕资1号、掖单19号、中单2号、豫玉22号、陕单902号、农大108号和户单2000等10个当地常用的夏玉米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在低氮(0 kg/hm2)和高氮(240 kg/hm2)水平下研究了不同夏玉米品种在子粒灌浆成熟期间干物质累积、转移及分配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玉米干物质累积及其转移效率受品种与氮素调控共同影响。不论施氮与否,各器官干物质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施氮能明显提高各器官的干物质量,且其提高幅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各个器官的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因品种和施氮量不同而异。不施氮处理下叶和茎转移量最大的是户单2000,转移量分别达到53.2和28.2 g/株,叶转移量最小的是中单2号,茎转移量最小的是陕资1号;施氮后叶转移量最高的是掖单19号,转移量分别达到54.7 g/株,茎转移量最高的是中单2号,转移量为52.4 g/株。不施氮处理下,除豫玉22号和陕资1号外,其他品种子粒干物质中50%以上来自于开花前期储存同化物的再转移;施氮后则所有品种的子粒干物质中50%以上均来自于开花前期储存同化物的再转移。干物质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不施氮处理下穗部(苞叶和穗轴)大多数为负值,施氮后则为正值。对子粒的建成,叶干物质转移量贡献最大,其次为茎,穗部(穗轴和苞叶)最小。总体来说,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粒重的贡献率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施氮处理间的差异,施氮后的转移因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夏玉米 干物质累积 转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土壤N_2O排放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梁国庆 周卫 +5 位作者 夏文建 王秀斌 孙静文 李双来 胡诚 陈云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11,共8页
采用了静态箱法研究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N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农田N2O排放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2O排放通量峰值大约发生在施氮后的第37~d。小麦季土壤N2O排放量范围为N2O 2.43~4.84kg/hm2,肥料氮通过N2O排放的损失率为... 采用了静态箱法研究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N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农田N2O排放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2O排放通量峰值大约发生在施氮后的第37~d。小麦季土壤N2O排放量范围为N2O 2.43~4.84kg/hm2,肥料氮通过N2O排放的损失率为0.54%0~.74%。水稻季土壤N2O排放量为N2O 0.892~.45 kg/hm2,肥料氮通过N2O排放的损失率为0.39%0~.47%。小麦季和水稻季施氮后01~5 d N2O排放量占当季总排放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2.79%6~6.72%和87.97%9~3.14%。与习惯施氮相比,基于作物阶段氮素吸收增加追肥比例和施氮次数的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土壤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N2O排放 水稻土 优化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土壤酶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徐祥玉 孟贵星 +4 位作者 袁家富 赵书军 刘晔 耿明建 曹卫东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03-107,共5页
在化肥减量情况下研究了绿肥翻压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化肥用量降到当地常规施肥量的85%时,翻压绿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但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提高量和绿肥翻压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当化... 在化肥减量情况下研究了绿肥翻压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化肥用量降到当地常规施肥量的85%时,翻压绿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但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提高量和绿肥翻压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当化肥用量降到常规用量的70%时,翻压绿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基本没有影响。化肥用量为常规用量85%时,翻压绿肥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烟叶旺长期土壤脲酶活性;适当的化肥用量(85%~100%化肥之间)和绿肥翻压量低于22 500kg/hm2时,翻压绿肥可以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绿肥 土壤活性有机质 土壤酶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质量及其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6
作者 徐祥玉 王海明 +4 位作者 袁家富 赵书军 黎根 刘晔 曹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8-61,共4页
在鄂西南植烟土壤上进行了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质量及其烟叶产质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年种植的基础上,种植绿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影响有限;烟叶产量方面种植小麦、白菜、油菜好于对照,蚕豆最差;质量方面种植绿肥可以在一定程度... 在鄂西南植烟土壤上进行了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质量及其烟叶产质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年种植的基础上,种植绿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影响有限;烟叶产量方面种植小麦、白菜、油菜好于对照,蚕豆最差;质量方面种植绿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有提高烟叶品质趋势,其中以油菜处理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白菜次之,而蚕豆和小麦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土壤环境质量 烟叶产量 烟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皮黄酮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周玮婧 佀国涵 +2 位作者 孙智达 谢笔钧 李书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32-336,共5页
