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劳铭霞 张继红 +2 位作者 殷磊 刘路 罗涛 《中医学》 2022年第3期374-380,共7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反复性的功能性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胃肠激素水平改变、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的增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反复性的功能性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胃肠激素水平改变、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的增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调节障碍、十二指肠屏障受损与微炎症、肠道菌群失调、遗传等因素相关。治疗主要以调节胃肠运动与胃肠激素水平、抗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以及抗焦虑抑郁等措施为主。中医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胃升降失职中焦痞塞不通。在治疗上根据相关的诊疗共识意见及个人临床实践经验,进行遣方组药治疗。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两个方面总结本病的研究概括,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汤剂的竹节参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2
作者 叶陈辉 唐海明 +4 位作者 袁成福 郭佳龙 张继红 袁丁 何毓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3-2869,共7页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建立竹节参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计算转移率。建立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再建立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结果17批标准汤剂...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建立竹节参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计算转移率。建立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再建立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结果17批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除S6、S12外),聚为2类,3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7%。3批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Ro含量为83.1~88.6 mg/g,转移率为53.1%~55.5%;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为14.8~15.0 mg/g,转移率为47.4%~48.1%。3批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相似度分别为0.998、0.998、0.999。结论该方法合理可靠,可全面评价竹节参配方颗粒质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配方颗粒 标准汤剂 人参皂苷Ro 竹节参皂苷Ⅳa HPLC特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亚君 张继红 《中医学》 2022年第2期305-309,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在我国主要以腹泻型最为常见。西医没有找到一套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治疗IBS-D效果明显,副作用小。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指...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在我国主要以腹泻型最为常见。西医没有找到一套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治疗IBS-D效果明显,副作用小。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附地黄丸改善自然衰老小鼠肠道脂质吸收功能减退的研究
4
作者 郭煜晖 潘冯缘 +3 位作者 李梅 唐小涵 张长城 童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13-1521,共9页
目的 探究桂附地黄丸对衰老小鼠肠道脂质吸收功能减退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6只SPF级雄性11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21月龄,随后分为衰老模型组(Model组)和桂附地黄丸给药组(GFDHW,1.17 g·kg^(-1)),给药组小鼠... 目的 探究桂附地黄丸对衰老小鼠肠道脂质吸收功能减退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6只SPF级雄性11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21月龄,随后分为衰老模型组(Model组)和桂附地黄丸给药组(GFDHW,1.17 g·kg^(-1)),给药组小鼠采用饲料给药的方法,持续给药3个月,给药期间自由饮水,Model组小鼠给予正常饲料饲养,期间自由饮水,记录各组小鼠每周的体质量变化,于24月龄时进行处理取材;9只SPF级雄性8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Con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处理取材。取材处理前,各组小鼠禁食24h,禁食结束后各组小鼠灌胃0.2 mL橄榄油,取材处理前30 min,各组小鼠灌胃0.2 mL半固体营养液。小肠推进运动实验检测小鼠小肠运动能力;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肠上皮细胞中脂滴数量变化;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各组肠道碱性磷酸酶(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IAP)活性;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肠上皮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Olfm4、Lgr5、PCNA、Notch1、Hes1以及Villin的表达;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小肠脂质吸收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体质量下降较快,小肠运动能力下降,血清TG、TC、LDL含量增加,肠上皮细胞中脂滴数量增多,GFDHW组小鼠较衰老小鼠小肠运动能力有所提升,血清TG、TC、LDL含量降低,肠上皮细胞中脂滴数量减少;HE染色Model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紊乱、断裂,绒毛长度缩短,隐窝深度降低,隐窝数量减少,与衰老小鼠相比,GFDHW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整齐、连续,绒毛长度增加,隐窝深度升高,隐窝数量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小肠Olfm4、PCNA、Notch1、Hes1、Villin蛋白表达降低,与衰老小鼠相比,GFDHW组小鼠上述指标蛋白水平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小肠CD36、FATP4、SR-BI、ACAT2、FABP1和MTTP蛋白表达下降,与衰老小鼠相比GFDHW组小鼠上述指标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GFDHW通过提高Notch1表达促使肠干细胞向吸收细胞分化以及提高脂质吸收途径中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衰老小鼠小肠脂质吸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附地黄丸 衰老 脂质吸收 小肠 肠吸收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淫羊藿苷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郭煜晖 唐小涵 +4 位作者 马成全 童乐 李梅 潘冯缘 张长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26-3833,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淫羊藿苷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评估淫羊藿苷药动学;采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淫羊藿苷-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获取淫羊藿苷治疗急性溃疡性...