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 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14.0和13.8 mm;采用菌饼法测得对黑曲霉的抑菌率为28.75%。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mg/mL,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MIC为5 mg/mL,没有杀菌能力。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黄酮的抑菌性和杀菌功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皮 原花青素 鉴定 抑菌活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裴雪霞 周卫 +3 位作者 梁国庆 孙静文 王秀斌 李双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4-730,共7页
以湖北省农科院长期施肥试验站的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氮肥(N)、氮磷(NP)、氮磷钾(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长期施用对土壤氨氧化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CK)相比,... 以湖北省农科院长期施肥试验站的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氮肥(N)、氮磷(NP)、氮磷钾(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长期施用对土壤氨氧化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并改变了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下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化肥处理。氨氧化细菌聚类分析表明,稻麦收获后土壤氨氧化细菌DGGE图谱分别聚为一个族群;同一作物收获后,有机肥和有机肥+氮磷钾聚为一类,N、NP、NPK和CK聚为一类,后者内部分类在两季作物间有差别。DGGE指纹图谱条带序列分析表明,供试土壤的优势氨氧化细菌为β-变形菌纲的亚硝化单胞菌和亚硝化螺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微生物量碳氮 氨氧化细菌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木种群对紫茎泽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朱文达 曹坳程 +3 位作者 颜冬冬 李林 刘晓燕 郭章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90-1794,共5页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lum adenophorum)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通过研究不同林木种群下紫茎泽兰的生长特性和发生规律,有助于从生态学角度为紫茎泽兰的综合防控提供事实依据。我们分别于2009、2011和2012年在...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lum adenophorum)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通过研究不同林木种群下紫茎泽兰的生长特性和发生规律,有助于从生态学角度为紫茎泽兰的综合防控提供事实依据。我们分别于2009、2011和2012年在西昌袁家山上开展了不同人工林木群落下紫茎泽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特性的调查。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阔叶林(青冈林)、阔叶针叶混交林(油茶柏树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油茶青冈混交林)下光照强度显著低于两种针叶林(落叶松林和柏树林)和空旷地,光照强度较空旷地减少率均在90%以上。空旷地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可达到111-218株·m-2,两种针叶林(落叶松林和柏树林)对紫茎泽兰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能达到46.2%~77.1%。油茶柏树混交林和青冈林下紫茎泽兰只有零星发生,对紫茎泽兰发生抑制率3年均在90%以上,而在油茶青冈混交林下未发现有紫茎泽兰发生。空旷地紫茎泽兰株高和分枝数均要显著高于其他人工林木群落,单株株高可达160.5~180.3cm,单株分枝数达到14.9~17.4,其中两种针叶林下紫茎泽兰的株高和分枝数要显著高于两种混交林和青冈林,株高达到59.5~113.4cm,单株分枝数为6.4~14.8。此外种植人工林木也显著抑制了紫茎泽兰的开花结实,空旷地紫茎泽兰单株种子量能达到8314~15410粒,两种针叶林(落叶松林和柏树林)下紫茎泽兰单株种子发生量为1330-4666-3粒,而两种混交林和青冈林下紫茎泽兰只有零星开花或不开花结实。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的大小与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株高、分枝数、单株花苞数、单株种子数都呈显著正相关,即光照强度显著影响着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生长以及开花结实。阔叶林下光照强度的减弱是导致紫茎泽兰发生量减少原因之一。开展植树造林,采用种植青冈林、油茶青冈、油茶柏树混交林等阔叶混栽的方式对紫茎泽兰的发生不仅能起到显著的生态控制效果,而且能绿化荒山,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光照强度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紫茎泽兰防治效果及开花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文达 曹坳程 +4 位作者 颜冬冬 李林 刘晓燕 郭章碧 陈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0-825,共6页
紫茎泽兰是目前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人侵杂草,入侵后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不同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期紫茎泽兰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紫茎泽兰开花结实的影响,筛选出系列即保证不完全杀... 紫茎泽兰是目前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人侵杂草,入侵后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不同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期紫茎泽兰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紫茎泽兰开花结实的影响,筛选出系列即保证不完全杀死紫茎泽兰,又能有效抑制紫茎泽兰开花结实化学药剂,即达到了控制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又能有效的减少紫茎泽兰种子孕藏量,防止其蔓延扩散。研究结果表明克芜踪、草胺膦、氨氯吡啶酸和盖灌能可有效的防除紫茎泽兰,其中克芜踪、草胺膦药效作用快,持效期相对短,而氨氯吡啶酸和盖灌能在施药360 d后药效仍能维持在90%以上。甲嘧磺隆315~630g hm-2和苯嘧磺草胺157.5 g hm-2药后90 d密度防效也都在50%以上。使阔得对紫茎泽兰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二甲四氯基本无效。通过比较这8种除草剂可以看出,采用苯嘧磺草胺157.5 g hm-2、甲嘧磺隆315~630 g hm-2即能有效的抑制紫茎泽兰的开花结实,又能很好的控制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在紫茎泽兰的重灾和扩散蔓延区,使用这两种药剂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调控的效果。此外除草剂在紫茎泽兰营养生长期药效要优于生殖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外来入侵植物 除草剂 开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