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淫羊藿苷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评估淫羊藿苷药动学;采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淫羊藿苷-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获取淫羊藿苷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分子对接模拟淫羊藿苷与核心基因的结合活性,预测淫羊藿苷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通过小鼠和RAW264.7细胞实验对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构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对富集分析筛选出的相关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淫羊藿苷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潜在核心基因为Akt1、ERK、TP53、HSP90AA1、BCL2L1、TNF、JNK、EGFR,并且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且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淫羊藿苷与JNK、HSP90AA1、ERK、TP53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1β、iNOS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减弱肠道免疫反应。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调节MAPK信号通路改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抑制小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MAPK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提取物MGE30OA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彭校 王晓 +7 位作者 李洁 吴梦瑶 赵秋瑟 石孟琼 何毓敏 徐道祥 余惠凡 张继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究木瓜提取物MGE30OA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GE30OA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每组5只。模型组灌胃4 mg/kg吲哚美辛;MGE30OA各剂量组灌胃吲... 目的:探究木瓜提取物MGE30OA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GE30OA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每组5只。模型组灌胃4 mg/kg吲哚美辛;MGE30OA各剂量组灌胃吲哚美辛0.5 h后,灌胃相应剂量的MGE30OA;1次/d,持续14 d。末次给药后取大鼠胃黏膜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表现,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MAPK3蛋白的表达;取全血,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TGF-β1、IL-4、IL-10、COX-1、COX-2、PGE2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MGE30OA各剂量组胃黏膜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TGF-β1、IL-4、IL-10水平降低,PGE2和COX-1水平降低,COX-2水平升高(P<0.05);胃组织中磷酸化(p-)PI3K/PI3K和p-AKT/AKT降低,MAPK3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GE30OA各剂量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IL-4、IL-10、TGF-β1水平升高(P<0.05);COX-2水平降低,COX-1及PGE2水平升高(P<0.05);p-PI3K/PI3K与p-AKT/AKT升高,MAPK3表达下调(P<0.05)。结论:MGE30OA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提取物 胃黏膜损伤 炎症因子 PI3K/AKT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K/NF-κB/COX-2信号通路研究珠子参总皂苷改善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孟琼 张继红 +9 位作者 周刚 郭巍 刘英 包中文 陈茂华 谈发明 胡慧泉 汪鋆植 任剑峡 唐海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85-2596,共12页
研究珠子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TSPJ)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SPJ组(200 mg·kg^(-1),ig)、模型组、APAP+TSPJ低剂量组(50 mg&#... 研究珠子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TSPJ)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SPJ组(200 mg·kg^(-1),ig)、模型组、APAP+TSPJ低剂量组(50 mg·kg^(-1),ig)、APAP+TSPJ中剂量组(100 mg·kg^(-1),ig)、APAP+TSPJ高剂量组(200 mg·kg^(-1),ig)和APAP+N-乙酰半胱氨酸组(200 mg·kg^(-1),ip)。给药组每天ig或ip相应的药物,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和TSPJ组外,各组小鼠均灌胃给予500 mg·kg^(-1) APAP,24 h后收集小鼠血清与肝脏组织进行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IL-6、IL-4、IL-10及肝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淋巴细胞抗原6G(lymphocyte antigen 6G,Ly6G)、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Mac-2)、TNF-α、IL-1β、COX-2、IL-6、IL-4、IL-1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Ly6G、Mac-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COX-2、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protein α,IκBα)、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protein α,p-IκBα)、胞浆和胞核中核因子κB亚基p65(nuclear factorκB subunit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SPJ可显著降低APAP诱导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ALT、AST、ROS、TNF-α、IL-1β、IL-6、COX-2水平及肝组织LDH、MPO、MDA水平和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升高血清中IL-4、IL-10含量及肝组织中GSH、CAT、SOD、T-AOC水平和肝组织中IL-4、IL-10 mRNA表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抑制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募集;降低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标记物Ly6G、巨噬细胞标记物Mac-2和COX-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ERK、p-IκBα、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和p-ERK/ERK、p-IκBα/IκBα比率,升高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TSPJ对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可减轻APAP引起的氧化损伤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RK/NF-κB/COX-2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因子生成和抑制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总皂苷 对乙酰氨基酚 氧化损伤 炎症反应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竹节参总皂苷通过调节FGF21抵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焦虑症
8
作者 黄艳 岳博文 +5 位作者 胡月琴 李维丽 余典梅 许杰 王金娥 周志勇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焦虑症是高发的心理疾病,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焦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探讨竹节参总皂苷(saponins from Panax japonicus,SPJ)对高脂饮食小鼠焦虑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SPJ低剂量组、... 焦虑症是高发的心理疾病,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焦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探讨竹节参总皂苷(saponins from Panax japonicus,SPJ)对高脂饮食小鼠焦虑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SPJ低剂量组、SPJ高剂量组。第12周从高脂饮食组取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外源性给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组。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焦虑样行为;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的病理变化;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评估小鼠糖代谢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和皮层中FGF21及下游相关蛋白和大脑皮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膜蛋白4(DLG4)和突触素(SYP)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和皮层中FGF21及相关受体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激活物(c-Fos)、FGF21、FGF21辅助受体β-klotho的表达。结果显示,SPJ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的开臂区及旷场中心区的活动频率,并上调BDNF、DLG4和SYP表达,有效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焦虑样行为。与正常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的肝脏及大脑皮层中FGF21的表达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与β-klotho的表达显著下降,提示高脂饮食小鼠呈FGF21抵抗状态;SPJ可显著上调高脂饮食小鼠β-klotho水平,逆转FGF21抵抗。进一步与外源性给予FGF21进行对比,显示SPJ激活大脑皮层区域与其一致,同时SPJ能促进大脑皮层中c-Fos与β-klotho阳性细胞数量及共定位。综上所述,SPJ可有效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其机制与上调大脑β-klotho表达,逆转FGF21抵抗,进而激活大脑皮层、杏仁核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总皂苷 焦虑症 高脂饮食 FGF21抵抗 FGF21-FGFR1/β-klotho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PTEN/PI3K/AKT和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探讨乳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大鼠作用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继红 石孟琼 +7 位作者 陈茂华 梅和平 梅君 李浩然 谈燕清 李洁 王晓 梅大钊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3,共8页
目的:研究乳癖散结汤对乳腺增生(MGH)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GH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散结汤34、68 g/kg组、他莫昔芬0.004 g/kg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8 w后,进行大... 目的:研究乳癖散结汤对乳腺增生(MGH)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GH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散结汤34、68 g/kg组、他莫昔芬0.004 g/kg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8 w后,进行大鼠行为学观察、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测量,测定血浆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激素(PRL)]含量,取乳腺进行乳腺组织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 C)释放、乳腺组织形态学分析,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乳腺组织中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腺组织中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和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乳房直径、乳头高度显著增加,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层数和乳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增加,血浆中CD^(8+)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E2、LH、FSH、PRL和乳腺组织中Cyto C含量及E2/P、E2/T比值升高,Pcna、Bcl2、Bclxl mRNA表达和Bcl-2/Bax、Bcl-xl/Bad比值升高,pro-Caspase-3、pro-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p-PI3K/PI3K、p-AKT/AKT比值显著升高(P<0.01);血浆中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P、T含量,乳腺组织中Cyto C含量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Bax、Bad、Apaf1 mRNA表达下调,PTEN、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PARP-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用乳癖散结汤34、68 g/kg治疗后,上述指标被明显逆转(P<0.05或P<0.01)。结论:乳癖散结汤对MGH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免疫功能、调节性激素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癖散结汤 乳腺增生 性激素 T淋巴细胞 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和肠黏膜屏障保护因子探讨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治疗便秘大鼠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勇 贺海波 +7 位作者 李洁 王晓 游艳 郭阳 汤枝鹏 李璐 张继红 罗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3,共9页
目的:探讨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对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症通路和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0.54、1... 目的:探讨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对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症通路和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0.54、1.08 g/kg组和首荟通便胶囊0.38 g/kg组。大鼠2次/d腹腔注射洛哌丁胺3 mg/kg,第8 d后,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2 w后,进行体质量、食物摄入量、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粒数/质量、粪便含水量、胃排空率、肠道推进率和粪便短链脂肪酸测定;测定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γ干扰素(IFN-γ)、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P物质(SP)、血管活性肽(VIP)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ROS、LDH、GSH-Px、SOD、CAT、MDA和MPO含量或活力,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评分;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Claudin1、E-cadherin、Occludin、Muc2、Tff3、Z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Claudin1、E-cadherin、Occludin、MUC-2、TFF3、ZO-1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和结肠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黏膜完整性恶化,排便时间延长,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24 h排泄粪便粒数、粪便湿、干质量和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IFN-γ、IL-1β、IL-6、TNF-α、SS、VIP、CGRP、LDH、ROS、MDA活力或含量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中MPO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4、IL-10、SOD、CAT、GSH-Px、Gas、MTL、SP、AChE含量显著降低,粪便中总SCFA和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上调,结肠组织中黏膜屏障保护因子Claudin1、E-cadherin、Occludin、Muc2、Tff3、Z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用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0.54、1.08 g/kg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被明显逆转(P<0.05或P<0.01)。结论: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对洛哌丁胺诱导的大鼠便秘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激活,从而增加肠黏膜屏障保护因子的蛋白表达、胃肠激素和SCFA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 便秘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胃肠激素 肠道屏障 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木瓜抗胃衰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 舒恒 +7 位作者 李洁 何毓敏 贺海波 袁成福 张继红 李浩然 邹坤 汪鋆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66-1177,共12页
目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验证探究木瓜抗胃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数据库(BATMAN-TCM)、文献查阅和Swiss ADME平台获取木瓜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 目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验证探究木瓜抗胃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数据库(BATMAN-TCM)、文献查阅和Swiss ADME平台获取木瓜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收集衰老相关基因,借助String平台构建木瓜抗胃衰老蛋白互作网络(PPI),随后使用DAVID平台完成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再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细胞实验探究木瓜抗胃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得到木瓜抗胃衰老主要成分35个,重要靶点63个,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激酶蛋白B(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体外实验显示,木瓜提取物明显降低D-半乳糖所致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活性氧(ROS)、β-半乳糖苷酶水平,增加p-PI3K、p-AKT、磷酸化的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和减轻G0/G1期周期阻滞。结论表明了木瓜抗胃衰老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为抗胃衰老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胃衰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野生与栽培竹节参地下不同部位的质量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陈辉 唐海明 +4 位作者 黄玲 袁成福 张继红 袁丁 何毓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5-932,共8页
目的研究野生及栽培竹节参地下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为竹节参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8批不同产地的竹节参(含野生及栽培品)根状茎与肉质根,采用性状观察、中药指纹图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和浸出物测定等方法进行对比... 目的研究野生及栽培竹节参地下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为竹节参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8批不同产地的竹节参(含野生及栽培品)根状茎与肉质根,采用性状观察、中药指纹图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和浸出物测定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野生与栽培竹节参地下部位的外观性状存在差异。15批样品中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合格率53.6%。合格批次野生和栽培竹节参根茎与根的化学指纹图谱、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可为竹节参栽培品替代野生品使用,并为其质量标准“来源”“含量测定”“浸出物”等项目修订,以及后续竹节参资源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野生 栽培 根茎 质量标准 皂苷类
原文传递
柯里拉京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高金亭 江蜜 +1 位作者 许杰 熊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观察柯里拉京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株)均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用不同浓度的柯里拉京(0、6.25、12.5、25、50、100、200、400μg/ml)处理LO2细胞和... 目的观察柯里拉京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株)均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用不同浓度的柯里拉京(0、6.25、12.5、25、50、100、200、400μg/ml)处理LO2细胞和HepG2细胞,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HepG2细胞的合适浓度范围。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柯里拉京组(25、50、100μg/ml柯里拉京处理)、索拉非尼组(5μg/ml索拉非尼处理)、Tivantinib组(0.5μmol/L tivantinib处理),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LO2和HepG2细胞活力均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受到柯里拉京的抑制,当柯里拉京浓度为25、50、100μg/ml时,二者抑制程度具有显著差异(t=9.193、29.030、68.081,P<0.01);柯里拉京100μg/ml组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索拉非尼组和Tivantinib组[(56.38±1.42)%比(26.03±0.94)%、(36.2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64、19.305,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柯里拉京100μg/ml组创面愈合率低于索拉非尼组和Tivantinib组[(12.33±0.98)%比(21.53±2.75)%、(28.41±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4、8.807,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柯里拉京100μg/ml组侵袭细胞计数低于索拉非尼组和Tivantinib组[(123.70±18.96)个比(358.35±41.24)个、(342.18±33.7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7、10.076,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柯里拉京100μg/ml对HepG2细胞的诱导凋亡百分比高于索拉非尼组、Tivantinib组和对照组[(17.95±2.36)%比(5.77±1.08)%、(6.09±1.24)%、(2.3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6、7.711、11.378,P<0.01)。结论柯里拉京可以抑制HepG2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促进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里拉京 肝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